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氢预混阵列微管燃烧器振荡被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炳涛 昌运鑫 +7 位作者 谢法 杨梓涛 韩啸 高安雯 杨一然 张泽群 刘婉燚 林宇震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47,共11页
使用氢燃料是燃气轮机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关键技术路线,微混合燃烧技术被认为是防止氢燃气轮机回火和降低NOx排放量最现实可行的方法。纯氢预混管阵列模型燃烧器AC01可实现低排放稳定的燃烧,但在部分工况存在较为严重的燃烧振荡,本... 使用氢燃料是燃气轮机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关键技术路线,微混合燃烧技术被认为是防止氢燃气轮机回火和降低NOx排放量最现实可行的方法。纯氢预混管阵列模型燃烧器AC01可实现低排放稳定的燃烧,但在部分工况存在较为严重的燃烧振荡,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实验研究。通过调节微管长度、调整长微管数目比例、调整长微管阵列方式等被动控制方法研究纯氢预混管阵列模型燃烧器振荡特性,结果发现采用多孔金属筒作为火焰筒时,基准方案在当量比(φ) 0.55后开始振荡,将25%或50%数量(4根或8根)的微管增长6 mm时,能够实现0.3%压降(微管入口相对于出口大气压的压降,定义为微管入口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大气压力×100%)下φ=0.3~0.8完全抑制振荡,不同排列方式之间振荡特性差别不大。使用无孔金属筒为火焰筒时,燃烧振荡更为剧烈,振幅可达200 Pa以上,频率在1 000 Hz左右。研究表明:微管伸长12 mm,振荡基本被抑制,微管伸长量需要针对振荡频率进行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阵列微管 纯氢预混 预混燃烧 振荡特性 被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成形玻璃微透镜阵列的宏微特征尺寸测量
2
作者 杨高 陈裕杰 +3 位作者 周陈标 任清瑞 龚峰 张志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9,共12页
热压印技术是实现玻璃微透镜阵列高质量高效率制造的有效途径。为应对大批量热压印成形的玻璃微透镜阵列的质量检测需求,设计和搭建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宏微特征尺寸高效测量系统。在宏观测量模块中,基于改进的Zernike矩亚像素边缘检... 热压印技术是实现玻璃微透镜阵列高质量高效率制造的有效途径。为应对大批量热压印成形的玻璃微透镜阵列的质量检测需求,设计和搭建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宏微特征尺寸高效测量系统。在宏观测量模块中,基于改进的Zernike矩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计算玻璃元件的直径。在微观测量模块中,基于自动搜索最佳模板匹配的图像拼接算法得到较大区域的图像后,计算微透镜单元的直径、圆心坐标和圆度。将玻璃元件和模具对应位置的微透镜阵列图像进行配准,计算微透镜阵列形状的复制偏差。实验结果表明:热压印后的光学元件直径增加15.6μm,测量直径的平均误差为3.7μm。对于选取的850μm×150μm区域,建立微透镜阵列的复制偏差图,发现玻璃光学元件表面对角线的两微透镜中心距比模具表面两微透镜中心距增加1.423μm。该测量系统亦适用于其他复制技术所制造的微透镜阵列的复制偏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制造 透镜阵列 尺寸检测 机器视觉 亚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可调谐成像及仿真研究
3
作者 顾志祥 曾露 +3 位作者 裴峰 肖轶 李建权 吴思竹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4,共9页
结合湿法蚀刻工艺和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在石英玻璃上制备了微孔阵列模板。利用形状记忆聚合物对模板进行软光刻复制,制备出了200×200(30.0μm)的微透镜阵列,通过Zemax仿真软件对微透镜的焦距及分辨率进行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数... 结合湿法蚀刻工艺和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在石英玻璃上制备了微孔阵列模板。利用形状记忆聚合物对模板进行软光刻复制,制备出了200×200(30.0μm)的微透镜阵列,通过Zemax仿真软件对微透镜的焦距及分辨率进行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一致。在特定的转变温度(130℃)下,形状记忆微透镜阵列可实现微透镜尺寸、轮廓及空间分布的高度可编程性,从而赋予其形态转变能力。形状记忆微透镜阵列能够在不同形态间自由切换,当微透镜阵列处于压平状态时,经过再次加热至转变温度,能迅速恢复为最初态,实现了微透镜阵列的实时可变形功能。所提出的调谐方法为微光学器件的移动运输和光学传感等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镜阵列 飞秒激光 形状记忆聚合物 仿真 可调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
4
作者 杜佩袁 刁彦华 +2 位作者 任汝阳 赵耀华 孙孟达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量和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散热性能。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为25℃、充放电倍率为1 C时,相较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电池模组最大温升最多降低了33.3%,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最多降低了65.8%和35.8%。即使在2 C充放电倍率条件下,电池模组最高温度也可以控制在40℃左右,并且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分别为1.59℃和2.46℃,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均具有良好的均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热管理系统 倾斜U形热管阵列 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棱镜阵列激光分束器设计与制作技术
5
作者 秦敬松 朱国栋 +2 位作者 高明友 张志敏 张为国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251,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面型微棱镜阵列结构的激光分束器元件设计及制作方法,该方法利用微棱镜单元对入射光斑的能量进行重新分配,并精确控制子光束的偏转方向,从而生成出射角度及能量分布可控的任意阵列光束。研究了微棱镜阵列分束器的设... 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面型微棱镜阵列结构的激光分束器元件设计及制作方法,该方法利用微棱镜单元对入射光斑的能量进行重新分配,并精确控制子光束的偏转方向,从而生成出射角度及能量分布可控的任意阵列光束。研究了微棱镜阵列分束器的设计原理,建立了微棱镜单元结构参数与光学性能对应的函数关系模型,开发了微棱镜设计算法,并分析了针对不同结构特征的微棱镜阵列及其制作与检测的优选方案。以间隔角度0.15°、能量分布比例为0.365∶0.225∶0.365的1×3微棱镜阵列分束器为例,开展了分束器建模及几何光线追迹仿真,设计出了目标微棱镜阵列结构,并进一步通过光刻刻蚀技术实现了该分束器的精确制作,最后搭建了测试光路开展光学性能测试,通过光斑图像处理算法对分束器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和制备的微棱镜阵列分束器的能量利用率在91%以上,能量分布误差小于6%,偏转角度误差在0.4%以下,验证了微棱镜分束器原理的可行性。该研究解决了现有分束元件中央亮斑及衍射能量损失难以规避等难题,为远距离、任意能量分布的分束器研制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工程 激光分束器 光刻刻蚀 棱镜阵列 光线追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准直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模压成形
6
作者 高立恒 于谦 +4 位作者 周天丰 周佳 孙秀文 闫涛 阮本帅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3,共9页
为了提高光纤阵列准直用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深入研究了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模具加工精度控制和面形误差补偿方法和理论。根据非球面微透镜阵列设计的光学几何结构特点,提出局部螺旋金刚石铣削方法,对磷化镍合金模具材... 为了提高光纤阵列准直用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深入研究了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模具加工精度控制和面形误差补偿方法和理论。根据非球面微透镜阵列设计的光学几何结构特点,提出局部螺旋金刚石铣削方法,对磷化镍合金模具材料进行加工;针对模具材料和玻璃材料的高温特性及工艺参数会产生面形误差的问题,提出了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模具补偿方法;通过模具轮廓补偿设计提高模压成形精度,提升光学性能,实现了10×10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高精度制造。实验结果表明: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面形误差PV控制在220~380 nm,表面粗糙度Ra可达7~10 nm。该方法为非球面微透镜阵列的高精度高效率批量制造提供了有效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螺旋金刚石铣削 非球面透镜阵列 玻璃模压成形 面形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微透镜阵列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研究
7
作者 王俊杰 邹喜聪 +1 位作者 张向华 甘登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28,134,共6页
曲面微透镜阵列由多个子眼组成,加工路径连续,但各子眼之间的表面不连续,加工轨迹规划困难,容易造成加工形状不理想,粗糙度过大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对环形排布的曲面微透镜阵列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曲面微透镜阵列加工方法,采用... 曲面微透镜阵列由多个子眼组成,加工路径连续,但各子眼之间的表面不连续,加工轨迹规划困难,容易造成加工形状不理想,粗糙度过大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对环形排布的曲面微透镜阵列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曲面微透镜阵列加工方法,采用区域划分法和等角度离散方法进行轨迹规划,考虑了刀尖圆弧半径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采用近似Z向刀尖补偿法对刀尖圆弧半径进行了补偿,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曲面微透镜阵列的加工轨迹仿真及形貌模拟,最后利用慢刀伺服加工方法进行了切削加工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加工方案能够实现纳米级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曲面微透镜阵列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镜阵列 轨迹规划 MATLAB 慢刀伺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加工及光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媛 肖秧 +4 位作者 冯晓雨 何龙振 张鹏喆 宁平凡 刘宏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9-725,共7页
Micro LED器件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优点,但Micro LED显示像素巨量转移和光提取效率低的问题为其应用带来挑战。开发了具有高转移效率和出光效率的单片64×64 Micro LED微显示阵列,提出了倒装型GaN基单片Micro LED微显示... Micro LED器件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优点,但Micro LED显示像素巨量转移和光提取效率低的问题为其应用带来挑战。开发了具有高转移效率和出光效率的单片64×64 Micro LED微显示阵列,提出了倒装型GaN基单片Micro LED微显示阵列芯片和Si基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及集成工艺。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光学特性进行了建模分析,设计了一种提高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出光效率的光提取结构。结合仿真结果,开发了一种在Micro LED蓝宝石衬底表面制备光子晶体结构的聚焦离子束(FIB)微纳加工工艺,并进行了器件加工。测试结果表明,蓝宝石衬底上加工的光子晶体结构可以提高Micro LED器件的表面出光效率,光功率平均值提升了16.36%,对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加工及微显示像素光提取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LED 显示阵列 光子晶体结构 聚焦离子束(FIB) 出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射流电解加工微坑阵列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亚楠 牛屾 +3 位作者 明平美 王思儒 丁达付 秦歌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4-59,共6页
表面微坑阵列在机械密封、摩擦磨损、表面润滑、传热散热等方面有巨大作用。为了能在GH4169镍基高温合金上射流电解加工微坑阵列,通过测试合金在不同溶液中的极化曲线,优选了射流电解加工合金的电解液,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试验,探究了加工... 表面微坑阵列在机械密封、摩擦磨损、表面润滑、传热散热等方面有巨大作用。为了能在GH4169镍基高温合金上射流电解加工微坑阵列,通过测试合金在不同溶液中的极化曲线,优选了射流电解加工合金的电解液,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试验,探究了加工电压、射流速度对射流电解加工微坑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优选工艺参数加工出微坑阵列。最后,以质量分数10%的NaNO_(3)溶液为电解液,以加工电压25 V、射流速度10 m/s加工出平均深径比为0.376、深径比标准偏差为0.004372的加工精度高、一致性好的微坑阵列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电解加工 阵列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 深径比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InGaAs单光子探测器的微透镜阵列及表征
10
作者 张晨阳 莫德锋 +4 位作者 徐红艳 马英杰 顾溢 李雪 苏文献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7-1675,共9页
微透镜与探测器芯片的集成应用可以提高探测器的光能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针对两种InP基InGaAs单光子红外探测器,分别设计了材料为磷化镓和硅的两种方形孔径微透镜阵列。介绍了微透镜阵列结构参数的设计流程并分析了每个... 微透镜与探测器芯片的集成应用可以提高探测器的光能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针对两种InP基InGaAs单光子红外探测器,分别设计了材料为磷化镓和硅的两种方形孔径微透镜阵列。介绍了微透镜阵列结构参数的设计流程并分析了每个步骤的设计要点,利用光线追迹软件对设计的微透镜阵列结构参数进行仿真校核,确定了两种微透镜阵列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台阶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制作完成的两种微透镜阵列进行了形貌检测,计算得出两种微透镜阵列的曲率偏差分别为1.38%和3.44%。实验测试了1.064μm波长下两种微透镜阵列在空气中的焦距,与模拟结果对比,得到焦距偏差为5.69%和2.76%。通过分析微透镜的制作工艺,两种偏差符合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镜阵列 光探测器 光能利用率 矩形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阵列微针的薄胶微电铸制备工艺
11
作者 王华安 李晓建 +3 位作者 尹鹏和 宋佳忻 张宇 梁军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92-2503,共12页
阵列镍微针具有机械强度高、导电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等领域。微电铸工艺凭借其复制精度高、适应性广等优点,已成为制备镍微针的可靠方法。然而,在微电铸工艺中,通常需要使用与铸层厚度相同的光刻胶模具,导致厚胶微电铸时面... 阵列镍微针具有机械强度高、导电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等领域。微电铸工艺凭借其复制精度高、适应性广等优点,已成为制备镍微针的可靠方法。然而,在微电铸工艺中,通常需要使用与铸层厚度相同的光刻胶模具,导致厚胶微电铸时面临微结构处存留残胶、胶层难以去除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获得尖端曲率半径为纳米尺度的阵列镍微针,我们提出了镍基阵列微针的薄胶微电铸制备工艺并进行实验验证。首先,利用(100)型单晶硅的各向异性刻蚀特性制备阵列锥坑硅模具;接着,在硅模具表面溅射一层厚度为200 nm的镍种子层;然后,使用光刻工艺制备微针支撑梁薄胶模具;最后,对硅模具进行微电铸,释放阵列镍微针。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可以在不损伤硅模具的前提下,得到尺寸平均偏差1.7μm、绝对位置平均偏差1.8μm、尖端平均曲率半径150 nm的阵列镍微针;使用厚度为~2μm的RFJ-60负性光刻胶作为微电铸的模具,成功制备出厚度为~24.3μm的阵列镍微针支撑梁。此外,通过将SiO2侧蚀量补偿进光刻掩膜版图形尺寸的方法,将镍微针相对尺寸误差降低至1%。结合微电铸工艺和单晶硅的各向异性刻蚀特性,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制备阵列镍微针,为阵列镍微针的批量化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 硅模具 电铸工艺 侧蚀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透镜阵列与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集成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特邀)
12
作者 侯治锦 王旭东 +2 位作者 陈艳 王建禄 褚君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8,共7页
为了提高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分别制备了硅衍射微透镜阵列和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并将两者集成在一起。采用光学系统和焦平面测试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双面镀制有增透膜的硅衍射微透镜阵列的衍射效率为83.6%;电压响应图显示器件没有裂... 为了提高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分别制备了硅衍射微透镜阵列和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并将两者集成在一起。采用光学系统和焦平面测试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双面镀制有增透膜的硅衍射微透镜阵列的衍射效率为83.6%;电压响应图显示器件没有裂纹;集成器件的工作波段为3.7~4.8μm,此时平均黑体响应率和探测率分别为4.85×10^(7)V/W和7.12×10^(9)cm·Hz^(1/2)·W^(1)。结果表明硅微透镜阵列不仅可以提高焦平面阵列占空因子,而且可以通过优化焦平面应力匹配来解决芯片裂纹问题,集成器件性能优于现有焦平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 红外焦平面阵列 透镜阵列 占空因子 芯片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角放大率特性研究
13
作者 苏晓琴 杨童 +3 位作者 周岩 穆郁 杨磊 谢洪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2-399,共8页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通过微动扫描成像,能够有效解决小行程与大视场之间的矛盾。扫描式微透镜阵列一般采用开普勒式望远结构,通过镜片横向相对位移实现视场扫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普勒式望远结构的四片式微透镜阵列,探究了微透镜...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通过微动扫描成像,能够有效解决小行程与大视场之间的矛盾。扫描式微透镜阵列一般采用开普勒式望远结构,通过镜片横向相对位移实现视场扫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普勒式望远结构的四片式微透镜阵列,探究了微透镜阵列的角放大率对于3~5μm波段的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影响。当角放大率小于1时,经过串扰产生的杂散光较多,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上限受到限制,导致衍射极限受到限制。角放大率越大,能量利用率上限越高,当角放大率从0.67^(×)改变为0.83^(×),能量利用率可以从43%提升到69%。当角放大率大于1时,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不再受到结构限制,在抑制串扰的条件下,优化得到角放大率为1.5^(×)的结构。对其像质进行评价,各扫描视场RMS半径达到探测器像元尺寸,MTF达到0.6@17 lp/mm。角放大率作为表征微透镜阵列结构特点的参数,与系统能量利用率相关,从而影响像质,因此对于角放大率的分析与研究可为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镜阵列 光学扫描系统 杂散光 角放大率 能量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化微片阵列式被动调Q全固态激光器
14
作者 王震 李立广 +2 位作者 赵柏秦 李加庚 韩勤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3-571,共9页
本文针对无人机空中目标探测系统的空间限制,提出了一种多光束可分路扫描式被动调Q微片阵列全固态激光器的方案,采用六管芯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端面紧凑泵浦长条状的Nd:YAG/Cr^(4+):YAG键合晶体,在每一路1.6 W的泵浦功率下,产生了6路波长为... 本文针对无人机空中目标探测系统的空间限制,提出了一种多光束可分路扫描式被动调Q微片阵列全固态激光器的方案,采用六管芯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端面紧凑泵浦长条状的Nd:YAG/Cr^(4+):YAG键合晶体,在每一路1.6 W的泵浦功率下,产生了6路波长为1064.4 nm、脉冲宽度为2.4 ns、光束质量为1.39、峰值功率为3.75 kW、重复频率可达22 kHz的输出激光,整个系统的体积仅为2 cm×2 cm×1.5 cm,实现了6路激光同时输出。研究了调Q晶体的初始透过率和输出镜反射率对激光脉冲重复频率和峰值功率的影响机制,重点对泵浦源激光器管芯的出光一致性问题做了深入探讨,通过实验验证了使用一个激光键合晶体产生多路纳秒级窄脉冲激光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以小型化结构实现了被动调Q全固态激光器的多光束出射,对实现激光探测系统光源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 全固态激光器 阵列 小型化 被动调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铬层表面微坑阵列PDMS掩膜电解加工研究
15
作者 刘金玲 张庆良 +1 位作者 张磊 曲宁松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掩膜的微细电解加工能高效地加工出群微坑阵列,从而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提高零件使用寿命,但因电场边缘效应,得到的微坑阵列尺寸均匀性较差。针对这一现象,采用厚层PDMS模板并利用高压静液进行掩膜电解加工,探...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掩膜的微细电解加工能高效地加工出群微坑阵列,从而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提高零件使用寿命,但因电场边缘效应,得到的微坑阵列尺寸均匀性较差。针对这一现象,采用厚层PDMS模板并利用高压静液进行掩膜电解加工,探究工艺参数对铬层表面的微坑阵列尺寸与加工精度的影响,并在耐磨的镀铬层表面进行加工以进一步验证铬层表面摩擦学性能,分析微坑尺寸对镀铬层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占空比100%、直流电压30 V、加工时间30 s时,可加工出平均直径和深度分别为106.23μm和15.33μm的微坑阵列,在此基础上探究加工的减磨效果,发现不同直径的微坑阵列均在5μm的深度时达到最佳减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膜电解加工 镀铬层 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形对基于硅微通道阵列的CsI:Tl闪烁屏性能影响的模拟
16
作者 赵子锋 王国政 +3 位作者 郝子恒 张妮 戈钧 杨继凯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使用Geant4程序模拟了微孔形状对基于硅微通道阵列的CsI:Tl像素化X射线闪烁屏性能的影响。模拟的闪烁屏性能参数包括:闪烁光子数、底光输出、传输效率、n次全反射占比、调制传递函数(MTF)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模拟过程中设定微孔的形状... 使用Geant4程序模拟了微孔形状对基于硅微通道阵列的CsI:Tl像素化X射线闪烁屏性能的影响。模拟的闪烁屏性能参数包括:闪烁光子数、底光输出、传输效率、n次全反射占比、调制传递函数(MTF)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模拟过程中设定微孔的形状分别为方形和圆形,两种孔形的微通道阵列周期相同,均为10μm。模拟结果显示:方形微孔的闪烁光子数优于圆形微孔,闪烁光子数正比于微孔横截面积;闪烁屏厚度小于400μm时,方形微孔的底光输出优于圆形微孔,厚度大于400μm时,圆形微孔的底光输出优于方形微孔;圆形微孔的传输效率优于方形微孔;厚度为40和200μm的方形微孔闪烁屏空间分辨率优于相同厚度的圆形微孔闪烁屏。制备了方形微孔的CsI:Tl闪烁屏样品,测量了其MTF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当MTF为0.1时,空间分辨率为22.6 lp/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ANT4 闪烁屏 CsI:Tl 调制传递函数 通道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纳米压印的微透镜阵列光学膜制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树海 陈琳轶 陈广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目的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的承印基材是微透镜阵列光学膜,本文旨在研究制造微透镜阵列光学膜的方法及在制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卷对卷的UV-LED光固化微纳米压印工艺,通过定制化的微纳米压印模具,规模化制造正六角形孔径、蜂窝排... 目的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的承印基材是微透镜阵列光学膜,本文旨在研究制造微透镜阵列光学膜的方法及在制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卷对卷的UV-LED光固化微纳米压印工艺,通过定制化的微纳米压印模具,规模化制造正六角形孔径、蜂窝排布的微透镜阵列光学膜。结果文中所用的PET膜表面粗糙度均方差约为0.083μm,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为90%~93%,具有良好的表面平整度和较高的透光率,有利于微透镜阵列的成型制造和光学膜优良光学性能的呈现;UV-LED紫外压印光刻胶具有较低的黏度(250 Pa·s,25℃)、良好的界面性能(接触角为93°)和较小的固化体积收缩率(3.5%),有利于光刻胶对模具凹槽的填充及微透镜阵列的成型和脱模。对于微纳米压印制造过程,要选择合适的压印力,既要确保光刻胶能够充分地填充模具凹槽,又要避免微透镜阵列的结构受挤压变形而导致损坏模具。当压印速度控制在5~7 m/min时,微透镜阵列的复型精度较高且成型质量较为稳定,不会出现气泡缺陷和拉断缺陷。结论卷对卷的UV-LED光固化微纳米压印工艺是一种制造微透镜阵列光学膜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镜阵列 纳米压印 光学膜 3D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陶瓷基微热板阵列的U盘式气体检测仪
18
作者 张曼君 李丽 +3 位作者 唐念 黎晓淀 孙东伟 张顺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针对目前基于MEMS传感器阵列的气体检测仪所存在的弊端,开发了一种基于陶瓷基微热板阵列的U盘式气体检测仪。此检测仪以16元微热板气体传感器阵列芯片为器件,通过微控制器实现信号采集、温度控制、无线传输等功能。它还可以通过USB、WiF... 针对目前基于MEMS传感器阵列的气体检测仪所存在的弊端,开发了一种基于陶瓷基微热板阵列的U盘式气体检测仪。此检测仪以16元微热板气体传感器阵列芯片为器件,通过微控制器实现信号采集、温度控制、无线传输等功能。它还可以通过USB、WiFi或蓝牙实现无线通信。该检测仪尺寸小,功耗低,对多种气体有着良好的响应,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实际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 热板阵列 U盘式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印成型复合微透镜阵列的微光学照明特性
19
作者 胡满凤 李磊 谢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1383,共13页
在LED照明中,光线分布不均产生的眩光及光线中的紫外光、蓝光成分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和眼睛损伤,目前主要是以调节光源为主,纳米级光波段调节的表面结构加工成本较高。因此,利用热压印快速成型技术开发了一种微米尺度的复合微透镜阵列导光... 在LED照明中,光线分布不均产生的眩光及光线中的紫外光、蓝光成分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和眼睛损伤,目前主要是以调节光源为主,纳米级光波段调节的表面结构加工成本较高。因此,利用热压印快速成型技术开发了一种微米尺度的复合微透镜阵列导光板,探究健康照明的复合微透镜尺度效应。首先分析微棱镜表面小微透镜的深宽比与反射电场分布的关系,然后研究导光板的微结构参数对漫反射率、镜面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影响。最后,对比市面上丝网印刷微点、微棱镜阵列等结构导光板,研究复合微透镜微米尺度对照度、均匀度等微光学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小微透镜深宽比在0.6~1内时,紫外光和蓝光的反射面有更小的反射电场变异系数,说明其漫反射大。实验结果表明:热压印技术可以在4 s内将微透镜高5~30μm和微棱镜高10~80μm的复合微透镜阵列导光板加工成型;照度均匀度随着小微透镜深宽比的增大而增大,照度分别比微棱镜和丝网印刷微点阵列提高45%和83%;与微棱镜相比,紫外光和蓝光的漫反射率分别提高8%和18%,镜面反射率下降80%~83%。控制复合微透镜的深宽比可以减少照明眩光,抑制紫外光和蓝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透镜阵列 热压印成型 光学性能 健康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模理论的机载微带有源二元阵列天线降耦技术
20
作者 司伟 韩彦明 韩国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针对机载微带有源阵列天线单元间的互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模理论的降耦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天线单元被激励起的特征模式,筛选出工作模式和非工作模式;然后,根据阵列的结构、非工作模式的模式权重系数和特征远场方向图,分析出频带... 针对机载微带有源阵列天线单元间的互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模理论的降耦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天线单元被激励起的特征模式,筛选出工作模式和非工作模式;然后,根据阵列的结构、非工作模式的模式权重系数和特征远场方向图,分析出频带内对互耦贡献大的非工作模式;最后,通过抑制这些模式实现互耦降低,同时减少对工作模式的影响以保证天线性能。设计了频带为2.19 GHz~2.32 GHz的微带天线单元,通过对贴片修形、设置金属柱等措施抑制频带内对互耦贡献大的非工作模式。将改进前后的单元组成微带二元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二元阵,在整个频带内的S 21降低了3 dB以上、增益损失可接受、交叉极化得到改善。该方法为机载大型微带有源阵列天线的有效降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带有源阵列天线 互耦 特征模理论 非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