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淳化出土西周陶罐刻划奇偶数图形画研讨 被引量:6
1
作者 徐锡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2-56,共5页
淳化出土西周陶罐刻划奇偶数图形画研讨徐锡台1987年9月,淳化县石桥乡石桥镇农民吴飞在镇北取土时挖出一西周陶罐。在此罐肩部饰两周弦纹之间,又用两条竖斜的凹弦纹界隔分成10格,每格内各有一组奇偶数图形画,其中一格内有两... 淳化出土西周陶罐刻划奇偶数图形画研讨徐锡台1987年9月,淳化县石桥乡石桥镇农民吴飞在镇北取土时挖出一西周陶罐。在此罐肩部饰两周弦纹之间,又用两条竖斜的凹弦纹界隔分成10格,每格内各有一组奇偶数图形画,其中一格内有两组数图形画,并排列组合而成的。围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阴阳符号 奇偶数 《周易》 图形 排列组合 陶罐 六十四卦 排列次序 马王堆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探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锡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3-86,共4页
《周易》不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术学著作。然今本《周易》绝不是商周时期的作品,而是秦汉时代才出现的,因为商周时期的《易》中不是由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六十四卦,而是由一、五、六、七、八、九这六... 《周易》不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术学著作。然今本《周易》绝不是商周时期的作品,而是秦汉时代才出现的,因为商周时期的《易》中不是由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六十四卦,而是由一、五、六、七、八、九这六位奇偶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 商周之前,早在原始社会淞泽文化中已出现数字卦。由一、二、三、X、∧这六位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如骨器上刻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符号 《周易》 数字卦 商周时期 周原 位奇偶 卜甲 排列组合 数术学 陶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本甲骨学新著——《周原甲骨文综述》读后
3
作者 黄尚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5-86,共2页
1977年至1979年,周原先后出土带字甲骨二百九十余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继殷墟甲骨文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和论著,对这批甲骨文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诸如族属、分期、释读等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 1977年至1979年,周原先后出土带字甲骨二百九十余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继殷墟甲骨文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和论著,对这批甲骨文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诸如族属、分期、释读等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亲自发掘这批资料的徐锡台先生用了近十年时间,潜心研究,著成《周原甲骨文综述》一书(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综述》),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甲骨文 甲骨学 读后 新著 阴阳符号 殷墟甲骨文 周人 数字卦 卜辞 先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陶文试释
4
作者 徐锡台 《人文杂志》 1985年第3期91-93,共3页
近三十年来,陕西武功郑家坡、周原岐山凤雏村、扶风召陈村和沣西长安张家坡等遗址中,都出土过西周陶文,大部分是属于记数文字,少数属于其它一些文字,至于成文语词那就更少了。现对上述地区所出土之部分陶文试释如下。
关键词 陶文 陶器 遗址 卜辞 阴阳符号 《周礼 武功 陶工 合文 刻划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卦起源新探
5
作者 詹石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53-59,共7页
从古至今,人们对《周易》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但是,作为《周易》之本的“八卦”起源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科学的解决。本文作者纵观历史,从文化哲学、人类学、考据学的角度,对八卦发生学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八卦阴阳符号乃是直立的人的自我映... 从古至今,人们对《周易》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但是,作为《周易》之本的“八卦”起源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科学的解决。本文作者纵观历史,从文化哲学、人类学、考据学的角度,对八卦发生学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八卦阴阳符号乃是直立的人的自我映象,是我们的祖先对直立姿态的美的自我发现,先民对自身形体曲性与直性相统一的原初美感认识是八卦阴阳符号以静止显示流动的重要前提。同时,作者还从必然与偶然的相互关系上说明了伏羲画卦时特殊际遇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符号 八卦 对立统一 起源 偶然性 太阳 具体事物 自我意识 文化遗址 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易》卦爻辞编定的年代
6
作者 牛鸿恩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85-93,39,共10页
关于《周易》卦爻辞编定的年代,学者们虽然作了不少文章,但是见仁见智,至今众说不一。较有影响的有三说:殷周之际(持此说者居多)、西周末年、战国初年。后一说时代嫌晚,难以成立,前二说又未免把时代定得过早。先秦绝大多数著作,都不是... 关于《周易》卦爻辞编定的年代,学者们虽然作了不少文章,但是见仁见智,至今众说不一。较有影响的有三说:殷周之际(持此说者居多)、西周末年、战国初年。后一说时代嫌晚,难以成立,前二说又未免把时代定得过早。先秦绝大多数著作,都不是成于一时,出自一手,《易经》这样的策筮著作,更是如此。《左传》、《国语》所引爻辞尚无爻题,近年考古发现,卦画中的阴阳符号直到西汉尚未定型,而独以为卦爻辞编定于殷周之际或西周之末,很难符合实际。本文想就卦爻辞的内容及《易》与《诗》、《书》、《春秋》的关系,结合有关出土资料,提出一些浅见,说明卦爻辞的编定已入春秋后期,但不晚于鲁昭公二年(公元前540)。不当之处,希望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卦爻辞 《周易》 殷周之际 《易经》 《左传》 《国语》 考古发现 阴阳符号 《春秋》 出土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