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阳离子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吸附水中苯并(a)芘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刚 赵霞 韩志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
研究了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凹凸棒石对模拟微污染水溶液中痕量苯并(a)芘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改性凹凸棒石投加量为15g/L、粒径为150μm、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60min条件下,苯并(a)芘... 研究了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凹凸棒石对模拟微污染水溶液中痕量苯并(a)芘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改性凹凸棒石投加量为15g/L、粒径为150μm、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60min条件下,苯并(a)芘去除率可达98.56%。改性凹凸棒石对苯并(a)芘的吸附等温线呈中凹型,表明吸附过程存在溶剂化效应和分配效应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有机改性凹凸棒石 苯并(A)芘 吸附 微污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对水溶液中双酚A的吸附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子龙 傅大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1-927,共7页
以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为改性剂,超声制备了阴-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双酚A在阴-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特性以及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并分析了其可能的吸附机... 以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为改性剂,超声制备了阴-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双酚A在阴-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特性以及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并分析了其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配比范围内,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未产生协同增溶作用;双酚A在阴-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速率受边界层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表面吸附作用在吸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吸附过程为熵减自发放热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表现为氢键力、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和偶极间作用力等多种作用力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改性凹凸棒石 超声 双酚A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改性及其染料吸附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段安阳 李柱泉 +2 位作者 苏扬帆 姚莹梅 黄锋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02-2008,共7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用氢氧化锂水解后得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膜。通过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和一氯乙酸共同改性,制备了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茜素...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用氢氧化锂水解后得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膜。通过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和一氯乙酸共同改性,制备了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茜素绿(AG25)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溶液初始pH、温度、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AG25和MB染料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240和128 mg/g,并且对两种染料在第4次循环使用时仍保持84.44%以上的吸附效率。同时,发现pH是影响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吸附没有达到饱和之前,染料吸附量随着染料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吸附效果对温度没有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醋酸纤维素 阴阳离子改性 双性纤维素 染料吸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