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三嗪环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赵家乐 胡志勇 +4 位作者 曹端林 李鹏飞 陈啟虎 王虎山 李晨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33,35,共6页
研究了含三嗪环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增溶、流变、溶致液晶、囊泡等性能。结果表明:增溶量随Gemini表面活性水基和联接基长度)对其水溶液的黏度有相同的影响;C6-2-C6、C8-2-C8、C8-3-C8、C8-4-C8、C8-6-C8、C12-2-C12在质量分数剂疏... 研究了含三嗪环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增溶、流变、溶致液晶、囊泡等性能。结果表明:增溶量随Gemini表面活性水基和联接基长度)对其水溶液的黏度有相同的影响;C6-2-C6、C8-2-C8、C8-3-C8、C8-4-C8、C8-6-C8、C12-2-C12在质量分数剂疏水链长度的增长而增大,C8-n-C8(n=23,4,6,)的增溶量随联接基长度增加而增加,C12-2-C12与SDS的复配体系比SDS的增溶量大,C12-2-C12与CTAB的复配体系比这2种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时的增溶量小;Gemini表面活性剂溶液分子结构(疏分别为42.3%,37.8%,33.5%,30.4%,27.6%2,0.3%时均产生层状的溶致液晶;0.01 mol/L的单一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均不能形成囊泡,而当n(C12-2-C12)∶n(CATB)为8∶2或9∶1时,复配体系的水溶液形成了大量的囊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复配 增溶 黏度 溶致液晶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对称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解艳娇 严峰 +4 位作者 陈明姝 葛婧捷 王明霞 李建新 赵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9-662,706,共5页
以α-溴代十四酸乙酯和4-癸基苯酚为原料,经Williamson醚化、磺化及皂化反应制备了一种不对称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α-(4-癸基-2-磺基)-苯氧基十四酸钠,简写为C12CO2Na-p-C10SO3Na,考察了醚化反应条件,并用FTIR和1HNMR表征了中间体及... 以α-溴代十四酸乙酯和4-癸基苯酚为原料,经Williamson醚化、磺化及皂化反应制备了一种不对称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α-(4-癸基-2-磺基)-苯氧基十四酸钠,简写为C12CO2Na-p-C10SO3Na,考察了醚化反应条件,并用FTIR和1HNMR表征了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结构。结果表明,醚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甲苯作溶剂,无水K2CO3作缚酸剂,物料比n(α-溴代十四酸乙酯)∶n(4-癸基苯酚)=1.05∶1,回流反应3 h,醚化产物收率为77.2%(以4-癸基苯酚计)。采用吊片法测定了目标产物的表面活性,其表面张力最低可降至26 mN/m左右,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28×10-6mol/L,比相应常规单链表面活性剂十四烷酸钠和间癸基苯磺酸钠的CMC低3个数量级,体现出Gemini表面活性剂优异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α-(4-癸基-2-磺基)-苯氧基十四酸钠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梅堂 浦敏锋 马鸿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9-1325,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磺酸盐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考察了不同长度的连接基(Spacer)对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及界面性质的影响.密度分布和微观结构信息显示,Gemini表面活性剂能在油/水界面形成单层...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磺酸盐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考察了不同长度的连接基(Spacer)对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及界面性质的影响.密度分布和微观结构信息显示,Gemini表面活性剂能在油/水界面形成单层膜结构.Gemini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水界面的厚度显著增大,并使界面形成能降低.当连接基为6个碳时,此类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厚度最大,形成的界面最稳定.连接基长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单层膜周围的水分子和Na+的吸附结构影响不大,但是能影响水分子的扩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癸烷 分子动力学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对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树云 唐善法 +2 位作者 胡睿智 姜昭文 金礼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16,共7页
为探讨无机盐对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ACS416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及机理,采用DV2T黏度计和MCR 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无机盐类型及浓度对GACS416溶液黏度和黏弹性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考察其溶液胶束尺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加... 为探讨无机盐对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GACS416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及机理,采用DV2T黏度计和MCR 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无机盐类型及浓度对GACS416溶液黏度和黏弹性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考察其溶液胶束尺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NaCl、KCl可对GACS416溶液有效增黏,MgCl_(2)、CaCl_(2)无增黏效果。NaCl浓度的增加,溶液黏度先增大再减小,而黏弹性由弱变强。随KCl浓度的增加,溶液黏度先增大后减小,黏弹性不断增强。当NaCl或KCl浓度低于1000 mg/L时可有效增黏,浓度高于1000 mg/L时无增黏效果。随NaCl浓度的增大,GACS416溶液中胶束的平均水力半径先增大后减小,使溶液黏度和弹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随KCl浓度的增大,GACS416溶液中胶束的平均水力半径则逐渐增大,溶液黏度和弹性均相应增大。NaCl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GACS416溶液黏度和黏弹性最好;KCl质量浓度为1000 mg/L时,GACS416溶液的黏度和黏弹性最好。图11表5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 增黏效果 黏度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对脂肪酶催化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付薇薇 滕超 +3 位作者 周明春 周亚迪 邱学宇 孙启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研究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SSOS)对脂肪酶Novozym51032催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光谱学信息探讨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对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SSOS)对脂肪酶Novozym51032催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光谱学信息探讨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对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SOS质量浓度为6.0 mg/mL时,脂肪酶相对酶活力可显著提高164.99%。酶动力学分析显示,SSOS在较低质量浓度(1 mg/mL)时,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_(m))从4.12μmol/L降低到3.46μmol/L;较高质量浓度(6 mg/mL)条件下,K_(m)增大到58.82μmol/L,而最大初始反应速率(Vmax)增至333.00μmol/(L·min)。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脂肪酶荧光强度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削弱,而酶二级结构则发生由α-螺旋、β-转角向β-折叠的转变,这说明SSOS对脂肪酶催化特性的影响与其结构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阴离子表面活性 催化活性 动力学 光谱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与2-巯基乙醇在3.5%NaCl中对碳钢的缓蚀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鹏慧 原梦颖 +3 位作者 阮义蕾 高国芳 胡志勇 朱海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以三聚氯氰、十二胺、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_(12)-2-C_(12)),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失重测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 以三聚氯氰、十二胺、乙二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剂(C_(12)-2-C_(12)),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失重测试、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研究了在60℃,3.5%NaCl溶液中C_(12)-2-C_(12)与2-巯基乙醇(TZ)对碳钢缓蚀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当n(C_(12)-2-C_(12))∶n(TZ)=7∶3时,复配后缓蚀剂的缓蚀率可达95.47%,缓蚀协同参数为1.52。动电位极化测试结果表明该复配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结果表明,C_(12)-2-C_(12)与TZ共同吸附在碳钢表面,增强了吸附膜的致密性。同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缓蚀机理进行具体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乙醇 三嗪基gemini表面活性 协同缓蚀 NA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阳离子/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界面润湿调控及解水锁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齐宏伟 赖璐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6,共6页
为有效解决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采普遍存在的水锁伤害问题,研究了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季铵盐BQ-16和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全氟辛基磺酸钾(PPS)在降低表面张力和润湿调控方面的协同作用,并探究了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润... 为有效解决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采普遍存在的水锁伤害问题,研究了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季铵盐BQ-16和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全氟辛基磺酸钾(PPS)在降低表面张力和润湿调控方面的协同作用,并探究了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润湿调控及解水锁机制。结果表明,当PPS的摩尔分数(α_(PPS))为0.7时,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低于任一纯组分,此时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接近电中性;BQ-16和PPS在岩心表面润湿调控方面表现出协同效应,当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总浓度为1×10^(-4)mol·L^(-1)、α_(PPS)为0.7时,盐水滴接触角最大,达到84.23°;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α_(PPS)=0.7)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低浓度时为单分子层吸附,高浓度时为多分子层吸附;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α_(PPS)=0.7)可将岩心的液体饱和度降至0.410,并将渗透率恢复值提高至0.78,说明BQ-16/PPS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可有效解决水锁伤害,这主要与混合体系能够显著降低表面张力并通过在岩心表面的吸附改变岩心表面润湿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离子表面活性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复配 润湿调控 水锁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研制及其在低渗透油藏CO_(2)泡沫驱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洪才 周明 +4 位作者 马惠 王瑞芳 吕刚 魏云姚 邓贵林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1,共9页
针对现有商品泡沫驱油剂在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中起泡量少、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稳定性差、驱油效率不高的实际问题,通过醚化、季铵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两种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PAHC和PAOC)作为CO_(2)泡沫驱的起泡剂,将合成的产物... 针对现有商品泡沫驱油剂在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中起泡量少、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稳定性差、驱油效率不高的实际问题,通过醚化、季铵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两种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PAHC和PAOC)作为CO_(2)泡沫驱的起泡剂,将合成的产物作为主起泡剂构建一种CO_(2)泡沫驱油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界面活性、耐温耐剪切性、黏弹性、泡沫性能等,并进行了驱替实验。结果表明,PAHC和PAOC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c)分别为6.76×10^(-5)和5.25×10^(-5)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分别为31.56和30.71 m N/m。PAHC和PAOC的Krafft点分别低于0℃、1℃。在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21-3井组油藏温度为80℃、矿化度为7704 mg/L条件下,在恒定剪切速率170 s^(-1)时,0.4%PAHC(或PAOC)+0.1%水杨酸钠+0.1%姜磺素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的PAHC-C_(16)S、PAOC-C_(18)S泡沫体系,耐温分别为81℃和88℃,黏度分别可稳定在6.2和6.4 m Pa·s,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黏弹性。PAHC-C_(16)S、PAOC-C_(18)S泡沫体系分别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2.37×10^(-2)和1.81×10^(-2)m N/m。PAOC-C_(18)S泡沫抗温性、抗盐性略好于PAHC-C_(16)S泡沫,能满足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21-3井组CO_(2)泡沫驱要求。岩心驱油实验结果显示,PAHC-C_(16)S和PAOC-C_(18)S起泡体系分别在CO_(2)驱基础上提高平均采收率20.12百分点和21.91百分点,可见两种起泡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 起泡体系 低渗油藏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组装及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之钧 邢攸美 +3 位作者 吴振 方伟华 尹云舰 王国杰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1-641,共21页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含有2个疏水基团、2个亲水基团和1个联接基团。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及Kraff点、良好的乳化能力、泡沫性能和优良的润...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含有2个疏水基团、2个亲水基团和1个联接基团。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及Kraff点、良好的乳化能力、泡沫性能和优良的润湿性能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传统产业和高端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相关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不同结构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阐述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聚集体结构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总结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合成模板剂、缓蚀剂、灭菌、药物载体及集成电路制造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新型Gemini分子结构的设计方向及其在先进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合成 聚集体 组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麂皮绒的咪唑类Gemini表面活性剂低碱开纤工艺
10
作者 庄晓东 朱根兴 +3 位作者 沈亚伟 何满堂 于宾 曹机良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7,40,共5页
采用咪唑类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2-溴-1-(1-亚正丁基-3-正癸基咪唑)-1-正癸基咪唑(简称10-4-10)和2-溴-1-(1-亚正丁基-3-正己基咪唑)-3-正己基咪唑(简称6-4-6)作为麂皮绒开纤促进剂,探究了促进剂和氢氧化钠用量,开纤温度和时间对麂皮... 采用咪唑类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2-溴-1-(1-亚正丁基-3-正癸基咪唑)-1-正癸基咪唑(简称10-4-10)和2-溴-1-(1-亚正丁基-3-正己基咪唑)-3-正己基咪唑(简称6-4-6)作为麂皮绒开纤促进剂,探究了促进剂和氢氧化钠用量,开纤温度和时间对麂皮绒开纤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促进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做对比,测试了麂皮绒织物的开纤率和厚度,并对开纤前后的织物形貌进行SEM表征。结果表明,10-4-10对麂皮绒织物的开纤促进效果优于1227,6-4-6对麂皮绒的开纤促进效果有限。10-4-10对麂皮绒的低碱开纤最佳工艺为:促进剂10-4-102.5×10^(-4)mol/L,NaOH 10 g/L,开纤温度100℃,开纤保温时间40 min左右。在麂皮绒织物开纤整理液中加入促进剂10-4-10能有效提高麂皮绒的开纤率,同时降低NaOH用量;通过SEM表征可知麂皮绒织物的开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咪唑类gemini表面活性 促进 开纤 麂皮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表征及其稳定高内相乳液的研究
11
作者 叶鑫煌 薛嘉豪 赵玉来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31-4340,共10页
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连接链的可聚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C11-n-11(n=2,4,6),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连接链长度对PC11-n-11的界面性能、胶束直径分布、润湿性能和高内相乳液(HIPE)稳... 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连接链的可聚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C11-n-11(n=2,4,6),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连接链长度对PC11-n-11的界面性能、胶束直径分布、润湿性能和高内相乳液(HIPE)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PC11-n-11的界面性能明显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DTAB),且润湿性能强。随着连接链长度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最大表面吸附容量(Γ_(max))逐渐减小,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占据的最小面积(A_(min))逐渐增大,界面性能更好,形成的胶束直径先增大后减小,对疏水性表面的润湿性也更好。其中PC11-4-11和PC11-6-11对HIPE的稳定性好,以PC11-6-11为稳定剂通过HIPE模板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的多孔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型 gemini表面活性 界面性能 润湿性 高内相乳液 多孔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鑫 许艳艳 +3 位作者 伍亚军 吴贝贝 席玲慧 侯宝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0-685,694,共7页
研究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对油田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红外光谱、形貌扫描成像、Zeta电位、固体表面振荡频率和接触角等的测定,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PES)改变油湿性砂... 研究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对油田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红外光谱、形貌扫描成像、Zeta电位、固体表面振荡频率和接触角等的测定,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与油湿性石英粉的红外光谱相比,PES处理后的石英粉红外谱图中具有S—O键、亚砜S=O键和砜—SO_(2)—键的拉伸振动峰,说明“吸附”为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由于PES吸附在油湿性石英片表面,使得石英片表面较为平坦,平均粗糙度大大减小。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颗粒的Zeta电位为-4.2 mV,用PES处理样品的Zeta电位值随着PE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终趋于平衡。PES与带负电岩石表面的静电排斥力使得PES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吸附在砂岩表面。随着PES浓度的增加,石英晶体表面的共振频率降幅越来越大,即PES分子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越来越大。另外,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原始接触角为140°,经过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对应的接触角为109°。随着PES的加入,表面活性剂疏水链与原油组分的疏水端形成双层吸附结构,此时表面活性剂亲水头基裸露在外面,使得接触角逐渐降低,从而改变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湿性 砂岩 阴离子表面活性 润湿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秋实 吴林源 +3 位作者 张诗委 袁哲 张可佳 赵海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在10 min以内;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2.0 mg·L^(-1)以内,检出限(3s/k)为0.0297 mg·L^(-1);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重复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9.0%;对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0%~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方法改进 阴离子表面活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聚集性质 被引量:15
14
作者 朱森 程发 +1 位作者 郑宝江 于九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45-1248,共4页
合成了一种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和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与传统的单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具有突出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效率;研究了该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于胶束聚集数... 合成了一种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和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与传统的单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具有突出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效率;研究了该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于胶束聚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胶束聚集数出现了一个极大值,同时观察到液晶微相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 水溶液 合成 聚集性质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聚集数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界面活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森 程发 +1 位作者 郑宝江 于九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2-795,共4页
研究了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其表面活性远远高于相应的单基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相应的单基表面活性剂降低了1个数量级,且随着联接基团长度的增加,CMC呈减小的趋势;测定了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研究了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其表面活性远远高于相应的单基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相应的单基表面活性剂降低了1个数量级,且随着联接基团长度的增加,CMC呈减小的趋势;测定了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其C20比常用的单基表面活性剂降低了2个数量级,显示出突出的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GeminiD质量分数为0.1%时,就可以使得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具有突出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CMC C20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碳炔基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李雅琪 邢攸美 +6 位作者 马杰文 张之钧 胡斌 方伟华 尹云舰 吴振 王国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了不同聚氧乙烯链长度对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能、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cmc逐渐增加,cmc处的表面张力(γ_(cmc),mN/m)先减小后增大,P2的γ_(cmc)最小(27.19 mN/m).此类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均展现出优异的润湿性能,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增加,其发泡量和乳化能力逐渐增加.此类具有低表面张力和出色润湿性能的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半导体显影和工业清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gemini表面活性 聚氧乙烯链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纳米SiO2颗粒协同稳定的双重响应型O/W乳状液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佩 潘婷 +4 位作者 裴晓梅 宋冰蕾 蒋建中 崔正刚 Bernard 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_(2)颗粒协同稳定O/W(正癸烷)型Pickering乳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面活性,并且这种Pickering乳状液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能够通过改变pH或者温度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实现多次转换。另一方面,Bola型CH_(3)O(EO)5-R_(11)-COONa能够与纳米SiO_(2)颗粒协同稳定分散液包油(oil-in-dispersion)乳状液,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但对调节pH时产生的盐较为敏感。然而与破乳后能完全返回水相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同系物CH_(3)O(EO)7-R_(11)-COOH相比,具有较短EO链的CH_(3)O(EO)_(5)-R_(11)-COOH无论处于非离子型还是Bola型状态仍具有相当的油溶性,破乳后不能完全返回水相,表明EO数大小对这类新型智能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 纳米SIO2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H-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梅平 赖璐 +1 位作者 陈武 郑延成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综述了一系列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包括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羧酸盐型及磷酸酯盐型)的合成方法,并介绍了其表面活性、水溶性、协同效应、增溶作用、抗盐能力等理化性能,对今后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阴离子 gemini表面活性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丹 朱文峰 +1 位作者 蒋学 高卫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3-536,588,共5页
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3)、顺丁烯二酸酐和反丁烯二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3)羧酸盐对称型琥珀酸双酯Gemini表面活性剂。最佳工艺条件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3)(20 mmol)和顺丁烯二酸酐(10mmol)、对甲苯磺酸(引发剂,0.03 g),... 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3)、顺丁烯二酸酐和反丁烯二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3)羧酸盐对称型琥珀酸双酯Gemini表面活性剂。最佳工艺条件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3)(20 mmol)和顺丁烯二酸酐(10mmol)、对甲苯磺酸(引发剂,0.03 g),在200℃氮气保护下反应5 h后,加入反丁烯二酸(10 mmol)和过氧苯甲酸(引发剂,0.01 g),于130℃再反应8 h,然后降温至70℃,用氢氧化钠中和得到最终产物。产物结构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测得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53 mmol/L、泡沫稳定性35.36%、润湿时间3.36 s、乳化时间108 s、分散TiO2粒子平均粒径307.1 nm、净洗率9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羧酸盐型 分散性能 净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0)E_6混合溶液的胶团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西刚 路遥 +2 位作者 李玲 寇建益 杨正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且,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但比单一C10E6的小.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离子表面活性 CMC 胶团聚集数 微观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