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离子型高分子乳化剂对醋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哲 米普科 +2 位作者 顾瑾璟 张志强 潘浩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5-651,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乳液作为胶黏剂的粘结性能和抗水性能,采用两步法溶液聚合制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A),考察引发剂总用量对P(AA-MAA)粘度与粘均分子量的影响,以及粘度与粘均分子量的关系。同时将P(AA... 为了进一步研究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乳液作为胶黏剂的粘结性能和抗水性能,采用两步法溶液聚合制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A),考察引发剂总用量对P(AA-MAA)粘度与粘均分子量的影响,以及粘度与粘均分子量的关系。同时将P(AA-MAA)作为阴离子型高分子乳化剂制备醋丙乳液,考察不同粘均分子量及用量的P(AA-MAA)对醋丙乳液粒径及粘结强度的影响并与传统醋丙乳液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阴离子型高分子乳化剂P(AA-MAA)其粘度与粘均分子量成正比,二者的关系为Mη=8.378·e-4·η+7.846,R=0.978;其在醋丙乳液内的最佳条件是:粘均分子量1.49×105,总用量为5.8份。此时醋丙乳液的初粘性及180°剥离强度达到平衡点,相比传统使用聚乙烯醇制备的醋丙乳液,其粘结强度与抗水性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高分子乳化剂 醋丙乳液 粘结强度 抗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阴离子型高分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乳化沥青的性能
2
作者 张宝砚 席曼 +2 位作者 梁博 王琦 王建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0,共4页
以丙三醇与十一烯酸和油酸为原料,制备了聚(2-十一烯甘油酯)二羧酸钠和聚(2-油酸甘油酯)二羧酸钠两种阴离子型高分子沥青乳化剂。采用红外光谱、近红外和核磁对样品结构予以鉴定,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其-Mn进行测定,分别进行硬水稳定性... 以丙三醇与十一烯酸和油酸为原料,制备了聚(2-十一烯甘油酯)二羧酸钠和聚(2-油酸甘油酯)二羧酸钠两种阴离子型高分子沥青乳化剂。采用红外光谱、近红外和核磁对样品结构予以鉴定,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其-Mn进行测定,分别进行硬水稳定性、拌合稳定度和其他国家标准的测试,并对它们的乳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物质为目标产物;-Mn分别为3200 g/mol和4100 g/mol;硬水稳定性分别为4级和3级;二者均为慢裂型沥青乳化剂;由于分子结构中亲水基含有大量氧原子,在乳化沥青中与水分子形成大量氢键使乳化沥青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高分子乳化剂 硬水稳定性 乳化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醚型高分子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卢晓 唐新德 +2 位作者 陈晓东 张翠珍 李学凡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引发剂,3-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采用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种聚氧乙烯醚型高分子阳离子沥青乳化剂(PEAE),探讨了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用量、单体摩尔比、酸胺摩尔比及引发剂用量对PEAE低温延度的影响,并采用傅... 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引发剂,3-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采用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种聚氧乙烯醚型高分子阳离子沥青乳化剂(PEAE),探讨了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用量、单体摩尔比、酸胺摩尔比及引发剂用量对PEAE低温延度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PEAE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其表面活性及乳化性能.结果表明,PEAE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其乳化能力、低温性能及5 d常温储存稳定性优良,属于慢裂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可有效改善乳化沥青的低温性能,在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等施工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离子沥青乳化 乳化沥青 低温性能 储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乳化降粘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娜 李亮 +3 位作者 张潇 任波 何龙 刘广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08-2311,共4页
以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马来酸疏水长链单体制备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烷基疏水单体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及单体浓度、含量、摩尔比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溶性高分子乳化剂的测试中,以油水体积比7∶3,加量为... 以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马来酸疏水长链单体制备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烷基疏水单体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及单体浓度、含量、摩尔比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溶性高分子乳化剂的测试中,以油水体积比7∶3,加量为0.08%时,乳化降粘效果超过98%,在常规33000~45000mg/L矿化度下,对降粘效果影响较小;矿化度超过100180mg/L时,乳化效果明显受到矿物离子的抑制。在180℃和24h处理后高分子乳化剂降粘率下降约3%,维持在95%以上,分子结构在高温下保持较好,依旧具有很好的乳化稠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粘 水溶性 高分子乳化 耐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及溶液性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方治齐 陈宏伟 +3 位作者 刘春华 张新云 董其宝 李志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6-198,共3页
研究了作为乳化剂的可聚合两亲嵌段聚合物的嵌段组成 ,特别是端基结构与其水溶液的浊点、粘度、临界胶束浓度以及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发现可聚合高分子乳化剂的结构和分子量存在多分散性 ,溶液中的胶束形态也存在多分散性。
关键词 可聚合高分子乳化 合成 溶液性质 研究 两亲聚合物 浊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文萍 梁兵 +2 位作者 刘增金 梁小杰 范晓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2-346,369,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甲基丙烯酸(M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以亲氟-亲水-空间位阻的方式,合成了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RfAA-PEGMA-MAA)和P(RfAA-PEGMA-AMPS)。考察...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甲基丙烯酸(M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以亲氟-亲水-空间位阻的方式,合成了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RfAA-PEGMA-MAA)和P(RfAA-PEGMA-AMPS)。考察了它们对RfAA的乳化性能,探讨了单体种类、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fAA)∶n(MAA或AMPS)∶n(PEGMA)=5∶3∶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链转移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3%、2%时,所合成的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RfAA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乳化性能,它们的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56.3、49.1 mN/m,CMC均约为0.002 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 含氟单体 共聚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乳化剂在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鲁德平 熊传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28,共3页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和小分子乳化剂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完全含高分子乳化剂的试样粘度最大 ,乳液粒子的粒径最大 ,乳液膜与水的接触角最大 ,且其乳液粒子以串接的形式出现。含高分子和小分子乳化剂的试样 ,粒子呈现...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和小分子乳化剂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完全含高分子乳化剂的试样粘度最大 ,乳液粒子的粒径最大 ,乳液膜与水的接触角最大 ,且其乳液粒子以串接的形式出现。含高分子和小分子乳化剂的试样 ,粒子呈现多边形形态 ,且表面有明暗不同色泽的区域。本文同时也对比了两种乳化剂对乳液基本物理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高分子 乳化 形态结构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合成及其作为高分子乳化剂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汪地强 杜宗良 +1 位作者 李瑞霞 吴大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11,共4页
合成了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P(BA/AA)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讨论了pH值、BA/AA的比例和引发剂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将P(BA/AA)共聚物作为高分子乳化剂 ,进行了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共聚合P(BA/MMA) ,并与分别使用SLS/T... 合成了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P(BA/AA)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讨论了pH值、BA/AA的比例和引发剂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将P(BA/AA)共聚物作为高分子乳化剂 ,进行了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共聚合P(BA/MMA) ,并与分别使用SLS/Tx 10和P(BA/AA)Tx 10作为乳化剂合成的P(BA/MMA)共聚物乳液的涂膜吸水率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P(BA/MMA)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为 (2 .8~ 3 .0 )× 10 -2 g/mL ,最低表面张力可达 3 8~ 40mN/m ,P(BA/MMA)乳液稳定性高 ,其乳液涂膜吸水率由使用普通乳化剂 (SLS/Tx 10 )的 2 5 %降至 12 %~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乳化 丙烯酸酯 溶液性能 乳液聚合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两亲性高分子乳化剂的苯乙烯聚合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群 倪沛红 +2 位作者 姜国民 毛江 常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19,共3页
以苄氧基封端的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BzO-PDMAEMA10-b-PMMA10和BzO-PDMAEMA30为乳化剂,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进行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分别考察了溶液pH值、乳化剂用量及类型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以苄氧基封端的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BzO-PDMAEMA10-b-PMMA10和BzO-PDMAEMA30为乳化剂,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进行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分别考察了溶液pH值、乳化剂用量及类型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利用透视电镜研究了聚合物粒子的大小及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两亲性乳化剂,单体转化率高,反应速率快,乳液粒子大小均匀且粒子较大。同时,随pH值增大,聚合速率及转化率均增大,乳液粒子分布更加均匀;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聚合速率及转化率增大,但乳液粒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高分子乳化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分子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德平 陈胜洲 杨世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与常用的低分子乳化剂以及高、低分子乳化剂的复配体系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 (DMTA)和力学性能测定 ,表征了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 ,...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与常用的低分子乳化剂以及高、低分子乳化剂的复配体系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 (DMTA)和力学性能测定 ,表征了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 ,含纯高分子乳化剂或低分子乳化剂的体系 ,其 Tg 均小于两类乳化剂的复配体系 ,且转变区温度范围也小于复配体系。复配体系的内耗峰大且为双峰 ,更适宜作阻尼材料 ,在复配体系中 ,随高分子乳化剂含量的增加 ,Tg 下降 ,贮能模量 E′下降 ,拉伸强度下降。复配体系乳液膜的拉伸强度大于非复配体系的拉伸强度。在所研究的体系中 ,随高分子乳化剂含量的增加 ,膜的断裂伸长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高分子乳化 膜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规共聚型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乳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秀花 季永新 何婷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27,31,共5页
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无规共聚物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以氯乙酸甲酯为季铵化试剂与聚合物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了无规型高分子乳化剂。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对高分子乳化剂的结... 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无规共聚物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以氯乙酸甲酯为季铵化试剂与聚合物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了无规型高分子乳化剂。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对高分子乳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高分子乳化剂的玻璃化温度。将所得的高分子乳化剂用于苯丙乳液聚合中,探讨了乳化剂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高分子乳化剂是无规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为29.48℃;用4%(占单体总量)的乳化剂合成的乳液性能较好,单体转化率为97.5%,聚合所得乳液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33.95 nm,乳液涂膜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共聚高分子乳化 乳液聚合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松香胶的乳化能力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秀武 陈少平 +1 位作者 李爱民 吴宗华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研究了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LS1)与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HS1)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松香类物质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LS1/HS1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3∶4后,表面张力以及产生最低表面张力的浓度都明显降低,发泡性趋于稳定,... 研究了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LS1)与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HS1)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松香类物质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LS1/HS1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3∶4后,表面张力以及产生最低表面张力的浓度都明显降低,发泡性趋于稳定,所制备的中性松香分散胶的机械稳定性和在中性条件下的施胶性最大,表明此时体系组分可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体系 高分子表面活性 乳化能力 松香胶 分子 丙烯酸酯共聚物 表面张力 聚氧乙烯醚 机械稳定性 丙烯酰胺 中性条件 协同效应 苯乙烯 衍生物 脂肪酸 质量比 发泡性 分散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水性涂料用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洪锋 蒋笃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58,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主要原料,通过溶液共聚法合成了用于丙烯酸酯水性涂料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用FT-I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共聚物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表观黏度... 以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主要原料,通过溶液共聚法合成了用于丙烯酸酯水性涂料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用FT-I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共聚物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表观黏度,初步探讨了甲基丙烯酸用量对产物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的表观黏度(异丙醇溶剂,浓度85%)为100-530mPa·S,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4-9g/L),最低表面张力降至31.5mN/m(25℃)。以此产物为乳化剂,皆能制得体系稳定的丙烯酸酯乳液,其乳胶粒粒径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高分子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俊 潘丽燕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2-666,共5页
为了提高乳化剂的稳定性,同时解决原油破乳的难题,以CO2响应性单体、亲水性聚醚结构,以及丙烯酰胺为骨架制备了一种高分子乳化剂,研究了该乳化剂的界面活性、乳化稳定性、对CO2的响应性等。结果表明,在常温和聚合物单体丙烯酰胺(AM)、... 为了提高乳化剂的稳定性,同时解决原油破乳的难题,以CO2响应性单体、亲水性聚醚结构,以及丙烯酰胺为骨架制备了一种高分子乳化剂,研究了该乳化剂的界面活性、乳化稳定性、对CO2的响应性等。结果表明,在常温和聚合物单体丙烯酰胺(AM)、聚醚甲基丙烯酸酯(PAM)、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摩尔比为87.0∶11.8∶1.2的条件下制得的CO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P-2的乳化性能最佳。600 mg/L P-2溶液与油相混合形成的O/W乳状液稳定性良好,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乳状液粒径集中在700 nm左右。该乳化剂能对CO2重复多次响应,乳状液通入CO2后静置48 h的破乳率达87.3%。CO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P-2既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和CO2重复响应性能,又能实现快速高效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乳化 CO2响应性 稳定性 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乳化剂在毒死蜱水乳剂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陈福良 张磊 +2 位作者 贾伟娜 黄桂珍 尹明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7-969,共3页
选用高分子乳化剂,采用反相法制备环境友好型新型毒死蜱水乳剂,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指标。40%毒死蜱水乳剂的优选配方为:15%S-100#,5%丙三醇,6%高分子乳化剂N-300,3%OP-10,自来水补足。其优选配方在室温、冷贮、热贮下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均... 选用高分子乳化剂,采用反相法制备环境友好型新型毒死蜱水乳剂,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指标。40%毒死蜱水乳剂的优选配方为:15%S-100#,5%丙三醇,6%高分子乳化剂N-300,3%OP-10,自来水补足。其优选配方在室温、冷贮、热贮下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水乳剂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乳化 毒死蜱 水乳 粒径大小与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水性上光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训儒 张浩 +2 位作者 徐卫兵 周正发 任凤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68,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高分子乳化剂,研究了HEA含量对高分子乳化剂水溶性的影响,以及高分子乳化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水性上光油的Tg之间的关系,探讨...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高分子乳化剂,研究了HEA含量对高分子乳化剂水溶性的影响,以及高分子乳化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水性上光油的Tg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高分子乳化剂含量对水性上光油粒径、黏度、涂层光泽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EA质量分数为30%时,高分子乳化剂的水溶性较好;当高分子乳化剂的Tg与水性上光油的Tg相近,且质量分数为2%时,所得水性上光油粒径较小,黏度适中,涂层耐水性能较好,光泽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乳化 水性上光油 乳液聚合 光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洪 张兰 +1 位作者 蒋金芳 陆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97,109,共4页
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主要通过改变原油的乳化性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洗油效率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文章首先通过表面活性单体AA-EO_(25)C_(12)与AMPS聚合形成磺酸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MPS/AA-EO_(25)C_(12)),在此基础上分... 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主要通过改变原油的乳化性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洗油效率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文章首先通过表面活性单体AA-EO_(25)C_(12)与AMPS聚合形成磺酸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MPS/AA-EO_(25)C_(12)),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复配以及油水比对其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乳化稳定性越强,3 000 mg/L时乳化降黏效果最佳;随矿化度的增大,乳状液半径增大,乳化稳定性和降黏效果均下降,且CaCl_2的影响远远大于NaCl;10 000 mg/L NaCl条件下,浓度为3 000mg/L的P(AMPS/AA-EO_(25)C_(12))与100 mg/L OP-10复配效果最好,降黏率达到98.88%;油水比为4∶6,温度为55℃时降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 黏度 乳化降黏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子乳化剂的共聚物流变行为及稳定性
18
作者 曾庆辉 方仕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14-1917,共4页
考察了高分子乳化剂和小分子乳化剂共混使用对共聚物乳液流变行为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VT550旋转黏度仪研究了基于高分子乳化剂(聚乙烯醇)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乳液的流变特性,并分析了乳液的耐电解质(CaCl2)稳定性... 考察了高分子乳化剂和小分子乳化剂共混使用对共聚物乳液流变行为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VT550旋转黏度仪研究了基于高分子乳化剂(聚乙烯醇)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乳液的流变特性,并分析了乳液的耐电解质(CaCl2)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共聚物的表观黏度下降,流动指数增大,体系黏度特性逐渐由假塑性流体向宾汉塑性流体转变.高分子乳化剂的加入明显增加了乳液体系的黏度,使得乳液流动指数增大,体系的耐电解质稳定性也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乳液 高分子乳化 流变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乳化剂用于苯丙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晓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38,43,共3页
介绍了一种高分子乳化剂在苯丙无皂乳液聚合中的应用。研究了该种聚合条件下粒子形态、亲水性单体、聚合温度及搅拌速度等的影响以及增稠的情况。
关键词 高分子乳化 无皂乳液聚合 增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高分子乳化剂在乳化炸药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辉 马平 +2 位作者 谭本岭 崔刚 查正清 《工程爆破》 CSCD 2019年第3期65-69,共5页
选取几种不同性能指标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类高分子乳化剂,通过低剪切乳化、低浓度乳化(乳化剂质量占基质比:0.1%)测试了乳化剂的乳化能力;按照现场散装乳化炸药配方制备了乳化基质,通过动力黏度、自然储存、高低温循环、超声波法等评... 选取几种不同性能指标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类高分子乳化剂,通过低剪切乳化、低浓度乳化(乳化剂质量占基质比:0.1%)测试了乳化剂的乳化能力;按照现场散装乳化炸药配方制备了乳化基质,通过动力黏度、自然储存、高低温循环、超声波法等评价了基质的基本性能,测定了乳化炸药的敏化速率和初始爆速。结果表明:EMU-3高分子乳化剂制备的乳化基质储存稳定性和抗颠簸性能好,基质黏度适中,敏化速率适宜,炸药爆速达4436m/s,适宜于现场散装乳化炸药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乳化 乳化能力 储存稳定性 爆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