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高静 李瑛 +3 位作者 顾可欣 顾庆文 邱报 刘兆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3,共9页
通过调整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元素组成,实现对其体相结构内的类Li_(2)MnO_(3)相晶畴分散度的调控。通过结合高功率X射线衍射和球差电镜证明了Li_(1.08)Ni_(0.225)Co_(0.225)Mn_(0.450)O_(2)材料具有高度分散的类Li 2MnO_(3)相晶畴... 通过调整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元素组成,实现对其体相结构内的类Li_(2)MnO_(3)相晶畴分散度的调控。通过结合高功率X射线衍射和球差电镜证明了Li_(1.08)Ni_(0.225)Co_(0.225)Mn_(0.450)O_(2)材料具有高度分散的类Li 2MnO_(3)相晶畴,同时原位微分电化学质谱测试证明了具有高度分散的类Li_(2)MnO_(3)相晶畴的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可以成功抑制晶格氧的释放。电化学测试表明:微观结构的调控虽然可以提高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平均放电电压,但同时也降低了晶格氧的活性,减少了放电比容量。在循环过程中晶格氧稳定性的提高减轻了结构的退化程度,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更缓慢的电压衰减。此外,晶格氧稳定性的提高还改善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微观结构 氧释放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钨铬杂多阴离子层状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单秋杰 杜永欣 +1 位作者 田景芝 陈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63-968,共6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具有Keggin结构11-钨铬三元杂多阴离子层状材料LDH-[Cu(H2O)W11Cr O39]7-,并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SEM-EDS)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元杂多阴离...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具有Keggin结构11-钨铬三元杂多阴离子层状材料LDH-[Cu(H2O)W11Cr O39]7-,并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SEM-EDS)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元杂多阴离子[Cu(H2O)W11Cr O39]7-取代了粘土板层中的NO3-离子,并且仍然保留了Keggin结构。利用合成的层状材料LDH-[Cu(H2O)W11Cr O39]7-为催化剂,对孔雀石绿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确定了光降解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可达98.01%。并将层状材料与杂多酸盐和粘土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其光催化活性顺序为:LDH-[Cu(H2O)W11Cr O39]7->K7[Cu(H2O)W11Cr O39]>Zn2Al粘土。因此表明层状材料LDH-[Cu(H2O)W11Cr O39]7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结构 层状材料 孔雀石绿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正极材料结构失效对电池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张燕 张瑞强 +4 位作者 初银晓 孟凡波 胥婷 孙晓 郭健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40-1845,共6页
三元正极材料低热稳定性及有害气体释放特性严重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针对三元正极材料性能失效、结构失效及安全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原位电化学质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探究老化失效(A-NCM)及原始(O-NCM)LiNi_(0.5)Co_(0.... 三元正极材料低热稳定性及有害气体释放特性严重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针对三元正极材料性能失效、结构失效及安全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原位电化学质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探究老化失效(A-NCM)及原始(O-NCM)LiNi_(0.5)Co_(0.2)Mn_(0.3)O_(2)电极材料在两种状态下的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在4.7 V充电截止电压测试条件下,A-NCM重组装的电池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CO_(2)和H_(2)有害气体。此外,当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热分解反应被引发后,A-NCM电极将释放更多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推高电池温度,造成安全隐患。该研究有助于构建“电池老化-电池安全”之间的映射关系,为电池安全智能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热分解 结构失效 安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TiC+TiB)/TC4层状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4
作者 吴昊 陈昊 于佳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1,共7页
鉴于钛基复合材料(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TMCs)的强度和塑性一直存在倒置关系,本文为了实现TMCs强度和塑性平衡,采用电泳沉积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s)+硼粉(boron,B)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Ti/(TiC+TiB)/TC4层状复合... 鉴于钛基复合材料(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TMCs)的强度和塑性一直存在倒置关系,本文为了实现TMCs强度和塑性平衡,采用电泳沉积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s)+硼粉(boron,B)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Ti/(TiC+TiB)/TC4层状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层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GOs、B与Ti反应形成了原位TiC与TiB,TiC和TiB沿层状分布从而形成了Ti/(TiC+TiB)/TC4层状复合材料。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TiC与TiB的体积分数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也逐渐增加。与0 s样品相比,60 s样品的强度(YS:703 MPa,UTS:770 MPa)和伸长率(δ:13%)同时提高,具有优异的强度-塑性协同作用。此外,基于显微组织和断裂形貌,讨论了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断裂行为。本研究为制备具有强度-塑性协同作用的TMCs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层状结构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复合法制备层状结构的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保强 胡巧玲 +1 位作者 汪茫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49-1952,共4页
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高性能的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 CS/HA)纳米复合材料 .用预先沉积的壳聚糖膜将含有羟基磷灰石前驱体的壳聚糖溶液与凝固液隔离 ,同时控制壳聚糖沉积与羟基磷灰石前驱体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的过程 ,使其缓慢且有序地进行 .... 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高性能的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 CS/HA)纳米复合材料 .用预先沉积的壳聚糖膜将含有羟基磷灰石前驱体的壳聚糖溶液与凝固液隔离 ,同时控制壳聚糖沉积与羟基磷灰石前驱体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的过程 ,使其缓慢且有序地进行 .当 p H值改变时 ,质子化的壳聚糖分子链在负电层诱导下有序沉积并形成层状结构与羟基磷灰石原位生成 CS/HA,并实现二者分子级复合 .XRD和 TEM测试证实原位生成的磷酸盐是羟基磷灰石 ,且其颗粒长约为 1 0 0 nm ,宽 3 0~ 5 0 nm. SEM结果表明 ,用原位复合法制备的材料具有层状结构 ,CS/HA(质量比 1 0 0 /5 )纳米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高达 86MPa,比松质骨的高 3~ 4倍 ,相当于密质骨的 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法 层状结构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结构陶瓷材料结构和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瑞刚 潘伟 +3 位作者 蒋蒙宁 罗永明 陈健 孙瑞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层状结构陶瓷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各向异性、层间易解理、可加工以及成分空间分布可调性 ,日益受到材料科研工作者和工程人员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天然层状材料、叠层材料和梯度材料的结构特征和应用前景 。
关键词 层状结构陶瓷材料 结构 应用 天然层状材料 叠层材料 梯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整Mn-Zn-Mg-Al-CO_3四元LDHs层状材料的水热合成、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丁娴 殷凡文 +1 位作者 彭成栋 曾庆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以Mn(NO3)2.6H2O、Zn(NO3)2.6H2O、Mg(NO3)2.6H2O和Al(NO3)3.9H2O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一步合成了Mn-Zn-Mg-Al-CO3四元LDHs层状材料。采用ICP、元素分析仪、XRD、FTIR、TG-DSC、SEM、低温氮吸附-脱附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H值... 以Mn(NO3)2.6H2O、Zn(NO3)2.6H2O、Mg(NO3)2.6H2O和Al(NO3)3.9H2O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一步合成了Mn-Zn-Mg-Al-CO3四元LDHs层状材料。采用ICP、元素分析仪、XRD、FTIR、TG-DSC、SEM、低温氮吸附-脱附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Mn-Zn-Mg-Al-CO3四元LDHs层状材料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0、反应温度控制在140℃、反应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可以合成出结构规整、晶形良好、各层间排列紧密有序的含不同比例金属阳离子的Mn-Zn-Mg-Al-CO3四元LDHs层状材料。其吸附等温线符合V型吸附,H3滞后环,晶体内层间存在2 nm以上的孔,晶体内部结构的有序性高,层间碳酸根离子的排列整齐,通道内孔密度大、孔径小、比表面积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LDHs 层状材料 水热合成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复合制备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盖鹏涛 吴为 曾元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9,共5页
采用热压复合工艺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利用SEM和EDS对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了热压复合工艺参数对Ti/Al扩散反应及反应层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参数下,Ti/Al叠层热压复合反应的... 采用热压复合工艺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利用SEM和EDS对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了热压复合工艺参数对Ti/Al扩散反应及反应层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参数下,Ti/Al叠层热压复合反应的初生相均为Al3Ti.600℃时Ti/Al叠层只发生少许反应,在界面处生成一薄层Al3Ti,650和700℃时,Al层完全反应,各层界面处结合状态良好,层间结合紧密.650℃时Al3Ti为唯一生成相,但700℃时,由于反应动力学的影响Al3Ti/Ti层之间有TiAl层生成,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顺序为Al3Ti→TiAl.反应过程中液相的存在能够使Ti、Al持续紧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促进反应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 热压复合 组织结构 Al3Ti层 扩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Ni-Al-EDTA柱撑LDHs层状材料的水热合成、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娴 殷凡文 +1 位作者 彭成栋 曾庆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3-772,共10页
以Mg(NO3)2.6H2O、Ni(NO3)2.6H2O、Al(NO3)3.9H2O和[CH2N(CH2COOH)2]2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Mg-Ni-Al三元EDTA柱撑LDHs层状材料。采用ICP、元素分析仪、XRD、FTIR、TG-DSC、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H值、反应温度、... 以Mg(NO3)2.6H2O、Ni(NO3)2.6H2O、Al(NO3)3.9H2O和[CH2N(CH2COOH)2]2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Mg-Ni-Al三元EDTA柱撑LDHs层状材料。采用ICP、元素分析仪、XRD、FTIR、TG-DSC、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EDTA柱撑LDHs材料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8、反应温度控制在140℃、反应时间为24 h时,可以合成出结构规整、晶形良好、各层间排列紧密有序的含不同比例金属阳离子的EDTA柱撑LDHs材料。Mg-Ni-Al三元EDTA柱撑LDHs层状材料通过层间EDTA对Co2+的螯合作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吸附溶液中的Co2+,去除率在97%以上。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固体投加量及初始Co2+浓度对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S 柱撑层状材料 水热合成 结构分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层状锰系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素薇 张绍丽 +2 位作者 徐宁 邱瑞珍 张卫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4-557,共4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层状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单斜和斜方同质多形层状锰酸锂的晶体结构、合成方法及其电化学特性。由于层状LiMnO2具有无毒、成本低、比能量和理论容量高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层状LiMnO... 对近年来国内外层状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单斜和斜方同质多形层状锰酸锂的晶体结构、合成方法及其电化学特性。由于层状LiMnO2具有无毒、成本低、比能量和理论容量高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层状LiMnO2结构不稳定,锂离子从LiMnO2中脱出或Jahn Teller效应都会引起层状LiMnO2的变形。为此,人们又从两方面进行改进:(1)用向层状LiMnO2中掺杂金属离子的方法来稳定结构,如Al3+;(2)层状锰系衍生物的研究,如LiLi1.2Cr0.4Mn0.4O2,电化学活性高,可逆容量可达200mAh/g,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蓄电池 层状锰系正极材料 电化学特性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永涛 周丽玮 +2 位作者 付兴华 燕克兰 于玲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3-1366,共4页
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材料因其具有居里温度高、品质因数高、击穿强度及各向异性大等特性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铋层无铅压电材料的结构特点,综述了该体系压电陶瓷的微量元素与制备工艺对材料压电、铁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着重讨论了... 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材料因其具有居里温度高、品质因数高、击穿强度及各向异性大等特性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铋层无铅压电材料的结构特点,综述了该体系压电陶瓷的微量元素与制备工艺对材料压电、铁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着重讨论了不同位离子取代对陶瓷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概括了制备高取向陶瓷的先进制备技术,并展望了铋层无铅压电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压电材料 层状结构 掺加改性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结构Li[Ni,Co,Mn]O_2正极材料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雨石 裴力 马紫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介绍了层状结构的Li[Ni,Co,Mn]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制备过程与条件对Li[Ni,Co,Mn]O2的结构、性能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表面修饰与改性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归纳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 介绍了层状结构的Li[Ni,Co,Mn]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制备过程与条件对Li[Ni,Co,Mn]O2的结构、性能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表面修饰与改性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归纳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改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层状结构Li[Ni,Co,Mn]O2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 Co Mn]O2 层状结构 正极材料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层状硅酸盐Magadiite主体材料的制备、表征、结构和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淑鸽 高秋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3-606,共4页
利用简单的插层反应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四丁基氢氧化铵 ( TBAOH)插层的层状硅酸盐 Magadiite纳米复合材料 ,在室温下该材料溶胶放置 3 0 d可以保持稳定 ,粉体长期保存结构稳定 ,而且反应时间短 ,只需3 0 min.利用 XRD,FTIR,SEM和 HRTEM等... 利用简单的插层反应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四丁基氢氧化铵 ( TBAOH)插层的层状硅酸盐 Magadiite纳米复合材料 ,在室温下该材料溶胶放置 3 0 d可以保持稳定 ,粉体长期保存结构稳定 ,而且反应时间短 ,只需3 0 min.利用 XRD,FTIR,SEM和 HR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 ,TBA+ 离子在层间以双分子层排列 ,并与层状硅酸盐结合在一起 ,TBAOH插层后的纳米粒子在玻璃片上进行了重组 ,粒径分布在 1 0~ 1 0 0 nm之间 ;HRTEM电镜照片进一步证实了剥离的层状硅酸盐纳米粒子在玻璃片上的自组装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阐述了 TBAOH插层反应形成纳米溶胶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层状硅酸盐 MAGADIITE 主体材料 制备 表征 结构 生成机理 插层反应 剥离 自组装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结构陶瓷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宝林 庄汉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69-773,共5页
介绍了弱界面结合的和强界面结合的两类层状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独特的韧性等力学性能及增韧机理.裂纹沿界面的完全偏转及层中的残余应力分别是两类复合材料具有特殊力学性能的原因.
关键词 结构陶瓷 复合陶瓷 复合材料 层状结构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须增韧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Ⅲ):纤维独石结构和层状结构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海 汪长安 +1 位作者 黄勇 李建保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7期10-14,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提出了纤维独石结构和层状结构的复合材料的设计思路,这两类特殊结构的复合材料都具有非常高的断裂韧性和断裂功。在这两类材料的设计中,都基于一种多级增韧机制的思想,即在材料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提出了纤维独石结构和层状结构的复合材料的设计思路,这两类特殊结构的复合材料都具有非常高的断裂韧性和断裂功。在这两类材料的设计中,都基于一种多级增韧机制的思想,即在材料中引进相对较弱的界面将一个个结构单元(纤维或薄层)结合起来,结构单元之间的弱界面层作为一级增韧机制,是这两类复合材料具有很高断裂韧性的主要增韧机制;在结构单元内部,晶须增韧体作为二级增韧机制;长柱状的基体晶粒作为三级增韧机制。这三级增韧机制的协同作用,使得这类复合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断裂韧性和断裂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独石结构 层状结构 多级增韧机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Fe-Ni-B合金涂层-321不锈钢层状复合材料的射线屏蔽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文锋 刘颖 伍晓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6-9080,共5页
为满足核辐射屏蔽材料对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需求,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321不锈钢基体上设计并制备了Fe-Ni-B合金涂层复合材料,用于防护从裂变反应堆释放的中子与γ射线。在介绍该层状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关键参数与技术细节的基础上... 为满足核辐射屏蔽材料对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需求,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321不锈钢基体上设计并制备了Fe-Ni-B合金涂层复合材料,用于防护从裂变反应堆释放的中子与γ射线。在介绍该层状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关键参数与技术细节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层状复合材料对中子及γ射线的屏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层状复合材料具有结构-功能一体化特征,理论计算及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材料对中子及γ射线拥有良好的综合屏蔽能力,有望在各种核辐射反应堆屏蔽系统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B合金涂层 大气等离子喷涂 层状复合材料 结构-功能一体化 辐射屏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级结构层状黏土构建高阻隔性脂肪族聚酯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进 毛龙 +1 位作者 刘小超 李知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17-622,642,共7页
以MgAl-CO3 LDHs(P-LDHs)为原料,通过煅烧-水化法制备出较大比表面积的分级结构水滑石(H-LDHs),研究了不同的水化条件对H-LDHs微观形貌的影响;然后采用溶液浇筑法将H-LDHs与聚己内酯(PCL)共混制备出H-LDHs/PCL复合材料,研究了H-LDHs对H-... 以MgAl-CO3 LDHs(P-LDHs)为原料,通过煅烧-水化法制备出较大比表面积的分级结构水滑石(H-LDHs),研究了不同的水化条件对H-LDHs微观形貌的影响;然后采用溶液浇筑法将H-LDHs与聚己内酯(PCL)共混制备出H-LDHs/PCL复合材料,研究了H-LDHs对H-LDHs/PCL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LDHs的表面出现了大量垂直排列的纳米片层,形成了多层次分级结构;H-LDHs的比表面积(146.6 m^2/g)达到了P-LDHs的3.67倍。氧气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H-LDHs与氧气之间存在较强的化学吸附。H-LDHs改善了P-LDHs对PCL基材力学性能的恶化,这是由于H-LDHs表面垂直分布的大量纳米片层与PCL基材紧密结合,增加了H-LDHs与PCL基材的界面作用面积。相比于纯PCL,H-LDHs/PCL复合材料的氧气渗透性降低了43.6%,通过这种分级结构的层状黏土来延长平行于气体渗透方向的路径,从而较大幅度提高气体的阻隔性能,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 分级结构 复合材料 阻隔性能 渗透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层状锰酸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锦平 葛艳丽 《无机盐工业》 CAS 2003年第5期31-33,共3页
介绍了通过水合 -高温法合成的掺杂型的锰酸锂 ,具有层状结构 ,初始容量可达到 133mAh/g,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 ;同时讨论了合成条件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锰酸锂 制备 水合-高温法 掺杂型 层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W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仕远 高永毅 郎悦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15,共3页
以 Si C陶瓷片为基体层 ,金属 W为夹层 ,热压烧结制成 Si C/W层状复合材料。 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 :夹层中的 W与 Si C反应生成了 W5Si3和 WC,无金属 W存在。断面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1 )夹层由颗粒状晶体 (W5Si3)和片状晶体 (WC)组成 ,片... 以 Si C陶瓷片为基体层 ,金属 W为夹层 ,热压烧结制成 Si C/W层状复合材料。 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 :夹层中的 W与 Si C反应生成了 W5Si3和 WC,无金属 W存在。断面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1 )夹层由颗粒状晶体 (W5Si3)和片状晶体 (WC)组成 ,片状晶片重叠为二级层状结构。 (2 )基体层 (Si C层 )的断裂方式为裂纹沿晶断裂 :夹层的断裂方式有两种 :一是裂纹沿颗粒状晶体的晶界的沿晶断裂 ,二是裂纹穿过片状晶体的穿晶断裂 ,断口还观察到片状晶片的拨出。材料力学性能呈现的规律为 :夹层厚度在 1 0~ 50 μm内 ,随夹层厚度的增加 ,断裂韧性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W层状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层状材料的拓扑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旭强 田彬 +1 位作者 李振 吕功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69-1777,共9页
近年来,由于二维层状材料具有特殊的几何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化学、催化、吸附、储能及导电器件等方面已经展现出了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它已成为材料研发的新明星。现有的研究表明,由块体层状材料通过不同的剥离方法可获得单层或者... 近年来,由于二维层状材料具有特殊的几何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化学、催化、吸附、储能及导电器件等方面已经展现出了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它已成为材料研发的新明星。现有的研究表明,由块体层状材料通过不同的剥离方法可获得单层或者少层的二维纳米材料,其后通过不同组装方式它们可以构筑成新颖的拓扑结构,而这些拓扑结构则表现出奇异的特性,其中以具有Mbius环为结构特征的石墨烯材料所具有独特的电性质而最受人瞩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石墨烯为基材构建的具有Mbius环拓扑特征的材料发展状况、以及其所表现出的拓扑结构和性能相关性重要研究的结果,希望本文能为它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材料 拓扑结构 Mbius环 石墨烯 高聚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