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化剂的合成及乳化效果
1
作者 李文波 易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提高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PEG2000)、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HHPA)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A-B-A型(A为环氧链段,B为亲水链段)结构的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 为提高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PEG2000)、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HHPA)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A-B-A型(A为环氧链段,B为亲水链段)结构的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乳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与酸值滴定确定了该乳化剂的最佳合成工艺:PEG和MHHPA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2.1进行酯化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3h;然后加入与MHHPA等物质的量的E44,在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环氧树脂用量的1%)的作用下进行环氧开环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3h。将合成的乳化剂应用于环氧树脂E44制备出水性环氧乳液,研究了乳液稳定性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PEG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含量、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综合考虑乳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等因素,发现采用PEG6000合成的乳化剂具有更好的乳化效果,其HLB值为16.5、浊点为90℃,优于使用PEG4000与PEG2000合成的乳化剂。当乳液固含量约为45%时,在20%的乳化剂含量下,以75℃的乳化温度、2000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乳化处理,能够得到平均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的水性环氧乳液,其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乳化 合成 相反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膨润土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乳化溶剂提高稠油采收率 被引量:1
2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张贵才 张菅 单景玲 蒋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乳化溶剂时间超过30 d,其协同机制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在纳米膨润土颗粒表面实现部分疏水改性,促使其牢固吸附在油水界面提高界面膜的刚性强度,从而大幅度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稳定性;纳米膨润土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发生弱聚集作用,在连续水相中形成密集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的体相黏度和界面黏弹性,增强乳化溶剂体系的流度控制能力;纳米膨润土强化乳化溶剂可以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超过25%,其主要机制是纳米膨润土增强了乳化溶剂的稳定性和流度控制能力,同时依靠乳化溶剂优异的混溶降黏作用,显著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膨润土 离子表面活性 乳化 协同机制 提高稠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胶束性质 被引量:31
3
作者 孙志斌 张禹负 +3 位作者 李彩云 翁蕊 杨普华 罗幼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最低值介于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说明SDBS与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SDBS/TX 100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可用规则溶液理论来描述,但测试中的温度、电解质浓度和种类的变化对该体系相互作用参数均产生影响,说明规则溶液理论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 离子 混合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CFI^C 相互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纳米SiO2颗粒协同稳定的双重响应型O/W乳状液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佩 潘婷 +4 位作者 裴晓梅 宋冰蕾 蒋建中 崔正刚 Bernard 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_(2)颗粒协同稳定O/W(正癸烷)型Pickering乳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面活性,并且这种Pickering乳状液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能够通过改变pH或者温度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实现多次转换。另一方面,Bola型CH_(3)O(EO)5-R_(11)-COONa能够与纳米SiO_(2)颗粒协同稳定分散液包油(oil-in-dispersion)乳状液,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但对调节pH时产生的盐较为敏感。然而与破乳后能完全返回水相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同系物CH_(3)O(EO)7-R_(11)-COOH相比,具有较短EO链的CH_(3)O(EO)_(5)-R_(11)-COOH无论处于非离子型还是Bola型状态仍具有相当的油溶性,破乳后不能完全返回水相,表明EO数大小对这类新型智能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 纳米SIO2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H-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0)E_6混合溶液的胶团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西刚 路遥 +2 位作者 李玲 寇建益 杨正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且,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但比单一C10E6的小.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 离子表面活性 CMC 胶团聚集数 微观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助乳化剂的非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5
6
作者 付雪 诸林 +1 位作者 刘娟 朱蠡庆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7-972,共6页
采用机械搅拌与均质机联用的方法,以58#全精炼切片石蜡为原料进行制备石蜡乳液的实验,考察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水用量和乳化时间等因素对石蜡乳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比单一乳化剂的乳化效果好;对石蜡... 采用机械搅拌与均质机联用的方法,以58#全精炼切片石蜡为原料进行制备石蜡乳液的实验,考察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水用量和乳化时间等因素对石蜡乳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比单一乳化剂的乳化效果好;对石蜡乳化效果影响大小的顺序是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水用量>乳化时间;制备石蜡乳液的最佳条件为:m(Span-80)∶m(Tween-80)=2∶3、乳化剂用量9%(w),乳化温度80℃,乳化时间40 min,乳化水用量74%(w),搅拌转速1 000 r/min,在此条件下所得石蜡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3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石蜡乳液 58^#全精炼切片石蜡 乳化Span-80 乳化Tween-80 无助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东方 葛际江 +3 位作者 张贵才 曾家新 赵楠 刘海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0-73,共4页
实验考察了5种自制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桩西106-15-X18脱水原油在55℃下的动态界面张力与水相矿化度之间的关系.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的质量浓度为1g.L-1.实验发现:所研究的表面活性剂与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受矿... 实验考察了5种自制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桩西106-15-X18脱水原油在55℃下的动态界面张力与水相矿化度之间的关系.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的质量浓度为1g.L-1.实验发现:所研究的表面活性剂与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受矿化度的影响明显,一定范围内,矿化度的增加有利于界面张力的降低,当矿化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界面张力又呈现增大的趋势.对于9AS-0-4、12AS-0-4、13AS-0-4三种表面活性剂,在相同的矿化度条件下,9AS-0-4的界面活性最好,12AS-0-4则略差;表面活性剂亲油基相同的情况下,随分子中氧丙烯链节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最佳盐含量依次降低,可以通过在表面活性剂中引入氧丙烯链节的方式来达到调节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离子表面活性 油水界面张力 矿化度 亲水亲油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乳化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8-772,共5页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单一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的混合物的乳化效果最好 ,当以m(Span2 0 )∶m(OP4 ) =4 0∶6 0或m(Span2 0 )∶m(OP10 ) =6 0∶4 0的复配物作为乳化剂 ,ω(乳化剂 ) =6 %~ 7% ,V(油 )∶V(水 ) =1 2∶1,m(AM)∶m(AC) =4∶1,c((NH4 ) 2 S2 O8) =2 4× 10 - 4mol L ,时间 6h ,t =4 5℃ ,接枝率可达 98% ,产物的特性粘数可达 10 10~ 10 2 0mL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乳化 淀粉 丙烯酰胺 丙烯酸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乳化剂的HLB值和油包水乳化燃料油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余国贤 周晓龙 +1 位作者 余立平 金亚青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9-103,共5页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合成实验用乳化剂乳化180#燃料油,考察了复合乳化剂HLB值和添加量与油包水型乳化燃料油稳定性、粘度、分散相粒径的关系,以及掺水量对乳化燃料油残炭和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复合乳化剂HLB值从6...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合成实验用乳化剂乳化180#燃料油,考察了复合乳化剂HLB值和添加量与油包水型乳化燃料油稳定性、粘度、分散相粒径的关系,以及掺水量对乳化燃料油残炭和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复合乳化剂HLB值从6增加到10,油包水型乳化油的稳定性和粘度降低,而分散相平均粒径增加;随复合乳化剂添加量增加,乳化油的稳定性和粘度增加,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减少;当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一定时,随掺水量增加,乳化燃料油的热值和残炭值均降低;乳化后,单位质量乳化燃料油的热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乳化 HLB 油包水乳化燃料油 稳定性 物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 被引量:66
10
作者 王业飞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40,共5页
使用相图法评价了4 种类型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优异的耐盐能力,且随氧乙烯数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非离子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能力最强。结合相图、浊点和Krafft 点的变化综合分析了非... 使用相图法评价了4 种类型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优异的耐盐能力,且随氧乙烯数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非离子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能力最强。结合相图、浊点和Krafft 点的变化综合分析了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耐盐性能增强的原因,认为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亲水基团是耐盐能力提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离子 阴离子 耐盐性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单一非离子型乳化剂制备氧化聚乙烯蜡微乳液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清泉 周仕祥 +4 位作者 杨震 瞿作明 杨萍 周建华 高敬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45,共3页
采用高压乳化法,以氧化聚乙烯(OPE)蜡为原料用单一乳化剂制备了淡黄色、半透明的非离子型OPE蜡微乳液。考察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用量和乳化压力对OPE蜡微乳液的乳胶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乳化剂用量或增加乳化压力均... 采用高压乳化法,以氧化聚乙烯(OPE)蜡为原料用单一乳化剂制备了淡黄色、半透明的非离子型OPE蜡微乳液。考察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用量和乳化压力对OPE蜡微乳液的乳胶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乳化剂用量或增加乳化压力均有利于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粒径更小的OPE乳胶粒子。在乳化剂用量为OPE蜡的25%、助剂用量为乳化剂的5%,乳化时压力为(8.5±0.5)MPa时,可获得性能良好的非离子型OPE微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聚乙烯蜡 离子乳化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翁蕊 杨普华 罗幼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6,171,共5页
实验考察了质量比1∶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 10盐水溶液流经质量比3∶7的大庆油砂/石英砂填充岩心时的色谱分离效应。表面活性剂总浓度3000mg/L,用5844mg/L的NaCl溶液配液并驱替,注入量2PV,岩心直径0.4cm、长L... 实验考察了质量比1∶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 10盐水溶液流经质量比3∶7的大庆油砂/石英砂填充岩心时的色谱分离效应。表面活性剂总浓度3000mg/L,用5844mg/L的NaCl溶液配液并驱替,注入量2PV,岩心直径0.4cm、长L=1.5和4.5m,用色谱分离因子Fcs(SDBS与OP 10回收率之比,其值>1)定量表示二者色谱分离程度。流经石英砂填充岩心时基本无色谱分离,流经大庆油砂填充岩心时OP 10完全被吸附,SDBS的吸附很严重,色谱分离充分(L=4.5m)。因此,两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差异越大,多孔介质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越严重,则色谱分离越严重。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段塞增大(1PV→2PV),则Fcs减小(20.78→1.67,20℃,1.5m);温度升高(20℃→45℃),则Fcs略减小(1.80→1.73);在SDBS/OP 10溶液中加碱(2000mg/LNaOH)使Fcs由1.67减至1.55,增加前置碱段塞(2000mg/LNaOH)使Fcs再减至1.45(20℃,1.5m);运移距离增加(L由1.5增至4.5m)使Fcs增大(1.67→1.80,20℃);残余油的存在使20℃时Fcs减小(1.67→1.47,1.5m),使45℃时Fcs增大(1.73→1.84,4.5m),这是吸附和油水相分配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9表1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色谱分离 充填岩心 化学驱油 油田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乳化剂-长链脂肪醇复合体系乳液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宏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670-675,共6页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醇复合物在稀水溶液中的结构形态。考察了苯乙烯逐渐加入到上述复台乳化剂分散液中时体系电导的变化规律,以及体系中粒子形态演变方式,提出了新的复合乳化剂体系乳液形成机理。
关键词 阴离子 乳化 脂肪醇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乳化规则的研究(Ⅱ)HLB界面模型验证与影响乳液稳定的各种实验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智 陈志荣 +1 位作者 吕德伟 鲁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以白油为乳化对象 ,AEO3 、AEO9、TX4 、TX12 为乳化剂 ,在不同的乳化剂配比 (HLB值 )、用量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观察乳液破乳 ,分层的程度和测定乳液显微镜粒径分布 ,发现乳液稳定性随HLB值的变化规律与文Ⅰ相同 ,可用同样的界面模型稳... 以白油为乳化对象 ,AEO3 、AEO9、TX4 、TX12 为乳化剂 ,在不同的乳化剂配比 (HLB值 )、用量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观察乳液破乳 ,分层的程度和测定乳液显微镜粒径分布 ,发现乳液稳定性随HLB值的变化规律与文Ⅰ相同 ,可用同样的界面模型稳定机理解释。本文还考察了乳化剂用量、超声乳化、乳化剂种类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乳化体系的最佳HLB值随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而上升 ,此现象被解释为粒子粒径小的乳化体系的最佳HLB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乳液稳定性 HLB值 离子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 被引量:9
15
作者 樊西惊 艾玉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本文研究了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溶液性质,计算了混合胶团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考察了 Ca^(2+)的存在对混合溶液性质和混合胶团的影响。
关键词 阴离子 离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电荷型毛细管电色谱原位柱的色谱行为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动态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仁安 邹汉法 +2 位作者 叶明亮 熊博晖 倪坚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毛细管中合成了非电荷型连续床电色谱原位柱 ,通过在电色谱流动相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进行动态改性使其产生电渗流 ,考察了SDS浓度及有机改性剂浓度等因素对电渗流的影响。此类连续床柱制...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毛细管中合成了非电荷型连续床电色谱原位柱 ,通过在电色谱流动相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进行动态改性使其产生电渗流 ,考察了SDS浓度及有机改性剂浓度等因素对电渗流的影响。此类连续床柱制备容易 ,柱效可达 14万理论塔板 /m ,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有良好的稳定性 ,连续 10次运行 ,其死时间t0 与保留时间的精密度分别为 0 .2 2 %和 <0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电荷型毛细管电色谱柱 阴离子表面活性 电渗流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动态改性 电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不同酸值油脂的乳化及脱除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屈莎莎 陈莎莎 +1 位作者 黄偲 彭必雨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7,共8页
考察了原皮中油脂的酸值随存放时间和准备工段工序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四个系列不同结构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不同酸值油脂的乳化性能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原皮中油脂的酸值随原皮存放时间的延长和制革工序的进行有较大的增加;乳化不同... 考察了原皮中油脂的酸值随存放时间和准备工段工序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四个系列不同结构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不同酸值油脂的乳化性能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原皮中油脂的酸值随原皮存放时间的延长和制革工序的进行有较大的增加;乳化不同酸值的油脂的最适表面活性剂的HLB值随油脂的酸值的增加而增大;iso-C13、iso-C10、AEO和O系列表面活性剂对不同酸值油脂的乳化性能表现出同样的规律,随着油脂酸值的增加,需要更高EO数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低EO数的表面活性剂更适合酸值低的油脂的脱脂,高EO数的表面活性剂则更适合高酸值的油脂的脱脂;在不同工序的脱脂中需选择适合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HLB值 油脂酸值 乳化 皮革脱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和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铀-铬天菁S体系分光光度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慧明 张贵珠 李金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本文研究了铀-铬天菁S-混合表面活性剂多元络合物的形成条件,初步探讨了两性-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本文采用CyDTA-酒石酸混合掩蔽剂,直接测定了以高钍、高稀土、高锆为主的矿石中的微量铀,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混合表面活性 多元络合物 分光光度法 铬天菁S 掩蔽 酒石酸 离子 微量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艳丽 黄国清 +1 位作者 孙兴丽 肖军霞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88-191,共4页
本文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乳化剂,辣椒红色素(PRP)为油相,高速均质分散形成PRP乳状液。以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检测指标,研究了麦芽糊精(MD)、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DATEM)、蔗糖脂肪酸酯(SE)、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和卵磷脂(... 本文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乳化剂,辣椒红色素(PRP)为油相,高速均质分散形成PRP乳状液。以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检测指标,研究了麦芽糊精(MD)、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DATEM)、蔗糖脂肪酸酯(SE)、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和卵磷脂(PC)五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SPI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占SPI质量分数分别为1%DATEM、0.8%SE、6%MD、6%PC、8%SSOS均提高了SPI的乳化性能,其中添加1%DATEM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SPI的乳化性能,使其乳化活性达到了719.92cm-1,乳化稳定性仍保持较好,为1.03。因此添加适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SPI的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 大豆分离蛋白 乳化 辣椒红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阴离子型高分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乳化沥青的性能
20
作者 张宝砚 席曼 +2 位作者 梁博 王琦 王建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0,共4页
以丙三醇与十一烯酸和油酸为原料,制备了聚(2-十一烯甘油酯)二羧酸钠和聚(2-油酸甘油酯)二羧酸钠两种阴离子型高分子沥青乳化剂。采用红外光谱、近红外和核磁对样品结构予以鉴定,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其-Mn进行测定,分别进行硬水稳定性... 以丙三醇与十一烯酸和油酸为原料,制备了聚(2-十一烯甘油酯)二羧酸钠和聚(2-油酸甘油酯)二羧酸钠两种阴离子型高分子沥青乳化剂。采用红外光谱、近红外和核磁对样品结构予以鉴定,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其-Mn进行测定,分别进行硬水稳定性、拌合稳定度和其他国家标准的测试,并对它们的乳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物质为目标产物;-Mn分别为3200 g/mol和4100 g/mol;硬水稳定性分别为4级和3级;二者均为慢裂型沥青乳化剂;由于分子结构中亲水基含有大量氧原子,在乳化沥青中与水分子形成大量氢键使乳化沥青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高分子乳化 硬水稳定性 乳化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