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油茶籽提取的茶皂素对猪源多重耐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梁莉雯 李军星 +5 位作者 袁秀芳 余斌 叶十一 徐丽华 苏菲 刘璨颖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1-2465,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茶皂素对猪源多重耐药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的抑菌效果,并解析其抑菌机制,为防控ETEC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首先采用标准的纸片扩散法,评估所选取的猪源ETEC菌株对一系列抗生... 本研究旨在探索茶皂素对猪源多重耐药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的抑菌效果,并解析其抑菌机制,为防控ETEC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首先采用标准的纸片扩散法,评估所选取的猪源ETEC菌株对一系列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利用96孔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及茶皂素对该ETEC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对比有无茶皂素处理条件下,该ETEC菌株的生长曲线变化、超微结构变化,以及胞内核酸、蛋白质和碱性磷酸酶等物质的泄漏情况,明确茶皂素对猪源多重耐药性ETEC的抑菌作用。此外,还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有无茶皂素处理条件下细菌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揭示茶皂素对该猪源ETEC的抑菌作用机制。此外,利用CCK-8方法评估茶皂素在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猪源ETEC菌株对临床常用的14种抗生素中的9种具有耐药性,属于多重耐药菌株。而茶皂素的MIC为50 mg·mL^(-1),在1×MIC和2×MIC的浓度下,它对猪源多重耐药ETEC菌株展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能在12 h的作用时间内有效抑制该ETEC菌株的生长和繁殖。经过1×MIC和2×MIC浓度的茶皂素处理后,细菌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细菌细胞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细菌胞外的核酸、可溶性蛋白质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浓度在最初的2 h内显著性上升,并且在整个12 h的观察期内,这些物质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经过茶皂素处理的ETEC菌株,在相对分子质量15~25 ku的蛋白质条带明显减少。转录组分析进一步揭示,茶皂素的抑菌机制可能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抑制脂多糖的生物合成、影响核糖体的功能以及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等相关通路。此外,研究还发现,在0.781~12.5μg·mL^(-1)的浓度,茶皂素对IPEC-J2细胞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特别地,在12.5μg·mL^(-1)的浓度下,茶皂素能显著提高IPEC-J2细胞在受到ETEC感染后的存活率。综上所述,茶皂素对猪源多重耐药性ETEC菌株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机制复杂且多层面。研究结果为茶皂素作为天然抑菌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多重 猪源产毒素大杆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协同恩诺沙星抗多重耐药鸭源大肠杆菌作用研究
2
作者 马全朝 张晒 金银利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7,共9页
研究旨在探讨肉桂醛协同恩诺沙星对鸭源多重耐药鸭源大肠杆菌抗菌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为恩诺沙星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试验采用K-B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对9种抗菌药的敏感性;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肉桂醛和恩诺诺沙星对鸭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 研究旨在探讨肉桂醛协同恩诺沙星对鸭源多重耐药鸭源大肠杆菌抗菌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为恩诺沙星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试验采用K-B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对9种抗菌药的敏感性;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肉桂醛和恩诺诺沙星对鸭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棋盘法、生长曲线、时间杀菌曲线、药敏试验探究肉桂醛增强恩诺诺沙星抗菌作用;通过电导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测定、菌体内抗生素蓄积分析、荧光显微镜观察揭示肉桂醛联合恩诺沙星对鸭源大肠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影响。结果显示:肉桂醛对鸭源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8~256μg/mL和128~256μg/mL;恩诺沙星对鸭源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4~16μg/mL和4~16μg/mL。肉桂醛联合恩诺沙星抗鸭源大肠杆菌的FICI为0.25~0.38,呈现协同作用。肉桂醛联合恩诺沙星使大肠杆菌培养液电导率显著增加(P<0.05),核酸和蛋白质外泄显著增强(P<0.05),AKP外泄显著增加(P<0.05),菌液中恩诺沙星浓度显著降低(P<0.05);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增加。研究表明,肉桂醛联合恩诺沙星能破坏鸭源大肠杆菌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促进恩诺沙星进入细菌细胞,并呈现协同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恩诺沙星 杆菌 多重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提取液对奶牛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消除的研究
3
作者 李想 《中国奶牛》 2025年第7期50-53,共4页
为了研究黄连提取液对奶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2株多重耐药的奶牛源大肠杆菌作为试验对象。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来确定黄连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此基础上,用亚抑菌浓度(1/2 MIC)的提取液处理这2株耐... 为了研究黄连提取液对奶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2株多重耐药的奶牛源大肠杆菌作为试验对象。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来确定黄连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此基础上,用亚抑菌浓度(1/2 MIC)的提取液处理这2株耐药大肠杆菌。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药敏纸片法以及生物膜含量检测,来评估处理前后大肠杆菌的耐药质粒携带状况、药物敏感性以及生物膜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黄连提取液对2株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018g/m L和0.038g/m L;经过黄连提取液处理后,2株大肠杆菌均表现出2个质粒条带消除;经过黄连提取液处理后的2株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显著增加;与未处理大肠杆菌对比,经过黄连提取液处理的大肠杆菌生物膜含量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黄连提取液对奶牛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消除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奶牛 多重 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监测
4
作者 姜艳 陈娜 +1 位作者 季萍 李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了解2017-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一方案纳入并分析新疆地区2017-2021年参加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CRE相关数据,采用WHONET 5.6软... 目的了解2017-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一方案纳入并分析新疆地区2017-2021年参加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CRE相关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新疆地区共检出CRE 5071株,历年检出率分别为2.8%、3.2%、2.9%、3.1%和3.2%,其中北疆检出率较高(3.3%),东疆最低(0),三级医院CRE的检出率高于二级医院。5071株CRE菌株中前三位的菌株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科室分布主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34.6%)、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8.1%)、神经外科(7.5%)和呼吸内科(5.2%),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菌种分布存在差异,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目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CRE,除庆大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外,分离自儿童的碳青霉烯类敏感和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成人分离株。结论新疆地区CRE临床分离株耐药形势严峻,需继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开展多学科联动以遏制其播散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监测 碳青霉烯类杆菌目细菌 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大埃希菌 碳青霉烯类阴沟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变迁
5
作者 吉文翔 蒋童 +88 位作者 沈继录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徐元宏 黄颖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英春 张小江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张泓 王春 黄文辉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目的分析总结2015—2021年中国CHINET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按照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参照CLSI M1002021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2... 目的分析总结2015—2021年中国CHINET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按照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参照CLSI M1002021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2015—2021年,七年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总检出率9.43%(62342/661235)。肠杆菌目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CRE菌株检出率高,分别为22.38%、9.73%和8.47%。大肠埃希菌中CRE菌株的检出率为1.99%。在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某些菌株中亦已发现有CRE菌株。CRE菌株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44.23±2.80)%、血液标本(20.88±3.40)%和尿液标本(18.40±3.45)%。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ICU)(27.43±5.2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菌株不仅对所有测试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耐药,而且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亦大多耐药;其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敏感,细菌耐药率低。结论七年间,CRE菌株的检出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临床大多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医院应加强对重点科室如ICU等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遏制此类耐药菌在医院内的暴发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杆菌目细菌 细菌监测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研究
6
作者 郭俊妙 袁润奇 +2 位作者 邓晓龙 毛璞 邱桂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S-MDR-AB)各22株。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进行外排泵表型抑制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主要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进行筛选,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Sanger测序分析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的突变。结果两组MDR-AB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的检出率均>95%,未检测到tet(X)基因。外排泵抑制剂试验显示,TIS-MDR-AB菌株在加入CCCP后最低抑菌浓度(MIC)下降,且有3株菌株外排泵表型阳性。TIS-MDR-AB组MDR-AB ade B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S-MDR-AB组(P<0.01),ade G和ade J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e R基因和ade S基因中发现多个突变,且有2株菌株ade S基因中插入ISA ba 1,3株菌株插入ISA ba 13。结论外排泵系统ade ABC过度表达可能在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可能与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中出现插入序列或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替加环素 RND外排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毒剂处理对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耐药性的影响
7
作者 褚奕辰 张泽洲 +4 位作者 张晨晖 王晓 杨梦琪 曾天媛 夏利宁 《新疆畜牧业》 2025年第4期18-23,共6页
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均是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危害,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含氯消毒剂(84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乙酸)均为强氧化消毒剂,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家... 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均是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危害,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含氯消毒剂(84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乙酸)均为强氧化消毒剂,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庭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消毒。本文作者采用模拟室外消杀和传代诱导耐药方法,观察菌株对两种消毒剂及四大类4种(每个大类各选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变化。两种菌株经高浓度和低浓度消毒剂处理后,均对消毒剂耐受能力增强,大肠杆菌在过氧乙酸胁迫诱导下对多西环素耐药性增强,肠球菌在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胁迫诱导下均对环丙沙星耐药性增强。提示消毒剂可使细菌对特定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试验证实,不同浓度的消毒剂均可能促进细菌对其耐受性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演化。该发现强调在公共卫生与临床实践中,应严格规范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与方式,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类型的消毒剂,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杆菌 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分子分型研究
8
作者 周汝顺 杨嘉豪 +4 位作者 江燕 陈启友 刘曙光 张建超 隆雪明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试验旨在了解湖南长沙地区动物源性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2023年从长沙市周边分离的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36个养殖场采集到407份生物样品并分离到大肠杆菌332株,分... 试验旨在了解湖南长沙地区动物源性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2023年从长沙市周边分离的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36个养殖场采集到407份生物样品并分离到大肠杆菌332株,分离率为81.57%。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严重,耐药率为64.95%;其次为四环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率分别为64.05%和63.44%;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下。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中,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最严重,其次为禽源,牛源的耐药程度较轻。分离株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为58.43%。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其中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检出率最高(84.62%),部分毒力基因如csgA、hlyE等的检出率为100.00%。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长沙不同养殖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具有一定亲缘关系,证明可能存在细菌的传播或迁移。研究表明,长沙地区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且存在一定水平传播,提示应继续保持耐药性监测,规范养殖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大杆菌 多重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特征和体外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俊岭 梁玉蕾 +6 位作者 刘新新 楚浩然 陈秋如 董焱斌 贺丹丹 吴华 苑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3,共9页
【目的】探究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特点。【方法】检测76株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谱、系统进化分群及毒力基因,并分析毒力基因与耐药特点、系统进化分群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药敏结果显示,携带bla_(CTX... 【目的】探究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特点。【方法】检测76株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谱、系统进化分群及毒力基因,并分析毒力基因与耐药特点、系统进化分群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药敏结果显示,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最高,达85.53%(65/76);其次是恩诺沙星,为48.68%(37/76);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谱为氟苯尼考+恩诺沙星+乙酰甲喹,达10.53%(8/76)。系统进化分群结果显示,主要的亚群为C群和B1群;其中,C群检出率最高,达53.95%(41/76);其次是B1群,为30.26%(23/76);E群、A群、D群和F群的检出率分别为9.21%(7/76)、2.63%(2/76)、2.63%(2/76)和1.32%(1/76);未检测出B2群和分支I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6株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均检出了至少4种毒力因子,且有11株菌同时携带至少11种毒力基因;其中,有13株菌同时检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5个标志性毒力基因(iroN、iutA、hly、OmpT和iss),检出率为17.11%;有11株菌检出ColV质粒的标志基因(cva/cvi、iroN、iucD/iutA、etsAC、OmpT/hlyF和sitA),检出率为14.47%;有28株菌检出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igh pathogenitility island,HPI)的标志基因irp-2和fyuA,检出率为36.82%。【结论】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多为多重耐药菌,且多重耐药菌株携带ColV毒力质粒可能性更高;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与致病性有关联,即携带bla_(CTX-M)禽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的同时,具有致病的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大杆菌 多重 系统进化分群 毒力基因 ColV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棕熊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志良 朱秋艳 +10 位作者 王雪 曾君 季芳 郑迎春 左君豪 张乐怡 郭常春 王学静 徐莉莉 赵瑞利 王承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10-4521,共12页
【目的】探究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裂解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为多重耐药菌株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棕熊源大肠杆菌M719-6WT为宿主菌,使用双层平板法从养殖场污水中分离纯化出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 【目的】探究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裂解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为多重耐药菌株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棕熊源大肠杆菌M719-6WT为宿主菌,使用双层平板法从养殖场污水中分离纯化出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利用空斑法测定噬菌体宿主谱,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基于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噬菌体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体外、体内抑菌试验评估噬菌体抑菌效果。【结果】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并纯化得到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命名为pEC-M719-6WT.2,其噬菌斑边缘清晰且透亮。结合透射电镜观察和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噬菌体pEC-M719-6WT.2属于Tevenvirinae亚科肌尾状噬菌体。宿主谱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pEC-M719-6WT.2可裂解11株大肠杆菌。该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MOI)为0.1,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潜伏期<10 min,裂解周期为70 min,裂解量约为190 PFU/cell。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噬菌体pEC-M719-6WT.2基因组大小为170.441 kb,未发现携带已知的耐药、溶原和毒力相关基因。受体结合试验结果显示,噬菌体pEC-M719-6WT.2可以结合宿主菌表面的脂多糖受体。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当MOI为100时,噬菌体pEC-M719-6WT.2与8μg/mL四环素联合应用,抑菌时间可延长至24 h;体内保护试验结果表明,2.8×10^(5) CFU/mL M719-6WT感染大蜡螟幼虫后,注射2×10^(7) PFU/mL噬菌体pEC-M719-6WT.2可在24和48 h内将大蜡螟幼虫存活率分别提高至100%和70%。【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其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和抑菌活性,生物信息学特征明确,体内外抑菌效果较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治疗临床耐药大肠杆菌感染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杆菌 多重 生物学特性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BP32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静楠 李占鸿 +3 位作者 李富祥 张振兴 张以芳 宋建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0-3551,共12页
[目的]拟分离1株可裂解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方法]本研究从病死山羊肺脏组织中分离大肠杆菌,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以大肠杆菌ER2738菌株为宿主菌,从养殖场污水中进行噬菌体的初步增殖,通... [目的]拟分离1株可裂解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方法]本研究从病死山羊肺脏组织中分离大肠杆菌,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以大肠杆菌ER2738菌株为宿主菌,从养殖场污水中进行噬菌体的初步增殖,通过点滴法确定分离噬菌体的宿主谱,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特异性裂解大肠杆菌的噬菌体,进一步对其形态、最佳感染复数(MOI)、生长曲线、酸碱度和温度耐受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基因组及遗传进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从病死山羊肺脏中分离到1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命名为YNEC001。从养殖场污水中分离到1株可特异性裂解YNEC001菌株的噬菌体BP32,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BP32属于肌尾科噬菌体,最佳MOI为0.1,潜伏期约为30 min,爆发期持续约60 min,裂解量约为660 PFU/cell,在30~50℃和pH 4.0~10.0条件下可保持稳定的活性。噬菌体BP32基因组长度为166346 bp,GC含量偏低(35.42%),未发现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基因组共包含261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125个为已知功能基因,含有8个tRNA。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噬菌体BP32与肠杆菌噬菌体Escherichia phage BF15(MW822007)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8.25%),但基于末端酶大亚基序列的进化分析则表明BP32与大肠杆菌噬菌体Escherichia phage vB_EcoM_SP1(MT682709)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Escherichia phage BF15(MW822007)的关系较远。[结论]本研究分离到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YNEC001,并分离到可特异性裂解YNEC001菌株的噬菌体BP32,该噬菌体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具备开发为耐药性大肠杆菌治疗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杆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征 全基因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甫花 蒋晓军 王朝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为防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40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以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12种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40株阴沟肠杆菌仅对亚胺培...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为防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40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以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12种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40株阴沟肠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对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为15.00%;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为42.00%~92.50%。共检出8种耐药基因,分别为TEM-1、SHV-2a、CTX-M-3、CTX-M-9、AmpC、aac(3′)-Ⅰ、IntⅠ1、sul1,大多数菌株携带sul1+IntⅠ1型基因;耐药谱共分为A~I9型,以C和D型为主。抗菌药物耐药谱分型和基因分型有一定相关性。结论阴沟肠杆菌呈现多重和高度耐药性,耐药机制复杂且呈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杆菌 医院感染 微生物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多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在肿瘤患者胃肠道中的动态定植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
13
作者 程国平 王登奎 王庆丰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主动筛查肿瘤患者胃肠道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动态定植情况,探索血流感染的肿瘤患者胃肠道中定植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引发血流感染的细菌之间的同源性关系,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有... 目的:主动筛查肿瘤患者胃肠道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动态定植情况,探索血流感染的肿瘤患者胃肠道中定植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引发血流感染的细菌之间的同源性关系,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方法:针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住院的肿瘤患者353份肠道标本中筛出的32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研究,细菌鉴定仪VITEK 2 Compact、碳青霉烯酶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及PCR方法检测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采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比较患者肠道中CRE菌株与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同源性。结果:从肿瘤患者胃肠道中筛选出的3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占1.6%(6/353),均携带blaKPC基因;CRE占比3.3%(12/353)。2例肠道定植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发生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由与肠道定植菌相同的CRKp菌株引起。结论:肿瘤患者CRE肠道定植比例不高,但在某些情况下,定植于肿瘤患者肠道内的CRE可引起机体其他部位的异位感染,包括血流,应密切监测。对多次住院且住院时间长的危重患者应加强关注,早期筛查肠道定植微生物,合理规范抗生素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异位 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畜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杰 牟航 +4 位作者 王舒博 胡俊 高蔚 吴俊伟 魏述永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79-3189,共11页
【目的】对比重庆地区近10年来畜禽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部分可水平转移耐药基因阳性率的变化趋势,为该地区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科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重庆市12个区县的13个养殖场采集畜禽粪便样本,经细菌分离纯... 【目的】对比重庆地区近10年来畜禽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部分可水平转移耐药基因阳性率的变化趋势,为该地区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科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重庆市12个区县的13个养殖场采集畜禽粪便样本,经细菌分离纯化后共获得157株大肠杆菌(2007—2008年76株,2020年81株),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检测受试大肠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39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中的17种可水平转移耐药基因,利用MLST分型和系统进化分群探析其分子进化关系,并根据耐药谱对9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重庆地区畜禽源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率由2007—2008年的96.05%降至2020年的75.31%,对四环素类(土霉素和米诺环素)、酰胺醇类(氟苯尼考)、氟喹诺酮类(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13.16%~85.53%降至0~45.68%,耐药谱以五重~六重为主转变为以二重~四重为主。相对于2007—2008年分离菌株,2020年分离菌株对磺胺类(sul1)、β-内酰胺类(bla_(TEM))、氨基糖苷类[aadA1和aph(3')-Ia]和多肽类(mcr-1)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对酰胺醇类(floR)和喹诺酮类(qnrS)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选取的39株受试大肠杆菌存在29种ST型,其中3种为新发现的ST型,分别是ST12677、ST12678和ST12679;系统进化分群分布相似,可分为A群、B1群和D群。受试大肠杆菌检出可水平转移耐药基因的个数和种类较丰富,其中,2007—2008年分离菌株检出10~14个(4~7类)可水平转移耐药基因,2020年分离菌株检出9~18个(6~10类)可水平转移耐药基因。【结论】重庆地区畜禽源大肠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下降,多重耐药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部分菌株仍携带大量可水平转移耐药基因,因此其水平传播方式及控制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应根据耐药性变化趋势建立适宜的替抗方案,以逐步改善多重耐药现状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抗菌 多重 基因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药敏表型与产碳青霉烯酶酶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婷婷 谢小芳 杜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088,共8页
目的探讨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药敏表型与产碳青霉烯酶酶型的相关性,探索流行菌株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精准化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 目的探讨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药敏表型与产碳青霉烯酶酶型的相关性,探索流行菌株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精准化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离保存的非重复CRE临床菌株共计102株,测定其对常见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或抑菌圈直径(KB值),用PCR法扩增CRE菌株中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检测细菌的同源性和遗传性,统计分析相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2株CRE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依次为20.6%、6.9%和5.9%。86株(84.3%)携带bla_(KPC-2),15株(14.7%)携带bla_(NDM),1株(1%)同时携带bla_(KPC-2)和bla_(NDM-1)。CRE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90/102,88.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7/102,6.9%)。90株肺炎克雷伯菌MLST分型主要为ST11(61.1%)、ST15(24.4%)和ST700(3.3%),主要携带bla_(KPC-2)(94.4%)。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依次为9.1%、7.3%和3.6%。未发现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药敏结果与产碳青霉烯酶酶型有相关性。结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3类抗生素能很好地互相弥补其耐药性。对于明确CRE感染的重症患者,建议临床尽快检测CRE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种类指导是否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杆菌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多黏菌素 替加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少珍 孙自镛 +88 位作者 陈中举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谢轶 康梅 张峰波 季萍 胡志东 李金 郭素芳 沈瀚 周万青 徐英春 张小江 徐雪松 鄢超 王传清 付盼 贾伟 李刚 徐元宏 黄颖 郭大文 赵金英 刘文恩 李艳明 喻华 黄湘宁 单斌 杜艳 王山梅 楚亚菲 倪语星 孙景勇 俞云松 林洁 卓超 苏丹虹 魏莲花 邹凤梅 金炎 邵春红 李继红 张利侠 马娟 褚云卓 田素飞 段金菊 康建邦 汪瑞忠 房华 胡芳芳 胡云建 艾效曼 董方 吕志勇 张泓 王春 赵勇 龚萍 朱镭 孟晋华 马晓波 郑燕萍 吴劲松 卢月梅 郭如意 朱焱 温开镇 张贻荣 岳春雷 刘江山 黄文辉 薛顺虹 胡雪飞 顾洪芹 冯佼 周树平 周艳 陈运生 孟青 俞碧霞 沈继录 窦睿 王世富 贺雯 廖龙凤 姜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7,共9页
目的监测2015-2021年中国主要地区53所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肠杆菌属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对全国53所医院在2015-2021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细菌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目的监测2015-2021年中国主要地区53所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肠杆菌属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对全国53所医院在2015-2021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细菌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2021年CLSI M100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5-2021年共检出肠杆菌属细菌37966株,七年间,肠杆菌属细菌在所有临床分离菌株中的分布呈波动性变化趋势,占总体菌株的2.5%,在肠杆菌目细菌中占5.7%。肠杆菌属细菌以阴沟肠杆菌为主,为93.7%(35571/37966)。菌株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样本,7年平均为(44.4±4.6)%,其次是分泌物/脓液样本,为(16.4±2.3)%,尿液样本为(16.0±0.9)%。在变化趋势上,阴沟肠杆菌在呼吸道样本的分布呈下降趋势,无菌体液样本的分布呈增长趋势。37966株肠杆菌属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为92.9%,门急诊患者为(7.1±0.8)%。住院患者中以外科病房患者的分离株最多,为(24.4±2.9)%。从药敏结果分析,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7.9%;阿氏肠杆菌的耐药率则≤5.6%,但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高于阴沟肠杆菌(19.7%对3.9%);日沟维肠杆菌则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8.1%,但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10.5%。七年间,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属细菌总体检出率为10.0%,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科室患者分离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较大差异,成人与儿童患者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不尽相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以ICU患者样本检出率最高。结论CHINET细菌耐药监测显示2015-2021年肠杆菌属细菌的分布呈现锯齿型变化,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增加,尤其是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阴沟杆菌 细菌监测 碳青霉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2
17
作者 潘芬 王春 +88 位作者 张泓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青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黄文辉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3,共11页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器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CLSI 202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5-2021年共收到儿童患者分离...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器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CLSI 202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5-2021年共收到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81681株,占儿童革兰阴性杆菌的50.1%,其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是最常见的细菌;菌株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29.3%)和呼吸道标本(27.7%)。儿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检出率分别为48.8%~57.6%、49.3%~66.7%和23.1%~33.8%。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的检出率为5.7%~9.5%,呈下降趋势,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属和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1%~22.6%、7.1%~15.7%和2.0%~3.4%。肠杆菌目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左氧氟沙星;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沙门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70%,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30%。结论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部分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但需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持续监测,以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广泛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杆菌目细菌 细菌性监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杆菌目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陶俊进 赵明娟 +4 位作者 王伟 潘智勇 胡琴 李一荣 李志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及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替加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筛文献184篇,最终纳入中文RCT研究4篇,样本量267例。Meta分析显示,联合疗法对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总疗效可能优于单药疗法[OR=4.30,95%CI=(1.93,9.58),P<0.01]。联合疗法对于细菌的清除有更好的效果[OR=4.20,95%CI=(2.08,8.48),P<0.01],且联合疗法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OR=0.19,95%CI=(0.05,0.67),P<0.05]。联合疗法与单药疗法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单药治疗可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尚待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多重/泛鲍曼不动杆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a_(CMY-2)阳性禽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多重耐药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丽洁 李学义 +4 位作者 马梦娟 王梦桃 贺丹丹 苑丽 潘玉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目的】研究bla_(CMY-2)阳性禽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多重耐药特征,并分析菌株CY32全基因组序列结构。【方法】对5株bla_(CMY-2)阳性禽源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氟苯尼考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接合试验和bla_(CMY-2)基因的Southern... 【目的】研究bla_(CMY-2)阳性禽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多重耐药特征,并分析菌株CY32全基因组序列结构。【方法】对5株bla_(CMY-2)阳性禽源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氟苯尼考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接合试验和bla_(CMY-2)基因的Southern杂交定位,对其中一株菌CY32进行全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株奇异变形杆菌携带的bla_(CMY-2)位于染色体,其中,菌株CY12、CY32、S31和S52携带floR,菌株CY12和CY32携带qnrD。CY32的染色体同时含有SXT/R391型整合性接合元件(integrative and conjugative elements,ICEs)(ICEPmiJpn1)和PmGRI1共2种耐药基因岛。ICEs的可变区包含2个串联的复合型转座子(IS10构成),其中一个复合型转座子携带bla_(CMY-2);CY32的PmGRI1耐药岛含有12个耐药基因。与其他奇异变形杆菌携带的PmGRI1相比,多重耐药区差异最大的区域位于Tn21转座子。此外,CY32包含2个质粒,包括携带floR的IncQ质粒和携带qnrD的非接合质粒。奇异变形杆菌CY32携带15个耐药基因,呈现多重耐药的特性。【结论】奇异变形杆菌经基因岛和质粒获得多重耐药,使治疗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变得更加困难,应加强对动物源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基因岛 整合性接合元件 C类头孢菌素酶 多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特征及全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俊霖 胡家萌 +6 位作者 汪骆 李佳芮 刘淏天 夏静 崔敏 邹立扣 韩新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1-707,共7页
目的了解鸭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耐药情况及全基因组特征,探究鸭源EPEC的致病潜力,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PCR鉴定出EPEC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EPEC的血清型、ST型、质粒不相... 目的了解鸭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耐药情况及全基因组特征,探究鸭源EPEC的致病潜力,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PCR鉴定出EPEC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EPEC的血清型、ST型、质粒不相容群类型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结果共鉴定出10株EPEC,血清型包括O71∶H40和O3∶H21两种;所有EPEC菌株均表现出多重耐药,对环丙沙星、链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B最为耐药,耐药率高达100%,对头孢西丁最为敏感,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敏感;所有菌株均携带有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基因,包括bla OXA-10、bla TEM-1A、bla TEM-1B;分离株检测到多种毒力基因,与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最多,未检测到bfp基因及perABC基因。结论鸭源EPEC分离株都为非典型EPEC(aEPEC),具有多重耐药性,检测到多种质粒不相容群,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对人具有潜在致病性,需要加强对鸭源EPEC的监测以有效控制鸭源EPEC的传播,防止其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