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以阴阳邪正四分法理解“阳常有余”与“阳非有余”之争 被引量:7
1
作者 曹昺焱 朱世鹏 +1 位作者 刘通 陈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15-1616,共2页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两种观点分别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和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提出。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后世医家亦各执一理,争执不休未有定论。文章作者认为,两种理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冲突,之...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两种观点分别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和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提出。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后世医家亦各执一理,争执不休未有定论。文章作者认为,两种理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冲突,之所以存在争论是因为两医家对阴阳的含义指代不清,笼统地将生理的阴阳和病理的阴阳统称为阴阳,以致有阳气有余和不足的歧义。文章将阴阳细分为具有促进生理功能的正阴、正阳和导致病理变化的邪阴、邪阳,以此四分法调解'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长不足'之争,为这一理论争鸣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邪正 阳常有余 阳非有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介宾“阳非有余”论探要 被引量:4
2
作者 麦舒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155-1156,共2页
张介宾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提出"阳非有余"论。该理论从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从形与气、寒与热、水与火的关系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并从阳气主导生化之权和阳气难得易失两方面强调阳气之不足。此外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阳气... 张介宾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提出"阳非有余"论。该理论从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从形与气、寒与热、水与火的关系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并从阳气主导生化之权和阳气难得易失两方面强调阳气之不足。此外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阳气理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介宾 阳非有余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