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增加HIFU消融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悬 邹建中 +6 位作者 蒋冰蕾 徐蝶 罗勇 熊洁 汪瑶台 唐瑜 郝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对HIFU消融荷瘤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方法培养双歧杆菌,并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检测体外连接率。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荷瘤鼠模型,将48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对HIFU消融荷瘤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方法培养双歧杆菌,并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检测体外连接率。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荷瘤鼠模型,将48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前后2次经尾静脉注射不同物质(间隔2天),其中A组(PBS组)2次均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B组(双歧杆菌组)分别注射双歧杆菌、PBS,C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组)分别注射PBS、阳离子脂质纳米粒,D组(双歧杆菌+阳离子脂质纳米粒组)分别注射双歧杆菌、阳离子脂质纳米粒。第2次注射完成后24 h,对荷瘤鼠肿瘤组织行HIFU辐照,分析肿瘤组织灰度变化。分别于HIFU辐照前1 h和辐照后1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双歧杆菌的肿瘤靶向性,并测算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体积和能效因子(EEF),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双歧杆菌革兰染色呈蓝紫色的长棒状,表面电位-29 mV;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280.21±60.20)nm,表面电位25 mV。各组间灰度变化值(F=143.40)、凝固性坏死体积(F=243.20)、EEF(F=5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灰度变化值及凝固性坏死体积A组<B组<C组<D组,EEF:A组>B组>C组>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荷瘤鼠心、肝、脾、肺、肾组织及A、C组肿瘤组织中均无双歧杆菌生长;B、D组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双歧杆菌。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可增强HIFU对荷瘤鼠肿瘤组织的消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菌属 阳离子脂质纳米粒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