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映军 吉云秀 +3 位作者 丁永生 公维民 于志伟 许晓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5-57,共3页
为研发绿色絮凝剂 ,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 ,以天然有机高分子玉米芯准纳米粉 ( QCCP,直径 <0 .14 7mm)为母体 ,用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共聚产物为阳离子单体 ( M)进行改性。采用 H2 O2 -Fe SO4 作引发剂 ,制得一种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 为研发绿色絮凝剂 ,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 ,以天然有机高分子玉米芯准纳米粉 ( QCCP,直径 <0 .14 7mm)为母体 ,用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共聚产物为阳离子单体 ( M)进行改性。采用 H2 O2 -Fe SO4 作引发剂 ,制得一种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 DXSL- ,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将 2 .0 g QCCP与含有 0 .7g Na OH的 8m L水混合 ,40℃条件下碱化 60 min。然后 ,加入 8m L 醚化单体和体系总质量 0 .0 1%引发剂以及 0 .1% Na Cl作为抑制剂 ,5 5℃条件下醚化3 .5 h。实验表明 ,用该絮凝剂絮凝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 ,不到 5 min中层透光率就能达到 95 %以上。其絮凝性能达到传统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技术指标。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玉米芯 天然有机高分子 阳离子改性絮凝剂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阳离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对造纸白水的絮凝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光华 顾玲 韩萍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2-44,共3页
以丙烯酰胺 (Am)和淀粉 (St)为原料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 ,在通氮气保护下进行接枝共聚反应 ,得到淀粉丙烯酰胺阳离子接枝共聚物 (简称 SAM) ,聚合中加入一定量的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制得另一接枝共聚物 (简称 C- SAM)。研... 以丙烯酰胺 (Am)和淀粉 (St)为原料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 ,在通氮气保护下进行接枝共聚反应 ,得到淀粉丙烯酰胺阳离子接枝共聚物 (简称 SAM) ,聚合中加入一定量的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制得另一接枝共聚物 (简称 C- SAM)。研究表明当SAM的单体 [St]与 [Am]的质量比为 1∶ 3,C- SAM中的 [St]与 [Am]的质量比为 1∶ 4 ,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 10 % (以 Am的质量分数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阳离子改性絮凝剂 造纸白水 絮凝作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改性植物阳离子絮凝剂对洗煤废水的处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春晓 王康乐 董岁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955-957,共3页
基于洗煤废水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研究了一种以植物木粉为原料,通过与醚化剂接枝共聚制得的易降解、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天然改性植物阳离子絮凝剂。其对洗煤废水的处理,研究表明,常温下,当pH=6~8,该絮凝剂和聚铝的投入量分别为10 mg/L... 基于洗煤废水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研究了一种以植物木粉为原料,通过与醚化剂接枝共聚制得的易降解、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天然改性植物阳离子絮凝剂。其对洗煤废水的处理,研究表明,常温下,当pH=6~8,该絮凝剂和聚铝的投入量分别为10 mg/L和5 mg/L时,洗煤废水的浊度、CODCr、固体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6.8%6,9.3%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阳离子絮凝剂 木粉 絮凝 洗煤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淀粉絮凝剂链结构形态对石材废水絮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禹洋 罗章 +7 位作者 程智涵 章龙管 毕皓 石鸿韬 陈炜 刁鹏 胡潘 杨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11-2821,共11页
石材废水具有高浊度特征,混凝/絮凝工艺是降浊净水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绿色环保且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为原材,分别通过醚化和接枝共聚技术,合成了两种电荷密度相近,但链结构形态与电荷分布不同的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3-氯-2-... 石材废水具有高浊度特征,混凝/絮凝工艺是降浊净水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绿色环保且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为原材,分别通过醚化和接枝共聚技术,合成了两种电荷密度相近,但链结构形态与电荷分布不同的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淀粉(St-CTA,直链型)和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g-PAM-co-PDMC,接枝型).以泉州某石材加工厂废水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并比较了两种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对石材废水的絮凝性能,同时结合絮凝后上清液zeta电位、絮体结构的动态监测结果以及扩展DLVO理论等,探究其絮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淀粉絮凝剂均表现出优于传统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性能;除高效降低水体浊度,其对COD、氨氮、总磷及总氮均具有一定去除效果;改性淀粉絮凝剂絮凝过程主要是电中和与黏结架桥作用协同作用的结果.此外,St-g-PAM-co-PDMC由于具有丰富的接枝链结构,且阳离子基团随机分布在接枝链上,具有较高的阳离子基团利用效率及电中和混凝效果,表现出优于直链型St-CTA的除浊效果,具有较低的絮凝剂投加量、较大的絮体尺寸、较快的絮体生长速度、较高的絮体强度及更佳的破碎后絮体恢复性能.扩展DLVO理论结果也表明,St-g-PAM-co-PDMC的总相互作用低于St-CTA,有着更为高效的电中和混凝作用及降浊效果.两种电荷密度相近的改性淀粉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其不同的链结构与电荷分布造成的,但其均具有优良的降浊净水效果及绿色环保等显著特征,其在石材废水等行业废水处理中应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材废水 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 链结构 絮凝性能 絮体性质 扩展DLVO理论 絮凝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炜 沈少航 +4 位作者 闵广宇 陈润泽 胡潘 魏华 杨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17-2225,共9页
混凝/絮凝是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泥调理技术。针对传统混凝剂/絮凝剂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以来源广泛、廉价易得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淀粉为原材,采用醚化反应及接枝共聚技术,分别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混凝/絮凝是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泥调理技术。针对传统混凝剂/絮凝剂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以来源广泛、廉价易得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淀粉为原材,采用醚化反应及接枝共聚技术,分别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醚化剂及接枝共聚单体,制得一系列不同DMC取代度及电荷密度的接枝型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St-CTA-g-PDMC)。以南京某市政污水厂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St-CTA-g-PDMC样品调理后的污泥比阻与泥饼含水率,结合污泥内胞外聚合物(EPS)形态及组成含量变化,详细讨论了St-CTA-g-PDMC中DMC取代度及电荷密度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t-CTA-g-PDMC具有良好的污泥调理效果;St-CTA-g-PDMC的DMC取代度及电荷密度是影响絮凝剂脱水性能的重要因素,DMC取代度及电荷密度越高污泥脱水效果越佳,电中和及粘结架桥作用是污泥脱水的主要机制。调理后污泥中溶解态与松散结合态EPS中蛋白质与多糖含量下降,这是由于St-CTA-g-PDMC结合并压缩EPS,有效破坏EPS结构并释放结合水。综上,St-CTA-g-PDMC制备方法安全简便,具有良好的污泥调理效果,其在污泥脱水中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接枝改性淀粉絮凝剂 电荷密度 污泥脱水 胞外聚合物 污泥脱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