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苯氨基修饰的阳离子型环金属铂(Ⅱ)配合物
1
作者 陈玉 刘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16-1820,共5页
以1,10-邻菲罗啉为辅助配体,设计合成了3个二苯氨基修饰的阳离子型环金属铂(Ⅱ)配合物Ⅰ~Ⅲ。系统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电化学及氧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2-(4-二苯氨基)苯基吡啶的吡啶环的5位引入不同基团,可实现铂(Ⅱ)配合物的发光... 以1,10-邻菲罗啉为辅助配体,设计合成了3个二苯氨基修饰的阳离子型环金属铂(Ⅱ)配合物Ⅰ~Ⅲ。系统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电化学及氧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2-(4-二苯氨基)苯基吡啶的吡啶环的5位引入不同基团,可实现铂(Ⅱ)配合物的发光波长在544~583 nm之间调控。其中,在吡啶环的5位引入三氟甲基的阳离子型环金属铂(Ⅱ)配合物Ⅲ的最大发射波长为583 nm。氧敏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Ⅲ的氧敏感性能显著提升,其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的I0/I2.17值为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环金属铂配合物 发光氧传感 二苯氨基 1 10-邻菲罗啉 发光材料 电子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长链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及其电致发光器件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骆开均 徐玲玲 +4 位作者 彭俊彪 魏孝强 谢明贵 蒋青 张黎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8,共6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一组含有长链β-二酮的环金属铂配合物,这类配合物结构式为Pt(C^N)(O^O),C^N表示环金属配体二苯基吡啶,O^O表示不同链长的辅助配体β-二酮。实验表明,与一般的合成方法比较,微波辐射法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将合成时...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一组含有长链β-二酮的环金属铂配合物,这类配合物结构式为Pt(C^N)(O^O),C^N表示环金属配体二苯基吡啶,O^O表示不同链长的辅助配体β-二酮。实验表明,与一般的合成方法比较,微波辐射法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将合成时间从32 h缩短到不足30 min。同时,将合成的化合物掺杂到PFO和PBD主体材料中做成了电致发光器件(OLEDs),研究了器件在不同掺杂浓度下的光电特征,研究表明当掺杂浓度为8%时,由化合物3制备的OLEDs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金属铂配合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脑型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DFT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蔡静 陈俊蓉 +3 位作者 曾薇 李权 骆开均 赵可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9-634,共6页
对标题化合物分子的理论研究表明,樟脑型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分子由基态到第一,第二激发态的π→π*跃迁伴随MLCT电荷转移。β-二酮羰基环上引入供电基-CH3,-C6H5与吸电基-CF3,-C3F7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374~410nm范围,位于近紫外... 对标题化合物分子的理论研究表明,樟脑型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分子由基态到第一,第二激发态的π→π*跃迁伴随MLCT电荷转移。β-二酮羰基环上引入供电基-CH3,-C6H5与吸电基-CF3,-C3F7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374~410nm范围,位于近紫外区。β-二酮羰基环上和配体苯环上引入供电子基团,樟脑型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分子显示更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酮金属铂配合 电子光谱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快速合成环金属铂配合物磷光发光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骆开均 徐玲玲 +2 位作者 魏孝强 谢明贵 蒋青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91-993,共3页
采用微波合成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不同β-二酮的环金属铂配合物。在微波反应条件下,反应时间从32h减少到30min左右。同时,对环金属铂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热稳定性,磷光寿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微波辐射(MWI) 金属铂配合 光致发光 磷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磷光发射铂配合物检测水相中的苦味酸
5
作者 贾万赫 刘禹含 +1 位作者 王可为 刘春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9-1285,1384,共8页
以2-溴喹啉和苯硼酸衍生物为起始剂,经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3个环金属配体2-(4-甲基苯基)喹啉(L1)、2-(4-甲氧基苯基)喹啉(L2)、2-[(4-N,N-二苯氨基)苯基]喹啉(L3),配体L1~L3再与K2PtCl4液相配位络合合成了二氯桥中间体;二氯桥中间体与... 以2-溴喹啉和苯硼酸衍生物为起始剂,经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3个环金属配体2-(4-甲基苯基)喹啉(L1)、2-(4-甲氧基苯基)喹啉(L2)、2-[(4-N,N-二苯氨基)苯基]喹啉(L3),配体L1~L3再与K2PtCl4液相配位络合合成了二氯桥中间体;二氯桥中间体与乙酰丙酮反应合成了3个中性铂配合物Ⅰ~Ⅲ。采用荧光发射光谱测试铂配合物Ⅰ~Ⅲ在四氢呋喃(THF)/水体系中的发光性质,将其用作探针检测水相中的苦味酸,并考察其检测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对铂配合物Ⅲ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NMR表征,对检测水相中苦味酸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铂配合物Ⅰ~Ⅲ在THF/水体系中均表现出聚集诱导磷光发射(AIPE)性质,在水的体积分数为80%时的THF/水体系中发射强度达到最高;铂配合物Ⅰ~Ⅲ对苦味酸检测限分别为0.15、0.23和0.10μmol/L,在与苦味酸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或常见离子型化合物存在下,其对苦味酸表现出高选择性和抗离子化合物干扰能力,可用于检测多种常见水样(海水、河水、雨水和自来水)中的苦味酸。铂配合物Ⅲ检测水相中苦味酸的机理为光诱导电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铂配合 聚集诱导发射 光诱导电子转移 苦味酸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