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型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聚丙烯酸树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费贵强 段仪豪 +2 位作者 王玮 耿欢琼 朱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5,共7页
分别选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合成出一系列阳离子可聚合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DM-b-PBMA)并将其应用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PDM-b-PBMA)的制备.采用FT-IR、NMR、表面张力、... 分别选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合成出一系列阳离子可聚合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DM-b-PBMA)并将其应用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PDM-b-PBMA)的制备.采用FT-IR、NMR、表面张力、粒径等测试对PDM-b-PBMA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亲油亲水的不同比重对PDM-b-PBMA的影响.对WPUA/PDM-b-PBMA进行流变、TEM、TGA、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等性能研究和应用测试.结果表明:PDM-b-PBMA有末端双键的存在.随着亲油单体BMA含量增加,分子量从1.8×10^(3)增至3.6×10^(3),PDI从1.26增至1.55,表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PDM_(10)-b-PBMA_(15)的表面张力低至32.12 mN/m,且粒径为86.7 nm.与此同时,WPUA/PDM_(10)-b-PBMA_(15)的乳液稳定性较好,耐水性能最佳,其吸水率和接触角分别为7.3%及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剂 嵌段共聚物 水性聚氨酯 乳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新方法研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2
作者 徐祖顺 袁建军 程时远 《湖北化工》 1998年第6期5-6,共2页
用PEG合成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ATRP聚合,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窄分布的嵌段型大分子表面活性剂。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ATRP 大分子 表面活性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碳九(C_9)油/丙烯酸两亲性共聚物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8
3
作者 古国华 胡正水 +3 位作者 张灿英 王文钦 郭玉 宋彩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5-553,共9页
以廉价的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物———芳烃碳九(C9)油为原料,与丙烯酸实现了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碳九(C9)/丙烯酸无规共聚物P(C9-AA),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左右,具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特点,在水溶液中的CMC值约为6 7×... 以廉价的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物———芳烃碳九(C9)油为原料,与丙烯酸实现了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碳九(C9)/丙烯酸无规共聚物P(C9-AA),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左右,具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特点,在水溶液中的CMC值约为6 7×10-4mol/L。研究了在P(C9-AA)水溶液中的胶束状态,表明其胶束应是多分子缔合,在较低温度(15℃)下成分子晶体状态,在50℃呈近似球形。由于其结构较为特殊,初步研究表明,其应用前景诱人,用作乳化剂,可以合成较大颗粒(800~1000nm)的高分子乳液,工艺简单。所合成的较大颗粒微球用作模板制备了CdS纳米壳层材料,该壳层材料在半导体、电子材料方面有潜在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作者还将P(C9-AA)两亲性共聚物用于稠油的开采。初步实验表明P(C9-AA)是一种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碳九 丙烯酸 两亲性聚合 大颗粒乳液 大分子表面活性 稠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油田含聚合物废水 被引量:13
4
作者 甘二勇 段明 +2 位作者 陈晨 方申文 张健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1-404,共4页
以7种常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絮凝剂,考察对海上某油田含聚合物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时,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很好的絮凝效果: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含聚合物废水中后,先会与连续水... 以7种常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絮凝剂,考察对海上某油田含聚合物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时,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很好的絮凝效果: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含聚合物废水中后,先会与连续水相中的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发生静电中和作用,剩余的表面活性剂扩散至油水界面与界面处HPAM作用后破坏HPAM对油滴的稳定作用,从而达到絮凝效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与含聚合物废水中HPAM的浓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絮凝 阳离子表面活性 油水界面张力 ZETA电位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在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郝国庆 李兴建 +3 位作者 邓瑾妮 殷绿 郑朝晖 丁小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3-527,共5页
以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辛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8DM)为乳化剂,进行含氟丙烯酸酯的细乳液聚合研究,考察了PF8DM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PF8DM用量对乳液的稳定性和表面性能的影响;分别采... 以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辛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8DM)为乳化剂,进行含氟丙烯酸酯的细乳液聚合研究,考察了PF8DM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PF8DM用量对乳液的稳定性和表面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PF8DM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乳化剂考察其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F8DM含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时,单体转化率达95%,凝胶率为0.6%;所得乳液具有优异的贮存、稀释、离心稳定性;当PF8DM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时得到的乳胶膜接触角达118.6°。在总含氟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PF8DM为乳化剂制备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其乳胶膜的吸水率大大降低,拒水性也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 含氟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苑世领 徐桂英 蔡政亭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作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DPD)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三甲基溴化胺(C12NB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三维模拟格子中,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接着增加,然后... 作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DPD)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三甲基溴化胺(C12NB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三维模拟格子中,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接着增加,然后又减小的趋势。构型和结构分析表明C12NBr的加入能够引起聚合物链的二面角分布发生改变,这意味着C12NBr与HPAM发生了相互作用。同时DPD三维模拟格子可以直观地表现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的聚集形态。结果表明:分子模拟可以作为实验的一种补充,在介观层次上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慷慨 高保娇 李蕾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2-1085,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酰氯、11-溴代十一醇、4-[2-(N,N-二甲基胺乙基)]吗啉和溴甲烷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可聚合的单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酯基单季铵盐(PMQ),并经过季铵化得到了相应的双季铵盐头基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聚合的甲基丙烯酸... 以甲基丙烯酰氯、11-溴代十一醇、4-[2-(N,N-二甲基胺乙基)]吗啉和溴甲烷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可聚合的单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酯基单季铵盐(PMQ),并经过季铵化得到了相应的双季铵盐头基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聚合的甲基丙烯酸酯基双季铵盐(PDQ)。通过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产物的结构,同时采用表面张力测定与电导率测定两种方法测定了PDQ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酰氯化、两次季铵化3步有机反应成功地合成了PDQ;25℃下纯水中PDQ的临界胶束浓度为3.24×10-2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为40.95mN/m,表明PDQ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酯基单季铵盐 甲基丙烯酸酯基双季铵盐 聚合 阳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阳离子聚合物浮选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秀军 唐晓旭 +2 位作者 王玉 张健 罗梦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3-809,共7页
以嵌段聚醚大单体(PEP-90)、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原料,合成了三元共聚物浮选剂PDMDACP,利用FTIR,^1H NMR等方法表征了结构,并研究了合成条件及气浮条件对气浮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 以嵌段聚醚大单体(PEP-90)、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原料,合成了三元共聚物浮选剂PDMDACP,利用FTIR,^1H NMR等方法表征了结构,并研究了合成条件及气浮条件对气浮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合成条件为:溶剂为质量比4∶1的水与丙二醇甲醚的混合溶液,m(DM)∶m(DAC)=4∶1,m(DM+DAC)∶m(PEP-90)=19∶6,单体用量35%(w),甲酸钠用量0.3%(w),引发剂用量0.4%(w),聚合温度50℃,聚合时间8 h。PDMDACP的最佳气浮选条件为:气浮时间15 min,气流量1 L/min,浮选剂用量25 mg/L,在该条件下针对渤海某油田含油污水浊度降低率为98.83%,浮选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阳离子聚合 嵌段聚醚大单体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功能侧链聚合型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与界面性能的Mesodyn模拟
9
作者 许汇 苏智青 +1 位作者 王兰 朱益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9-1565,共7页
采用Mesodyn模拟,对含有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功能侧链及不同侧链分布结构的聚合型大分子表面活性剂(聚表剂)溶液性能及其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EO链和PO链分别位于聚表剂主链两侧时,聚表剂在油水界面上... 采用Mesodyn模拟,对含有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功能侧链及不同侧链分布结构的聚合型大分子表面活性剂(聚表剂)溶液性能及其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EO链和PO链分别位于聚表剂主链两侧时,聚表剂在油水界面上的排布更有序,界面性能更好;当EO链和PO链位于聚表剂主链同侧时,聚表剂在油水界面上排布有序程度较低,界面性能较弱;在功能侧链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聚表剂的功能侧链结构对聚表剂的亲油功能侧链形成分子间缔合及其增黏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 界面活性功能侧链 溶液性能 油水界面分布 Mesodyn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佘赛 殷绿 +3 位作者 邓瑾妮 潘毅 郑朝晖 丁小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3-706,共4页
该文以全氟烷基乙基醇(PFEA)为原料,设计合成了3种不同含氟链段长度的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烷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DM),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Zeta电位测定、表... 该文以全氟烷基乙基醇(PFEA)为原料,设计合成了3种不同含氟链段长度的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烷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DM),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Zeta电位测定、表面张力测定等手段考察了不同含氟链段长度对PFDM表面活性的影响,并证明了PFDM的可聚合性。结果表明,随含氟链段的增长,PFDM在水介质中形成胶束的胶束聚集数逐渐增大,CMC呈指数下降,表面活性逐渐增强,且具有良好的可聚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 可聚合表面活性 临界胶束浓度 可聚合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MDB的合成及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斗波 房宽峻 +1 位作者 张霞 付少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和1-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吩噻嗪为阻聚剂,在50℃恒温反应20 h,合成了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DB),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水溶液的性质。以DMDB为分...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和1-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吩噻嗪为阻聚剂,在50℃恒温反应20 h,合成了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DB),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水溶液的性质。以DMDB为分散剂,用超声波粉碎法制备了超细颜料分散体系,考察了DMDB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0.5%、0.7%、1%时超细颜料分散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当w(DMDB)≥0.3%时,分散体系的粒径小于300 nm,Zeta电位在25 mV左右,具有较好的离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 临界胶束浓度 水性分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聚合物相互作用减阻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青会 刘冬洁 魏进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减阻效果,对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C和非离子型聚合物PAM的纯溶液和混合溶液进行湍流减阻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C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非离子型PAM,混合溶液减阻的临界温度均相同但低于相应...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减阻效果,对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C和非离子型聚合物PAM的纯溶液和混合溶液进行湍流减阻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C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非离子型PAM,混合溶液减阻的临界温度均相同但低于相应纯CTAC溶液的临界温度,而超过临界温度后混合溶液减阻能力的下降趋势更缓;各个温度下混合溶液的减阻稳定区和纯CTAC溶液基本一致,且减阻稳定区内的摩擦系数也都相同;在超过临界雷诺数的减阻破坏区,混合溶液减阻效果更好,且PAM浓度升高,溶液减阻能力增强。提出了表面活性剂胶束联结在聚合物长链上形成了内部交联密集、结构稳定的混合网状结构模型,应用此模型合理解释了CTAC溶液中加入非离子型PAM形成的混合溶液的湍流减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混合网状结构模型 阳离子表面活性 离子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与PVA相互作用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裘灵光 程毛杰 +2 位作者 刘卉 谢安建 沈玉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83-87,共5页
通过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VA与CTAB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异常的粘度行为,显示... 通过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VA与CTAB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异常的粘度行为,显示出一定的电粘效应,并导致其混合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发生了红移,未观察到PVA的加入对CTAB溶液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CTAB PVA 聚合 聚乙烯醇 粘度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流通式电极法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福祥 李涛 王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将流动注射、管状流通式电极与电位计连接,测定水体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以二次蒸馏水作为载液,在流速1.5 mL·min^-1,进样体积340μL,管路长度为15 cm的条件下对水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电极在6.4×10^-7-1.6×10^-4m... 将流动注射、管状流通式电极与电位计连接,测定水体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以二次蒸馏水作为载液,在流速1.5 mL·min^-1,进样体积340μL,管路长度为15 cm的条件下对水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电极在6.4×10^-7-1.6×10^-4mol·L^-1范围内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能斯特响应,响应斜率为-53.07 mV/pcCTMAB,相关系数为0.999 2,加标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管状聚合物敏感膜电极 阳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溶液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牟静 李小瑞 +2 位作者 费贵强 王海花 邹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5-89,共5页
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法合成了无规型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浓度、温度等对聚合物丙酮溶液的增比黏度和聚合物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影... 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法合成了无规型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浓度、温度等对聚合物丙酮溶液的增比黏度和聚合物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丙酮溶液的增比黏度随溶液浓度增加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相同溶液浓度下,其增比黏度随温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聚合产物可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43mN/m,其临界胶束浓度为0.8 g/L;聚合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温升高而降低,且随溶液pH值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表面活性 自由基溶液共聚合 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NH及其溶液性质的研究
16
作者 闫海科 赵扬 +2 位作者 胡日恒 刘康德 张德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7-321,共5页
我们用精密溶解热量热计、示差扫描量热计和热失重等装置,对本所合成的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实验研究。由实验测定结果计算出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有关化学热力学函数,并与表面张力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热... 我们用精密溶解热量热计、示差扫描量热计和热失重等装置,对本所合成的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实验研究。由实验测定结果计算出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有关化学热力学函数,并与表面张力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热学性能稳定,抗盐性好,根有希望作蒸汽驱油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聚合 表面活性 SPNH 溶液性质 蒸汽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PVA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17
作者 裘灵光 张士润 +2 位作者 刘卉 谢安建 沈玉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51-55,共5页
通过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考察了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解释了二者相互作用机理,修正并验证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性聚合物相互作用模型,认为表面活性剂/聚合... 通过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考察了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解释了二者相互作用机理,修正并验证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性聚合物相互作用模型,认为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除了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关以外,还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电离程度有关,并提出了粘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胶束电离度之间的相关公式,所提出的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的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CTAB/PVA 相互作用机理 聚合 聚乙烯醇 粘度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聚合物/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光年 蒋惠亮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简要叙述了蒙脱石的结构;综述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插层蒙脱石以形成有机蒙脱石的机理、插层方法以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被插层蒙脱石的层间距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聚合物/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同时比较了所得到的纳米复... 简要叙述了蒙脱石的结构;综述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插层蒙脱石以形成有机蒙脱石的机理、插层方法以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被插层蒙脱石的层间距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聚合物/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同时比较了所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与纯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前者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比后者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最后提出了聚合物/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蒙脱石 聚合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C_(14)-2-(14).2Br^-)水溶液粘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唐善法 王勤 +2 位作者 郝明耀 朱洲 付美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8-411,422,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四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乙二铵盐(C_(14)-2-_(14).2Br^-)。用布氏旋转粘度计测定其水溶液粘度,并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pH值以及添加剂(盐、单链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加量对C_(14)-2-_(...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十四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乙二铵盐(C_(14)-2-_(14).2Br^-)。用布氏旋转粘度计测定其水溶液粘度,并考察了溶液浓度、温度、pH值以及添加剂(盐、单链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加量对C_(14)-2-_(14).2Br^-水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C_(14)-2-_(14).2Br^-具有较好的溶液增粘性,但其耐温性较差;提高溶液pH值,添加无机盐和阳离子聚合物均可提高C_(14)-2-_(14).2Br^-溶液的粘度,阳离子聚合物与C_(14)-2-_(14).2Br^-具有良好的协同配伍性;而添加表面活性剂、NaSal均使C_(14)-2-_(14).2Br^-溶液粘度急剧下降,NaSal引起C_(14)-2 -_(14)2Br^-水溶液粘度下降原因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 粘度 协同配伍性 阳离子聚合 水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水处理有机高分子浮选剂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晓莲 王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12-412,共1页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对于各种含油污水,不仅造成大量原油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许多油田的原油含水量逐年提高,含油污水成为一种危害严重的污染源[1]。采用简单传统物理重力分离法利用油和水的比重差及油和水的不相...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对于各种含油污水,不仅造成大量原油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许多油田的原油含水量逐年提高,含油污水成为一种危害严重的污染源[1]。采用简单传统物理重力分离法利用油和水的比重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进行分离,使油粒依靠自己的浮力上升到水面然后被撇除。但是隔油池体积大,污水处理效率低。过滤法采用硅藻土和金刚砂作为过滤介质,利用过滤介质的吸收和聚结作用,存在过滤层的堵塞和维修困难,而且处理量小。气浮分离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气泡吸附分离的水质净化新技术量[2],气浮是在水中通入空气、产生细微的气泡,还需同时加入混凝剂或浮选剂,使水中细小的悬浮物粘附在空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回收了水中的悬浮物,同时改善了水质。对于含油废水,我国无机水处理药剂的应用较多,无机浮选药剂的缺点就是投入量大。阳离子型混凝剂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中,形成的絮体在气浮过程中容易上下漂浮。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水中悬浮物的润湿性,增强气泡和悬浮物的黏附程度,有助于提高除油效率。研究采用阳离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拥有两者的优点,这类除油效率高、易溶于水、成本低的有机高分子浮选剂,是比较实用有效的浮选剂,具有用量小、絮凝能力强、效率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 表面活性 浮选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