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湖派主要作者简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光贻 《江淮论坛》 1983年第1期61-65,共5页
阳湖派为清代古文流派。由恽敬、张惠言等所开创;恽敬,常州阳湖县人(今并江苏武进县);张惠言,武进县人,当时阳湖与武进同城而治。其后之作者,亦多为阳湖、武进人,故称“阳湖派”。这派渊源于桐城派,为桐城派之别支。 常州自明代唐顺之以... 阳湖派为清代古文流派。由恽敬、张惠言等所开创;恽敬,常州阳湖县人(今并江苏武进县);张惠言,武进县人,当时阳湖与武进同城而治。其后之作者,亦多为阳湖、武进人,故称“阳湖派”。这派渊源于桐城派,为桐城派之别支。 常州自明代唐顺之以后,为古文者,有毛重倬、毛念恃、张星瑞、杨椿、蒋汾功、邵长衡、恽鹤生、钱枝起等,皆不过负一时之誉或名不出于乡里。至清代乾隆嘉庆时,恽敬、张惠言之为文章,奉《文选》为宗,取法于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等。当时学者,大抵崇尚桐城古文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湖派 张惠言 江苏武进 桐城派 《文选》 归有光 渊源 常州 杨椿 王慎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武旁流:阳湖派与桐城派关系新论
2
作者 唐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0,共9页
阳湖派与桐城派之间的隶属关系问题是清代散文史上的一桩公案,当下文学史叙述中通常将阳湖派视为桐城支脉。然而从文学流派的角度考察,阳湖派实际上并不具有后世文学理论所定义的诸要素,这是造成学界对两派关系无法形成共识的重要原因... 阳湖派与桐城派之间的隶属关系问题是清代散文史上的一桩公案,当下文学史叙述中通常将阳湖派视为桐城支脉。然而从文学流派的角度考察,阳湖派实际上并不具有后世文学理论所定义的诸要素,这是造成学界对两派关系无法形成共识的重要原因。还原历史语境,阳湖派其实是清人特定地域和学术观念下具有家族相似性,呈群星散点式分布的古文流派。阳湖也并非桐城分支,而是各自独立。乾嘉时期,桐城派有意识的结构流派是造成阳湖在后世依附于桐城这一文学现象的关键因素,这使得阳湖派在文学史叙述中失去其应有地位。再加上后世研究者远离清人语境,用后置文学流派分析前代文学现象时预设了流派对话的“前理解”,遮蔽了古今流派观念差异,更进一步固化了这种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湖派 桐城派 张惠言 恽敬 古文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湖、桐城文派歧异释 被引量:1
3
作者 万陆 《江淮论坛》 198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阳湖派之出现于文坛,迄今已近两百年,即以光绪元年(公元1875)缪荃孙遵张之洞嘱编《书目问答》,在集部正式立阳湖文派,与桐城派并列,也已达一百多年。这期间,世人都目阳湖、桐城为一体,称它为桐城派的支派,就是阳湖诸公,也有不少自称,文... 阳湖派之出现于文坛,迄今已近两百年,即以光绪元年(公元1875)缪荃孙遵张之洞嘱编《书目问答》,在集部正式立阳湖文派,与桐城派并列,也已达一百多年。这期间,世人都目阳湖、桐城为一体,称它为桐城派的支派,就是阳湖诸公,也有不少自称,文源自桐城三祖方、刘、姚。阳湖派创始人之一的张惠言就曾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文派 阳湖派 桐城派 张惠言 缪荃孙 创始人 文坛 公元 程朱理学 大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陆继辂古文婉挚多情的风格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路海洋 罗时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2,共5页
陆继辂系清代"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古文无论是叙议交融的序文,还是纳深情于和雅的传记,或伤悼友朋逝迈的墓志铭,都能体现出绸缪婉挚、感慨多情的风格特征。他的一系列佳作,足可与"阳湖派"名家恽敬、张惠言、... 陆继辂系清代"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古文无论是叙议交融的序文,还是纳深情于和雅的传记,或伤悼友朋逝迈的墓志铭,都能体现出绸缪婉挚、感慨多情的风格特征。他的一系列佳作,足可与"阳湖派"名家恽敬、张惠言、李兆洛诸人作品相媲美。其古文婉挚多情风格的形成,与平生遭际所形成的伤感多情的性格有关,也与其抉摘幽隐、发抒性情的文学理念有关。在"阳湖派"中,陆继辂是一个标格独特的作家,清代文学史上,其人其文都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湖派 陆继辂 命运多舛 抉摘幽隐 感慨深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包世臣的本末皆富说与庶为富基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邦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鸦片战争前后,一些学者致力于实政之学,并针对社会积弊提出改革方案,构成经世思潮一个引人注目的侧面。在当时的经世学者群体中,包世臣(1775—1855)是上承顾炎武,下开龚自珍、魏源,旁及阳湖派诸子的一个重要人物。
关键词 包世臣 鸦片战争前后 经世思潮 学者群体 顾炎武 龚自珍 阳湖派 魏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惠言的古文观 被引量:1
6
作者 董俊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1,78,共3页
张惠言是清代中叶的经学大师,也是阳湖文派的精神领袖,将经术与文学融会贯通,是其古文的一大特征,也是其古文观的基本精神。其具体表现,即在尊重古文作为文学样式的独立性和美学特质的同时,大力推崇古文的现实功用,渗透着强烈的经世理念... 张惠言是清代中叶的经学大师,也是阳湖文派的精神领袖,将经术与文学融会贯通,是其古文的一大特征,也是其古文观的基本精神。其具体表现,即在尊重古文作为文学样式的独立性和美学特质的同时,大力推崇古文的现实功用,渗透着强烈的经世理念,而不斤斤于门户派别。其古文观,是时代变革在文学领域内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惠言 古文观 经世致用 阳湖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湘乡派古文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潘金英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135-137,共3页
湘乡派、阳湖派与桐城派之关系,后世大抵以阳湖为别支,而将湖乡派视为桐城中兴之主,而不以别支看待。李详《论桐城派》最早提出湘乡之名,以为曾国藩自为一派,而桐城久在祧列,派中成员张、吴、黎、薛均为其幕僚,亦自称为曾氏门生。湖乡... 湘乡派、阳湖派与桐城派之关系,后世大抵以阳湖为别支,而将湖乡派视为桐城中兴之主,而不以别支看待。李详《论桐城派》最早提出湘乡之名,以为曾国藩自为一派,而桐城久在祧列,派中成员张、吴、黎、薛均为其幕僚,亦自称为曾氏门生。湖乡派之文学观,可从文学基本论、体裁论、方法论与批评论四方面逐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乡派 阳湖派 桐城派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