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极溶出方波伏安法同时测定竹叶提取物中的铜、铅和镉 被引量:5
1
作者 严金龙 吴俊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在CH3COOH-CH3COONa底液中,用阳极溶出方波伏安法同时测定竹叶提取物中铜、铅、镉3种元素含量,该法的最佳条件为:控制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的pH=4 5,且c(CH3COONa)=0 12mol/L;选择方波频率为30Hz,电位扫描速度为4mV/s,在-0 8V处富集... 在CH3COOH-CH3COONa底液中,用阳极溶出方波伏安法同时测定竹叶提取物中铜、铅、镉3种元素含量,该法的最佳条件为:控制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的pH=4 5,且c(CH3COONa)=0 12mol/L;选择方波频率为30Hz,电位扫描速度为4mV/s,在-0 8V处富集240s后采用方波伏安法正向扫描至0 15V。当铜、铅、镉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为0 05~30μg/L时,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85,0 9992和0 998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 6%,99 0%和10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溶出方波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溶液中Cd(Ⅱ)、Pb(Ⅱ)、Cu(Ⅱ)、Bi(Ⅲ)离子的多元校正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范清杰 杜国荣 涂家润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Cd(Ⅱ)、Pb(Ⅱ)、Cu(Ⅱ)和Bi(Ⅲ),由于谱峰重叠面无法直接进行分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化学计量学同时定量分析的方法.在0.1,mol/L柠檬酸铵溶液中,以银基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结合偏最小...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Cd(Ⅱ)、Pb(Ⅱ)、Cu(Ⅱ)和Bi(Ⅲ),由于谱峰重叠面无法直接进行分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化学计量学同时定量分析的方法.在0.1,mol/L柠檬酸铵溶液中,以银基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用于同时定量分析溶液中Cd(Ⅱ)、Pb(Ⅱ)、Cu(Ⅱ)和Bi(Ⅲ)离子.由于Cu(Ⅱ)和Bi(Ⅲ)离子的溶出峰严重重叠,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以39个样品作为训练集建立了PLS回归模型,各离子浓度范围分别是Cd(Ⅱ)0.10~2.56,μg/mL、Pb(Ⅱ)0.20~2.66,μg/mL、Cu(Ⅱ)0.10~2.56,μg/mL、Bi(Ⅲ)0.60~3.06,μg/mL.采用另外10个样品作为验证集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到4种离子的回收率分别为92.3%~103.0%、94.7%~106.0%、89.0%~105.0%和94.8%~108.0%.与传统的单变量校正方法相比,多元校正方法可以用于重叠溶出伏安信号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测定 化学计量学 重金属 方波阳极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煤矸石和粉煤灰中的锌、镉、铅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晓艳 许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39-2045,共7页
采用铋膜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煤矸石和粉煤灰中锌、镉、铅元素的分析方法.优化了扫描方式、电解液及p H值、铋离子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等实验参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锌、镉、铅分别在1—90μg·L-... 采用铋膜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煤矸石和粉煤灰中锌、镉、铅元素的分析方法.优化了扫描方式、电解液及p H值、铋离子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等实验参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锌、镉、铅分别在1—90μg·L-1、20—120μg·L-1和1—120μg·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3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4、0.03、0.02μg·L-1.该法用于实际煤矸石、粉煤灰样品中锌、镉、铅的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波阳极伏安 煤矸石 粉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方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的痕量铜离子 被引量:5
4
作者 彭劲骥 郑红 +2 位作者 邹义松 刘国坤 袁东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9-707,共9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溶解态铜离子(Cu^2+)的定性和定量电化学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粒径约为70 nm的金纳米粒子(Au NPs),然后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进行待测水样中Cu^2+的定性定量分析... 本文建立了一种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溶解态铜离子(Cu^2+)的定性和定量电化学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粒径约为70 nm的金纳米粒子(Au NPs),然后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进行待测水样中Cu^2+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标准溶液,方法的检出限为1.3μg·L^-1,线性范围在2~50μg·L^-1之间,常见重金属离子对其定性定量分析几无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福建省重要的饮用水源水———闽江中游水样中Cu^2+的含量分析,所得测试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显著性差异,标准偏差在20%以内.本方法具有电极制备简单、测定成本低以及分析快速等优点,进一步优化电极制备方法以提高方法的重现性和定量准确度,将可望用于现场测定各种饮用水源水中的痕量溶解态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检测 方波阳极伏安 金纳米粒子 痕量铜离子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多传感器的环境监测电子舌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邹绍芳 范影乐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57-1460,共4页
研发了一种基于硅基底的环境监测新型电子舌,用于在线检测锌、镉、铅、铜、铁和铬6种痕量重金属元素.系统由一个电化学微电极阵列和两个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组成.其中微电极阵列由8×8个直径为10μm的金微电极组成,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 研发了一种基于硅基底的环境监测新型电子舌,用于在线检测锌、镉、铅、铜、铁和铬6种痕量重金属元素.系统由一个电化学微电极阵列和两个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组成.其中微电极阵列由8×8个直径为10μm的金微电极组成,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实现锌、镉、铅和铜4种元素的快速检测.另外在硅基底的两个2 mm×2 mm的金膜表面,分别沉积铁离子和铬离子选择性薄膜,实现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用来实时检测铁和铬2种元素.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所需样品少、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检出限可达到微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检测 电子舌 微电极阵列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方波阳极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修饰丝网印刷电极测定化妆品中的汞含量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志珊 宋伟 +1 位作者 许丹科 钟文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5-891,共7页
采用丝网印刷电极,通过电化学沉积法修饰纳米金颗粒,对化妆品中重金属Hg^(2+)进行快速测定.实验结果表明,Hg^(2+)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可得到灵敏的溶出峰,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Hg^(2+)在5—160μ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采用丝网印刷电极,通过电化学沉积法修饰纳米金颗粒,对化妆品中重金属Hg^(2+)进行快速测定.实验结果表明,Hg^(2+)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可得到灵敏的溶出峰,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Hg^(2+)在5—160μ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检测限为0.3μg·L^(-1).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准确性,能满足化妆品中Hg^(2+)含量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电极 纳米金 方波阳极伏安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电极的便携式重金属离子检测仪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高鋆函 赵杰 +2 位作者 邓宇珩 袁剑英 崔国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6-1103,共8页
该文研制了一种小型化重金属离子检测仪。该仪器具有高精度、稳定、便携等优点,能够精准输出-2.5~+2.5 V范围内的激励信号,通过调节8种不同的增益,可检测pA~mA范围内的电流,满足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需求。验证了检测仪的4项硬件参数性... 该文研制了一种小型化重金属离子检测仪。该仪器具有高精度、稳定、便携等优点,能够精准输出-2.5~+2.5 V范围内的激励信号,通过调节8种不同的增益,可检测pA~mA范围内的电流,满足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需求。验证了检测仪的4项硬件参数性能,包括:激励信号输出精度、恒电位电路的稳定性、微小电流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整体伏安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通过在铁氰化钾溶液中以不同扫描速率的循环伏安实验进行验证,得出峰值电流高度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以未经修饰的丝网印刷金电极作为传感器,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检测Pb^(2+),得到10~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校准曲线,检出限达0.295μg/L,且重复性良好。通过与台式电化学分析设备Gamry Reference 600+进行比较,得到近乎一致的校准曲线,r^(2)分别为0.9989和0.9991,体现了所研制仪器的可靠性。该仪器在提供强大的检测性能和可靠性的同时,实现了低成本和便携性,可用于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位仪 电化学 重金属离子检测 方波阳极伏安 微电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皮衍生类蜂窝状碳材料在同步检测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婷 马仕杰 +4 位作者 潘逸 管继彪 张明 朱罕 杜明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4-686,共13页
不含金属的碳材料通过廉价且易获得的柚子皮经KOH活化和高温热解获得,该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 055 m^2·g^(-1))和高石墨化程度的类蜂窝状结构。将多孔碳(PAC)材料修饰后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同步检测Cd^... 不含金属的碳材料通过廉价且易获得的柚子皮经KOH活化和高温热解获得,该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 055 m^2·g^(-1))和高石墨化程度的类蜂窝状结构。将多孔碳(PAC)材料修饰后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同步检测Cd^(2+)、Pb^(2+)和Cu^(2+)离子,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可重复性、稳定性和较低的检测限。研究认为PAC的微孔和中孔可以充当有效的离子传递通道,从而加速离子的扩散并显著提高交换效率,而高的石墨化程度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加速了电子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材料 柚子皮 类蜂窝状结构 多孔材料 重金属离子检测 方波阳极伏安(SWA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爆米花状铜粒子的植酸掺杂碳纳米管网络用于Hg(Ⅱ)的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冯通 钟佳妙 +2 位作者 陈开茶 赵红莉 蓝闽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9-817,共9页
Hg(Ⅱ)易于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实现Hg(Ⅱ)的灵敏、快速且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以逐步电沉积的方式,先后在丝网印刷碳电极表面修饰植酸掺杂的碳纳米管网络(PACNTnet)和爆米花状铜粒子(popCu),以构建Hg(Ⅱ... Hg(Ⅱ)易于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实现Hg(Ⅱ)的灵敏、快速且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以逐步电沉积的方式,先后在丝网印刷碳电极表面修饰植酸掺杂的碳纳米管网络(PACNTnet)和爆米花状铜粒子(popCu),以构建Hg(Ⅱ)电化学传感器。含有丰富含氧官能团和磷酸根的PACNTnet为Hg(Ⅱ)提供了大量的结合位点,而适量Cu(Ⅱ)与Hg(Ⅱ)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了电流信号的放大。因此,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对于Hg(Ⅱ)的检测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在Hg(Ⅱ)质量浓度为0.02~2μg/L的线性范围内,传感器灵敏度高达5.51μA/(μg·L^(-1)),检测限低至0.012μg/L。此外,大米和茶叶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也获得了良好的回收率,证明了该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波阳极伏安 丝网印刷 碳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Hg(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酪氨酸/铋修饰玻碳电极的Pb^(2+)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婉芳 翟文颖 刘有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3-388,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及原位镀铋制备了聚酪氨酸/Bi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p-Tyr/Bi/GC),并用交流阻抗谱及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膜电极的电子传递阻抗及表面形态。发现聚酪氨酸膜能促进电极表面电子交换,有利于高灵敏Pb^(2+)传感器的研制。以复合... 采用循环伏安法及原位镀铋制备了聚酪氨酸/Bi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p-Tyr/Bi/GC),并用交流阻抗谱及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膜电极的电子传递阻抗及表面形态。发现聚酪氨酸膜能促进电极表面电子交换,有利于高灵敏Pb^(2+)传感器的研制。以复合膜电极对Pb2+的方波阳极溶出伏安响应电流探讨了聚酪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的最佳制备及测试条件。结果表明电极制备液中酪氨酸的最佳浓度为1.5 mmol·L^(-1),聚合圈数为15;测试液中Bi3+的最佳浓度为1.0μmol·L-1,pH值为6.0,富集电位为-1.20 V。在最佳条件下,复合膜电极对Pb2+的响应线性方程为:Ip(μA)=0.5032+54.68c(μmol·L-1)(r=0.9947),线性范围为0.01~0.16μmol·L^(-1),检出限(3S/k)为0.8 nmol·L^(-1)。复合膜电极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用于茶叶样品中铅的测定,回收率为90.6%~96.3%,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酪氨酸 玻碳 方波阳极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Fe_(3)O_(4)/壳聚糖修饰电极对镉离子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牙富东 曲伟 +3 位作者 邱成军 庄远 王聪 王萍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5,19,共5页
镉污染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对镉离子(Cd^(2+))的快速且高灵敏度检测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滴涂法制备了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R/Fe_(3)O_(4)/CS/GCE),采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探讨此修饰电极对Cd^(2+)的溶出... 镉污染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对镉离子(Cd^(2+))的快速且高灵敏度检测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滴涂法制备了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R/Fe_(3)O_(4)/CS/GCE),采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探讨此修饰电极对Cd^(2+)的溶出伏安响应,优化了电解质、pH值、沉积电位、沉积时间等条件。在最佳条件下,Cd^(2+)的响应峰电流与浓度在4~2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Cd^(2+)的检出限为0.89μg/L,GR/Fe_(3)O_(4)/CS/GCE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将其应用于近岸海水的Cd^(2+)检测,回收率介于99.3%~106.7%,为水质Cd^(2+)检测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四氧化三铁 壳聚糖 方波阳极伏安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增敏-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检测水中Pb^(2+)与Cd^(2+)
12
作者 王丽 陈文 王清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5-350,共6页
本研究以羧化多壁碳纳米管与Nafion复合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了COOH-MWCNTs/Nafion/GCE传感器,以KI作为增敏剂,建立了检测水体中Pb^(2+)、Cd^(2+)的简易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I-浓度为0.04 mol/L等最佳条件... 本研究以羧化多壁碳纳米管与Nafion复合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了COOH-MWCNTs/Nafion/GCE传感器,以KI作为增敏剂,建立了检测水体中Pb^(2+)、Cd^(2+)的简易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I-浓度为0.04 mol/L等最佳条件下,Pb^(2+)、Cd^(2+)分别在25.0~400μg/L和15.0~450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2μg/L和1.3μg/L。用该方法检测水样中Pb^(2+)、Cd^(2+)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Pb^(2+)的回收率为93.5%~105.9%,Cd^(2+)的回收率为94.7%~108.7%,满足分析要求。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Pb^(2+)和Cd^(2+) 方波阳极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基水凝胶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Cd^(2+)和Pb^(2+)的同时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祖宇 李普旺 +4 位作者 周闯 王超 刘运浩 宋书会 杨子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6-242,共7页
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多巴胺水凝胶材料并用作电极修饰材料,成功实现了对Cd2+和Pb2+的同时检测。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利叶红外光谱仪和各种电化学技术对材料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在最优条件下,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平台对... 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多巴胺水凝胶材料并用作电极修饰材料,成功实现了对Cd2+和Pb2+的同时检测。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利叶红外光谱仪和各种电化学技术对材料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在最优条件下,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平台对Cd^(2+)和Pb^(2+)的线性检测方程分别为I=0.40×logC(Cd^(2+))+2.10,R^(2)=0.994、I=1.35×logC(Pb^(2+))+2.99,R2=0.993;线性范围分别为0.01~5、0.05~5μmol/L;检出限分别为6、8 nmol/L。该水凝胶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6%~106%,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添加回收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水凝胶 方波阳极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酪氨酸原位镀铋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及Cd^2+分析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燕如 翟文颖 +1 位作者 颜芸 刘有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77-1684,共8页
首先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酪氨酸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及扫描电镜表征了其对[Fe(CN)6]^3-/4-的响应、电子传递阻抗及膜表面形态。聚酪氨酸膜呈芽状均匀分布于玻碳电极表面,能有效促进电子转移。然后采用原位镀铋... 首先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酪氨酸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及扫描电镜表征了其对[Fe(CN)6]^3-/4-的响应、电子传递阻抗及膜表面形态。聚酪氨酸膜呈芽状均匀分布于玻碳电极表面,能有效促进电子转移。然后采用原位镀铋制备了铋/聚酪氨酸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以复合膜电极对Cd^2+方波阳极溶出伏安响应,探讨了聚酪氨酸修饰玻碳电极最佳制备条件及最佳测试介质。聚酪氨酸修饰玻碳电极制备液中酪氨酸最佳浓度为2.0 mmol·L^-1,聚合圈数为35。测试介质中Bi 3+最佳浓度3.0μmol·L^-1,pH为6.5,富集电位-1.3V。在最佳条件下,复合膜电极对Cd 2+响应的线性方程为:ip(μA)=-0.3264+44.33 c(μmol·L^-1)(r=0.9962),线性范围0.01~2.0μmol·L^-1,检测限1.2 nmol·L^-1(3 S/k)。复合膜电极成功用于大米样品中镉的测定,回收率90.0~95.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酪氨酸 铋膜 玻碳电极 重金属 方波阳极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a Co(Ⅱ)-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the detection of Cd^(2+)and Pb^(2+)
15
作者 GUO Wei GUO Zhuoyi +3 位作者 LI Xiaoxin ZHANG Wei YAN Juanzhi GUO Tingting 《无机化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889-1902,共14页
A cobalt-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Co_(3)(L)_(2)(1,4-bib)_(4)]·4H_(2)O(Co-MOF)was prepared using 5-[(4-carboxyphenoxy)methyl]isophthalic acid(H_(3)L)and 1,4-bis(1H-imidazol-1-yl)benzene(1,4-bib)as ligands.The... A cobalt-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Co_(3)(L)_(2)(1,4-bib)_(4)]·4H_(2)O(Co-MOF)was prepared using 5-[(4-carboxyphenoxy)methyl]isophthalic acid(H_(3)L)and 1,4-bis(1H-imidazol-1-yl)benzene(1,4-bib)as ligands.Then,a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modified with Co-MOF on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Co-MOF@GCE)was constructed for detecting Cd^(2+)and Pb^(2+)in aqueous solutions.The sensor exhibited a linear range of 1.0-16.0µmol·L^(-1)with a detection limit(LOD)of 4.609 nmol·L^(-1)for Cd^(2+),and 0.5-10.0µmol·L^(-1)with an LOD of 1.307 nmol·L^(-1)for Pb^(2+).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both ions within 0.5-7.0µmol·L^(-1)achieved LOD values of 0.47 nmol·L^(-1)(Cd^(2+))and 0.008 nmol·L^(-1)(Pb^(2+)),respectively.Analysis of real water samples(tap water,mineral water,and river water)yielded recoveries of 95%-105%,validating practical applicability.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cobalt centers and N/O atoms enhance adsorption and electron-transfer efficiency.CCDC:21607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electrochemical sensor heavy metal ions square wave 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