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藜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孙存华 李扬 +1 位作者 贺鸿雁 杜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6-419,共4页
5月中旬选取典型晴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藜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倒数第3~5片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8:30左右,Pn达到9.34μmol CO2·m^-2&... 5月中旬选取典型晴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藜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倒数第3~5片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8:30左右,Pn达到9.34μmol CO2·m^-2·s^-1第2个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Pn为4.26bμmol CO2·m^-2·s^-1造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孔调节。在400μmol·mol^-1CO2浓度下藜的光饱和点(LSP)为1350μmol CO2·m^-2·S^-1左右,光补偿点(LCP)为22.5μmol CO2·m^-2·s^-1左右;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35μmol CO2·mol^-1 photons。二氧化碳饱和点(CSP)在976μmol CO2·mol^-1左右,二氧化碳补偿点(CCP)在40μmol CO2·mol^-1左右,羧化效率(CE)为0.1132μmol CO2·m^-2·s^-1。说明藜是一种具有较强耐荫能力的C3型阳性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饱和点 表观光量子效率 CO2补偿点 阳性耐荫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