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新高铁穿越大风区线路选线及防风措施设计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争鸣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60,共7页
研究目的:铁路选线设计及工程措施设计是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及可靠性。结合兰新高铁工程实施,通过分析提出穿越百里风区段选线原则及综合比选要点。针对风灾对铁路的危害,开展路基、桥梁、防风明洞等防风... 研究目的:铁路选线设计及工程措施设计是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及可靠性。结合兰新高铁工程实施,通过分析提出穿越百里风区段选线原则及综合比选要点。针对风灾对铁路的危害,开展路基、桥梁、防风明洞等防风科研,提出关于时速200 km铁路有针对性的防风措施设计。研究结论:(1)风灾对既有兰新铁路存在多方面的危害,兰新高铁速度快、车体轻,威胁更大,线路方案研究及防风措施设计十分重要;(2)穿越百里风区段线路走向选择,风灾影响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同时要坚持功能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经济选线的原则;(3)兰新高铁穿越百里风区段采用沿既有兰新线南侧并行方案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易于实施的防风措施既减缓风灾危害,而且可以减少环境影响,节省工程投资;(4)路基防风工程以挡风墙为主要结构形式,其结构形式主要有悬臂式、扶臂式、柱板式等类型,结合风区划分、风速分布及频率特征,在不同的路堤高度和路堑深度分别确定;(5)桥上防风屏均采用钢结构,桥梁采用具有防风作用的槽形梁,可有效解决结构和防风等安全要求;(6)在百里风区风力强劲的核心区段,为加强防风措施,设置部分防风明洞;(7)本文所述的线路选线及防风措施设计可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二线 百里风区 线路选线 防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桥隧过渡段环境风效应与防风措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旭辉 杨伟超 《中国铁路》 2021年第9期60-66,共7页
介绍我国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工程现状,并基于国内外列车在峡谷地区的典型倾覆事故调研,讨论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峡谷风对行车安全的挑战与风险。根据桥隧过渡段地形地貌特点和高速列车运动过程,讨论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风场结构的横向切... 介绍我国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工程现状,并基于国内外列车在峡谷地区的典型倾覆事故调研,讨论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峡谷风对行车安全的挑战与风险。根据桥隧过渡段地形地貌特点和高速列车运动过程,讨论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风场结构的横向切变效应和车体气动荷载纵向突变效应对行车安全的不良影响。结合现有研究基础,系统介绍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气动力学和行车安全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高铁桥隧过渡段峡谷风特征现场测试、横风-移动车-桥隧过渡段风洞试验、横风-移动车-桥隧过渡段CFD模拟,以及风-车-轨-桥/隧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等。最后基于以上分析,从峡谷分类及其风场特征、行车管控技术体系、智能防风措施及安全技术指标、峡谷风在线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等4个方面,提出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深化研究的相关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隧过渡段 环境风 行车安全 防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特殊地形地貌段路基防风措施研究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广丰 高志伟 《高速铁路技术》 2020年第3期32-36,共5页
兰新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百里风区大风专项试验期间,列车通过大风区地形地貌变化地段、路堤路堑过渡段时出现车体晃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特殊地形地貌段的大风流场特征及其防风措施进行了深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路基防风工程的薄... 兰新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百里风区大风专项试验期间,列车通过大风区地形地貌变化地段、路堤路堑过渡段时出现车体晃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特殊地形地貌段的大风流场特征及其防风措施进行了深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路基防风工程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于地形地貌变化地段、路堤路堑挡风墙过渡段、挡风墙与路堑的过渡处等区域,其中挡风墙过渡段处的风速变化率最大;(2)通过加高挡风墙高度、“外补内切”挡风墙、延长路堤挡风墙及改变地形地貌等工程措施,可有效改变挡风墙过渡段区域的大风流场,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旅客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防风措施 理论分析 特殊地形地貌 过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岸桥风灾事故分析及防风措施 被引量:4
4
作者 艾明飞 董达善 《港口装卸》 2005年第3期12-13,共2页
着重分析大型岸桥防风工作的现状,导致岸桥风灾事故的根本原因,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岸桥在防风工作中前大梁放平与仰起的优缺点,得出的结论将为岸桥的防风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岸桥 防风措施 事故分析 风灾 ANSYS有限元 防风工作 软件分析 重分析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尔垦区棉田防风措施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志明 王键 杨旭东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阿拉尔垦区 防风措施 棉田 灾害性天气 自然灾害 风沙灾害 保墒效果 棉花生产 地膜 棉苗 出苗 播种 降温 增温 幼苗 叶缘 枯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防风措施对大坝施工的防护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郭利豪 李国栋 李莹慧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155-162,共8页
在中国西南高山峡谷中,大型水电工程的施工往往会受到大风的干扰。超过7级的大风会影响缆式起重机的运行及作业面施工,无法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也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结合白鹤滩水电站在无防风措施下会受到大风影响的... 在中国西南高山峡谷中,大型水电工程的施工往往会受到大风的干扰。超过7级的大风会影响缆式起重机的运行及作业面施工,无法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也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结合白鹤滩水电站在无防风措施下会受到大风影响的情况,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增设了局部防风措施的大坝施工全周期风场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坝体区域及高、低线供料平台处的风场分布,分析了所增设的局部防风措施的防风效果。研究表明:在增设局部防风措施后,大坝施工区域整体风速有所减小,在大坝施工高程较低时效果较为明显,对施工区域能够提供有效的防护,高程较高时则防护效果减弱。研究成果为工程的安全施工以及下一步防护措施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施工 局部防风措施 风场特性 防风效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门机防风措施的再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斌 《港口装卸》 2005年第3期9-11,共3页
分析计算对门机采用不同防风措施时的防风能力,根据理论计算汇总出在不同等级的台风风力作用下门机防风措施的合理组合,提出改进门机防风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防风措施 门机 防风能力 分析计算 风力作用 理论计算 防风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配电线路的防风措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强龙龙 朱鲲鹏 《集成电路应用》 2021年第6期112-113,共2页
阐述10kV配电线路的防风状况,配电线路风灾的原因,提出防风措施的建议,包括充分考虑配电线路的地域因素,温度、湿度和风力等对配电线路安全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配电线路 风灾原因 防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塑苫池防风措施
9
作者 郑海明 《苏盐科技》 1999年第3期4-4,共1页
分析风灾中塑料布损坏的原因,提出塑苫池防风的具体措施是一不、二紧、三主动、四快,介绍塑料布布面排气方法。
关键词 塑苫池 塑料布 防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苗木栽植防风措施
10
作者 孟祥春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8期60-60,共1页
1栽植容器苗木栽植容器苗木是防风的一个措施,相对于裸根苗木,容器苗木的防风能力很强,因为容器苗木的根部较大,经过几年在苗圃的生长,容器苗木根系深深的扎根在容器的土坨中,对于大风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尽可能的在一些经常有大风的... 1栽植容器苗木栽植容器苗木是防风的一个措施,相对于裸根苗木,容器苗木的防风能力很强,因为容器苗木的根部较大,经过几年在苗圃的生长,容器苗木根系深深的扎根在容器的土坨中,对于大风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尽可能的在一些经常有大风的区域如山顶、坝上地区等栽植容器苗木,这样做效果非常好,能够提高苗木成活率,如樟子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成活率 苗木栽植 苗木根系 容器苗木 樟子松 防风措施 坝上地区 土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风区铁路施工人员防风标准及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永乐 王东绪 +1 位作者 刘树红 何向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2-155,共4页
本文在回顾现有防风标准缺陷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铁路施工特点,从舒适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大风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施工人员防风标准及不同等级的防风措施。研究成果对大风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风区 施工人员 防风标准 防风措施 铁路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沿海地区10kV配网架空线路防风加固措施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飞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第29期131-132,共2页
沿海地区因为拥有较长的海岸线而更容易遭受台风天气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沿海地区的10kV配网架空线路在防风加固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对应的防风加固措施,希望可以为沿海地区配网架空线路的防风加固带来一点启示... 沿海地区因为拥有较长的海岸线而更容易遭受台风天气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沿海地区的10kV配网架空线路在防风加固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对应的防风加固措施,希望可以为沿海地区配网架空线路的防风加固带来一点启示,并为沿海地区的供电安全和可靠性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10kV配网 架空线路 防风加固措施 供电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矮化砧苹果要防风
13
作者 高玉江 侯佳贤 崔龙 《农村科学实验》 2005年第10期14-14,共1页
果树栽培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矮化密植。利用矮化砧木进行苹果矮化密植,可以实现早丰产、甲见经济效益;而且由于树体矮小,方便了修剪、采收、喷药等田间作业,劳动效率得以提高。但是,种植矮化钻苹果,应及早采取防风措施。
关键词 矮化砧木 防风措施 苹果 种植 矮化密植 果树栽培 经济效益 田间作业 劳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井架的风灾与防风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优龙 周国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31,共5页
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气流遇到井架的阻碍,就形成高压气幕。风速越大,对井架产生的压力也越大,从而使井架产生变形和振动。如果井架抗风设计不当,就会使井架不能正常工作或导致井架倾倒。
关键词 井架 风灾 防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起重装卸设备防风安全装置的应用和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樊长录 曹裕民 《港口装卸》 2002年第6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大型起重装卸设备 防风安全装置 港口设备 防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Q 25-35门座起重机防风装置功效分析
16
作者 谢新鹏 刘相超 《港口装卸》 2021年第2期40-43,共4页
以MQ25-35门座起重机为研究对象,依据力学理论,拆分计算各防风装置的防风能力,探讨、分析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各类防风措施机制,提出科学合理门座式重机防风设计方案,确保门座起重机的生产安全。
关键词 门座起重机 防风措施 防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建造合同纠纷案评析--突发暴风构成不可抗力的认定
17
作者 郑文辉 赵伟 叶晔 《世界海运》 2024年第10期36-39,共4页
船舶建造过程中,因突发暴风等自然灾害导致龙门吊倾覆损坏在建船舶事故发生,是否构成不可抗力,需要考量当事人的风险预见能力和认知水平,并结合天气预报、实际风力强度、采取的必要防风措施等因素予以综合判断。在超出合理的可预见范围... 船舶建造过程中,因突发暴风等自然灾害导致龙门吊倾覆损坏在建船舶事故发生,是否构成不可抗力,需要考量当事人的风险预见能力和认知水平,并结合天气预报、实际风力强度、采取的必要防风措施等因素予以综合判断。在超出合理的可预见范围,采取必要防风措施后,仍然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事故发生的,应认定为不可抗力,当事人主张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建船舶 当事人主张 可预见 免除责任 防风措施 船舶建造合同 事故发生 不可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式双主梁提梁机施工抗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永乐 杨怿 +2 位作者 陈杰 蔡剑涛 刘耀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6-29,共4页
针对门式双主梁提梁机,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其在强风荷载作用下不同工作状态时的抗风稳定性能,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部分防风措施。通过本研究,明确了提梁机的抗风稳定性,为大风情况下的安全施工提供指导。
关键词 桥梁施工 提梁机 风荷载 抗风稳定性 防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开口对封闭柱面网壳风荷载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文勇 李晓娜 +1 位作者 刘庆宽 齐澎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7,34,共5页
局部开口对封闭大跨度空间结构风荷载影响很大,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对底部和顶部有局部开口的两端封闭三心圆柱面网壳结构的风荷载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比不同开口状况下结构的力系数及风荷载分布,给出了局部开口对风荷载及其分布的... 局部开口对封闭大跨度空间结构风荷载影响很大,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对底部和顶部有局部开口的两端封闭三心圆柱面网壳结构的风荷载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比不同开口状况下结构的力系数及风荷载分布,给出了局部开口对风荷载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如强负压区的局部开口能有效的减小结构表面的风吸力,而正压区域的局部开口会增大结构表面的风吸力,这些规律为类似结构的抗风设计及防风措施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圆柱面网壳 局部开口 风洞试验 风荷载分布 防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ey of damaging pests and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forest health risks to the long term success of Pinus radiata introduction in Sichua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荣伟 肖育贵 +4 位作者 周建华 吴宗兴 阎红 黄泉 刘千里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5-100,共16页
Pinus radiata was introduced to the summer rainfall environments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in the 1990s as a part of an afforestation pmgra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iver valley area... Pinus radiata was introduced to the summer rainfall environments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in the 1990s as a part of an afforestation pmgra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iver valley area of Aba Prefecture. Within this region a total area of 26 000 ha have been identified through climate matching as suitable and a further 63 000 ha potentially suitable for environmental plantings of P. radiata. The plantations are being established in widely separated small patches on steep and degraded slopes along the dry river valley The newly introduced P. radiata are exposed to two kinds of forest health risks: they may be attacked by (a) indigenous pathogens and pests against which they may not possess any resistance or (b) by inadvertently introduced foreign pests or pathoge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f the potential damaging pests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forest health risks facing the P. radiata plantations over a much longer timeframe than the initial phase of introduction and early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An empirical appmach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forest health risks by a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 examina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pest and disease outbreaks in the surrounding conifemus forests, field surveys and inspections,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d most importantly, expert analysis of the likelihood of attack by specific pests and pathogens and the subsequent impact of such attacks. The assessment identified some specific forest health risks to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P. radiata introduction in this area. These risk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digenous pests and pathogens of the two native pine species, P. tabulaeformis and P. armondii since these pests and pathogens are considered more likely to establish on P. radiata over time. Exotic pests and pathogens are of a quarantine concern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s are pmvided to improve forest vigour and to reduce the forest health risks posed by indigenous as well as exotic pests and pathogens to the introduced P. radiata. Ways to increase the ability to manage the forest health risks once a particular pest infestation and disease eventuates are also recommended. Although detrimental to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introduced P. radiata, the impact of identified forest health risks are not considered to be fatal to the long term success ofP. radiata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radiata species introduction dry river valley forest health ris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