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丘陵区山坡植物路防蚀效益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雪英
张芳琴
+3 位作者
郑世清
王占礼
田凤霞
朱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6-19,共4页
黄土丘陵区土质道路侵蚀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和交通。在野外调查研究与定位监测的基础上,对该区土质道路硬地面次降雨侵蚀产流、产沙防蚀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该区土质道路的侵蚀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道路侵蚀
植物路
防蚀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路与土质路产流产沙过程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
12
2
作者
郑世清
田风霞
+1 位作者
王占礼
徐学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放水冲刷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坡度(3—18°),5种雨强(1~3mm·min^-1),5组放水流量(1.4~9.Okg·m~·s^-1)下的黄棉土土质路面和早熟禾植物路面进行了共60余场次试验,对比分析了植物路...
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放水冲刷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坡度(3—18°),5种雨强(1~3mm·min^-1),5组放水流量(1.4~9.Okg·m~·s^-1)下的黄棉土土质路面和早熟禾植物路面进行了共60余场次试验,对比分析了植物路相对于土质路侵蚀过程差异及产水、减沙效果。结果表明:在放水冲刷条件下,植物路侵蚀率随放水历时降低,其过程可用对数函数描述;土质路面侵蚀率变化复杂。两类道路的放水流量与侵蚀强度均呈现幂函数变化,且植物道路表现出明显的防蚀作用。雨强增加引起径流量、侵蚀强度增加,土质路的增加快于植物路;坡度增大时,侵蚀强度增大,径流深则为植物路稳定,土质路有小幅增加。植物路相对土质路的减沙幅度为26.24%~47.22%,减少能力可用抛物线方程描述,但植物路较土质路面有利于产生径流,径流深增加幅度平均为58.7%~144.1%,由于径流的泥沙含量大大降低,道路的侵蚀产沙反而有一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质路
植物路
道路侵蚀过程
防蚀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区山坡植物路防蚀效益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雪英
张芳琴
郑世清
王占礼
田凤霞
朱磊
机构
延安市水土保持工作队
咸阳市农牧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6-19,共4页
基金
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SW051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07200-5)
文摘
黄土丘陵区土质道路侵蚀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和交通。在野外调查研究与定位监测的基础上,对该区土质道路硬地面次降雨侵蚀产流、产沙防蚀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该区土质道路的侵蚀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道路侵蚀
植物路
防蚀效益
Keywords
road erosion
biological road
control erosion benifits
分类号
S157.43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路与土质路产流产沙过程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
12
2
作者
郑世清
田风霞
王占礼
徐学选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坡面降雨径流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编号:2006BAD09B01)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编号:KZCX2-XB2-05)
文摘
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放水冲刷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坡度(3—18°),5种雨强(1~3mm·min^-1),5组放水流量(1.4~9.Okg·m~·s^-1)下的黄棉土土质路面和早熟禾植物路面进行了共60余场次试验,对比分析了植物路相对于土质路侵蚀过程差异及产水、减沙效果。结果表明:在放水冲刷条件下,植物路侵蚀率随放水历时降低,其过程可用对数函数描述;土质路面侵蚀率变化复杂。两类道路的放水流量与侵蚀强度均呈现幂函数变化,且植物道路表现出明显的防蚀作用。雨强增加引起径流量、侵蚀强度增加,土质路的增加快于植物路;坡度增大时,侵蚀强度增大,径流深则为植物路稳定,土质路有小幅增加。植物路相对土质路的减沙幅度为26.24%~47.22%,减少能力可用抛物线方程描述,但植物路较土质路面有利于产生径流,径流深增加幅度平均为58.7%~144.1%,由于径流的泥沙含量大大降低,道路的侵蚀产沙反而有一定降低。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质路
植物路
道路侵蚀过程
防蚀效益
Keywords
loess hilly region
earth road
plant-covered road
road erosion process
anti-eros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丘陵区山坡植物路防蚀效益试验研究
刘雪英
张芳琴
郑世清
王占礼
田凤霞
朱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物路与土质路产流产沙过程的比较试验
郑世清
田风霞
王占礼
徐学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