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蓓蓓 王睿 +1 位作者 白楠 蔡芸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比较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选择能力;研究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琼脂微量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3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 目的:比较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选择能力;研究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琼脂微量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3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菌株的MPC和MIC;采用线性回归法比较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MRSA的MPC和MIC的相关性;结合人体药代动力学数据,预测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MRSA的防耐药突变体选择能力。结果: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35株MRSA的MPC90值(抑制90%的细菌发生细菌耐药的最低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分别为16、8μg/mL,选择指数(MPC90/MIC90)均为8。两药对MRSA的MPC和MIC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32和0.008。结合两药药代动力学参数,利奈唑胺药物浓度在整个给药间隔落在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MSW)中,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在大部分给药间隔落在MPC之上。结论:万古霉素对MRSA的防耐药选择能力强于利奈唑胺;MPC和MIC的相关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防耐药突变突变体选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防耐药突变浓度及耐药突变体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晓慧 郑风劲 +2 位作者 何文富 孙爱慧 刘小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4-384,I0001-I0004,共5页
目的测定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肺炎克雷伯菌(KP)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了解突变耐药菌对FQNs的耐药性。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的菌液接种于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及加替沙星琼脂平皿上,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 目的测定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肺炎克雷伯菌(KP)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了解突变耐药菌对FQNs的耐药性。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的菌液接种于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及加替沙星琼脂平皿上,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及其耐药突变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对不同药物浓度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进行编码拓扑异构酶VIC亚单位基因parC和回旋酶A亚单位基因gyr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PCR扩增和测序,并测定外排泵抑制剂羟基氰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对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MIC的影响。结果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ATCC700603的MPC分别为4、1.6mg/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分别为16、4。两种药物的耐药突变体均出现了gyrA的第83位(TCC→ATC/TTG)均出现了突变,引起了相应氨基酸的改变(Ser-83→Ile/Leu)。其中有一株同时也出现了第87位点(GAC→AAC)的改变,氨基酸也由Asp→Asn。除第二步突变体parC第80位点突变(AGC→ATC),引起氨基酸由Ser→Ile的改变外,其余几株均没有发生parC的突变。MIC测定结果显示,单用两种FQNs及合用CCCP的结果一样。结论加替沙星限制KP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KP的耐药突变株对FQNs耐药的主要原因是gyrA和parC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肺炎克雷伯菌 突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突变选择窗与抗感染药物防突变浓度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燕玉 裴斐 +1 位作者 赵西林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防变异浓度 (MPC)是指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 ,MPC与MIC(最小抑菌浓度 )的浓度范围为突变选择窗 (MSW )。当血清或组织液药物浓度低于MIC时 ,治疗无效但也不会导致细菌耐药突变体的富集 ;超过MPC时细菌要生长须... 防变异浓度 (MPC)是指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 ,MPC与MIC(最小抑菌浓度 )的浓度范围为突变选择窗 (MSW )。当血清或组织液药物浓度低于MIC时 ,治疗无效但也不会导致细菌耐药突变体的富集 ;超过MPC时细菌要生长须同时具备两种或以上突变 ,因而不仅治疗成功并且也很难出现耐药突变体的选择性扩增 ;处于窗内时将选择出耐药突变菌 ,即使临床治疗成功率很高。该理论为有效抑制细菌耐药及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浓度 突变选择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防突变浓度与耐药突变选择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卫东 张雯雯 陈宇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不断产生耐药变异。尽管人们已对细菌的耐药机理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在抗菌药物治疗及药物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细菌耐药问题依然变得越来越严重。从目前防细菌耐药突变株选择浓度(MPC)理论所研究的...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不断产生耐药变异。尽管人们已对细菌的耐药机理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在抗菌药物治疗及药物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细菌耐药问题依然变得越来越严重。从目前防细菌耐药突变株选择浓度(MPC)理论所研究的药物、针对的致病菌、测定方法。以及其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出发,总结了近几年MPC理论的研究概况,提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新策略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单用及联合利福平或磷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梅清 喻婷 +3 位作者 朱玉林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CFU.ml-1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0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和耐药频率。结果万古霉素单用对上述10株MRSA的选择指数为16~64;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选择指数下降为2~16和1~8,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下降2~32倍,其耐药频率也大幅下降。结论万古霉素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MRSA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利福平 磷霉素 联合用 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联合利福平降低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慧敏 胡立芬 +2 位作者 叶英 朱玉林 李家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在体外探讨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R)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RFP)联用对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IMP或MER与RFP在体外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的最低抑菌浓... 目的在体外探讨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R)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RFP)联用对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IMP或MER与RFP在体外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不动杆菌,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IMP和MER单药以及分别与RFP联用时对16株临床分离不动杆菌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IMP或MER分别与RFP联合应用后均以无关作用为主,未见拮抗作用,存在一定比例协同作用。IMP和MER单用对上述16株不动杆菌的SI均为16~128;分别与RFP联合使用SI均下降为1~32,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SI下降2~32倍。结论 IMP或MER分别与RFP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不动杆菌的MPC,缩小MSW,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 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联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联合用药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喻婷 梅清 +3 位作者 朱玉林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9-863,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分别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利福平(rifampincin,RFP)、磷霉素(fosfomycin,FOM)联用对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比较,为指导临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制定新的用药策略,... 目的体外研究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分别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利福平(rifampincin,RFP)、磷霉素(fosfomycin,FOM)联用对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比较,为指导临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制定新的用药策略,防止细菌耐药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肉汤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单独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独应用VAN以及与其他三种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并计算出各药单独应用的MSW(MPC/MIC)。结果 VAN、LVX、RFP、FOM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分别为1,0.125,0.008和2μg/mL;MPC分别为64,2,>32,64μg/mL,MSW为64,6,>4000,32。联合用药后各药的MPC(μg/mL)降低程度如下:VAN+LVX(MPCNVA–4,MPCLVX–0.125),VAN+RFP(MPCNVA–4,MPCRFP–0.008),VAN+FOM(MPCNVA-1,MPCFOM-2)。联合LVX和RFP可使VAN的MPC降至原来的1/16倍,联合FOM可使VAN的MPC降至原来的1/64倍。结论 VAN与另三种药物联用,可以明显降低各自单独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其中联合FOM降低其MPC幅度最大,缩小其MSW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联合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欣悦 孙成春 +2 位作者 公衍文 杨传伟 刘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5-828,共4页
目的:在体外探讨莫西沙星( MFX)、头孢哌酮/舒巴坦( 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CRAB)防耐药突变浓度( 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2... 目的:在体外探讨莫西沙星( MFX)、头孢哌酮/舒巴坦( 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CRAB)防耐药突变浓度( 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20株临床分离 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 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 CFU&#183; L-1 CRAB,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 MFX 和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20株临床分离CRAB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 SI)。结果 MFX联合CFS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 MFX和CFS单用对上述20株CRAB的选择指数分别为:4-128、8-64,两者联合后选择指数下降为:1-8、4-16,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分别下降2-16、2-4倍。结论 MFX与CFS联用后,均可降低其单用对CRAB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莫西沙星 头孢哌酮 舒巴坦 碳青霉烯类 联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粪肠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传玲 温鸿 +3 位作者 尉骁 李梅梅 孙瑶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对粪肠球菌ATCC29212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比较其抗菌活性及防耐药突变的能力。方法采用4种FQs(环丙沙星、左氧氟沙... 目的通过测定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对粪肠球菌ATCC29212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比较其抗菌活性及防耐药突变的能力。方法采用4种FQs(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筛选粪肠球菌ATCC29212同源的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用加替沙星筛选第二步耐药突变体;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粪肠球菌ATCC29212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MIC、暂定MPC(MPCpr)和MPC,并计算MIC90、MPCpr90、选择指数SI(MPCpr90/MIC90及MPC/MIC)。结果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粪肠球菌ATCC29212的MPC分别为1.2、1.2、5.6和6.4μg/m L,选择指数分别为3.4、6、8和8;对30株环丙沙星敏感的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MPCpr90分别为2、1、4和4μg/m L,选择指数分别为4、4、8和8;而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15株环丙沙星中介耐药株的MPCpr90分别为32和16μg/m L,选择指数均达到了32。4种FQs药物对ATCC29212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的MIC及MPC值均较其源菌株升高;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第二步耐药突变体的MPC已高达32μg/m L;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的MSW较源菌株增宽。结论对于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ATCC29212及其同源的耐药突变体,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抗菌活性均高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且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限制粪肠球菌耐药突变体被选择出来的能力强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结合药动学参数,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能限制下一步耐药突变株的产生,而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则很容易筛选出下一步耐药突变株。但对于第二步耐药突变株,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则很容易筛选出对这两种药物也耐药的菌株。因此,临床上为延长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使用寿命,对于环丙沙星非敏感的菌株应避免应用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氟喹诺酮类 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雪 陈东科 +1 位作者 许宏涛 冯婉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考察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的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素药... 目的考察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的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素药动学参数评估替加环素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MPC较碳青霉烯类敏感、喹诺酮类敏感组高出8倍。替加环素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PC范围在4~512 mg/L,MPC90为64 mg/L,远高于替加环素血药浓度。结论替加环素长期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率较高,不宜单独使用,提示临床应加强监测替加环素菌株敏感性及替加环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肺炎克雷伯菌 突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抗菌药物防突变浓度及突变选择窗两概念的探讨与思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瀚 刘世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防突变浓度(MPC)及突变选择窗(MSW)是由ZhaoX等近几年提出的防耐药变异的新概念。结合文献,本文对MPC及MSW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简单综述了抗菌药物防耐药变异应用策略。
关键词 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最低抑菌浓度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药物对环丙沙星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大平 薛欣 王玉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测定4种喹诺酮药物对临床标本中对环丙沙星敏感金葡菌的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20株环丙沙星敏感金葡菌MPC90、MPC90/MIC9... 目的测定4种喹诺酮药物对临床标本中对环丙沙星敏感金葡菌的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20株环丙沙星敏感金葡菌MPC90、MPC90/MIC90、结果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MPC90、MPC90/MIC90分别为1.2、9.2;4.0、16;4.0、16和8、16mg/L。MIC与MPC存在不一致性。少数菌能在MPC浓度下存活,但没有MIC改变。结论加替沙星较其他喹诺酮药物限制选择富集耐药突变株能力更强,不能从MIC推测M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突变选择 突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左氧氟沙星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攀 陈勇川 +2 位作者 冯伟 袁慊 贾运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5-951,共7页
目的通过测定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研究携带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左氧氟沙星MPC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对76株大肠埃希菌和6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 目的通过测定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研究携带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左氧氟沙星MPC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对76株大肠埃希菌和6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MPC并计算各自的MIC_(90)、MPC_(90)、SI(MPC/MIC)等值。采用PCR扩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qnr耐药基因,并统计分析产与非产ESBLs和带与不带qnr各组间MIC、MPC的差异。结果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产ESBLs组和非产ESBLs组的MIC_(90)分别为4和1μg/mL,MPC_(90)分别为10.24和3.2μg/mL。对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组和非产ESBLs组的MIC_(90)分别是1和0.0625μg/mL,MPC_(90)分别为5.12和1.6μg/mL。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带qnr基因组和不带qnr基因组的MIC_(90)分别为0.5和1μg/mL,MPC_(90)分别为12.8和4.096μg/mL。对肺炎克雷伯菌带qnr基因组和不带qnr基因组的MIC_(90)均是0.5μg/mL,MPC_(90)分别为6.4和2.56μg/mL。产与非产ESBLs组和带与不带qnr基因组的MIC无统计学差异,但产ESBLs组的MPC明显高于非产组(P<0.001),耐药基因qnr的存在亦显著提高了临床菌株的MPC值(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临床上产ESBLs和带qnr基因的肠杆菌会增加MPC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测定致病菌的MPC,尽量延长治疗期间血药浓度高于MPC的时间,则最大程度上抑制了耐药突变株的富集扩增。针对MIC在左氧氟沙星敏感折点以下的产ESBLs和/或带qnr基因的肠杆菌,应结合PK/PD特点和MSW理论优化给药方案从而达到兼顾临床疗效和耐药预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突变浓度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突变体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朝霞 刘又宁 +3 位作者 王睿 崔俊昌 程仕虎 童卫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96-701,共6页
目的:研究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细菌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比较其防耐药变异能力,了解细菌对FQ耐药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肉汤... 目的:研究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细菌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比较其防耐药变异能力,了解细菌对FQ耐药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及筛选的耐药突变体的MIC、暂定MPC(MPCpr)和MPC。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29213的MPC分别为0.2、0.3、0.3、1.4、3.2μg·ml^-1。选择指数(MPC/MIC)分别为6.5、4.8、9.7、11.2、12.8。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筛选的第一步突变体对筛选药物的MIC较ATCC29213升高2~8倍。左氧氟沙星筛选的第二步突变体的MIC较第一步突变体又升高8~16倍。所有突变体的MSW边界都较其源菌株明显升高。结论:莫西沙星、加替沙星限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菌体选择的能力强于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FQ药物产生耐药是逐步发生的。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的产生,使筛选出下一步耐药突变体的几率明显增大,从而导致耐药菌的富集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突变体选择浓度 突变选择 氟喹诺酮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源耐药突变株的耐药突变选择窗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崔俊昌 刘又宁 +1 位作者 王睿 梁蓓蓓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215,219,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氟喹诺酮(FQ)药物对同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的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 PC),分析不同药物的抗菌活性及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方法分别采用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金...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氟喹诺酮(FQ)药物对同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的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 PC),分析不同药物的抗菌活性及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方法分别采用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同源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耐药突变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耐药突变株的M IC和M PC,计算选择指数(MPCM/IC)。结果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第一步耐药突变的M PC值(1~2μg/m l)明显低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帕珠沙星(4~16μg/ml),以上5种FQ药物对第一步耐药突变的M PC值和选择指数分别为ATCC25923的2~8倍和1~4倍。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第二步耐药突变的M PC值为8~16μgm/l。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同源的第一步耐药突变株,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限制下一步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帕珠沙星,结合药动学参数,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帕珠沙星很容易选择出下一步耐药突变株;而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则能够限制下一步耐药突变株的选择。对于第二步耐药突变株,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则很容易筛选出对这两种药物也耐药的菌株。临床上为延长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应用时间,对于已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应避免应用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金黄色葡萄球菌 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单用和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防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聂大平 董枫 石宏宴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97-400,共4页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单用及其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防突变浓度(MPC)的变化。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8株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MPC,并计...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单用及其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防突变浓度(MPC)的变化。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8株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MPC,并计算耐药频率。结果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单用对上述8株铜绿假单胞菌MPC/MIC分别为8~32、8~16;两药分别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联合使用,MPC/MIC则降为2~8、2~4、1~2、1~2、4~8和1~8,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MPC/MIC下降2~16倍,且其耐药频率也大幅下降。结论联合用药能使耐药突变选择窗变窄,使MPC/MIC降低,减少耐药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突变浓度 联合用 频率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西地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缩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丽丽 陈春林 +1 位作者 刘桢宇 胡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995-1000,共6页
目的:体外研究夫西地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使用临床抗菌药物和防止细菌耐药现象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 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夫西地... 目的:体外研究夫西地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使用临床抗菌药物和防止细菌耐药现象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 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夫西地酸单用及夫西地酸联用三种头孢类抗生素时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结果:夫西地酸、头孢唑林、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分别是128、1、4、8 mg/L,MSW分别为128、4、8、4。夫西地酸联合头孢唑林后,MPC下降至32 mg/L;夫西地酸联合头孢丙烯后,MPC下降至8 mg/L;夫西地酸联合头孢曲松后,MPC下降至8 mg/L。结论:夫西地酸单独应用时,MSW较宽易产生耐药菌,与三种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后夫西地酸的MSW可明显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西地酸 联合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 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噻肟-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对携带F17毒力基因牛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纪亚楠 杨智 +7 位作者 刘雪松 宋美英 只勇 张震 杨庆稳 范宏刚 刘云 刘雅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研究头孢噻肟-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对携带F17毒力基因牛源性大肠埃希氏菌(E.coli)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肟(CTX)和恩诺沙星(ENR)对11株携带F17毒力基因E.coli分离株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为研究头孢噻肟-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对携带F17毒力基因牛源性大肠埃希氏菌(E.coli)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肟(CTX)和恩诺沙星(ENR)对11株携带F17毒力基因E.coli分离株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耐药突变度(MPC),计算耐药指数(SI)。结果显示,CTX和ENR联合用药后,CTX的MPC_(90)降至256 mg/L,SI下降了4倍,MPC_(90)/MIC_(90)为1,即联合ENR后能使CTX的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完全关闭;同样联合用药后ENR的MPC_(90)降至256 mg/L,SI下降了2倍,MPC_(90)/MIC_(90)为2,MSW变窄,即联合CTX后能使ENR的MSW减小。结果表明,CTX联合ENR能够缩小甚至关闭其单药的MSW,有效防止耐药的产生。本研究为E.coli的耐药性防止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性大肠埃希氏菌 F17毒力基因 突变选择 突变浓度 联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喹诺酮药物单用及联合氨苄西林或卡那霉素对猪源沙门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淑梅 郝海玲 +1 位作者 齐永华 白有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35,共4页
为探讨联合用药对猪沙门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及其联合氨苄西林和卡那霉素对56株临床分离的猪源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耐药变异浓度(MPC)、耐药指数(S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为探讨联合用药对猪沙门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及其联合氨苄西林和卡那霉素对56株临床分离的猪源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耐药变异浓度(MPC)、耐药指数(S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环丙沙星联合氨苄西林和卡那霉素后其耐药变异浓度(MPC)降低到2mg/L和1mg/L,SI分别下降了4倍和8倍;左氧沙星联合氨苄西林和卡那霉素MPC降低到1mg/L和0.5mg/L,SI分别下降了2倍和4倍;且两种药物与卡那霉素联合能完全关闭其突变选择窗(MSW)。本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联合氨苄西林和卡那霉素能够缩小甚至关闭其单药的MSW,防止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沙门菌 突变选择 变异浓度 联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防突变浓度研究
20
作者 王晶妍 张煜 +3 位作者 康秀婷 李建伟 王彬 王建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130,共3页
通过测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的防突变浓度(MPC)、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及耐药选择性指数(SI),为临床治疗提供抗菌药物用药参考,以降低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利福平、头孢羟氨苄、头孢地尼对大肠杆菌A... 通过测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的防突变浓度(MPC)、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及耐药选择性指数(SI),为临床治疗提供抗菌药物用药参考,以降低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利福平、头孢羟氨苄、头孢地尼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MPC及SI.结果:利福平对大肠杆菌的MPC,MSW及SI分别为32μg/mL、12~32μg/mL、2.67;头孢羟氨苄的MPC,MSW及SI分别为30μg/mL、17~30μg/mL、1.76;头孢地尼的MPC、MSW及SI分别为0.5μg/mL、0.28~0.5μg/mL、1.78;结论:头孢地尼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其余两种药物,且其在较低浓度水平即可抑制耐药菌株的产生、防止耐药情况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抗菌 突变浓度 突变选择 选择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