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山岛金矿海底开采F_1断裂防突结构可能的破坏形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凤山 李克蓬 +3 位作者 杜云龙 侯成录 李威 张国栋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5期47-56,共10页
不同矿山具有不同的突水形式和突水机制,对于完全位于海底之下的三山岛金矿新立海底矿区,其水文地质条件、围岩力学属性、矿体形态及其与断层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其突水机制不同于其他矿山尤其是煤矿常见的突水机制。新立矿区防突结构可能... 不同矿山具有不同的突水形式和突水机制,对于完全位于海底之下的三山岛金矿新立海底矿区,其水文地质条件、围岩力学属性、矿体形态及其与断层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其突水机制不同于其他矿山尤其是煤矿常见的突水机制。新立矿区防突结构可能的破坏形式与矿体顶部第四系黏土隔水层以及F_1断裂带断层泥隔水带紧密相关,顶板隔离层破断突水和F_1的滑动突水是目前可能的突水模式。针对海底矿床开采特有的水文地质结构,在阐明防突结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不同开采工况下F_1断裂防突结构可能的破坏形式。模拟结果表明,当开采规模不大时,F_1断层滑动范围仅局限在采空区附近,对顶板隔离层部位F_1不会产生影响;但随着海底开采规模的扩大,顶板隔离层部位的F_1最终会产生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山岛金矿 海底开采 F1控矿断裂 防突结构 数值模拟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敏式自膨胀管外封隔器及防突结构的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常鹏梅 《石油机械》 2016年第9期90-93,共4页
水平井固井存在质量差、顶替效率低、压裂窜槽严重以及水泥浆对储层造成污染等技术难题。为此,设计了水敏式自膨胀管外封隔器,分析了其工作原理,设计了肩部防突结构。该封隔器采用逐级防突装置,膨胀环A和开口铜环形成第1道碗状的防突结... 水平井固井存在质量差、顶替效率低、压裂窜槽严重以及水泥浆对储层造成污染等技术难题。为此,设计了水敏式自膨胀管外封隔器,分析了其工作原理,设计了肩部防突结构。该封隔器采用逐级防突装置,膨胀环A和开口铜环形成第1道碗状的防突结构,膨胀环B及丁腈橡胶护肩分别形成第2道和第3道碗状的防突结构,设计的胶筒不同配方有益于胶筒更好地与裸眼井壁贴合,起到密封作用。承压试验结果表明:水敏式自膨胀管外封隔器具有优良的承压能力,在较长时间缺水状态下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耐压能力。所得结论可为封隔器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膨胀 封隔器 防突结构 承压试验 接触压力 膨胀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隔器压缩胶筒“防突”新结构 被引量:17
3
作者 侯宗 毛道华 +1 位作者 朱建民 刘荆山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9-50,共2页
为了提高封隔器压缩胶筒的耐压能力 ,更有效地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设计了独立式膨胀环新型“防突”结构。该结构由膨胀环与楔形圈组成 ,膨胀环用弹簧钢制作 ,并开有一道 2 5°的切口 ,楔形圈用 4 5号钢制成 ,为一锥形环状整体。该结... 为了提高封隔器压缩胶筒的耐压能力 ,更有效地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设计了独立式膨胀环新型“防突”结构。该结构由膨胀环与楔形圈组成 ,膨胀环用弹簧钢制作 ,并开有一道 2 5°的切口 ,楔形圈用 4 5号钢制成 ,为一锥形环状整体。该结构用于分注封隔器上 ,保护胶筒更可靠 ,“防突”效果更好。现场 12口井的应用表明 ,该结构较好地满足了生产需要 ,最高注水压力达 38MPa。从 5口井的统计看 ,平均换封周期由原来的 14 1d延长到 2 7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器 压缩胶筒 油井 结构 膨胀环 楔形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防突评判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黄鑫 林鹏 +4 位作者 许振浩 李术才 潘东东 高斌 李召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33-2544,共12页
为实现对岩溶隧道安全性的快速评价,采用统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岩溶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灾害源和防突结构,选取水动力条件、不良地质、防突厚度及围岩特征这4个方面因素,建立一种适用于工程现场的突水突泥快速判识方法即岩溶... 为实现对岩溶隧道安全性的快速评价,采用统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岩溶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灾害源和防突结构,选取水动力条件、不良地质、防突厚度及围岩特征这4个方面因素,建立一种适用于工程现场的突水突泥快速判识方法即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防突评判方法(PSAM法),构建突水突泥防突评判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即以防突厚度、水压力特征、不良地质、岩体质量和完整性为主要影响因素,围岩节理状态、水源补给条件、水力连通性、岩石强度为次要影响因素,岩层走向与倾角、地应力、岩体透水性特征为修正因素,提出各影响因素的分类方法和等级划分体系,形成适用于工程现场快速查询与评判的影响因素分级与评分表,阐述防突评判实施流程。将该评判方法应用于宜万(湖北宜昌—重庆万县)铁路野三关隧道"602溶腔"大型突水突泥灾害工程。研究结果表明:该评判方法克服了现有突水突泥风险评价不能描述防突结构围岩特征及厚度影响作用的不足以及传统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针对孕险环境和围岩特征等重要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的欠缺;工程应用结果验证了该评判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防突结构 厚度 评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