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传染病防治犯罪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18
1
作者 卢勤忠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3-88,共6页
从总体上说,我国新刑法有关传染病防治犯罪的规定是较为全面、充分、合理的,但“非典”疫情的出现,也暴露出了其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不应局限于“甲类传染病”,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应设立单位犯罪规定,传染病防治失... 从总体上说,我国新刑法有关传染病防治犯罪的规定是较为全面、充分、合理的,但“非典”疫情的出现,也暴露出了其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不应局限于“甲类传染病”,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应设立单位犯罪规定,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主体应为公务人员并应有“滥用职权”的行为方式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防治犯罪 立法 毒种扩散罪 传染病菌种 公务人员 犯罪行为 犯罪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规制扩张与中国网络犯罪的预防治理转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笑延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大幅度扩张行政规制的预防治理功能,成为中国应对“网络犯罪+数字社会”双浪叠加的全新举措。专门化的犯罪预防义务、敏捷性的行政监管机制、膨胀化的行政法律责任作为行政规制扩张的三重机制,分别带来由直接的国家管控到间接的平台治... 大幅度扩张行政规制的预防治理功能,成为中国应对“网络犯罪+数字社会”双浪叠加的全新举措。专门化的犯罪预防义务、敏捷性的行政监管机制、膨胀化的行政法律责任作为行政规制扩张的三重机制,分别带来由直接的国家管控到间接的平台治理、由被动的刑事打击到主动的风险预防、由后端的犯罪结果规制到前端的临界行为调控三组变革,网络犯罪的预防性法律制度随之逐渐兴起。预防治理导向下的行政规制需要实质判断网络平台对犯罪预防义务的履行程度,引导网络平台成为具有犯罪治理属性的“公共责任公司”;引入动态分级机制和豁免条款提升行政监管的灵活性与整合性,避免未知网络犯罪风险陷入管控与纵容的“二选一”难题;强化行政法律责任的“网络惩戒”属性,实现对网络犯罪前端临界行为的源头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行政规制 防治 网络犯罪防治 数字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的社会忧虑青少年犯罪的动因与防治探析
3
作者 魏久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2-24,共3页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13年前党中央就提请全党重视解决这个问题.自那时以来,我国政府、社会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教育、改造等多种手段,采取家庭、学校和社区相结合的方法...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13年前党中央就提请全党重视解决这个问题.自那时以来,我国政府、社会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教育、改造等多种手段,采取家庭、学校和社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10多年来,我们虽然在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但是青少年犯罪增长的趋势一直在起伏中发展.粉碎"四人帮"后,青少年犯罪急剧增长的势头虽然一度得到遏制,1982年至1984年青少年犯罪率甚至连续3年下降,但以后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却有所回升.特别是近二、三年来,青少年犯罪数量增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成长 防治犯罪 相结合 预防工作 社会进步 积极成果 综合治理 社会问题 防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防治博弈模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书金 郦晓宁 崔会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6,共7页
本文从犯罪行为人及犯罪惩治者最大化个人偏好的理性行为假设出发,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知识,针对犯罪及犯罪惩治的不同背景,建立起相关的完全信息静态纯策略博弈模型及混合策略博弈模型。依据这些模型,系统分析了犯罪决策者与犯罪惩治者... 本文从犯罪行为人及犯罪惩治者最大化个人偏好的理性行为假设出发,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知识,针对犯罪及犯罪惩治的不同背景,建立起相关的完全信息静态纯策略博弈模型及混合策略博弈模型。依据这些模型,系统分析了犯罪决策者与犯罪惩治者双方行为策略的选择特征。在博弈均衡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在犯罪预防及惩治的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将制度设计的预期结果设计为博弈的Nash均衡选择应成为政策制定人的基本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防治 NASH均衡 混合策略 机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儿童犯罪防治与被害预防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于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43,共15页
通过对58名留守儿童、72名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儿童权益保障情况"访谈,再结合其他数据及案例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犯罪防治和被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人身安全隐患较多、农村... 通过对58名留守儿童、72名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儿童权益保障情况"访谈,再结合其他数据及案例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犯罪防治和被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人身安全隐患较多、农村社会文化环境问题严重、基层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关注较少等五个方面。建议今后做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在公共政策层面,要进一步明确各方关系和职责,并对留守儿童实行综合救治。二是在法律保护层面,既要制定专门法律,出台《儿童福利法》或者《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以及《留守儿童社会救助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也要修改、完善与留守儿童群体相关的法律规范,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三是在社会治理层面,要多措并举,构建留守儿童问题的源头治理机制;加强专业化机构建设,强化学校和社会的作用;推动和强化亲职教育措施;加强针对性的儿童保护服务,提倡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犯罪防治 被害预防 公共政策 法律保护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犯罪防治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之修改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玮璐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57,42,共7页
频发的青少年恶性犯罪案件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提前和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趋势要求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刑法不等于刑罚,也不只意味着惩罚。刑法可以作为教育和改造青少年犯罪人的有效工具... 频发的青少年恶性犯罪案件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提前和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趋势要求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刑法不等于刑罚,也不只意味着惩罚。刑法可以作为教育和改造青少年犯罪人的有效工具。《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弹性降低具有合理性,在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同时,又能更好发挥有效防治青少年犯罪,保障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防治 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犯罪防治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魏 陈立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96-98,共3页
2010年中国与东盟将完成自由贸易区的建设(CAFTA),经济要素和人员流动会更加自由,如何预防与控制跨国犯罪将成为新问题。传统方式不能有效打击日趋严重的区域犯罪,应在CAFTA内采取弹性法律机制,稳步推进合作,以期最终签署《CAFTA刑事司... 2010年中国与东盟将完成自由贸易区的建设(CAFTA),经济要素和人员流动会更加自由,如何预防与控制跨国犯罪将成为新问题。传统方式不能有效打击日趋严重的区域犯罪,应在CAFTA内采取弹性法律机制,稳步推进合作,以期最终签署《CAFTA刑事司法协助条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TA 区域犯罪 犯罪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家的犯罪心理学思想研究
8
作者 艾永明 朱永新 《心理学探新》 1988年第1期39-44,共6页
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以主张“以法治国”而著称的一个学派。它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抑或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法家是对法律现... 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以主张“以法治国”而著称的一个学派。它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抑或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法家是对法律现象和犯罪现象研究最多的一个学派,在法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犯罪心理学思想。他们的犯罪心理学思想,集中表现为把人心、人情、人性等心理学问题,作为探究犯罪原因和控制犯罪的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思想 犯罪心理学 韩非子 法家思想 控制犯罪 刑罚 思想体系 理论根据 中央集权制国家 防治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犯罪率增长的社会原因探析与刑事政策应对 被引量:7
9
作者 吉海荣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124,共3页
从社会法学的角度考察,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贫富差距、结构失范与社会紧张、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和亚文化的扩张,是滋养犯罪的社会原液。刑事政策通过减少和控制犯罪生成的原因来达到控制犯罪的目的。社会转型期我国刑事政策的制定应该充... 从社会法学的角度考察,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贫富差距、结构失范与社会紧张、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和亚文化的扩张,是滋养犯罪的社会原液。刑事政策通过减少和控制犯罪生成的原因来达到控制犯罪的目的。社会转型期我国刑事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欠缺,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建立健全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社会安全阀系统,推进刑事法制改革,构建新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犯罪原因 犯罪防治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十年代末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及对策
10
作者 贺桂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324-326,共3页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又为我们描绘了通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青少年犯罪是我国目前社会生活中面临的一个突出...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又为我们描绘了通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青少年犯罪是我国目前社会生活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早就存在的严重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家庭原因 九十年代 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 抚养教育 未成年子女 父母离异 防治犯罪 未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初年女性的教育问题与女性性犯罪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艾晶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7-231,共5页
民国初年,虽然提倡女性教育,但因受教育人数的"精英化"及内容上的"畸形性",多数女性仍然没能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再加上家庭成员不良言行的影响及基本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这些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女性因缺乏必备的知... 民国初年,虽然提倡女性教育,但因受教育人数的"精英化"及内容上的"畸形性",多数女性仍然没能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再加上家庭成员不良言行的影响及基本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这些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女性因缺乏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而容易走向性犯罪。她们没有谋生的本领,盲从、不辨是非,大肆地放纵自己的情欲及恶劣的言行,而对法律的无知亦增加其犯罪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犯罪防治 女性性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防治体制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
12
作者 夏吉先 《现代法学》 1988年第3期50-52,共3页
如何完善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政法部门和法学界急待探索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着导致犯罪产生的“犯罪源”与“犯罪流”。完善我国... 如何完善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政法部门和法学界急待探索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着导致犯罪产生的“犯罪源”与“犯罪流”。完善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的必要性,就在于我国出现犯罪情况,并非短暂的现象,而是有着犯罪源规律作用和犯罪流规律作用必将导致犯罪产生的长期的历史现象。因此,综合治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年之计。可是,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人们没有认识到:我国在本世纪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历史条件和发展程度,同马克思当年揭示社会运动的规律和远景而作的科学预测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预防犯罪 防止犯罪 社会主义社会 犯罪 防治犯罪 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体制 实践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现象增多的法律原因及法律对策
13
作者 刘式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80年代,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犯罪现象持续增多。10年间,沿海和东北、中原地区,刑事犯罪案件大约增长了10倍,而且这种增长的势头目前仍在继续。犯罪现象的不断增多,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的安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 80年代,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犯罪现象持续增多。10年间,沿海和东北、中原地区,刑事犯罪案件大约增长了10倍,而且这种增长的势头目前仍在继续。犯罪现象的不断增多,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的安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犯罪现象增多,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人口、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客观的、历史的必然性,又有主观工作方面的缺陷和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对策 犯罪现象 我国现阶段 法律制度 惩罚犯罪 刑事诉讼法 刑事法律 民主法制建设 防治犯罪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王宏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6-156,F0003,共2页
关键词 犯罪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和谐社会建设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和谐社会构建 犯罪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贿赂犯罪成本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鲍国友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79,共4页
本文从贿赂犯罪成本角度,分析了贿赂犯罪的成本构成和收益形成,论述了贿赂犯罪的经济学症结,并结合贿赂犯罪查处实践,分析了贿赂犯罪存在的诸如黑数大、法律成本低以及对贿赂惩治不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贿赂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贿赂犯罪 犯罪成本 犯罪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