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御性现实主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之评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文祥 陈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1,共5页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与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一直位居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地位,其原因在于它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防御性现实主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属于现实主义的两大分支,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它们在一些基本理论上既存在...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与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一直位居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地位,其原因在于它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防御性现实主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属于现实主义的两大分支,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它们在一些基本理论上既存在统一性也存在分歧。二者都认同经典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即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在对待国际无政府的状态的态度上和国家为了安全应获取多少权力的问题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但彼此没有否定对方,只是对国际关系现象有着不同的解释偏好。无论是进攻现实主义还是防御现实主义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性现实主义 进攻现实主义 比较 理论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御性现实主义:对国际安全的一种乐观分析
2
作者 钟振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0-65,共6页
人们普遍认为,现实主义对国际安全合作的前景是持悲观态度的,认为现实主义主张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是国际体系的常态。但是,这种认识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即使从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假设出发,现实主义也会认为,在一系列条件的作用下,大国之... 人们普遍认为,现实主义对国际安全合作的前景是持悲观态度的,认为现实主义主张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是国际体系的常态。但是,这种认识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即使从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假设出发,现实主义也会认为,在一系列条件的作用下,大国之间可以通过合作而非竞争的政策,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它们的安全目标。防御性现实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对国际政治前景持乐观态度的现实主义分支理论。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理论的立论依据,分析了其对国际政治实践以及国际关系理论的价值,最后指出了它所存在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性现实主义 进攻现实主义 进攻-防御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逻辑——兼论美国东亚战略的困惑
3
作者 赵银亮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9,共6页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有整体理论分析框架及其赖以建立的基本假定。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行为受到体系或结构的影响 ,同时也不否认大国追求最大化权力的本性所具有的意义。米尔斯海默的“非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其悲观主义的逻辑...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有整体理论分析框架及其赖以建立的基本假定。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行为受到体系或结构的影响 ,同时也不否认大国追求最大化权力的本性所具有的意义。米尔斯海默的“非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其悲观主义的逻辑基础上。探讨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逻辑 ,有助于我们把握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实质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时期美国东亚外交战略实践的困惑与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攻现实主义 美国 国际关系 东亚地区 结构现实主义 国际政治 防御性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负面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韩召颖 王石山 《学术前沿》 2012年第17期6-13,共8页
出于对自身优势的过分自信和未来前景的焦虑,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成为一种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有着夸大中美权力转移所带来危险的倾向。美国不肯承认中国在亚太地区应有的安全需求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鼓动... 出于对自身优势的过分自信和未来前景的焦虑,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成为一种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有着夸大中美权力转移所带来危险的倾向。美国不肯承认中国在亚太地区应有的安全需求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鼓动其亚太盟友挑战中国,试探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中美要走向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双方首先需要防止中美关系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溢出"非敌非友"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再平衡”战略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防御性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