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保“育”人——新农合对农村家庭子女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
1
作者 谢贞发 丁海婷 杨思雨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5,共20页
科学评估公共政策的效能需要完整考虑公共政策的全生命周期,仅局限于短期效应的检验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一项可能影响家庭长期决策和个人生命周期及溢出效应的公共政策,忽视其长期效应的评估可能带来偏误性结论。2003—2008年逐步推... 科学评估公共政策的效能需要完整考虑公共政策的全生命周期,仅局限于短期效应的检验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一项可能影响家庭长期决策和个人生命周期及溢出效应的公共政策,忽视其长期效应的评估可能带来偏误性结论。2003—2008年逐步推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对参保家庭和个体的短期健康水平、医疗支出、储蓄、消费和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还通过降低参保家庭未来健康经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医疗负担,减少参保家庭当期预防性储蓄,增加其当期可支配收入,有助于参保家庭增加教育支出,进而影响其子女长期人力资本积累。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队列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农合对参保家庭子女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农合显著促进了参保家庭子女的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具体表现为子女在学龄教育阶段(18岁以内)受到新农合影响的时间每增加1年,其进入大学学习的概率显著增加1.71个百分点,体现了“医保‘育’人”的重要社会价值。该效应在女孩、家中没有老人、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更低的家庭子女中尤为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农合还有效提升了受益子女成年后选择非农职业的可能性,提高了其收入水平。这些结果意味着政府对新农合的财政补贴产生了积极的长期公共资金边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合 人力资本 队列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