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阐释学循环与文学课堂的引导艺术
1
作者 孙艳萍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以“阐释学循环”理论指导文学教学,不仅有助于构建系统化的框架,还能激发深层次的哲学思考。该理论强调“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循环互动,以及两者在不同层面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从而彰显理解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本文以英国诗人布莱克的... 以“阐释学循环”理论指导文学教学,不仅有助于构建系统化的框架,还能激发深层次的哲学思考。该理论强调“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循环互动,以及两者在不同层面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从而彰显理解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本文以英国诗人布莱克的作品《老虎》作为教学案例并提出,教师应艺术性地引导学生辩证地对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结合“语法”与“心理”的双重阐释视角,并通过对话交流升华至“公共阐释”,进而达成共同理解。总之,“阐释学循环”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反思性、互动性与开放性的阅读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更是对逻辑判断、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次重要锻炼,使得文学学习具备了向艺术性、生命性和历史性深度拓展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学 阐释学循环 公共阐释 威廉·布莱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