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剂量阈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国良 余日跃 +2 位作者 李冰涛 饶毅 王跃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方法尚未建立。当病、证、方、药确定后,其方药的“量”是决定“效”的关键因素,并有其最佳的剂量范围。作用复杂的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参数可以用剂量阈表述,包括半饱和剂量,或中位剂量([D]...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方法尚未建立。当病、证、方、药确定后,其方药的“量”是决定“效”的关键因素,并有其最佳的剂量范围。作用复杂的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参数可以用剂量阈表述,包括半饱和剂量,或中位剂量([D]0.5),最佳剂量阈范围([D]0.8~[D]0.2),剂量阈([D]0.2)。当病、证、方、药确定后,中药复方药的效仍然是个复杂性问题。中药复方效应有整体效、器官效、分子效等,并有其相应的剂量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量效关系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阴茎背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汤定荣 朱光明 范云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1-611,共1页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基本手术,常在氯胺酮全麻下进行。包皮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疼痛反应敏感,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的发生率高。本研究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麻醉效果,...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基本手术,常在氯胺酮全麻下进行。包皮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疼痛反应敏感,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的发生率高。本研究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氯胺酮 小儿包皮过长 包皮环切术 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临床观察 阴茎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志莲 胡明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2023-2024,共2页
目的:研究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肠镜检查中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肠镜检查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异丙酚组)和KP组(氯胺酮+异丙酚组),每组40例。P组:异丙酚负荷剂量1.5mg/kg;KP组:氯胺酮0.2mg/kg+异丙酚负荷剂量1... 目的:研究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肠镜检查中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肠镜检查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异丙酚组)和KP组(氯胺酮+异丙酚组),每组40例。P组:异丙酚负荷剂量1.5mg/kg;KP组:氯胺酮0.2mg/kg+异丙酚负荷剂量1.5mg/kg。负荷剂量用30s静脉推注,检查中每隔5min或肢动时追加异丙酚(负荷剂量的1/3)。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min、3min的BP、HR、SpO2;记录检查中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黄素使用次数;记录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检查过程遗忘率、观察检查后有无恶心呕吐、头晕、复视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检查成功率和检查过程遗忘率均为100%,全部检查者检查结束后10min均能清醒,对检查中疼痛无记忆,定向力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注药后血压下降,P组注药后1min、3min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吸氧下SpO2均能维持在90%~99%,注药后SpO2下降,P组注药后1min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黄素使用率,P组高于K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肠镜检查中合理地使用异丙酚或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都是安全和有效的;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不仅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增强镇痛效果,而且减少麻黄素的使用率,减少异丙酚的心血管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氯胺酮 异丙酚 肠镜检查 静脉麻醉 麻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无阈(LNT)的剂量响应关系
4
作者 周永增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348,共6页
线性无阈(LNT)理论是基于危险估计的辐射防护基础的一部分。目前,ICRP的辐射防护哲学是建立在线性无阈的理论之上。尽管对于某些组织的辐射致癌来说,存在一个小剂量阈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整体上看,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存在通用剂量阈。
关键词 线性无理论 辐射防护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离子辐照对聚四氟乙烯基底上金属薄膜附着力的影响
5
作者 刘正民 杨莹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43-48,共6页
用6 MeV的氟离子对淀积在聚四氟乙烯基底上的In、Sn、Al、Cu、Pd和Ni等金属薄膜进行了一定剂量范围的辐照,测定了发生增强附着效应的阈剂量值.结果表明,阈剂量的大小和膜材料的弹性模量及电子阻止本领有关.据此提出了一个增强附着效应... 用6 MeV的氟离子对淀积在聚四氟乙烯基底上的In、Sn、Al、Cu、Pd和Ni等金属薄膜进行了一定剂量范围的辐照,测定了发生增强附着效应的阈剂量值.结果表明,阈剂量的大小和膜材料的弹性模量及电子阻止本领有关.据此提出了一个增强附着效应起因于膜内应力变化的假设.应用这一假设解释了一些与增强附着效应相关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薄膜 辐照 附着力 基底 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蜂胶制剂用作调理肠胃的功能性食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南舟 冯玉升 张仪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00-101,共2页
复合蜂胶制剂用作调理肠胃的功能性食品的实验研究@王南舟@冯玉升@张仪¥杭州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复合蜂胶制剂用作调理肠胃的功能性食品的实验研究王南舟冯玉升张仪(杭州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杭州310035)Exper... 复合蜂胶制剂用作调理肠胃的功能性食品的实验研究@王南舟@冯玉升@张仪¥杭州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复合蜂胶制剂用作调理肠胃的功能性食品的实验研究王南舟冯玉升张仪(杭州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杭州310035)ExperimentalStudyonProp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制剂 功能性食品 实验研究 调理肠胃 阿托品 福氏痢疾杆菌 剂量 上腺素 运动试验 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浙江部分主栽品种的黄茶滋味特征及化学组分贡献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范方媛 杨晓蕾 +5 位作者 龚淑英 郭昊蔚 纵榜正 李春霖 钱虹 胡建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3-451,共9页
基于浙江主栽品种原料及浙北黄茶传统产区改良工艺,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剂量比阈因子(dose-over-threshold factors,DoT)分析等研究黄茶滋味品质及化学组分的贡献作用。结果显示:迎霜、白叶一号、浙农113等3... 基于浙江主栽品种原料及浙北黄茶传统产区改良工艺,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剂量比阈因子(dose-over-threshold factors,DoT)分析等研究黄茶滋味品质及化学组分的贡献作用。结果显示:迎霜、白叶一号、浙农113等3个品种原料经不同闷黄工艺加工而成的黄茶样品在滋味品质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甘、醇、鲜、生涩及熟闷感。在滋味化学组分中多数组分含量在不同品种黄茶中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相同品种原料条件下样品间含量差异较小,同时,基于化学组分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显示,品种原料对黄茶样品滋味品质的影响显著,在滋味组分中儿茶素类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等,黄酮醇苷组分如杨梅酮-3-O-半乳糖苷(Myr-gal)、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glu)、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rut),部分氨基酸组分如谷氨酸(Glu)、茶氨酸(Thea)、精氨酸(Arg)、天冬氨酸(Asp)、天冬酰胺(Asn)等在本实验条件下对黄茶滋味具有较大贡献作用;进一步对滋味组分的DoT值分析显示,在茶汤的复杂体系中,滋味化合物间的多种相互作用影响着单体化合物的味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滋味品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剂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