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衡噪声阈值检测法研究耳蜗死区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中的分布 被引量:5
1
作者 许雪波 祝晓芬 兰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是否存在耳蜗死区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检测法检测82例(13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和25例(50耳)正常听力者是否存在耳蜗死区,并比较耳蜗死区与性别、年龄、耳别、听力损失程度以及病程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是否存在耳蜗死区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检测法检测82例(13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和25例(50耳)正常听力者是否存在耳蜗死区,并比较耳蜗死区与性别、年龄、耳别、听力损失程度以及病程的关系。结果 8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有41.46%(34/82)存在耳蜗死区,正常听力者中无耳蜗死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蜗死区的存在在性别、年龄和耳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病程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死区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越重,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33.85%(44/130)受试耳存在耳蜗死区,其中高频区耳蜗存在死区者占23.08%(30/130),低频区耳蜗存在死区者占2.31%(3/130),高低频区同时存在耳蜗死区者占8.46%(11/130),高频耳蜗死区检出率远高于低频区。结论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存在耳蜗死区中,耳蜗死区的存在与听力损失程度及病程有关,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听力受损时间越长,存在耳蜗死区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死区 感音神经性聋 均衡噪声阈值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无传感器检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齐鹏 李永刚 马明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431-6443,共13页
定位筋作为抽水蓄能电机的固有部件,其感应电动势可有效反映转子绕组匝间绝缘健康水平。首先,通过引入衰减系数法推导了杂散磁通与气隙主磁通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了定位筋感应电动势在匝间短路状态下的特征谐波,据此提出了谐波幅值比阈... 定位筋作为抽水蓄能电机的固有部件,其感应电动势可有效反映转子绕组匝间绝缘健康水平。首先,通过引入衰减系数法推导了杂散磁通与气隙主磁通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了定位筋感应电动势在匝间短路状态下的特征谐波,据此提出了谐波幅值比阈值检测法;其次,根据抽水蓄能电站服役机组运行参数搭建了二维电磁仿真模型,分析了匝间短路故障前后定位筋感应电动势时/频域特征的演变规律,并验证了谐波幅值比阈值检测法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信号调理装置对动模实验机组不同匝间短路程度下的定位筋感应电动势信息进行采集。监测结果表明,故障磁极所对应的定位筋感应电动势时域特征幅值及基频幅值均呈衰减趋势,其频谱分数次谐波幅值呈递增趋势,进一步计算多个周期信号的谐波幅值比,据此构建统计箱线图并设定故障检测阈值,可有效为转子绕组匝间绝缘故障防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机 转子绕组 匝间短路 定位筋感应电动势 谐波幅值比阈值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死区在老年性聋患者中的初步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付佳 刘彤 +3 位作者 汪峘 杨燕珍 祝晓芬 高志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聋患者中耳蜗死区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检测法检测200例(370耳)老年性聋患者和25例(50耳)正常听力老年人中耳蜗死区分布情况,并比较耳蜗死区与老年性患者听力损失程度、病程以及合并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老年性聋患者中耳蜗死区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检测法检测200例(370耳)老年性聋患者和25例(50耳)正常听力老年人中耳蜗死区分布情况,并比较耳蜗死区与老年性患者听力损失程度、病程以及合并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例老年性聋患者中有38%(76/200)存在耳蜗死区。其中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性聋患者中有45%(56/124)存在耳蜗死区,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组间耳蜗死区检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听力老年人中无耳蜗死区,同老年性聋患者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病程及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性聋患者中耳蜗死区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聋患者中存在耳蜗死区,并且与听力损失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有关,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听力受损时间越长,存在耳蜗死区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耳蜗死区 均衡噪声阈值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离子单通道电流重构的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2
4
作者 乔晓艳 吴晋芝 +1 位作者 耿晓勇 董有尔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18-220,225,共4页
细胞膜离子单通道电流十分微弱(PA级),用膜片钳技术测量离子电流往往淹没在强噪声背景中。目前,采用阈值检测方法恢复通道电流信号。但是,通道开放和关闭的电流阈值需要人为设定,并且阈值法在较低信噪比时失效。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细胞膜离子单通道电流十分微弱(PA级),用膜片钳技术测量离子电流往往淹没在强噪声背景中。目前,采用阈值检测方法恢复通道电流信号。但是,通道开放和关闭的电流阈值需要人为设定,并且阈值法在较低信噪比时失效。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重构离子单通道电流并估计模型参数。对离子通道HMM进行描述和分析;运用Baum-Welch迭代算法训练HMM并估计模型参数;利用Viterbi算法重构通道电流最佳状态序列。将HMM与阈值法进行比较,对不同信噪比和不同转移概率情况下HMM恢复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HMM与阈值法相比,具有较强抗噪能力。在较低信噪比情况下,该模型恢复信号精度高,参数收敛速度快,且电流重构误差主要出现在状态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单通道 阈值检测法 隐马尔可夫模型 电流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