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元的阈下膜电位振荡 被引量:4
1
作者 邢俊玲 胡三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 (sub 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oscillation ,SMPO)的特征及其与异位自发放电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体DRG神经元细胞内记录。结果 :在慢性压迫的 6 ... 目的 :研究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 (sub 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oscillation ,SMPO)的特征及其与异位自发放电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体DRG神经元细胞内记录。结果 :在慢性压迫的 6 5 0例DRG神经元 ,93例A类神经元出现具有特定频率及幅值的SMPO。对其进行研究发现 ,异位自发放电起始于SMPO的上升相 ,SMPO的规则、梭形及不规则形式分别决定了异位自发放电的周期 /整数倍、阵发及不规则放电模式。有SMPO的神经元 ,其兴奋性高于没有SMPO的神经元。此外 ,低浓度河豚毒可以阻断SMPO的产生 ,进而消除异位自发放电。结论 :阈下膜电位振荡是产生异位自发放电的基础 ,反映了初级感觉神经元超兴奋的基本电生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元 阈下膜电位振荡 DRG SMPO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慢性痛信号产生的细胞兴奋性分型及离子通道机制
2
作者 解柔刚 段建红 +3 位作者 王文挺 刘一辉 邢俊玲 胡三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研究Hodgkin提出的兴奋性分型是否存在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并对该分型及介导该分型的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在慢性痛信号产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mpression ... 目的:研究Hodgkin提出的兴奋性分型是否存在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并对该分型及介导该分型的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在慢性痛信号产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RG,CCD),在整节消化后的DRG大中细胞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依照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特征,79只大鼠的311例神经元可分为三种类型。在正常对照组(n=179),1、2、3型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3%、27%和60%;在CCD组(n=134)比例则分别为27%、33%和40%。统计分析显示慢性压迫损伤后,1型神经元分型比例明显增加,而3型神经元分型比例显著减少(P<0.05)。正常DRG神经元中,持续钠电流(INaP)的幅值在1、2型神经元中比3型神经元明显要高(P<0.05)。CCD术后INaP在1、2型神经元中均增加,但仅在1型神经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RG大中细胞在慢性压迫损伤后,神经元兴奋性分型中1、2型神经元的比例增多和1、2型神经元上INaP电流的增加,共同造成了由DRG向更高级中枢的信息传递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分型 背根神经节 阈下膜电位振荡 持续钠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痛状态下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对痛信息传递的A-C交叉兴奋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牛春晓 谭超 +3 位作者 韩文娟 刘飞 袁建林 邢俊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利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确定,来自于外周的触、压刺激可以被有自发放电活动的背根节神经元(DRG)所放大,并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之间形成交叉兴奋,从而造成触诱发痛信号的传入。方法: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及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 目的:利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确定,来自于外周的触、压刺激可以被有自发放电活动的背根节神经元(DRG)所放大,并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之间形成交叉兴奋,从而造成触诱发痛信号的传入。方法: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及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损伤后,具有不同感受野性质的外周神经传入信号可以通过DRG胞体向中枢传递。在具有阈下膜电位振荡(SMPO)的DRG神经元,刺激坐骨神经后,外周传入信号可被放大。慢波振荡放电(SWO)是在损伤DRG神经元上观察到的一类较为特殊的阵发放电形式,细胞内记录显示,其发生基于周期存在的去极-复极化膜电位变化。在每一阵发时相内,放电频率有一低-高-低的规律变化。在SWO放电神经元,坐骨神经刺激施加于膜电位的去极化时相时,会诱发该放电的提前出现,且在A及C类神经元均可看到。在坐骨神经给予仅兴奋A类纤维的刺激,若该纤维上存在SWO放电的模式,则可在邻近的C类纤维记录到传入放电活动,即产生了神经节内A-C交叉兴奋现象。结论:外周传入信号在经过大鼠损伤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传时,信号可被放大。且在A类神经元发生慢波振荡放电时,在神经节内产生A-C交叉兴奋现象。该交叉兴奋现象的出现,与阻断神经元钠通道的失活,增强持续性钠电流的开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触诱发痛 自发放电 阈下膜电位振荡 慢波振荡 交叉兴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