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阅读伴随词汇学习的词切分: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不同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梁菲菲 冯琳琳 +2 位作者 刘瑛 李馨 白学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94,共14页
本研究通过两个平行实验,探讨重复学习新词时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作用于词切分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实验1操纵首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尾词素相同;实验2操纵尾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首词素相同... 本研究通过两个平行实验,探讨重复学习新词时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作用于词切分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实验1操纵首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尾词素相同;实验2操纵尾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首词素相同。采用眼动仪记录大学生阅读时的眼动轨迹。结果显示:(1)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词切分作用随新词在阅读中学习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变小,表现出“熟悉性效应”。(2)首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熟悉性效应”表现在回视路径时间、总注视次数两个相对晚期的眼动指标,而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熟悉性效应”则从凝视时间开始,到回视路径时间,再持续到总注视时间。结果表明首、尾词素的位置概率信息均作用于阅读伴随词汇学习的词切分,但首词素的作用时程更长,更稳定,支持了首词素在双字词加工中具有优势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素位置概率 词切分 阅读伴随词汇学习 中文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阅读伴随词汇学习中的视觉复杂性效应:基于笔画数和词长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梁菲菲 刘瑛 +3 位作者 贺斐 冯琳琳 王峥 白学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34-1750,共17页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重复学习新词过程中视觉复杂性效应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嵌入15个语境,分5个时间段供被试阅读。实验1操纵新词笔画数(多、少),实验2操纵新词词长(两字词、三字词),记录大学生阅读...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重复学习新词过程中视觉复杂性效应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嵌入15个语境,分5个时间段供被试阅读。实验1操纵新词笔画数(多、少),实验2操纵新词词长(两字词、三字词),记录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笔画数效应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笔画数作为反映汉字视觉复杂性的因素之一,同时作用于词汇学习的早期和晚期,符合视觉限制性假说;相比之下,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词长效应逐步减小,表现出词长的“熟悉性”效应,符合视觉和语言共同限制性假说。上述发现表明,笔画数和词长在中文阅读伴随词汇习得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笔画数类似于一种低水平视觉信息,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视觉层;而词长则更加类似语言信息的加工方式,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较高层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画数 词长 阅读伴随词汇学习 中文阅读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性词汇习得研究发展三十年(1985—2014年) 被引量:17
3
作者 干红梅 何清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4,共9页
1985年,纳吉等人提出"伴随性词汇习得",该研究是在英语为母语的研究中提出的,随后发展到英语为二语的习得研究中。20世纪90年代国内研究发端于心理学界对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的研究,紧接着发展到英语为外语的习得研究,2000年后... 1985年,纳吉等人提出"伴随性词汇习得",该研究是在英语为母语的研究中提出的,随后发展到英语为二语的习得研究中。20世纪90年代国内研究发端于心理学界对汉语儿童母语习得的研究,紧接着发展到英语为外语的习得研究,2000年后逐渐发展到汉语为二语的习得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考察其影响因素、伴随性词汇习得与直接词习得的关系等方面,绝大部分研究都显示:阅读中的伴随性词汇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词汇量大小、猜词能力、目标词语的出现次数、阅读任务、凭借工具等都影响伴随性词汇习得。这些研究对今后的对外汉语词汇习得研究和阅读教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词汇习得 阅读中的伴随词汇学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