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闽清毛脚鸡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力 江宵兵 王长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福建闽清毛脚鸡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的相关关系,为闽清毛脚鸡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闽清毛脚鸡的8个体尺性状(体斜长、胸宽、胸深、胸角、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和7个屠体性状(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 【目的】探讨福建闽清毛脚鸡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的相关关系,为闽清毛脚鸡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闽清毛脚鸡的8个体尺性状(体斜长、胸宽、胸深、胸角、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和7个屠体性状(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瘦肉质量)进行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成年公、母鸡体质量分别为2 350.60和2 063.80 g,公鸡的体尺(除胸角外)和屠体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母鸡。体尺与屠体性状呈不同程度的表型相关,其中以胸深与屠体质量的相关性最高。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间的第1和第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和0.895,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所解释的相关信息占2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94.5%。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胸深、体斜长、胸宽与活体质量、胸肌质量、全净膛质量的相关性引起的。【结论】闽清毛脚鸡体尺性状与屠体性状存在相关关系,通过选择体尺性状可达到提高屠体性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清毛脚鸡 体尺性状 屠体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清毛脚鸡网上育雏技术要点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秋娟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4期203-205,215,共4页
在闽清毛脚鸡整个饲养过程中,育雏是关键阶段。为提高闽清毛脚鸡养殖效益,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从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环境、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4个方面介绍了闽清毛脚鸡网上育雏关键技术。
关键词 闽清毛脚鸡 育雏 疫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清毛脚鸡生长曲线拟合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秋娟 罗晓莹 +3 位作者 王文凯 曾彦钦 林福忠 陈震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6期6-9,共4页
本研究运用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即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0~22周龄闽清毛脚鸡体重生长情况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经研究发现,三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闽清毛脚鸡生长曲线,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优(R^(2)≥0.999)。闽... 本研究运用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即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0~22周龄闽清毛脚鸡体重生长情况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经研究发现,三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闽清毛脚鸡生长曲线,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优(R^(2)≥0.999)。闽清毛脚鸡公鸡、母鸡Gompertz曲线方程分别为y=2650.863e^(-4.472e-0.157t)、y=1892.757e^(-4.551e-0.175t)。公鸡、母鸡的拐点体重分别为975.20 g、693.31 g,拐点周龄分别为9.54周、8.66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清毛脚鸡 体重 生长曲线 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清毛脚鸡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回顾和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宜秋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6期74-76,共3页
回顾闽清毛脚鸡遗传资源保种场项目建设过程,介绍该保种项目的意义、选址和各功能区布局;设备配置、养殖废弃物处理和保种技术方案;项目前期工作、资金管理、建设和验收;当前运行情况,后续开发利用、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 闽清毛脚鸡 遗传资源 保种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清毛脚鸡生态养殖技术
5
作者 林秋娟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10期48-50,共3页
闽清毛脚鸡作为我国稀有的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种,其口味独特、风味鲜浓、育龄适宜,是当地佳节必备、送礼首选之物。生态养殖土鸡在肉质品质,风味营养上较工厂化养殖土鸡优势明显,且生态养殖对土壤结构、林间土地利用率有促进作用,极大迎... 闽清毛脚鸡作为我国稀有的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种,其口味独特、风味鲜浓、育龄适宜,是当地佳节必备、送礼首选之物。生态养殖土鸡在肉质品质,风味营养上较工厂化养殖土鸡优势明显,且生态养殖对土壤结构、林间土地利用率有促进作用,极大迎合人们对食品安全、绿色健康的消费需求。该文以闽清毛脚鸡为基础,从育雏、育成、产蛋等阶段,到环境配置、卫生消毒、鸡病防治等方面,总结闽清毛脚鸡生态养殖技术要点,旨在积极推广闽清毛脚鸡生态养殖,提供技术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清毛脚鸡 养殖技术 育雏 育成 产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