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毅夫与闽台文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大可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福州市白马河畔的福建社会科学院是闽台文化研究的一个重镇。汪毅夫先生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0个年头。10年中,他先后出版了《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文学史·近代文学编》、《台湾文化概观》、《台湾社会与文化》、《客家民... 福州市白马河畔的福建社会科学院是闽台文化研究的一个重镇。汪毅夫先生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0个年头。10年中,他先后出版了《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文学史·近代文学编》、《台湾文化概观》、《台湾社会与文化》、《客家民间信仰》、《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文化 汪毅夫 文化研究 民间信仰 闽台两地 台湾文学 闽台社会 闽江流域 牡丹诗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闽台区域经济分工合作
2
作者 韩清海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6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分工合作 闽台区域 投资环境 经济区域 经济分工 闽台两地 区域经济 台资企业 陆路交通 台商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方言与闽台文化溯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荣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9-22,32,共5页
闽南方言与闽台文化溯源陈荣岚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感情乳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研究汉语闽南方言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哲学、艺术、心理等方面的文化积淀,探讨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和闽台文化的渊源... 闽南方言与闽台文化溯源陈荣岚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感情乳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研究汉语闽南方言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哲学、艺术、心理等方面的文化积淀,探讨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和闽台文化的渊源,对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弘扬有五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 闽台文化 闽南话 闽台两地 闽南人 台湾话 中原汉人 海峡两岸 普通话 文化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城隍庙与闽台城隍信仰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彦杰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5期78-84,共7页
关键词 城隍庙 城隍神 闽台两地 台湾府 台湾省 民间信仰 清代台湾 《明史》 福州城 乾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文化关系的形成及其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彦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两地这种密切的文化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这些都值得探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 要探讨闽台文化关系,...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两地这种密切的文化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这些都值得探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 要探讨闽台文化关系,首先必须从移民谈起。 大陆向台湾移民起源甚早。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石器时代,两岸就已经有密切的文化交往,台湾与大陆东南沿海的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唐宋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口大量南下,福建的开发日臻完成,大陆汉族人民也开始向台湾迁徙。明末曾游历台岛的普佗山僧人华佑说:他在里刘(今宜兰县冬山乡补城村一带)见过唐碑,上书“开元”二字,分明可辨。最近台北县十三行发掘出唐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钱币、金器、银器、铁器、玻璃饰物及玉环等古物,证实大陆汉人东渡台湾确是从唐朝开始的。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港兴起,海外贸易兴盛,汉人东渡台湾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宋时澎湖已有汉人聚居,台湾也出现了大量“宋钱”,这说明两岸交往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南宋时大陆政权已在澎湖驻军,“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元时进而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开始政权建制。当时澎湖“为泉之外府”,“讼者取决于晋江县”,行政上隶属福建省管辖。 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关系 统一台湾 闽台两地 台湾府 汉族人口 台湾移民 文化交流 台湾省 清代台湾 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闽台经济关系的发展──以闽省利用台资为中心
6
作者 金泓汎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5期73-77,80,共6页
关键词 两岸经济关系 闽台两地 台资企业 民间传统 平均投资额 恢复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 台商投资区 经济交流与合作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