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闽东海域发现的石珊瑚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顺良 赵东波 +6 位作者 任岳森 杨璐 张加晋 姬厚德 罗美雪 孙芹芹 黄奖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9-37,共9页
首次报道了闽东海域分布的3种石珊瑚,分别为造礁石珊瑚陀螺珊瑚(Turbinaria sp.)、非造礁石珊瑚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ea coccinea Lesson)和1个珊瑚待定种,其中陀螺珊瑚和1个珊瑚待定种为中国新记录.珊瑚分布面积约3.24km2,... 首次报道了闽东海域分布的3种石珊瑚,分别为造礁石珊瑚陀螺珊瑚(Turbinaria sp.)、非造礁石珊瑚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ea coccinea Lesson)和1个珊瑚待定种,其中陀螺珊瑚和1个珊瑚待定种为中国新记录.珊瑚分布面积约3.24km2,主要呈零星斑块状分布在岛礁周围水深2—25m近岸岩礁区.2012年5~8月对闽东台山列岛和星仔列岛4km2范围内的55个岛礁近岸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调查表明,珊瑚的分布总体上南部的台山列岛海域分布数量多于北部的星仔列岛,海岛东部海域略多于西部.研究认为,闽东海域发现陀螺珊瑚说明其分布主要受台湾暖流的影响,揭示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分布北缘可能扩展到台山列岛和星仔列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闽东海域 石珊瑚 种类 分布 台湾暖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闽东海域具齿原甲藻赤潮与生态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国斌 李奶姜 戴红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1-436,共6页
本文根据2002年5月闽东海域一次大面积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湖区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密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现场水文气象因子对赤潮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不大,但影响赤潮面积的消长;水化因子中对赤湖区具齿原甲... 本文根据2002年5月闽东海域一次大面积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湖区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密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现场水文气象因子对赤潮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不大,但影响赤潮面积的消长;水化因子中对赤湖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明显的因子有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具齿原甲藻密度与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39X-1.77,Y1.55X-0.56.活性磷酸盐是本次赤潮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具齿原甲藻 生态因子 环境学 闽东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