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用增压器浮动轴承外间隙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建烨 廉彬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8,共5页
介绍了测试车用增压器动态特性的方法及测试系统。辨识了增压器转子振动信号谱图中各个主要成分的物理意义,分析了浮动轴承的动态特性即特频及其变化规律,确认了浮动轴承外间隙对转子振动有很大的附加影响。根据特频与基频变化情况,选... 介绍了测试车用增压器动态特性的方法及测试系统。辨识了增压器转子振动信号谱图中各个主要成分的物理意义,分析了浮动轴承的动态特性即特频及其变化规律,确认了浮动轴承外间隙对转子振动有很大的附加影响。根据特频与基频变化情况,选择具有不同外间隙的浮动轴承进行试验,找出了降低浮动轴承外间隙对转子振动附加影响的途径,进而提出了确定浮动轴承质量、外间隙设计和选择润滑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轴承 间隙设计 增压器 车用 动态特性 转子振动 测试系统 物理意义 主要成分 振动信号 变化规律 变化情况 轴承质量 润滑油 基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位移传感器定转子间隙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华 郑嘉铭 韩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8-604,共7页
角位移传感器(Rotary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RVDT)采用非接触设计,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好、结构紧凑等优点,在航空领域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在其结构参数中,定转子间隙是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设计因素。本文针对定转... 角位移传感器(Rotary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RVDT)采用非接触设计,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好、结构紧凑等优点,在航空领域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在其结构参数中,定转子间隙是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设计因素。本文针对定转子间隙进行研究,并以一款典型产品开展了优化设计。通过理论仿真分析和物理实验测试两个角度研究了间隙对角位移传感器的线性度和梯度这两个重要静态指标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了在一定的结构尺寸下,传感器输出梯度和线性度随间隙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间隙的合理选取范围等重要结论。本文研究不仅可为产品结构设计参数的选取提供有力的支撑,而且在工程实现中,还可对实际产品结构尺寸进行修正,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此外,相关研究方法和获得的结论还可以推广应用到多余度角位移传感器的研制中,为此类产品的快速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位移传感器 定子铁芯 转子铁芯 间隙设计 线性度 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截面倒角式主副簧间隙设计方法
3
作者 孙家正 周长城 +1 位作者 张云山 于曰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3-99,共7页
针对前期研究仅通过主簧端点挠度及曲率对主副簧间隙近似设计,且未考虑截面倒角的影响的问题,基于倒角截面板簧和等效截面板簧的刚度及截面惯性矩相等,建立倒角截面板簧等效宽度计算式。根据悬架偏频确定接触载荷,利用莫尔积分计算根部... 针对前期研究仅通过主簧端点挠度及曲率对主副簧间隙近似设计,且未考虑截面倒角的影响的问题,基于倒角截面板簧和等效截面板簧的刚度及截面惯性矩相等,建立倒角截面板簧等效宽度计算式。根据悬架偏频确定接触载荷,利用莫尔积分计算根部至接触位置段单片主簧在单位载荷下的挠度,再由挠度、刚度及接触载荷的关系,建立主簧在接触位置的挠度解析计算式,计算截面倒角式主副簧的最大应力并分析间隙对其影响。通过实例设计、ANSYS仿真和试验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相同接触载荷下,文中考虑截面倒角的方法与试验结果相对偏差为2.48%,比传统方法的相对偏差减小11.49%,比未考虑截面倒角的相对偏差减小4.67%。所提出的考虑截面倒角的方法可为截面倒角式主副簧的间隙设计、调整及强度校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悬架 主副簧 截面倒角 间隙设计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台阶式闩室的炮尾结构原理 设计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克秋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1995年第3期29-32,共4页
对具有台阶式闩室的炮尾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确定最佳载荷比的方法,提出了该炮尾结构的特性方程,并给出了台阶间隙的设计过程及公式。本文的工作对台阶式闩室的研究与设计和其它新型炮尾结构的研究亦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炮尾 台阶式闩室 间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倾瓦轴承服役间隙识别方法及温度极值预测
5
作者 席文奎 冯永志 +1 位作者 张宏涛 袁小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1-324,共4页
可倾瓦轴承摆动瓦块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大小(数量级一般为μm级)是决定轴承流体动压效应的最敏感参数之一,间隙的微小变化会带来轴承静动特性的明显变化。实际中,由于制造、装配误差以及工况变化,会使可倾瓦轴承实际间隙大小与已知的设计... 可倾瓦轴承摆动瓦块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大小(数量级一般为μm级)是决定轴承流体动压效应的最敏感参数之一,间隙的微小变化会带来轴承静动特性的明显变化。实际中,由于制造、装配误差以及工况变化,会使可倾瓦轴承实际间隙大小与已知的设计间隙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根据设计间隙确定的轴承性能参数并不完备充分,而实际间隙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并不能直接测试。基于正反问题融合、理论与试验联立方法,以可倾瓦轴承润滑理论与计算模型为基础,将轴承性能仿真结果与测试得到的轴承特征点温度数据相融合,建立了轴承服役间隙与特征点温度的映射关系,构建了一种有效的可倾瓦服役间隙识别方法,并以某重型燃机可倾瓦轴承为案例,通过轴承服役间隙识别和轴承温度极值预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役间隙 设计间隙 间隙识别 极值推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艉轴承间隙对轴系回旋振动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川 杜敬涛 +1 位作者 许得水 李文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9-655,共7页
为了探究船舶艉轴承的支承刚度对推进轴系回旋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利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通过求解适用于径向轴承的Reynolds方程,分析了轴承液膜刚度的动态特性,进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其对轴系回旋振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液膜刚度随轴颈... 为了探究船舶艉轴承的支承刚度对推进轴系回旋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利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通过求解适用于径向轴承的Reynolds方程,分析了轴承液膜刚度的动态特性,进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其对轴系回旋振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液膜刚度随轴颈转速增大呈非线性变化,在特定转速下会发生波动。轴承设计间隙增大会导致水平方向的刚度增大,而竖直方向的刚度会先减后增。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船舶推进轴系模型,分析艉轴承不同设计间隙对轴系回旋振动的影响。当临界转速处于刚度出现波动的转速范围内时,发生耦合作用使固有频率产生影响,为船舶轴承设计间隙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润滑 REYNOLDS方程 轴承设计间隙 液膜刚度 轴承支承刚度 回旋振动 临界转速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单螺旋转子型线及其热变形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坤 宁英超 +3 位作者 孟冬辉 张小军 孙松刚 巴德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53-1458,共6页
微型化和集成化是当前干式真空泵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真空干泵正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新型干泵。本文对高真空干泵的螺旋级转子进行了研究,对组成螺旋级转子的外螺线、内螺线、母线的型线方程分别进行了方程推导和几何建模,利用有限元分析... 微型化和集成化是当前干式真空泵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真空干泵正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新型干泵。本文对高真空干泵的螺旋级转子进行了研究,对组成螺旋级转子的外螺线、内螺线、母线的型线方程分别进行了方程推导和几何建模,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转子受热所产生的温度场,结构场进行了耦合计算,研究了转子热变形结果对型线设计和间隙设置的影响,得到影响高真空干泵性能的参数调节机制,为高真空干泵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真空干泵 螺旋级 转子型线 间隙设计 热变形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螺距螺杆转子车削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星洲 刘明昆 +3 位作者 柴晓彤 汪亮 王永庆 干蜀毅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3,共5页
螺杆转子是螺杆真空泵的核心部件。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普通数控车床加工等螺距螺杆转子的工艺及间隙设计方法。使用两把普通车刀对螺杆进行加工,根据进给量计算螺杆转子轴截面刀位点坐标值,通过二次车削分别加工螺杆螺旋槽凹、凸两面;采... 螺杆转子是螺杆真空泵的核心部件。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普通数控车床加工等螺距螺杆转子的工艺及间隙设计方法。使用两把普通车刀对螺杆进行加工,根据进给量计算螺杆转子轴截面刀位点坐标值,通过二次车削分别加工螺杆螺旋槽凹、凸两面;采用ANSYS进行螺杆转子热变形有限元分析,得到最大变形量,据此分别进行齿顶圆轴向斜切、凹面切削以满足间隙要求;使用数控车宏程序进行编程,并以刀位点坐标作为变量以简化程序。本研究具有通用性,对不同的转子型线均可使用相同的设计及加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转子 数控车 加工工艺 间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喂入搅龙在割草机上的应用
9
作者 朱英志 尹建江 杨红新 《新疆农机化》 2005年第3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搅龙 割草机 应用 浮动 间隙设计 喂入量 自走式 固定式 割台 可靠性 底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