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双间隙模型轿车转向系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威 陈军 宋玉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46,共6页
轿车大部分属于独立悬架汽车,前桥是断开式的,转向系结构比非独立悬架汽车复杂,前轮发生摆振的原因不明,严重阻碍了车辆的摆振控制。前轮的长期摆振会导致车辆发生爆胎,失去操纵稳定性。针对该问题综合考虑转向机构弹性与非线性因素的影... 轿车大部分属于独立悬架汽车,前桥是断开式的,转向系结构比非独立悬架汽车复杂,前轮发生摆振的原因不明,严重阻碍了车辆的摆振控制。前轮的长期摆振会导致车辆发生爆胎,失去操纵稳定性。针对该问题综合考虑转向机构弹性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包括转向横拉杆两端铰链间隙、齿轮齿条转向器啮合间隙,轮胎非线性侧向力和主销处干摩擦等,基于第二类拉格朗日方法建立转向系4自由度髙维非线性振动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出车轮存在不平衡质量时转向系统的非线性参数、结构参数以及安装位置参数对模型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系统的振动特点,为轿车转向系参数的动态设计与合理匹配及摆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转向系 拉格朗日建模 间隙模型 非线性振动特性 参数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故障间隙模型预测电弧接地过电压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玉明 杨立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8,共4页
介绍一种预测电弧接地过电压的新计算模型。该模型是在偏严的高频熄弧模型的基础上,计及故障电弧弧道绝缘恢复强度的影响,使电弧重燃不一定发生在故障相工频电压过峰值的时刻。在故障点对地接入一个压控放电间隙。
关键词 故障间隙模型 电弧 接地过电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星的外间隙模型
3
作者 靳玉芝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77-180,共4页
研究了脉冲星的外间隙模型,分析了传统的外间隙模型和新的外间隙模型之间的不同之处.指出脉冲星表面强磁场感应出来的电场虽然很强,沿磁场方向的电场分量几乎为0,但是在外间隙加速区,带电粒子会被加速到相对论能量,产生高能辐射.
关键词 脉冲星 间隙模型 相对论能量 高能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间隙模型的脉冲星高能辐射研究——以类Crab脉冲星PSR J2229+6114为例
4
作者 王进平 方军 李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94,共5页
脉冲星物理因脉冲星具有极高的密度、极强的磁场强度等极端物理环境而成为天体物理研究的热点.在两极辐射外间隙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如下考虑:①就对产生过程对脉冲星外间隙厚度因子的限制进行了深入分析;②考虑了脉冲星磁倾角对... 脉冲星物理因脉冲星具有极高的密度、极强的磁场强度等极端物理环境而成为天体物理研究的热点.在两极辐射外间隙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如下考虑:①就对产生过程对脉冲星外间隙厚度因子的限制进行了深入分析;②考虑了脉冲星磁倾角对加速带电粒子运动的影响,计算了带电粒子投射角;③采用了新的计算伽玛射线辐射立体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改进的模型运用到Fermi LAT新观测到的类Crab脉冲星(Crab-like Pul-sar):PSR J2229+6114,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外间隙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这颗脉冲星观测到的能谱和光变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中子星 伽玛辐射 间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管丝网式吸液芯考虑间隙影响的模型改进
5
作者 张嘉睿 牟元坤 +4 位作者 郭凯伦 王成龙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245-252,共8页
高温热管依靠吸液芯提供的毛细力使冷凝工质回流,吸液芯传质能力直接影响了热管的传热性能。本文针对高温热管丝网式吸液芯,对渗透率性能展开实验研究,并在考虑层间隙条件下对现有数学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更符合实验结果的数学模型。研... 高温热管依靠吸液芯提供的毛细力使冷凝工质回流,吸液芯传质能力直接影响了热管的传热性能。本文针对高温热管丝网式吸液芯,对渗透率性能展开实验研究,并在考虑层间隙条件下对现有数学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更符合实验结果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工艺下的不同种类丝网式吸液芯孔隙率分布在0.433~0.879之间,除50目外,单一目数吸液芯的孔隙率随目数的增加而单调减小,有效毛细半径随目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渗透率随目数增加而呈现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现有数学模型无法正确表征丝网式吸液芯微观参数,在电子显微镜的观测下提出考虑间隙作用的丝网式吸液芯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带有间隙的丝网式吸液芯的渗透率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更好,其中50目与400目金属丝网渗透率相对误差分别为33.63%与24.68%,同时渗透率随目数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整体误差相比于原数学模型减少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管 金属丝网 间隙模型 模型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武器系统的含间隙动力学研究——中篇:间隙铰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海阳 吴德隆 张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基于前一部分建立的矢量形式的含摩擦碰撞模型 ,分别建立了旋转间隙铰模型和滑环间隙铰模型。在这两个模型中 ,间隙内的运动状态被描述为统一形式 ,间隙铰对系统的作用被分解为一般几何约束和非线性弹性连接关系两部分 ,分别用约束方程... 基于前一部分建立的矢量形式的含摩擦碰撞模型 ,分别建立了旋转间隙铰模型和滑环间隙铰模型。在这两个模型中 ,间隙内的运动状态被描述为统一形式 ,间隙铰对系统的作用被分解为一般几何约束和非线性弹性连接关系两部分 ,分别用约束方程和相对位移—相互作用力关系来描述。此模型不需要对接触状态进行判断 ,便于应用于复杂系统中。文中模型都是在三维空间中构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武器系统 间隙动力学 间隙模型 摩擦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流动模型对泵喷推进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翁凯强 王超 +1 位作者 胡健 谷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泵喷作为一种带定子的导管类组合推进器,其内部存在强烈的间隙流动,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报泵喷推进器水动力性能,本文根据已有的梢部泄露涡模型,考虑泵喷间隙处流动的真实流动情况,考虑间隙区域流体粘性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泵喷的间隙流动... 泵喷作为一种带定子的导管类组合推进器,其内部存在强烈的间隙流动,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报泵喷推进器水动力性能,本文根据已有的梢部泄露涡模型,考虑泵喷间隙处流动的真实流动情况,考虑间隙区域流体粘性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泵喷的间隙流动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泵喷转子、定子以及导管的水动力性能以及压力、环量分布发现:当考虑间隙流动模型的影响时,转子叶片以及导管内壁面压力及环量分布与粘流的计算结果更加吻合。间隙模型的引入对泵喷导管的影响最大,使得导管的水动力性能以及压力分布与粘流计算结果趋势更加一致,但对泵喷推进器整体的水动力性能计算结果影响有限,仅仅使得其计算值略微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喷推进器 间隙流动模型 面元法 性能预报 CFD 水动力性能 通量系数 势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间隙电弧模型下特高压气体绝缘变电站快速暂态过电压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爽 金鑫 +2 位作者 毕海涛 李斌 鲁旭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06-1312,共7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隔离开关操作时的电弧特性,提出了可变间隙电弧模型。以1 100 k V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为例,利用EMTP电磁暂态程序,根据Mayer、Cassie电弧模型和气体击穿理论,详细计算了隔离开关操作时所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隔离开关操作时的电弧特性,提出了可变间隙电弧模型。以1 100 k V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为例,利用EMTP电磁暂态程序,根据Mayer、Cassie电弧模型和气体击穿理论,详细计算了隔离开关操作时所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使用该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隔离开关操作方式和操作速度对VFTO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离开关操作时,其电源侧过电压略高于负荷侧过电压值;隔离开关的操作方式对分合闸过电压幅值影响较大,可通过装设500?分闸电阻将过电压幅值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当分闸速度>1.7 m/s时,VFTO幅值可降至1.1 Up(Up为最高运行相电压峰值)以下;当合闸速度>2.5 m/s时,VFTO幅值可降至1.2 Up以下;当分闸速度<0.5 m/s或合闸速度<1 m/s时,VFTO幅值接近或达到理论最大值2.1Up,并呈现饱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间隙电弧模型 快速暂态过电压 特高压 隔离开关 操作方式 操作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过热汽温宽负荷模型前馈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祎璠 曹越 司风琪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了对燃煤机组过热汽温宽负荷运行时进行更精确地前馈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物理引导神经网络(PGNN)的预测前馈信号模型,并基于间隙度量法确定了多模型的负荷段分配。多模型间隙度量PGNN预测方法采用多模型间隙度量方法对负荷区段进行合理... 为了对燃煤机组过热汽温宽负荷运行时进行更精确地前馈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物理引导神经网络(PGNN)的预测前馈信号模型,并基于间隙度量法确定了多模型的负荷段分配。多模型间隙度量PGNN预测方法采用多模型间隙度量方法对负荷区段进行合理划分,结合过热器机理引导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可以对强耦合、大惯性的过热汽温宽负荷前馈信号进行精准预测。结果表明:在机组宽负荷运行时,随着负荷降低控制对象的非线性程度逐渐增强,需要更多的模型数量,采用多模型间隙度量PGNN前馈控制方法可以在不同工况下采用与当前工况相适应的前馈信号,有效提升过热汽温的调节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过热汽温 前馈控制 深度神经网络 模型间隙度量PG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盘式能量回收装置中滑阀的间隙液膜力学特性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越 张衡 +2 位作者 周杰 孙政 徐世昌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2,共9页
转盘式能量回收装置(RERD)采用转盘旋转与滑阀协调响应的工作模式实现反渗透海水淡化中浓盐水压力能的连续回收.其中滑阀控制流体流动的方向和流量,它主要的性能要求是切换过程的可靠性.但滑阀中阀杆在偏心和倾斜时与阀套形成的配合间... 转盘式能量回收装置(RERD)采用转盘旋转与滑阀协调响应的工作模式实现反渗透海水淡化中浓盐水压力能的连续回收.其中滑阀控制流体流动的方向和流量,它主要的性能要求是切换过程的可靠性.但滑阀中阀杆在偏心和倾斜时与阀套形成的配合间隙不均匀变化会产生不平衡液压力,进而产生液压卡紧并影响滑阀切换的响应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阀杆与阀套的间隙液膜仿真模型,采用CFD方法模拟探究了间隙液膜的力学特性,并引入均压槽和通腔浅槽改善液压卡紧现象.结果表明:阀杆偏心时,间隙液膜形成的每个压力差区段的最大压力差位于高压液体侧,其形成的液压力使阀杆有自动对中的倾向;阀杆倾斜时,间隙液膜中压力差区段的最大压力差在各区段的中间位置,其液压力产生的倾覆力矩会加剧阀杆的倾斜.滑阀间隙液膜的液压力和倾覆力矩随高压流体压力、偏斜率的增大而增大.在阀杆上引入均压槽和通腔浅槽能减小间隙不均匀引起的压力差和液压力的范围,在操作压力6.0 MPa、配合间隙0.015 mm和倾斜率1/3的条件下,滑阀所受液压力和倾覆力矩分别较原结构降低73.4%和70.8%以上.上述结果对装置中滑阀结构优化和提高滑阀响应可靠性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转盘式能量回收装置 滑阀间隙模型 力学特性 优化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支承间隙的压力管道振动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千升 李朝峰 闻邦椿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8-1033,共6页
以现代非线性动力学和Sanders薄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端带有支承间隙的压力管道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Ritz法对模型进行分析。针对非线性系统的具体特点,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管壁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并研究了支承刚度和支承间隙对管道... 以现代非线性动力学和Sanders薄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端带有支承间隙的压力管道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Ritz法对模型进行分析。针对非线性系统的具体特点,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管壁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并研究了支承刚度和支承间隙对管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端带有支承间隙的压力管道的管壁振动幅频曲线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支承间隙和支承刚度对管壁振动响应的各次谐波,尤其是低阶谐波的共振幅值和共振频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了解带有支承间隙的压力管道振动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对管道的设计、安装和日常维护检查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压力管道 间隙模型 共振频率 共振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柄滑块机构间隙反力的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劲夫 许庆余 张陵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3-97,共5页
提出了一种确定曲柄滑块机构间隙运动副反力的简单算法 ,作为这种算法的具体应用 ,进一步给出了间隙运动副元素接触状态的判断方法 ,最后 ,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曲柄滑块机构 间隙运动副反力 接触状态 间隙 机构位置误差 算法 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间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柱节点分析中改进的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万祯 阎月梅 +1 位作者 赵海宏 王赞芝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在通常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适合梁柱节点中接触问题分析的精简弹塑性间隙元 ,并和实际接触算例作比较 ,验证了本文间隙元模型的合理性及精度的可靠性 。
关键词 梁柱节点 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 间隙模型 螺栓连接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间隙特性的双机械臂模糊自适应鲁棒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志勇 朱娟芬 胡小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58,共7页
为了克服间隙特性和未知扰动对双机械臂系统抓取物体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模糊自适应鲁棒控制律。首先建立了双机械臂系统数学模型和间隙特性模型,然后引入自适应律来估计未知扰动,利用模糊系统来估计系统模型参数,同时设计了自适应间隙逆... 为了克服间隙特性和未知扰动对双机械臂系统抓取物体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模糊自适应鲁棒控制律。首先建立了双机械臂系统数学模型和间隙特性模型,然后引入自适应律来估计未知扰动,利用模糊系统来估计系统模型参数,同时设计了自适应间隙逆模型来补偿间隙特性,并对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实现了考虑间隙特性的双机械臂系统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能够确保物体在0.5 s内稳定跟踪轨迹指令,最大跟踪误差仅为0.5 cm;设计的自适应律能够快速准确估计未知扰动,最大估计误差仅为0.3 N·m,估计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机械臂系统 间隙特性 未知扰动 自适应间隙模型 模糊自适应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填充电弧增材制造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军 邢彦锋 曹菊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6,共7页
针对单层多道增材制造,提出一种新的搭接模型——间隙填充模型。研究间隙填充模型对多道焊缝表面质量的影响,发现基体中心间距和接触角对成形件表面质量有重大影响。通过计算平均高度、总熔宽、方差和极差定量比较间隙填充模型和传统搭... 针对单层多道增材制造,提出一种新的搭接模型——间隙填充模型。研究间隙填充模型对多道焊缝表面质量的影响,发现基体中心间距和接触角对成形件表面质量有重大影响。通过计算平均高度、总熔宽、方差和极差定量比较间隙填充模型和传统搭接模型的表面质量。结果表明:间隙填充模型沉积的多道焊缝表面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搭接模型,提升了表面质量,节约了材料和时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多道 电弧增材制造 间隙填充模型 间隙填充体积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填充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质量及组织性能研究
16
作者 周建鹏 张军 邢彦锋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6,共9页
目的传统多道焊缝搭接模型存在沉积环境不对称、热量累积严重及最终成形质量差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间隙填充模型,并研究了该模型对成形质量及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以4043铝合金为填充材料,探究了沉积顺序、沉积方向、道间冷却时... 目的传统多道焊缝搭接模型存在沉积环境不对称、热量累积严重及最终成形质量差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间隙填充模型,并研究了该模型对成形质量及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以4043铝合金为填充材料,探究了沉积顺序、沉积方向、道间冷却时间及CMT电弧模式对搭接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多层多道沉积策略,分别基于间隙填充模型和传统搭接模型进行了长方体式试样的沉积,对比分析了所成形试样的成形质量、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当送丝速度为5 m/min、焊接速度为0.6 m/min时,在CMT+P的电弧模式下,采用由内而外的沉积顺序、道间反向的沉积方向及无道间冷却时间的工艺组合所成形试样的搭接质量最佳,所沉积试样的表面不平度低于0.004 mm2。结论由间隙填充模型和传统搭接模型所成形试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无明显差异,但基于间隙填充模型的沉积策略所成形的试样的成形质量更好。其顶部微观组织主要由柱状晶组成,底部微观组织以细小的等轴晶为主,中部的热影响区主要为粗大的柱状晶,且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而焊缝区主要由细小的等轴晶和柱状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填充模型 多层多道 成形质量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脉冲星的X-射线非热辐射
17
作者 靳玉芝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8,共5页
年轻的转动驱动脉冲星有较高的自转能损率(Lsd≥10^36erg.s^-1),而且都有非常高的非热X-射线辐射,利用新的外间隙模型,计算年轻脉冲星的非热X-射线光度,并与观测到的17颗年轻脉冲星的非热X-射线光度能量范围为2-10 keV的观测结果进行... 年轻的转动驱动脉冲星有较高的自转能损率(Lsd≥10^36erg.s^-1),而且都有非常高的非热X-射线辐射,利用新的外间隙模型,计算年轻脉冲星的非热X-射线光度,并与观测到的17颗年轻脉冲星的非热X-射线光度能量范围为2-10 keV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模型的计算结果和观测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脉冲星 间隙模型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振动破碎机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树英 韩清凯 +1 位作者 刘杰 闻邦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2000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文在分析了物料层滞回特性的基础上 ,给出了有间隙滞回力模型 ,建立了新型振动破碎机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和考虑物料作用的非线性振动方程 ,对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根据理论和仿真结果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关键词 振动破碎机 间隙滞回模型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对悬臂结构精度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李康宁 林文强 +1 位作者 刘涛 姜奂成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62,共5页
在对精密数控设备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对设备总刚度约有60%-80%的影响,特别是悬臂结构的刚度,直接影响着设备的精度。以切片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实际模型,建立了考虑螺纹和带有间隙的螺栓连接的悬臂结构有限元几何模型,... 在对精密数控设备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对设备总刚度约有60%-80%的影响,特别是悬臂结构的刚度,直接影响着设备的精度。以切片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实际模型,建立了考虑螺纹和带有间隙的螺栓连接的悬臂结构有限元几何模型,并且考虑了螺栓预紧力和切削力等外载荷,利用软材料解决了带有间隙的螺栓连接的不收敛问题。在经过ANSYS Workbench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悬臂结构的螺栓连接对其精度的影响数据,并对悬臂结构的螺栓连接提出了改进建议以便提高切片机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WORKBENCH 精度 间隙模型 螺栓连接 悬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汽轮机组再热主汽阀门阀杆的热胀及其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时兵 金烨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3-578,共6页
针对引进型600 MW汽轮机组再热主汽阀门的运动卡涩问题,利用有限元技术,对其关键装配部件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提出了阀杆的轴向不等齐热胀模型和运动间隙变化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及仿真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以... 针对引进型600 MW汽轮机组再热主汽阀门的运动卡涩问题,利用有限元技术,对其关键装配部件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提出了阀杆的轴向不等齐热胀模型和运动间隙变化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及仿真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以接触碰撞和磨损为特征的汽轮机再热主汽阀门机构的虚拟样机平台,并系统地研究了阀杆受热膨胀对阀门开关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阀门杆的热胀改变了阀杆运动间隙并进而导致阀门开关过程动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这是导致阀门运动卡涩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还提出了改善阀门开关过程动态特性的建议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阀杆热胀 运动间隙变化模型 再热主汽阀门 有限元分析 虚拟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