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隙前抑制声音惊跳反射评价耳鸣小鼠的方法改进
1
作者 滕琪 梁文琦 +7 位作者 李阳 于倩茹 王天颖 刘珊 李重慧 周璇 龚树生 柳柯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改进间隙前抑制声音惊跳反射(gap-prepulse inhibition of acoustic startle,GPIAS)评价耳鸣小鼠模型的方法,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的小鼠耳鸣行为学评价方法。方法选用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噪声组。在第1、7天对对... 目的改进间隙前抑制声音惊跳反射(gap-prepulse inhibition of acoustic startle,GPIAS)评价耳鸣小鼠模型的方法,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的小鼠耳鸣行为学评价方法。方法选用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噪声组。在第1、7天对对照组小鼠进行GPIAS测试,计算GPIAS差值,根据数据波动范围确定“耳鸣阈值”,应用此阈值筛选噪声组耳鸣小鼠,并应用该阈值分析对照组数据,评估假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小鼠第1天GPIAS与第7天GPIAS差值符合正态分布,耳鸣阈值2δ为0.16。噪声后1 d,噪声组小鼠在4、8、12、16 kHz处ABR阈值均高于噪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后7 d,噪声组小鼠在4、8、12、16 kHz处ABR阈值与噪声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后7 d,发生耳鸣7只。耳鸣小鼠噪声后16 kHz处GPIAS%低于噪声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12 kHz处GPIAS%与噪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小鼠噪声后4、8、12、16 kHz处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与噪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后无耳鸣小鼠4、8、12、16 kHz处GPIAS%、PPI%与噪声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后1、7 d,对照组1只小鼠在8 kHz处GPIAS%下降幅度超过该耳鸣阈值,即发生假阳性,假阳性率6.67%。结论改进后的GPIAS评价方法可筛选出稳定、可靠的耳鸣小鼠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评价 耳鸣小鼠 间隙前抑制声音惊跳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惊跳反射前脉冲抑制在听觉领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苏婷卉 徐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惊跳反射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是一种复杂的听觉行为反应,为评估人类和实验动物的听觉门控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其神经通路涉及中枢听觉皮层,因此对于探究动物及人类(尤其是婴幼儿)听觉皮层的发育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惊跳反射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是一种复杂的听觉行为反应,为评估人类和实验动物的听觉门控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其神经通路涉及中枢听觉皮层,因此对于探究动物及人类(尤其是婴幼儿)听觉皮层的发育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PI在听觉科学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惊跳反射 脉冲抑制 听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前抑制耳后肌反射应用于小型猪模型
3
作者 周函汶 张驰 +4 位作者 刘鹏 薛鑫淼 申卫东 王方园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 应用小型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耳后肌反射(Post-Auricular Muscle Response, PAMR)与眨眼反射(Eye-Blink Response, EBR)测量间隙前抑制惊跳反射(Gap-induced inhibition of the Acoustic Startle, GPIAS),从而确定PAMR可成为测... 目的 应用小型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耳后肌反射(Post-Auricular Muscle Response, PAMR)与眨眼反射(Eye-Blink Response, EBR)测量间隙前抑制惊跳反射(Gap-induced inhibition of the Acoustic Startle, GPIAS),从而确定PAMR可成为测量GPIAS的方法,为耳鸣模型验证提供更加敏感、客观的方法。方法 选取3只3月龄大小的雄性小猪,分别应用PAMR以及EBR进行5次耳鸣模型行为范式—GPIAS的检测。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每只小型猪PAMR在no-gap情况下幅值均大于给予gap时的情况;每只小型猪EBR“no-gap”幅值大于“gap”时,但多数无统计学意义,且出现了gap幅值大于no-gap幅值的情况;进行GN Ratio(gap/no-gap)的计算后比较发现PAMR的ratio值均稳定小于1,EBR的值波动较大且出现>1的情况。结论 PAMR可以稳定且客观地反映耳鸣行为学检测范式GPIAS,表明PAMR可以成为小型猪耳鸣动物模型检测的方法,为后续阐明耳鸣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耳后肌反射(Post-Auricular Muscle Response PAMR) 眨眼反射(Eye-Blink Response EBR) 间隙抑制惊跳反射(Gap-induced inhibition of the Acoustic Startle GPI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吡罗降低C57BL/6J小鼠的预先弱刺激抑制和间隙预刺激抑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利 阳玉洁 +3 位作者 曾佩 彭小倩 章红妍 王云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49,152,共5页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在急性给予喹吡罗(quinpirole,QNP)前后听觉惊跳反射(acoustic startle reflex,ASR)、预先弱刺激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和空白预先刺激抑制(gap prepulse inhibition,Gap-PPI)的变化情况。方法 20只C57BL小...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在急性给予喹吡罗(quinpirole,QNP)前后听觉惊跳反射(acoustic startle reflex,ASR)、预先弱刺激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和空白预先刺激抑制(gap prepulse inhibition,Gap-PPI)的变化情况。方法 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阴性对照组(n=10)。实验组给予盐酸QNP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实验对象均完成惊跳反射的测试。记录注射前的数据为基础值,注射后10min、24h进行相同测试。比较各组惊跳反射强度、预先弱刺激抑制率(%PPI)和空白预先刺激的抑制率(%Gap-PPI)。结果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前后的惊跳反射强度、%PPI和%Gap-PPI未见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小鼠注射盐酸QNP 10min后的惊跳反射强度[(0.030 7±0.002 6)N、%PPI(14.78±6.14)%、%Gap-PPI(17.78±9.74)%]较基础值[(0.097 1±0.004 3)N、(45.24±10.11)%、(41.49±4.33)%]降低(P<0.05);实验组小鼠在注射QNP 24h后的惊跳反射强度、%PPI和%Gap-PPI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注射QNP 10min后最大惊跳反射强度、%PPI和%Gap-PP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57BL/6J小鼠急性注射QNP,抑制了预先弱刺激抑制及空白弱刺激抑制,可造成感觉运动门控功能的短期受损并导致小鼠产生耳鸣,可能机制是急性损伤了C57BL/6J小鼠的边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运动门控 惊跳反射 弱刺激抑制 间隙预刺激抑制 喹吡罗 耳鸣 边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听觉发育中听觉敏感度及时间分辨率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余新 王坚 殷善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运用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方法观察大鼠听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听觉敏感度和时间分辨率的改变及两者之间的时间相关性。方法选用日龄为14、16、18、22、26、30、35天的新生SD大鼠各20只,各日龄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每个日龄组的大鼠均进... 目的运用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方法观察大鼠听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听觉敏感度和时间分辨率的改变及两者之间的时间相关性。方法选用日龄为14、16、18、22、26、30、35天的新生SD大鼠各20只,各日龄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每个日龄组的大鼠均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和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测试,一组大鼠在测试时标记的背景噪声频率为1~48 kHz,另一组大鼠的背景噪声频率为8~32 kHz。结果 1、2和4 kHz ABR阈值在第26天、16和32 kHz ABR阈值在第22天、8和48 kHz ABR阈值在第18天与第3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生后第26天,大鼠听觉系统各频率已发育完全,听敏度已达到正常成年大鼠的水平。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测试表明当背景噪声为8~32 kHz时,第14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50 ms左右;第16、18、22、26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25 ms;第30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15 ms;第35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8 ms。当背景噪声为1~48 kHz时,间隔阈值明显下降(P=0.013),第14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25 ms;第16、18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15ms;第22、26、30、35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10 ms。但在两种背景噪声下,时间分辨率均在第30天发育成熟。结论在大鼠听觉系统发育过程中,时间分辨率的发育落后于听敏度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发育 听觉惊跳反射抑制 时间分辨率 听敏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