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式圆形编织机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分析及优化
1
作者 杜诚杰 洪剑寒 +3 位作者 张昆 梁宽 谢国炎 梁贤君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7-214,共8页
针对旋转式圆形编织机中共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大,导致锭子运动不平稳加剧纱线磨损,从而降低预成型体编织质量的问题,分析了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的产生原因,基于此设计了异面拨盘以改善编织机结构,构建了共面/异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 针对旋转式圆形编织机中共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大,导致锭子运动不平稳加剧纱线磨损,从而降低预成型体编织质量的问题,分析了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的产生原因,基于此设计了异面拨盘以改善编织机结构,构建了共面/异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得到传动间隙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共面拨盘传动间隙最大值为1.63 mm,异面拨盘传动间隙最大值为0.24 mm,且锭子交换全程异面拨盘传动间隙一直小于共面拨盘。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异面拨盘与锭子座传动间隙的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得到传动间隙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分别为0.25 mm和0.27 mm,与理论计算误差小,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证明异面拨盘能有效降低与锭子座的传动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圆形编织机 传动间隙 拨盘 锭子座 仿真 编织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行程电动调节阀机械传动间隙软件补偿策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博 汤伟 +3 位作者 董继先 刘欢 黄勋 张越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33,共6页
直行程执行器存在的械传动间隙往往被忽略,造成执行器的回程定位误差,执行器的定位精度难以满足应用要求。本文对这一问题展开应用技术研究,提出了软件补偿控制策略,并开发了机械传动间隙测量试验装置,分别测量了执行器在行程范围内的... 直行程执行器存在的械传动间隙往往被忽略,造成执行器的回程定位误差,执行器的定位精度难以满足应用要求。本文对这一问题展开应用技术研究,提出了软件补偿控制策略,并开发了机械传动间隙测量试验装置,分别测量了执行器在行程范围内的机械传动间隙数据,及软件补偿后的回程定位精度。试验数据表明,补偿策略能够将执行器的回程定位误差由4.49%降低到0.55%;并发现了软件补偿策略仅能补偿机械传动间隙引起误差的均值,而不能消除误差波动量的规律。该策略能够将执行器定位精度提高8倍以上,为高精度阀门电动执行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调节阀 直行程执行器 机械传动间隙 软件补偿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飞行器空气舵传动系统动特性间隙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聂青 宋磊 +2 位作者 刘爱莲 许俊伟 廖选平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1,共4页
空气舵系统传递特性主要受系统间隙、刚度和阻尼影响,而间隙是3个因素中最难以控制的一项。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间隙对整个传动系统最终结果的影响,未对系统各传动环节传动间隙的影响进行研究,且缺乏基于工程实测数据的建模分析。以... 空气舵系统传递特性主要受系统间隙、刚度和阻尼影响,而间隙是3个因素中最难以控制的一项。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间隙对整个传动系统最终结果的影响,未对系统各传动环节传动间隙的影响进行研究,且缺乏基于工程实测数据的建模分析。以飞行器空气舵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三维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平台和各传动环节实际状态,有针对性地对空气舵传动系统各传动环节间隙以及系统偏差间隙的动特性敏感度进行分析,所得结论为飞行器空气舵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传动间隙 动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动间隙对汽车驾驶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姜丹娜 黄英 郝东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52-157,共6页
汽车驾驶性的提高是汽车品质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间隙是传动系统中必然存在且对驾驶性存在影响的因素,所以研究间隙对驾驶性的影响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建立车辆纵向的低频动力学模型仿真典型驾驶性恶劣工况——Tip-in工况来研究间... 汽车驾驶性的提高是汽车品质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间隙是传动系统中必然存在且对驾驶性存在影响的因素,所以研究间隙对驾驶性的影响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建立车辆纵向的低频动力学模型仿真典型驾驶性恶劣工况——Tip-in工况来研究间隙对驾驶性的影响规律。包括不同位置和不同大小的间隙对驾驶性的影响,分析在面向控制的建模时对模型的简化需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了当车辆传动系统存在较大间隙时,采用经典的转矩斜率控制的方法来改善驾驶性时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基于冲击最小的闭环控制器,使汽车驾驶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间隙 汽车驾驶性 间隙的位置 间隙的大小 驾驶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动间隙对球磨机起动动载荷的影响
5
作者 石延平 张永忠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6-68,共3页
应用系统动力学分析了球磨机直接起动和分段起动时由于传动间隙所引起的冲击动载荷的大小 ,并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 ,球磨机传动系统的间隙使球磨机起动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动载荷 ;最大动载荷值与消除传动间隙所需的时间τδ ... 应用系统动力学分析了球磨机直接起动和分段起动时由于传动间隙所引起的冲击动载荷的大小 ,并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 ,球磨机传动系统的间隙使球磨机起动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动载荷 ;最大动载荷值与消除传动间隙所需的时间τδ 的二次方成正比 ,与起动时间成反比。传动系统中的冲击动载荷与其刚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机 传动间隙 动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机传动间隙对起动过程的影响
6
作者 石延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03-205,共3页
针对球磨机起动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对球磨机的可靠运行以及工作寿命有影响的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定量分析了球磨机直接起动以及分段起动时,由于传动间隙所引起的冲击动载荷,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球磨机... 针对球磨机起动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对球磨机的可靠运行以及工作寿命有影响的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定量分析了球磨机直接起动以及分段起动时,由于传动间隙所引起的冲击动载荷,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球磨机起动时由传动间隙引起的冲击动载荷的大小,为球磨机的合理设计制造以及现场安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机 传动间隙 动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牛—55拖拉机中央传动间隙的车上检查与调整
7
作者 陈忠 《农业开发与装备》 1996年第5期16-16,共1页
中央传动的正常啮合位置常以啮合印痕和齿侧间隙来判断。这里介绍一种,在保证啮合印痕的前提下,车上检查和调整中央传动间隙的方法。 1.拖拉机在挂五挡行驶中,加油门时中央传动处发出“哽、哽、哽”的咬齿声,松油门时声音变小,可断定中... 中央传动的正常啮合位置常以啮合印痕和齿侧间隙来判断。这里介绍一种,在保证啮合印痕的前提下,车上检查和调整中央传动间隙的方法。 1.拖拉机在挂五挡行驶中,加油门时中央传动处发出“哽、哽、哽”的咬齿声,松油门时声音变小,可断定中央传动间隙小。 2.拖拉机在挂五挡行驶中,加油门时后桥有“哗啦啦”的响声,在松油门时,仍有“嗡嗡嗡”的声音,可断定为中央传动间隙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间隙 拖拉机 大圆锥齿轮 啮合印痕 小圆锥齿轮 加油门 齿侧间隙 行驶中 调整垫片 可断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连续接触模型进行含间隙转动副的空间机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唐锡宽 张跃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4,29,共3页
本文建立了间隙R副的连续接触模型,并对含间隙R副的空间机构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采用希林(schienlen)方法建立了机构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解研究了运动副元素的分离特性和R副的运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R副元素的... 本文建立了间隙R副的连续接触模型,并对含间隙R副的空间机构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采用希林(schienlen)方法建立了机构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解研究了运动副元素的分离特性和R副的运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R副元素的分离时间很短,这说明在研究含间隙R副机构的动力学问题时,采用连续接触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接触模型 空间机构动力学 间隙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齿轮减速器传动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秦宇辉 辛洪兵 +1 位作者 李增 肖亚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7-20,共4页
谐波齿轮传动具有良好的阻尼特性以及可实现无间隙传动的特点,其扭转刚度呈现"磁滞"特性,传动误差具有明显的拍频现象.近些年来,随着应用谐波传动的场合如机器人等需要精密定位领域技术的发展,对谐波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 谐波齿轮传动具有良好的阻尼特性以及可实现无间隙传动的特点,其扭转刚度呈现"磁滞"特性,传动误差具有明显的拍频现象.近些年来,随着应用谐波传动的场合如机器人等需要精密定位领域技术的发展,对谐波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需要更为详细的研究和描述.本文分析了谐波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特性研究的必要性和建模方法,完成了扭转刚度、间隙和传动误差的建模分析和实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齿轮传动 扭转刚度 传动误差 传动间隙 间隙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两种空气舵传动系统动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青 隗合怡 +1 位作者 宋磊 李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飞行器空气舵传动系统作为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某飞行器空气舵传动系统两种常见传动方式—平面四杆舵系统和摇臂导杆舵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三维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平台和两种传动系统中各传动环节的实际状态,分别建... 飞行器空气舵传动系统作为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某飞行器空气舵传动系统两种常见传动方式—平面四杆舵系统和摇臂导杆舵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三维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平台和两种传动系统中各传动环节的实际状态,分别建立了平面四杆舵系统和摇臂导杆舵系统的仿真系统模型,并对两种空气舵传动系统的间隙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所得结论可为飞行器空气舵传动系统的方案选择、设计优化及性能预测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空气舵系统 传动间隙 动特性 对比分析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和扰动观测的间隙实时补偿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桑勇 郭联龙 +1 位作者 蒋路明 廖连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84,88,共5页
针对电动伺服加载系统中传动间隙对加载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学习和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策略(SMC-ILC&NDOB)。通过迭代算法对传动间隙进行估计,同时利用扰动观测器对间隙的估计值进行补偿,在此基础上设计滑模控制器... 针对电动伺服加载系统中传动间隙对加载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学习和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策略(SMC-ILC&NDOB)。通过迭代算法对传动间隙进行估计,同时利用扰动观测器对间隙的估计值进行补偿,在此基础上设计滑模控制器实现间隙的在线补偿,并根据Lyapunov稳定性定理证明了整个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对电动伺服加载系统和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对PID算法和基于迭代算法和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迭代学习和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对传动间隙有着不错的补偿效果并拥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伺服加载系统 传动间隙补偿 扰动观测器 迭代学习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键合图理论的动力稳定装置轮轨间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奇 王立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1年第2期11-13,共3页
考虑动力稳定装置的轮轨非线性接触、轮轨间的间隙传动、夹钳油缸和水平油缸的等效刚度建立了动力稳定装置动态特性键合图模型。使用分段函数表达式实现了轮轨间的间隙传动。针对不同夹持力对于能量的传递效率与作业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考虑动力稳定装置的轮轨非线性接触、轮轨间的间隙传动、夹钳油缸和水平油缸的等效刚度建立了动力稳定装置动态特性键合图模型。使用分段函数表达式实现了轮轨间的间隙传动。针对不同夹持力对于能量的传递效率与作业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究,确定了所需最小的水平油缸的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稳定装置 键合图 间隙传动 能量传递效率 等效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键合图的动力稳定装置夹钳油缸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佳奇 王立华 严波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79-1484,共6页
针对动力稳定装置液压油缸的工作压强及液压油缸进出口液阻系数对作业效果的影响问题,对动力稳定装置的轮轨接触特性以及钢轨的受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键合图理论、Hertz非线性接触理论以及Euler梁理论建立的动力稳定装置... 针对动力稳定装置液压油缸的工作压强及液压油缸进出口液阻系数对作业效果的影响问题,对动力稳定装置的轮轨接触特性以及钢轨的受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键合图理论、Hertz非线性接触理论以及Euler梁理论建立的动力稳定装置-轨道横向耦合系统的键合图模型。进行了动力稳定装置的现场实验,并提取了动力稳定装置的横向加速度与轨枕的横向加速度,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夹钳油缸的工作压强以及液压油缸进出油口的液阻参数对轮轨间能量传递效率与作业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液压油缸工作压强能稳固轮轨关系,同时会激增轮轨间能量传递效率;液压油缸进出口液阻系数也与作业效果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稳定装置 键合图理论 液压油缸 轮轨接触 间隙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差动驱动A/B双摆头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龙飞 房立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9-1273,共5页
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新型差动式A/B轴双摆头结构.该双摆头采用4台伺服电机驱动,基于差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实现摆头的摆动和俯仰运动.双摆头的驱动电机及蜗轮蜗杆减速装置均不参与摆头运动,与现有典型的双摆头结构相比,有... 设计了一种可用于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新型差动式A/B轴双摆头结构.该双摆头采用4台伺服电机驱动,基于差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实现摆头的摆动和俯仰运动.双摆头的驱动电机及蜗轮蜗杆减速装置均不参与摆头运动,与现有典型的双摆头结构相比,有效减少了摆头运动部件数量.采用双电机主从消隙控制方法,能有效消除摆头两个自由度的传动间隙,进而提高其运动精度.对差动双摆头的传动、消隙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双摆头 差动驱动 传动间隙 消隙控制 偏置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龙门镗铣床龙门框架进给系统设计
15
作者 李绍萍 王元伦 +1 位作者 彭梁锋 张文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0-32,共3页
针对大、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龙门框架进给系统,介绍常用的几种传动方式及其优缺点,着重阐述该进给系统减速箱、电机的选型计算方法及齿轮齿条中心距的调整结构,并介绍了电气控制原理。
关键词 大、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 龙门框架 双小齿轮齿条 传动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的双电机驱动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石欢 孙乐 +2 位作者 李志刚 常皓 姜旭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740-8749,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电机驱动的伺服方案,以解决摇臂系统传动齿隙引起的问题。齿隙问题的本质是齿轮侧隙降低了等效系统刚度,进而导致负载自激振荡,这在该文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双电机驱动的拓扑结构不仅具有结构紧凑、对称的优点,而且还...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电机驱动的伺服方案,以解决摇臂系统传动齿隙引起的问题。齿隙问题的本质是齿轮侧隙降低了等效系统刚度,进而导致负载自激振荡,这在该文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双电机驱动的拓扑结构不仅具有结构紧凑、对称的优点,而且还为改善重型摇臂伺服系统性能提供了契机。基于双电机控制系统,在其中2个电机的电流参考指令中注入一个抵消侧隙影响的协调分量,以增强系统刚度,进而抑制到位震荡。在振动抑制的基础上,才能提高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该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使得电机转速响应更快、更准确,尤其在低速的情况下,精确的转速控制直接提高了伺服定位精度。该文通过对比研究,展示了该控制方案的优点。通过仿真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研究,并在由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构成的实验台上对所提方案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控制 双电机驱动 模型预测 永磁同步电机 摇臂机构 传动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机器人结构刚度及关节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房立金 孙龙飞 许继谦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4期34-40,59,共8页
传统工业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结构紧凑、灵活性好等优势,已由早期的物料搬运、点焊、喷涂等操作逐渐应用于制孔、铣削、磨削等高精度金属切削加工领域。然而,工业机器人相比于机床刚性较弱,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切削载荷使机器人末端刀... 传统工业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结构紧凑、灵活性好等优势,已由早期的物料搬运、点焊、喷涂等操作逐渐应用于制孔、铣削、磨削等高精度金属切削加工领域。然而,工业机器人相比于机床刚性较弱,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切削载荷使机器人末端刀具偏离期望的加工轨迹,外部激振力极易引发机器人颤振,影响机器人加工精度;此外,关节减速器内部齿隙也会严重影响机器人精度。对采用机器人刚度优化、机器人加工误差补偿、机器人传动间隙补偿、机器人加工振动抑制等提高机器人精度方法的研究现状做了总结,提出了两种提高机器人精度的机器人结构改进设计,分别为基于双电机驱动的无间隙传动机器人结构和基于四边形机构的高刚性机械臂结构,并对新型机器人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加工精度 结构刚度 关节精度 传动间隙 消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贮箱壁板化学铣切装备的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以元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6,共5页
阐述了火箭贮箱壁板化学铣切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叙述了火箭贮箱壁板化学铣切装备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倍式转动化铣装备设计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以及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时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关键词 火箭贮箱壁板 化学铣切 倍式转动 传动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焊接机器人形变及载荷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房立金 张月 徐晓辉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9期14-20,共7页
基于搅拌摩擦焊接中搅拌头受力数学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了搅拌头的静力学模型。分析了焊接过程中前进阻力、侧向力、轴向力和扭矩对搅拌头应变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搅拌针的根部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域。合适的... 基于搅拌摩擦焊接中搅拌头受力数学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了搅拌头的静力学模型。分析了焊接过程中前进阻力、侧向力、轴向力和扭矩对搅拌头应变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搅拌针的根部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域。合适的焊接方法与工艺对提高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接稳定性有很大帮助,对搅拌摩擦焊点焊、优化搅拌头设计和焊接工艺参数、热源和超声辅助、反馈测量补偿搅拌摩擦焊、改进机器人结构刚度和精度等载荷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工业机器人整体刚性较弱、加工作业时易引发颤振、关节减速器内部齿隙较大,提出了基于双电机传动的无间隙传动高刚性机械臂结构设计,并对机械臂刚度特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搅拌摩擦焊接 搅拌头 传动间隙 载荷控制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load sharing behavior of transverse-torsional coupled planetary gear train with multiple clearances 被引量:4
20
作者 盛冬平 朱如鹏 +2 位作者 靳广虎 陆凤霞 鲍和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521-2532,共12页
A new nonlinear transverse-torsional coupled model with backlash and bearing clearance was proposed for planetary gear set. Meanwhile, sun gear and planet's eccentricity errors,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and time... A new nonlinear transverse-torsional coupled model with backlash and bearing clearance was proposed for planetary gear set. Meanwhile, sun gear and planet's eccentricity errors,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and 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tial governing equations of motion were solved by employing variable step-size Rung-Kutta numerical integration method. The behavior of dynamic load sharing characteristics affected by the system parameters including input rate, sun gear's supporting stiffness and eccentricity error, planet's eccentricity error, sun gear's bearing clearance, backlashes of sun-planet and planet-ring meshes were investigated qualitat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Som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t last which extend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load sharing behavior of planet gear train, enrich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planetary gear 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ary gear train dynamic load sharing time-varying stiffness backlash bearing clear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