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激声间隔觉察阈测试在听神经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澜 冀飞 +4 位作者 史伟 王洪阳 尹自芳 王大勇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建立刺激声间隔觉察测试(Random Gap Detection Test,RGDT)方法并对健听青年人、感音性聋患者及听神经病患者的听觉间隔觉察阈(Gaps-in-Noise,GIN)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在噪声下改变间隔时间的长短来检测受试者听觉系... 目的建立刺激声间隔觉察测试(Random Gap Detection Test,RGDT)方法并对健听青年人、感音性聋患者及听神经病患者的听觉间隔觉察阈(Gaps-in-Noise,GIN)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在噪声下改变间隔时间的长短来检测受试者听觉系统的时间整合能力。噪声间隔的改变采用的是一种自适应的调节方式,即连续两次选择正确则增加测试难度,缩短间隔时间;若一次选择错误则降低测试难度,延长间隔时间。本文选取健听组60耳,感音性耳聋组25耳,听神经病组20耳,分别进行GIN测试。结果健听组中,女性的GIN阈值为2.95±0.86ms,男性的GIN阈值为3.10±1.15ms,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683>0.05,F=0.138);双耳的测试结果为3.02±1.00ms,左耳的测试结果为3.63±1.39ms,右耳的测试结果为3.38±1.25ms,不同耳别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162>0.05,F=1.857)。用one-way ANOVA对听神经病组、感音性聋组及健听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其中听神经病组GIN阈值为29.59±19.27ms,与健听组3.34±1.24ms相比明显延长(P=0.000<0.05),感音性聋组5.34±2.78ms与健听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0.05),听神经病组与感音性聋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结论 RG-DT是一种测试听觉中枢系统时间分辨率的一项有效方法,可行性高,尤其对于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GDT可以为进一步鉴别诊断听神经病和感音性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间隔觉察阈值测试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补充并验证言语测听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觉察测试 间隔觉察 时间分辨率 听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病患者时域间隔感知及言语识别能力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澜 兰兰 +5 位作者 杜婉 冀飞 王大勇 赵立东 关静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研究听神经病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及时间灵敏度。方法选取听神经病患者24耳,感音神经性聋组26耳,正常组30耳,分别进行间隔觉察阈测试和最大言语识别率测试,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神经病组中,听神经病组间隔觉察阈值与... 目的研究听神经病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及时间灵敏度。方法选取听神经病患者24耳,感音神经性聋组26耳,正常组30耳,分别进行间隔觉察阈测试和最大言语识别率测试,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神经病组中,听神经病组间隔觉察阈值与最大言语识别率呈部分负相关(r=-0.603,P<0.05),正常对照组间隔觉察阈值与最大言语识别率无相关性(r=-0.026,P>0.05)。结论 1间隔觉察阈测试有助于临床上对听神经病的鉴别诊断。2间隔觉察阈值较高的个体言语识别相对较差。3间隔觉察阈测试可从时域上评估助听器佩戴效果及耳蜗植入后效果。4无法行言语测听时,间隔觉察阈测试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间隔觉察测试 言语识别 时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