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S)-原人参二醇对肝癌间质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秦俊杰 杨艳秋 +1 位作者 李颖新 冷吉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60-261,共2页
探讨20(S)-原人参二醇对肝癌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每组10只,分对照组、环磷酰胺组、20(S)-原人参二醇25mg/kg、50mg/kg、100mg/kg给药组,给药二周后处死动物,称肿瘤重量及肿... 探讨20(S)-原人参二醇对肝癌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每组10只,分对照组、环磷酰胺组、20(S)-原人参二醇25mg/kg、50mg/kg、100mg/kg给药组,给药二周后处死动物,称肿瘤重量及肿瘤体积,制成组织切片,以备免疫组化应用。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肿瘤间质血管密度低,其细胞增殖活性亦低,肿瘤的重量及体积明显减少,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20(S)-原人参二醇抑制了肝癌间质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从而抑制了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原人参二醇 肝癌 间质血管密度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MP-2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旭 李玉林 张丽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49例乳腺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MP 2的表达 ,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49例乳腺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MP 2的表达 ,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乳腺癌组织MMP 2的表达 (75 5 % )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30 % )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MP 2阳性组MVD均值 (5 4 93± 13 86 )高于MMP 2阴性组 (4 1 2 8± 11 6 9) ,MMP 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1)。此外 ,乳腺癌MMP 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MMP 2促进乳腺癌间质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MP-2 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金属蛋白酶-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旭 李玉林 张丽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 ( 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 49例乳腺癌和 1 0例癌旁正常组织 MVD进行检测 ,并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 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 P&... 目的 :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 ( 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 49例乳腺癌和 1 0例癌旁正常组织 MVD进行检测 ,并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 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 P<0 .0 1 ) ;乳腺癌 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 P<0 .0 5 ) ,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无关。结论 :乳腺癌 MVD可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微血管密度对胃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新 李玉林 张丽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间质微血管密度 ( MVD)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 SP法 )对手术切除胃癌标本 74例及其癌旁正常组织 1 7例进行 MVD检测。结果 :胃癌间质 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 P<0 .0 1 )。MVD与淋巴... 目的 :探讨胃癌间质微血管密度 ( MVD)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 SP法 )对手术切除胃癌标本 74例及其癌旁正常组织 1 7例进行 MVD检测。结果 :胃癌间质 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 P<0 .0 1 )。MVD与淋巴结转移、癌浸润深度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浸润到肌层以下者 ,其 MV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MVD是判定胃癌生长、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病理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的表达与临床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志德 李玉林 +3 位作者 寇伯君 吴珊 韩英杰 鲁学军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VWF :Ag)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VWF :Ag)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二者的表达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 ,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侵袭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 (P <0 .0 1)。手术 2年后随访 ,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1)。结论 :PCNA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 ,且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 ,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PCNA 肿瘤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