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势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炜 吴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8-469,539,F002,共4页
目的:探讨对去势大鼠动物模型行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SD大鼠离体睾丸进行Leydig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同种异体去势鼠大腿内侧肌群Leydig细胞移植,并进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激发试验,监测其血清睾酮分泌... 目的:探讨对去势大鼠动物模型行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SD大鼠离体睾丸进行Leydig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同种异体去势鼠大腿内侧肌群Leydig细胞移植,并进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激发试验,监测其血清睾酮分泌情况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Leydig细胞对hCG的刺激敏感,能分泌大量睾酮,而一旦进入机体后虽然短期内仍然成活,但分泌功能明显受阻。结论:通过施行同种异体睾丸Leydig细胞移植以提高血清睾酮含量的前景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大鼠 睾丸 间质细胞移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3
2
作者 沈丰强 王爱玲 +1 位作者 梁有峰 王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协同作用,并与单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比较。方法①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培养、标记。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在梗死部位分4个点注射L-DMEM培养...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协同作用,并与单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比较。方法①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培养、标记。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在梗死部位分4个点注射L-DMEM培养液,50μl/点。阿托伐他汀组:梗死部位分4个点注射L-DMEM培养液,50μl/点,阿托伐他汀5 mg/(kg.d)溶入生理盐水2 m l,灌喂4周。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部位分4点注射已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每点(50μl)2×106个。联合组:已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注入梗死部位4个点,每点(50μl)2×106个,阿托伐他汀5mg/(kg.d),溶入生理盐水2 m l,灌喂4周。③术后4周,测定大鼠左室收缩压、舒张末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检测细胞移植情况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①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联合组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升高,舒张末压明显降低,联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②大鼠心脏组织学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可见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阳性细胞。③血管密度: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血管密度高于其它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阿托伐他汀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细胞移植 大鼠 心肌梗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球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TNF-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付清松 夏玉军 +2 位作者 张明 刘明 单守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5-850,共6页
目的观察三维(3-D)球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3-D球体MSCs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3-D球体MSCs治疗... 目的观察三维(3-D)球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3-D球体MSCs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3-D球体MSCs治疗组(n=36),假手术组常规分离大脑中动脉(MCA)但不结扎,MSCs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后给予MSCs移植,溶剂对照组模型建立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溶剂对照。各组大鼠分别于移植治疗后1、3、7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的TNF-α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观察损伤侧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相比,MSCs治疗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溶剂对照组大鼠脑组织TNF-α、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增加(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MSCs治疗组脑组织TNF-α、Caspase-3、Caspase-8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 3-D球体MSCs移植可能通过下调脑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含量及减少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CASPASE-3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宁坤 陈宇 +5 位作者 王志国 李俊风 王丽华 朱智明 王力 高连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85-891,共7页
目的探讨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猪慢性缺血性心肌病(CIM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巴马小型猪29头,其中25头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球囊闭塞制作心肌梗死后CIMP模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为CIM... 目的探讨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猪慢性缺血性心肌病(CIM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巴马小型猪29头,其中25头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球囊闭塞制作心肌梗死后CIMP模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为CIMP成功标准,其余4头为假手术(Sham)组。造模成功17头,3头未成功,5头死亡,研究初始6头CIMP模型猪(3头成功造模+3头造模未成功)先行WJMSCs经冠状动脉移植剂量选择安全性实验,依次以6×106、1×107、2×107剂量经冠状动脉移植,每剂量组小型猪2头,造模成功与未成功者各1头,以TIMI 3级为安全剂量。余14头CIMP模型猪被随机分为WJ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n=7),分别经冠状动脉移植WJMSCs(2×107),或注入生理盐水。在WJMSCs移植8周后,对两组模型猪进行超声心动图、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学检测。结果 CIMP小型猪在WJMSCs移植8周后,LVEF较移植前增高11.6%(P<0.01),左室收缩末容积减少4.1ml(P<0.05),而对照组心室功能进一步恶化(LVEF从42.8%下降为35.9%,P<0.01),左室进一步扩张(左室舒张末容积从42.8±1.2ml进展为46.7±1.3ml,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WJMSCs移植组梗死区心室壁厚度明显增厚,梗死边缘区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免疫荧光检测可见带有Myc标志的WJMSCs在梗死心肌内存活,且与心肌肌钙蛋白T、α-actin和Connexin-43共表达。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WJMSCs治疗猪慢性CIMP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通氏胶 细胞移植 冠状血管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勇英 位庚 +3 位作者 李红蓉 田超 张军芳 高怀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各10只。完成相应实验操作28 d后,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及缺血下肢肌组织中的内皮糖蛋白(CD)1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_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表达水平。结果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造模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GSK-3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用药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糖尿病足大鼠的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通心络 细胞移植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芸 王昭君 +3 位作者 谢怡 叶瑞东 徐格林 樊新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近二十年来,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卒中仍然是致残的最主要因素.尽管卒中急性期的溶栓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卒中发生后,溶栓时间窗的限制,仅使一小部分患者能够获益[1].卒中... 近二十年来,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卒中仍然是致残的最主要因素.尽管卒中急性期的溶栓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卒中发生后,溶栓时间窗的限制,仅使一小部分患者能够获益[1].卒中发生后最主要是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这些损害在卒中发生的急性期最明显,随后的4~6周部分功能有所改善,但是患者依然残留一些功能缺损,从而导致了慢性残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卒中 临床试验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兔脊髓冲击伤 被引量:6
7
作者 裴少保 方健 +3 位作者 王海峰 梅厚东 张迪 蒋传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0-874,共5页
目的利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高压氧治疗兔脊髓冲击伤,评价其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其两种治疗方法单独应用的效果。方法建立T9-T10段大白兔脊髓冲击伤模型,通过Reuter、改良Tarlov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选择脊髓损伤程度相同的48只大白兔,... 目的利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高压氧治疗兔脊髓冲击伤,评价其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其两种治疗方法单独应用的效果。方法建立T9-T10段大白兔脊髓冲击伤模型,通过Reuter、改良Tarlov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选择脊髓损伤程度相同的4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12 h后对各组分别作空白对照、高压氧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两者联合治疗方面的干预。6周后行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免疫荧光示踪、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Bax、Bcl-2检测凋亡)等检测,比较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的运动学评分及病理学指标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治疗组的相关指标较其他治疗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干细胞移植和高压氧治疗均能对脊髓冲击伤产生一定的修复作用,两种治疗措施联合能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细胞移植 高压氧 脊髓损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和脐血间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269例疗效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吕乃武 杨晓凤 +6 位作者 许忆峰 张轶斌 王红梅 吴雁翔 单鸿 崔激平 周金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μg/kg,2次/d,皮下注射动员骨髓干细胞4d,于第5天行骨髓采集术,局部麻醉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180ml。将采集的骨髓液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单个核细胞2.0×109,用Uitra cul Ture培养液调节细胞数量为1×105/ml~1×106/ml,接种于75mm2培养瓶中,24h换液,7~10d后收集全部细胞,总数为4.0×108/ml~1.5×109/ml。将BMSCs移植到患者四肢近端肌肉内。采集脐血80~16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CMSCs。将CMSC(1.0~4.8)×107细胞悬液,经静脉缓慢输注,每5~7d1次,共3次。移植后6个月对患者的肌力、步行10m和推轮椅10m所需时间、肌酸激酶水平、肌电图等进行观察。结果269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时随访,218例患者(81.0%)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细胞移植后235例患者复查心肌酶谱,其中188例(80%)患者步行10m及推轮椅10m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51例患者复查肌电图,32例(62.7%)患者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47例患者复查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肌肉影像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结论BMSCs和CMSCs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肌酸激酶较移植前下降。移植后复查肌电图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MSCs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骨髓细胞 脐血细胞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生肾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莹 周晓玲 +5 位作者 谢胜 侯秋科 李泽鹏 陈峭 李灿 韦金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4501-4505,共5页
目的探讨济生肾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肝硬化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肝硬化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采用单纯BMSCs移植治疗... 目的探讨济生肾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肝硬化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肝硬化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采用单纯BMSCs移植治疗,实验组采用济生肾气汤联合BMSCs移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检测两组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CD_4^+、CD_8^+、CD_4^+/CD_8^+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对照组大鼠CD_4^+、CD_8^+、CD_4^+/CD_8^+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4周对照组大鼠CD_4^+、CD_8^+、CD_4^+/CD_8^+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治疗后2、3、4周CD_4^+、CD_8^+、CD_4^+/CD_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对照组大鼠RBC·C3bRR、RBC·ICR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4周对照组大鼠RBC·C3bRR、RBC·ICR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治疗后3、4周RBC·C3bRR、RBC·I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BMSCs移植相比,济生肾气汤联合BMSCs移植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大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胞移植 济生肾气汤 T淋巴细胞亚群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邬伟 杨景全 +3 位作者 张艳梅 王小同 王秀云 刘皖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双侧穹隆海马伞(FF)切断模型组(模型组,复制AD模型),假手术对照组(SOC组,除不切断双侧FF以外...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双侧穹隆海马伞(FF)切断模型组(模型组,复制AD模型),假手术对照组(SOC组,除不切断双侧FF以外,其他操作同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组(BMSCs组,在模型制作成功2周后,每只大鼠接受1×106个BMSCs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胆碱能神经纤维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RT-PCR检测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在FF切断术后6周,其海马ChAT阳性神经纤维的积分光密度值(1249.71±143.25)明显低于SOC组(2059.58±166.69,P<0.05),BMSCs组(1807.02±133.85)与模型组相比,ChAT阳性纤维数量增多(P<0.05)。模型组基底前脑神经元NGFmRNA表达水平(0.45±0.08)与SOC组(1.14±0.12)比较明显降低(P<0.05),BMSCs组(0.78±0.09)较模型组有所升高(P<0.05)。结论BMSCs移植治疗对AD模型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MSCs移植上调基底前脑神经元N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移植 胆碱O-乙酰转移酶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扩增脐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NOD/SCID鼠造血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倪世良 孙自敏 +4 位作者 翟志敏 汪健 李庆 徐静玮 刘会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脐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NOD/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基(SCF、FL、TPO、IL-3)中体外扩增7d,MSC培养传至第3代,移植物注射给亚致死量照射NOD/SCICD鼠,FCM分析移植后2周小鼠骨髓人CD...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脐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NOD/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基(SCF、FL、TPO、IL-3)中体外扩增7d,MSC培养传至第3代,移植物注射给亚致死量照射NOD/SCICD鼠,FCM分析移植后2周小鼠骨髓人CD45+细胞表达率。结果体外扩增脐血、MSC与未扩增脐血共移植后,小鼠骨髓CD45+细胞比率提高3·55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小鼠血小板恢复照射前水平。结论此3种移植物共移植可能促进NOD/SCICD小鼠早期造血重建和血小板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细胞移植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丹通脉片对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文 李军昌 +3 位作者 张金洲 王文勇 李静 王宗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芪丹通脉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纯化大鼠MSCs,培养扩增至第3代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芪丹... 目的探讨芪丹通脉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纯化大鼠MSCs,培养扩增至第3代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芪丹通脉片组(8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分别灌服芪丹通脉片浸膏干粉溶液2g生药/kg及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天。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BrdU标记的异体MSCs以微量注射的方法移植入缺血心肌内。4周后,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移植后细胞表面血管生成素受体2(Tie2)的表达,并以CD31阳性细胞计算和比较两组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芪丹通脉片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左心室均发现BrdU阳性细胞(即植入细胞),而芪丹通脉片组BrdU阳性细胞中Tie2阳性信号表达程度均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芪丹通脉片组MVD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芪丹通脉片具有促进MSCs在缺血心肌中转化为内皮细胞,增加毛细血管密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心肌梗塞 内皮细胞 芪丹通脉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球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ogo-A及Ng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明 夏玉军 +3 位作者 张明 付清松 单守勤 王洪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球体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及治疗组(MSCs组),后两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 目的探讨三维球体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及治疗组(MSCs组),后两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h后拔除鱼线再灌注,1d后MSCs组注射三维球体MSCs,Vehicle组注射等量培养液;移植后1、3、7d测定大鼠神经运动功能,取脑组织,应用RT-PCR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go-A、NgR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MSCs组大鼠7d神经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移植后1、3、7d MSCs组Nogo-A、NgR 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Vehicle组降低(P<0.05)。结论三维球体MSCs移植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移植 NOGO-A N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科研 王辉山 +3 位作者 侯明晓 柳克祥 吴慧颖 李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0-833,共4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CT组、MCT/MSCs 5×...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CT组、MCT/MSCs 5×105组和MCT/MSCs 1×106组,每组10只。MCT经腹腔注射(60mg/kg),MSCs经颈外静脉注射移植。4周后,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后处死大鼠,取心脏组织称取湿重计算心室比(即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的质量比);取肺组织行HE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平滑肌acti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MCT/MSCs 1×106组RVSP为35.6±8.4mmHg,心室比为0.357±0.092,均明显低于MCT组(分别为47.2±10.5mmHg、0.445±0.094,P〈0.05),而MCT/MSCs 5×105组的RVSP和心室比分别为42.5±11.3mmHg、0.400±0.073,与M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染色可见MCT/MSCs 1×106组肺小动脉中膜厚度(19.2%±3.8%)明显低于MCT组(26.4%±4.9%,P〈0.05),而MCT/MSCs 5×105组(23.3%±3.6%)与M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作用,单次移植细胞数量达1×106个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野百合碱 高血压 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生成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卫泽 褚嫒嫒 +2 位作者 陈永清 马凌 肖立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53-1957,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和ADMSCs移植组(ADM...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和ADMSCs移植组(ADMSCs组)。结扎兔前室间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动物模型,AMI1h内将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第3代ADMSCs植入ADMSCs组梗死心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术前及术后4周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功能变化。处死动物,取其心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区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结果 ADMSCs组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部分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超声心动图证实移植后4周ADMSCs组心功能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改善(P<0.05);ADMSCs组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梗死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20.00±2.65)vs(7.75±2.12),P<0.05];ADMSCs组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明显增高[(0.590±0.028)vs(0.569±0.021),(0.913±0.030)vs(0.886±0.049),P<0.05]。结论ADMSCs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区微血管的生成,并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不同方式移植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的分布及对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小璇 樊东升 +2 位作者 张俊 郑菊阳 马铁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更为可能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及对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经鉴定标记后备用。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肌肉注射干细胞组(肌注组)、静脉注射干细胞组(静脉组)和肌肉注... 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更为可能而有效的给药途径及对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经鉴定标记后备用。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肌肉注射干细胞组(肌注组)、静脉注射干细胞组(静脉组)和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18只。所有大鼠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3天之后,将106个干细胞通过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分别移植到损伤大鼠模型中,于移植后3、7、14、21、28、60d,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指标和肌肉病理结果。结果:三组大鼠在观察期间均呈不同程度的失神经和神经再生现象。肌注组的腓肠肌肌电图自发电位减少,且动作电位出现的时间早于静脉组和对照组。移植后14d开始,肌注组大鼠的传导速度明显快于静脉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27±7.42)m/s,(22.92±7.34)m/s和(17.67±5.52)m/s;F=5.661,P=0.042],60d时,三组的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改变肌注组为(12.50±2.06)mV,静脉组为(1.50±0.20)mV,对照组为(10.13±4.04)mV,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6.347,P=0.033)。肌注组至少在3周内均可见干细胞的存活,其在光镜下呈幼稚状态,大部分在肌细胞周边,少数散在肌细胞内。静脉组在腓肠肌中未见标记细胞。60d时肌注组腓肠肌的萎缩程度比静脉组和对照组轻,三组肌纤维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7,P=0.021)。结论:肌肉注射人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和腓肠肌失神经萎缩具有促修复作用;肌肉注射是比较有效的一个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骨骼 坐骨神经病 肌电描记术 去神经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骨髓纤维化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玲 薛梅 +3 位作者 阎洪敏 王志东 刘静 王恒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间质干细胞(MSC)输注治疗骨髓纤维化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例骨髓纤维化转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了HLA全合Allo-HSCT,同时联合输注供者来源体外扩增的MSC。预处理方案为...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间质干细胞(MSC)输注治疗骨髓纤维化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例骨髓纤维化转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了HLA全合Allo-HSCT,同时联合输注供者来源体外扩增的MSC。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马利兰+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MTX)+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结果输注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为11.92×108/kg、CD3+4细胞为3.73×106/kg、MSC剂量为1.1×106/kg(受者体质量)。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4 d和16 d。+30 d时骨髓染色体为100%供者源,+40 d时出现皮肤I度GVHD。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与骨髓MSC共移植治疗骨髓纤维化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性好,造血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时间窗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世民 吴晓牧 +5 位作者 曹文峰 张洪连 肖丽华 许自强 周鑫华 张昆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1-846,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的时间窗及最佳移植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32只和对照组24只,在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后分为1、7、14、21 d 4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的时间窗及最佳移植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32只和对照组24只,在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后分为1、7、14、21 d 4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Bielshowsky Iuxol Fast Blue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组1、7 d在移植14 d后,14、21 d在移植21 d后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1、7 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突触素累计吸光度值、胼胝体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1、7、14、21 d 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7 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累计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1、7 d Nogo A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时间窗可延长至制模后的21 d,最佳移植时间点为制模后7 d。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内源性修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移植 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再灌注 因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大鼠炎性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红 罗学胜 +1 位作者 蒋功达 陈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移植干细胞在梗死心肌组织局部的炎性状况。方法选择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心肌梗死组15只,干细胞移植组15只,高压氧组15只,高压氧+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15只。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第1天进行高...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移植干细胞在梗死心肌组织局部的炎性状况。方法选择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心肌梗死组15只,干细胞移植组15只,高压氧组15只,高压氧+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15只。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第1天进行高压氧治疗30d。心肌梗死后第7天进行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分别于心肌梗死前、心肌梗死后1、7、14、28d采集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TN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采用EdU染色法,标记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及增殖率。结果除外联合组14d时IL-6,联合组3、14、28d时TNF-a、IL-6和IL-1β较心肌梗死组、高压氧组、干细胞移植组明显降低(P<0.05);与干细胞移植组比较,联合组干细胞移植后7、21d心肌组织局部干细胞数量及增殖率明显增高(80.6%vs 55.0%,79.1%vs 34.3%,P<0.05)。结论高压氧能够显著降低梗死心肌组织中的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改善移植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提高移植干细胞在受损心肌局部的生存及增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脐血干细胞移植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1Β 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文慧 马爱群 +4 位作者 韩克 刘宇 王亭忠 郑小璞 王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体外培养、纯化SD大鼠的骨髓MSCs,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移植后1周和8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组织中DAPI阳...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体外培养、纯化SD大鼠的骨髓MSCs,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移植后1周和8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组织中DAPI阳性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MSCs经传代培养至第3代后,均一性好。细胞移植后1周和8周,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可见呈蓝色细胞核的DAPI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移植后1周,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可见少量细胞,其形态类似于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移植后8周,移植组梗死周边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细胞“芽生”分割管腔开始形成新的血管,还可见少量“不成熟”的心肌细胞。结论骨髓MSCs通过血液循环可向缺血心肌组织归巢并促进血管和心肌组织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移植 心肌缺血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