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杜旭峰
邵明华
+2 位作者
顾永
张国龙
施和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9-291,共3页
报告1例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患者男,73岁。因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发病前因脑梗死口服血塞通软胶囊2个月,后未经特殊治疗皮疹缓慢消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
报告1例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患者男,73岁。因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发病前因脑梗死口服血塞通软胶囊2个月,后未经特殊治疗皮疹缓慢消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间质及血管周围弥漫性肉芽肿性改变,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并可见部分异形淋巴细胞。4个月后患者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后再次出现类似皮损。诊断: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反应
间质性肉芽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
被引量:
1
2
作者
廖文俊
付萌
+1 位作者
栾琪
刘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5-669,共5页
目的:分析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PNGD)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例PNG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9例PNGD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4~72岁,平均34.33岁:病程6...
目的:分析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PNGD)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例PNG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9例PNGD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4~72岁,平均34.3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44年。皮损多位于四肢及躯干,临床上呈多形性表现,包括暗红色斑块、结节、环形红斑、丘疹及带状硬斑等。该病组织病理表现为胶原变性,周围组织细胞浸润,伴嗜中性粒细胞及核尘、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其中4例并发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6例并发结缔组织病。结论:PNGD是一个病理诊断,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损,组织病理亦呈谱系改变,包括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栅栏状肉芽肿伴胶原变性、嗜中性粒细胞及核尘、晚期纤维化。临床上需注意其可能并发的潜在性系统性疾病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栅栏状嗜中
性
粒细胞
性
及
肉芽
肿
性
皮炎
间质性肉芽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杜旭峰
邵明华
顾永
张国龙
施和建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9-291,共3页
文摘
报告1例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患者男,73岁。因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发病前因脑梗死口服血塞通软胶囊2个月,后未经特殊治疗皮疹缓慢消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间质及血管周围弥漫性肉芽肿性改变,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并可见部分异形淋巴细胞。4个月后患者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后再次出现类似皮损。诊断: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
关键词
药物反应
间质性肉芽肿性
Keywords
drug reaction,interstitial granulomatous
分类号
R758.2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
被引量:
1
2
作者
廖文俊
付萌
栾琪
刘宇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5-669,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PNGD)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例PNG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9例PNGD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4~72岁,平均34.3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44年。皮损多位于四肢及躯干,临床上呈多形性表现,包括暗红色斑块、结节、环形红斑、丘疹及带状硬斑等。该病组织病理表现为胶原变性,周围组织细胞浸润,伴嗜中性粒细胞及核尘、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其中4例并发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6例并发结缔组织病。结论:PNGD是一个病理诊断,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损,组织病理亦呈谱系改变,包括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栅栏状肉芽肿伴胶原变性、嗜中性粒细胞及核尘、晚期纤维化。临床上需注意其可能并发的潜在性系统性疾病的背景。
关键词
皮炎
栅栏状嗜中
性
粒细胞
性
及
肉芽
肿
性
皮炎
间质性肉芽肿性
Keywords
dermatitis, palisaded neutrophilic and granulomatous
dermatitis interstitial granulomatous
分类号
R75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
杜旭峰
邵明华
顾永
张国龙
施和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
廖文俊
付萌
栾琪
刘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