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海涛 俞赛花 +4 位作者 陈丽红 赖子森 刘海岩 刘红枝 沈聪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mal组以外,各组均采用Kamada双袖套法不重建肝动脉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并进行纤维化程度统计,免疫组化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实验分析巨噬细胞M2极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与PS组相比,MSC+IS组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MSC组、IS组和MSC+IS组的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值均<0.0001),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减少(P值均<0.0001),巨噬细胞M2极化程度显著增加(P值均<0.0001),提示MSC+IS组的疗效显著优于MSC组和IS组。结论MSC联合IS可以改善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组织病理,降低炎性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起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干细胞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兔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良 夏云峰 +3 位作者 刘润梅 翟红霞 殷亚昕 张津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10-312,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白耳兔50只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将体外分离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心肌内多点注射法移植入模型...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白耳兔50只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将体外分离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心肌内多点注射法移植入模型1组病兔,采用经冠状动脉移植方法植入模型2组病兔,对照组采用心肌内多点注射法注射相同体积的IMEM培养基。术后4周处死动物留取心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植入体内后的存活及分化情况。于细胞移植术前和术后4周将三组兔行超声心动、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比较心功能指标。结果采用两种不同移植术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在病损心肌中成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移植术后4周,模型2组与模型1组心功能比较,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下降(P<0.05~0.01),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心脏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最大下降速率增加(P<0.05~0.01)。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心肌细胞内存活,并可分化为心肌细胞,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兔的心脏功能;经冠状动脉移植较心肌内多点注射移植法更有利于发挥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移植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间质干细胞在脑创伤大鼠脑内移植后的迁移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来君 张鹏 +6 位作者 杨波 杜英 关方霞 孙剑瑞 万鼎铭 胡祥 胡平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脑内移植后的分布和移行,为细胞移植治疗脑创伤奠定基础。方法健康孕妇顺产脐血经分离、培养得到人UCB-MSCs,并用Hoechst33258标记后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的大鼠脑创伤模型,将已标记的人UCB-MSC... 目的研究人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脑内移植后的分布和移行,为细胞移植治疗脑创伤奠定基础。方法健康孕妇顺产脐血经分离、培养得到人UCB-MSCs,并用Hoechst33258标记后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的大鼠脑创伤模型,将已标记的人UCB-MSCs移植到大鼠的脑损伤区。一段时间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结果细胞移植到大鼠脑内能够长时间存活,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有很好的相容性,移植后3周细胞发出蓝白色光,沿移植道呈条带状分布,细胞在条带中央较为密集,在条带周围细胞分布逐渐稀疏。移植后6周,损伤组织中可见荧光标记的细胞,细胞分布较3周时稀疏。结论人UCB-MSCs脑内移植后,能够成活并向脑损伤区迁移,与宿主脑组织整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干细胞 培养 移植 迁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动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再生作用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东良 何秀华 +4 位作者 范敬静 张世安 曾芝雨 张志强 阮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5-600,共6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与骨髓动员干细胞对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功能恢复及肝再生的促进作用,探讨其在极量肝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极量肝切除(约85%)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肝切除组(对照组,n=15):仅行极...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与骨髓动员干细胞对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功能恢复及肝再生的促进作用,探讨其在极量肝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极量肝切除(约85%)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肝切除组(对照组,n=15):仅行极量肝切除;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n=15):腹腔注射rhG-CSF 150μg/(kg·d),连续5d;BMSCs组(n=15):大鼠尾静脉注射1.5ml BMSCs悬液(含1.5×106个BMSCs);G-CSF+BMSCs组(n=14):大鼠尾静脉注射1.5ml BMSCs悬液(含1.5×106个BMSCs),同时给予rhG-CSF 150μg/(kg·d)腹腔注射,连续5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CSF动员后大鼠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分别于术后第3、9天采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最后一次采血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内Ki-67及BrdU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仪鉴定所分离细胞为BMSCs。rhGCSF骨髓动员后外周血BMSCs明显升高,5d后达高峰。对照组CD34+细胞比例为0.004%,G-CSF组骨髓动员3、5、9d后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009%、0.016%、0.019%。3个治疗组术后第9天ALB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个治疗组Ki-67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0±28、104±34、99±22/400倍视野)及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8±6、16±6、17±5/400倍视野)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27、12±4/4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CSF动员自体BMSCs及同种异体大鼠BMSCs移植均有促进极量肝切除大鼠肝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未显示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肝切除术 肝再生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雷俊霞 朱美玲 +7 位作者 郭振宇 赵东长 余伟华 温冠媚 张秀明 李艳 项鹏 李树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7-403,共7页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①共移植后30天,MSC可在致死量照射的受者存活,并被发现受者胸腺、脾脏和骨髓;②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明显恢复;促进骨髓细胞数恢复及B淋巴系、巨核系分化增强;有利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发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可在受体的造血器官长期存在,MSC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 造血重建 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羊膜片移植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颖 杨磊 +3 位作者 宋艳萍 丁琴 陈中山 陈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0-506,共7页
背景角膜化学烧伤是致盲眼病之一,先前的各种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均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移植疗法受到密切关注。目的观察诱导分化的ADSCs羊膜片移植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剪取兔角膜... 背景角膜化学烧伤是致盲眼病之一,先前的各种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均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移植疗法受到密切关注。目的观察诱导分化的ADSCs羊膜片移植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剪取兔角膜,用悬浮基质片法分离并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CSCs)。取兔腹股沟脂肪组织,以酶消化法(质量分数0.25%胰蛋白酶)分离及培养兔AD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ADSCs表面抗原的表达。将CSCs与ADSCs共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逆转录PCR(RT-PCR)鉴定CSCs诱导后ADSCs向角膜基质样细胞分化的表达,分别将诱导或未诱导的ADSCs种植于羊膜上制备成细胞羊膜片。选择60只新西兰白兔,右眼用浸有质量分数1%NaOH的滤纸贴敷于角膜中央50S制备兔角膜碱烧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眼随机分为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未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单纯羊膜移植组及模型组。分别于术后1周、2周和1个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兔模型眼角膜的混浊程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并对角膜炎症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术后1个月角膜组织匀浆中CD45、叮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及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质量浓度。结果从脂肪组织分离培养的ADSCs表面抗原CDl05、CD29、CD4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23%、88.56%、98.88%;分离培养的CSCs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CSCs与ADSCs共培养后多数细胞双标记染色阳性。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ADSCs种植于羊膜后生长良好。术后1个月,模型组角膜混浊呈瓷白色,新生血管面积最大,而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角膜透明,新生血管最少。术后1个月,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未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单纯羊膜移植组和模型组兔角膜混浊程度评分分别为1.65±0.18、2.05±0.17、2.68±0.25和2.904-0.18,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10.59±1.78)、(22.58±1.63)、(37.98±1.90)和(45.37±1.65)mm^2,术后1周、2周及1个月4个组间角膜混浊程度评分和角膜新生血管(CNV)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0.826、330.172、465.707,均P=0.000;F=60.020、670.811、1510.231,均P=0.000),其中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角膜炎症评分睨显低于其他3个组,CNV面积小于其他3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个月,4个组间角膜组织匀浆中CD45、IL-10、IFN-γ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16.545、1739.358、462.134,均P=0.000),其中与未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单纯羊膜移植组和模型组比较,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CD45、IFN-γ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而IL-10质量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个组兔房水中VEGF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126,P=0.000),其中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兔房水中VEGF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未诱导ADSCs+羊膜移植组、单纯羊膜移植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SCs诱导的ADSCs羊膜片移植法治疗兔角膜碱烧伤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ADSCs在CECs诱导下分化为具有角膜上皮细胞特征的细胞,同时羊膜可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移植 羊膜 眼碱烧伤 分化 角膜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和脐血间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269例疗效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吕乃武 杨晓凤 +6 位作者 许忆峰 张轶斌 王红梅 吴雁翔 单鸿 崔激平 周金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μg/kg,2次/d,皮下注射动员骨髓干细胞4d,于第5天行骨髓采集术,局部麻醉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180ml。将采集的骨髓液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单个核细胞2.0×109,用Uitra cul Ture培养液调节细胞数量为1×105/ml~1×106/ml,接种于75mm2培养瓶中,24h换液,7~10d后收集全部细胞,总数为4.0×108/ml~1.5×109/ml。将BMSCs移植到患者四肢近端肌肉内。采集脐血80~16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CMSCs。将CMSC(1.0~4.8)×107细胞悬液,经静脉缓慢输注,每5~7d1次,共3次。移植后6个月对患者的肌力、步行10m和推轮椅10m所需时间、肌酸激酶水平、肌电图等进行观察。结果269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时随访,218例患者(81.0%)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细胞移植后235例患者复查心肌酶谱,其中188例(80%)患者步行10m及推轮椅10m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51例患者复查肌电图,32例(62.7%)患者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47例患者复查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肌肉影像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结论BMSCs和CMSCs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肌酸激酶较移植前下降。移植后复查肌电图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MSCs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骨髓干细胞 脐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宁坤 陈宇 +5 位作者 王志国 李俊风 王丽华 朱智明 王力 高连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85-891,共7页
目的探讨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猪慢性缺血性心肌病(CIM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巴马小型猪29头,其中25头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球囊闭塞制作心肌梗死后CIMP模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为CIM... 目的探讨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猪慢性缺血性心肌病(CIM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巴马小型猪29头,其中25头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球囊闭塞制作心肌梗死后CIMP模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为CIMP成功标准,其余4头为假手术(Sham)组。造模成功17头,3头未成功,5头死亡,研究初始6头CIMP模型猪(3头成功造模+3头造模未成功)先行WJMSCs经冠状动脉移植剂量选择安全性实验,依次以6×106、1×107、2×107剂量经冠状动脉移植,每剂量组小型猪2头,造模成功与未成功者各1头,以TIMI 3级为安全剂量。余14头CIMP模型猪被随机分为WJ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n=7),分别经冠状动脉移植WJMSCs(2×107),或注入生理盐水。在WJMSCs移植8周后,对两组模型猪进行超声心动图、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学检测。结果 CIMP小型猪在WJMSCs移植8周后,LVEF较移植前增高11.6%(P<0.01),左室收缩末容积减少4.1ml(P<0.05),而对照组心室功能进一步恶化(LVEF从42.8%下降为35.9%,P<0.01),左室进一步扩张(左室舒张末容积从42.8±1.2ml进展为46.7±1.3ml,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WJMSCs移植组梗死区心室壁厚度明显增厚,梗死边缘区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免疫荧光检测可见带有Myc标志的WJMSCs在梗死心肌内存活,且与心肌肌钙蛋白T、α-actin和Connexin-43共表达。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WJMSCs治疗猪慢性CIMP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通氏胶 干细胞移植 冠状血管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同种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雷俊霞 郭振宇 +7 位作者 赵东长 李红霞 余伟华 张秀明 郑芹 魏箐 李树浓 项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生存率分析、外周血象检测、免疫细胞计数和受体免疫功能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 marrowtransplantati...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生存率分析、外周血象检测、免疫细胞计数和受体免疫功能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 marrowtransplantation,BMT)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结果:(1)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移植后30d,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均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共移植组骨髓细胞数也高于对照组。(2)MSC可促进BMT后免疫重建:移植后30d,共移植组胸腺细胞数、脾细胞总数均高于骨髓单纯移植组;共移植组对ConA、LPS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对第三体来源的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强于单纯BMT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移植 造血复建 免疫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球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TNF-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付清松 夏玉军 +2 位作者 张明 刘明 单守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5-850,共6页
目的观察三维(3-D)球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3-D球体MSCs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3-D球体MSCs治疗... 目的观察三维(3-D)球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3-D球体MSCs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3-D球体MSCs治疗组(n=36),假手术组常规分离大脑中动脉(MCA)但不结扎,MSCs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后给予MSCs移植,溶剂对照组模型建立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溶剂对照。各组大鼠分别于移植治疗后1、3、7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的TNF-α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观察损伤侧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相比,MSCs治疗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溶剂对照组大鼠脑组织TNF-α、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增加(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MSCs治疗组脑组织TNF-α、Caspase-3、Caspase-8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 3-D球体MSCs移植可能通过下调脑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含量及减少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CASPASE-3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勇英 位庚 +3 位作者 李红蓉 田超 张军芳 高怀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各10只。完成相应实验操作28 d后,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及缺血下肢肌组织中的内皮糖蛋白(CD)1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_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表达水平。结果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造模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GSK-3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用药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糖尿病足大鼠的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通心络 干细胞移植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骨结合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傅明 梁海翔 +5 位作者 何爱珊 雷磊 林子洪 盛璞义 杨子波 廖威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519,572,共6页
【目的】研究使用异体骨混合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方法】将15只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造成1 cm骨缺损模型,随机选择同一只动物的一侧为实验侧,自体配对的另一侧为对照侧。将表面脱钙的同种异体骨和... 【目的】研究使用异体骨混合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方法】将15只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造成1 cm骨缺损模型,随机选择同一只动物的一侧为实验侧,自体配对的另一侧为对照侧。将表面脱钙的同种异体骨和来源于受体的体外培养增殖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混合植入实验侧骨缺损,对照侧仅植入同样制作的异体骨。12周后,进行X线检查、生物力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动物在术后12周,实验侧X线片光密度测量结果,破坏载荷时扭矩和扭角测量结果均优于对照侧;组织学评分中,实验侧骨痂量评分优于对照侧,骨连接成熟程度和骨髓发育程度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异体骨在移植后的成骨作用,在增多成骨量的同时不影响骨组织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骨 骨髓干细胞 移植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公建庄 杜晨旭 +2 位作者 陈雅宁 韩双印 张延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92-2395,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4、8、12周时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前、治疗12周时对治疗组患者进行SF-36量表(中文版)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时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12周时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8、12周时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周时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肢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领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有临床和统计学意义;而躯体角色、情绪角色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临床和社会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疹、恶心、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延缓其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 肝硬化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利 谷振阳 +6 位作者 赵小利 魏华萍 罗澜 赵莎莎 刘代红 王全顺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5-1132,共8页
目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作用的疗效。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1950年1月-2014年3月)、EMbase数据库(1970年1月-2014年3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2014年第... 目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作用的疗效。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1950年1月-2014年3月)、EMbase数据库(1970年1月-2014年3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2014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1月-2014年3月);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扩大检索。所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MSC对GVHD预防作用的疗效。结果:共纳入3篇英文文献,纳入HSCT患者117例,其中MSC组56例,对照组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SC未能降低急、慢性GVHD发生率(RR:0.44,95%CI:0.08-2.51,P=0.35;RR:0.85,95%CI:0.54-1.33,P=0.47);MSC未增加原发病复发率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率(RR:1.52,95%CI:0.63-3.68,P=0.35;RR:1.05,95%CI:0.72-1.53,P=0.78);M SC未改善病人总体生存率(RR:1.06,95%CI:0.79-1.43,P=0.71)。结论:M SC可能对GVHD有一定预防作用,但由于尚缺乏大样本的RCT证据支持,MSC对GVHD的预防作用尚不能作出最后结论,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研究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源性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浩威 温冠媚 +5 位作者 肖庆忠 李红乐 段连宁 项鹏 张秀明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7-580,T001,共5页
目的 :采用大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共移植供者源性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对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Fisher344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扩增至第 5代用于移植。建立大鼠异基因急性GVHD模型 (F344→Wistar... 目的 :采用大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共移植供者源性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对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Fisher344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扩增至第 5代用于移植。建立大鼠异基因急性GVHD模型 (F344→Wistar)。受者Wistar大鼠采用致死性全身照射预处理 ,当天移植F344大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实验组则移植F344大鼠骨髓细胞、脾细胞和第 5代的MSCs。观察各组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时间、发病率和存活时间。结果 :共移植MSCs推迟急性GVHD的发病时间 [( 19 1± 1 7)dvs( 15 6± 1 5 )d ,P <0 0 5 ],延长该组的存活时间 [( 35 6± 7 0 )dvs ( 2 5 4± 6 0 )d ,P <0 0 5 ],但无法完全消除急性GVHD的发生。结论 :MSCs在体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供者来源的MSCs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供者源性 骨髓干细胞 骨髓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模型大鼠后运动功能的改善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颖 邓宇斌 +2 位作者 李艳 王晔 那晓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01-2406,共6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鼠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分离消化法对F ischer344大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纯化鉴定后,进行诱导分化,局部立体定位注射于MCAO大鼠纹状皮...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鼠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分离消化法对F ischer344大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纯化鉴定后,进行诱导分化,局部立体定位注射于MCAO大鼠纹状皮质18区,对照组注射无血清L-DMEM基础培养液。分别于诱导细胞移植后第2周及第8周,进行网屏握持试验、抓握牵引试验、平衡木行走试验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脑组织做2,3,5-三苯四唑化氯(TTC)染色。结果:移植后第2周及第8周对照组、实验组于水迷宫试验中找到目标的时间(s)及路径(cm)均有显著差异(P<0.05);第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网屏握持、抓握牵引及平衡木行走等试验的时间(s)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诱导细胞的移植对MCAO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神经元 脑梗塞 运动活动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间质干细胞诱导移植梗死心肌的细胞因子分泌和血管再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誉 单根法 +3 位作者 钟竑 李小波 张辅贤 张韫佼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研究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梗死心肌移植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和血管再生。方法5-氮杂胞嘧啶核苷诱导分化后的UCB-MSCs经结扎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灌注移植入梗死区,2、4、8周后取标本... 目的研究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梗死心肌移植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和血管再生。方法5-氮杂胞嘧啶核苷诱导分化后的UCB-MSCs经结扎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灌注移植入梗死区,2、4、8周后取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和VanGieson染色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和梗死区血管的再生情况。结果UCB-MSCs移植2、4、8周后,梗死区IGF-1、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梗死区微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UCB-MSCs梗死心肌移植除有心肌再生外,尚可通过细胞因子分泌对梗死心肌起到血管再生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血管再生 细胞因子分泌 干细胞 移植 心肌 脐血 核苷 标本 M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鼠后运动功能的改善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中 张成 +1 位作者 陈国俊 刘晓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47-1552,共6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动物模型dko鼠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用体外培养传代扩增纯化的第5代(P5)MSC经鼠尾静脉移植治疗dko鼠,在细胞移植治疗后15周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dko鼠进行牵引、转...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动物模型dko鼠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用体外培养传代扩增纯化的第5代(P5)MSC经鼠尾静脉移植治疗dko鼠,在细胞移植治疗后15周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dko鼠进行牵引、转棒、转轮、倒挂、翻身、走步的一系列运动功能测试观察(录像记录),并取dko鼠后肢腓肠肌组织做荧光免疫组化检测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utrophin)的表达,计算阳性肌纤维的平均吸光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3代以上呈集落生长的MSC均一性好,静脉移植免疫反应低,移植后15周实验组dko鼠肌膜组织有dystrophin/utrophin免疫荧光表达,而对照组则无免疫荧光表达,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MSC移植后15周实验组dko鼠的系列运动功能测试均显著优于对照鼠(P<005)。结论MSC移植对dko鼠肌萎缩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与再生作用,并能改善DMD模型鼠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dko鼠 干细胞 移植 运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芸 王昭君 +3 位作者 谢怡 叶瑞东 徐格林 樊新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近二十年来,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卒中仍然是致残的最主要因素.尽管卒中急性期的溶栓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卒中发生后,溶栓时间窗的限制,仅使一小部分患者能够获益[1].卒中... 近二十年来,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卒中仍然是致残的最主要因素.尽管卒中急性期的溶栓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卒中发生后,溶栓时间窗的限制,仅使一小部分患者能够获益[1].卒中发生后最主要是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这些损害在卒中发生的急性期最明显,随后的4~6周部分功能有所改善,但是患者依然残留一些功能缺损,从而导致了慢性残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卒中 临床试验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脑梗死区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桂莉 范文辉 +1 位作者 李露斯 陈康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 观察接受MSCs局部注射移植的大鼠脑梗死区超微结构的变化 ,以了解MSCs移植对梗死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MSCs注射至大鼠脑梗死区 ,于移植后第 4周电镜下观察梗死区超微结构变... 目的 观察接受MSCs局部注射移植的大鼠脑梗死区超微结构的变化 ,以了解MSCs移植对梗死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MSCs注射至大鼠脑梗死区 ,于移植后第 4周电镜下观察梗死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接受移植的梗死区可见外形幼稚的细胞存活 ,并围绕在神经元周围 ,梗死区神经元胞浆中出现了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而对照组大鼠梗死区神经元胞核固缩 ,并有嗜神经细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移植 脑梗死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