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可染再生聚酯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晓婷 梁日辉 +2 位作者 赵国樑 杨中开 司祺维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0,共5页
废旧聚酯纺织品经醇解后,与改性剂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共聚,得到阳离子可染再生聚酯(再生CDP)。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SIPE改性后的阳离子可染再生聚酯(再生CDP)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及其动力学研究,并与未改性再生聚酯(... 废旧聚酯纺织品经醇解后,与改性剂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共聚,得到阳离子可染再生聚酯(再生CDP)。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SIPE改性后的阳离子可染再生聚酯(再生CDP)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及其动力学研究,并与未改性再生聚酯(再生PE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再生CDP的结晶温度(T_(c))均高于再生PET,并且随着改性剂SIPE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所有样品的相对结晶度-结晶时间(C_(t)-t)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半结晶时间(t_(1/2))逐渐减小;与再生PET相比,再生CDP的结晶速率较小,当SIPE添加量较低时(小于4.0%),在相同降温速率下,再生CDP的t_(1/2)随着SIPE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莫志深方程(Mo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该实验中的非等温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酯纺织品 间苯二甲酸双羟基乙酯-5-磺酸钠 共聚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阳离子染料可染再生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SIPE/PEG改性PET流变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志明 司虎 +4 位作者 李金平 王树霞 李映 韩春艳 丁一凡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4-180,187,共8页
制备了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含量为7.64%、聚乙二醇(PEG)含量为6.5%的高含量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采用红外分析(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分析了改性PET的结构,SIPE、PEG以共聚的形式进入改性PET分子链中... 制备了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含量为7.64%、聚乙二醇(PEG)含量为6.5%的高含量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采用红外分析(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分析了改性PET的结构,SIPE、PEG以共聚的形式进入改性PET分子链中且转化率分别高于94.8%和91.8%,表明两种单体在改性PET中的实际含量与理论添加量接近。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改性PET的流变行为,将剪切速率由1000 s^(-1)提高至8000 s^(-1),相比常规聚酯,SIPE/PEG改性PET剪切变稀更加明显;剪切速率对分子中平均链段数、熔体流动过程中大分子中的缠结点的影响不同,从而表现为随着剪切速率提高,导致破坏的缠结点使分子产生位移剪切黏度差异变小;在特性黏度为0.508~0.544 dL/g范围内,随着特性黏度的升高,改性聚酯剪切黏度增加,总体呈现黏流活化能降低、非牛顿指数降低、结构黏度指数升高的趋势;特性黏度最高的改性PET其非牛顿指数低均低于0.547、结构黏度指数均高于1.625,且变化规律不明显。特性黏度最高的改性PET纺丝过程中熔体流动稳定性略差,海-岛纤维成型过程中有黏连现象,碱减量开纤后水溶率为18.2%低于理论加入量,表明其制备的海-岛纤维不能实现岛相完全分离得到分布均匀的超细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甲酸乙酯-5-磺酸钠 聚乙二醇 改性聚酯 流变行为 碱减量开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