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留根 范杰诚 +1 位作者 王健 姜鑫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为该类病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入IOE组和鼻胃管(NGT)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在...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为该类病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入IOE组和鼻胃管(NGT)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在控制基础疾病、干预可控危险因素和脑卒中预防用药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在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分别采用IOE法和NGT法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对两组病人入院24 h内和治疗6周后的营养指标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IOE组病人在治疗6周后营养指标和吞咽功能与NGT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法较NGT法更有利于促进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留置胃管与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婷玮 胡瑞萍 +7 位作者 邰佳慧 范顺娟 刘佳怡 朱玉连 吴毅 田闪 沈莉 吴军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基于软管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lexible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比较经鼻留置胃管管饲(nasal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feeding,NGT)与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在... 目的:基于软管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lexible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比较经鼻留置胃管管饲(nasal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feeding,NGT)与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在减少鼻胃管综合征发生率、改善咽期吞咽功能和气道保护功能方面是否存在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4例,根据营养摄入方式分为NGT组28例,IOE组26例。其中NGT组中有14例患者由NGT转变为IOE,将这些患者归为NGT-IOE亚组,另外14例继续沿用NGT,为NGT-NGT亚组。采用FEES评定各组患者的咽喉部生理结构情况,包括会厌形状、杓状软骨黏膜水肿程度、声带运动能力;咽喉部分泌物情况,包括分泌物严重程度分级(Murry secretion severity scale,MSS);咽期吞咽功能-喉部感觉功能、吞咽反射能力、食物残留等级(Yale pharyngeal residue severity rating scale,YPR-SRS)、Rosenbek渗漏/误吸等级(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PAS),并使用吞咽功能性交流测试评分(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measure swallowing,FCM)评定患者整体的吞咽能力。结果:NGT组与IOE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比较,NGT组患者的MSS、PAS、FCM评分显著低于IOE组(P<0.05),且会厌形状异常和杓状软骨黏膜水肿程度显著高于IOE组(P<0.05)。NGT-IOE亚组患者拔管后MSS、YPR-SRS(会厌谷)、YPR-SRS(梨状窝)、PAS、FCM评分较拔管前显著提高(P<0.05),提示存在鼻胃管综合征的会厌形状异常情况、杓状软骨黏膜水肿和声带外展受限均较拔管前显著降低(P<0.05),另外,喉部感觉功能也较拔管前显著改善(P<0.05)。NGT-NGT亚组两周前、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NGT相比,IOE可以减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改善咽期吞咽和气道保护功能,故对于长期留置鼻饲胃管的患者,有必要尽早考虑转变为IOE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留置胃管管饲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 软管喉镜吞咽功能评估 鼻胃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经口管饲胃肠营养法对帕金森病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和平 焦冰 +4 位作者 王留根 李小云 关晓波 李磊 曾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对帕金森病(PD)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D所致的吞咽障碍病人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病人均给予PD的药物和康复治疗。治疗组病人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对帕金森病(PD)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D所致的吞咽障碍病人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病人均给予PD的药物和康复治疗。治疗组病人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留置鼻胃管给予营养支持。所有病人于入院24 h内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营养状况及吞咽障碍评定,比较两组方法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不仅可有效地改善PD导致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况,而且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经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 帕金森病 营养状况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乐琳 郭君 +2 位作者 郭钢花 李哲 王颖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 目的:研究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采取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对照组采取持续鼻-胃管管饲法,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变化情况,比较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置管成功情况(一次成功、二次成功、插管失败)及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鼻腔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I、HB、TP、ALB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GF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行吞咽障碍治疗患者使用间歇口-胃管管饲法,可保证营养供给,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对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胃管管饲 营养指标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在急性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瑶 乔力 +2 位作者 刘恒均 何飞 徐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在急性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0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卒中...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在急性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0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使用分层随机化方式将患者分为鼻饲组和IOE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分别在入院时及出院时对患者吞咽障碍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者BMI、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及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的变化,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消化性溃疡、便秘、腹泻、呕吐及口鼻黏膜破损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天数等,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分析的患者共126例,鼻饲组62例,IOE组64例。出院时IOE组吞咽功能临床疗效评级1级和2级的患者比例高于鼻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OE组SSA评分改善优于鼻饲组(24.88±3.07分vs 28.87±3.04分,P<0.001)。营养状况方面,出院时IOE组ALB(37.40±4.40 g/L vs 35.31±3.32 g/L,P=0.003)、PA(0.28±0.04 g/L vs 0.24±0.03 g/L,P<0.001)及Hb(127.60±6.93 g/L vs 124.76±6.69 g/L,P=0.021)均显著优于鼻饲组;IOE组患者吸入性肺炎(4.69%vs 22.58%,P=0.007)、呕吐(3.13%vs 25.81%,P=0.001)及口鼻黏膜破损(0 vs 17.74%,P=0.001)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中位数15 d vs 17 d,P=0.029)也显著低于鼻饲组。结论 IOE可改善急性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在提供良好营养支持的同时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呕吐及口鼻黏膜破损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经至食管管饲 卒中 吞咽障碍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绍春 仇海燕 邵伟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管饲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留置鼻胃管法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同时给予间歇性口胃管营养法进行营养支持。收集两组患者入... 目的探讨两种管饲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留置鼻胃管法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同时给予间歇性口胃管营养法进行营养支持。收集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及30 d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结果入院30 d,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VGF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间歇性口胃管营养法可以对脑卒中吞咽功能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胃管营养 鼻胃管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管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