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淋洗模式下干旱区盐渍土改良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雪园 周宏飞 +1 位作者 柴晨好 吕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326,共5页
通过开展室外土柱模拟淋洗试验,选择间歇淋洗与连续淋洗两种淋洗模式,分析不同灌水总量和不同灌水频次相互组合条件下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灌水量相同情况下,间歇淋洗滤出液的电导率高于连续淋洗,间歇淋洗的淋洗效果好于连续... 通过开展室外土柱模拟淋洗试验,选择间歇淋洗与连续淋洗两种淋洗模式,分析不同灌水总量和不同灌水频次相互组合条件下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灌水量相同情况下,间歇淋洗滤出液的电导率高于连续淋洗,间歇淋洗的淋洗效果好于连续淋洗;(2)灌水量不同条件下,滤出液体积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多,灌水量越大盐分淋洗效果越好;(3)淋洗结束后,土壤pH值较淋洗前均有下降,与土壤盐分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灌水量越大,脱碱效果越好。在本试验条件下,盐分淋洗效果以15L分3次给水的间歇淋洗方式最优,淋洗效率为11.58g/L,土壤pH值均由8.42下降到8.07。可供制定维持农田水盐平衡的节水灌溉制度以及盐碱地改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含盐量 间歇淋洗 连续淋洗 淋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和连栽代次杨树人工林土壤氮矿质化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良桂 张焕朝 +3 位作者 朱强根 蒋永丰 颜开义 王福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采用好气培养间歇淋洗的方法,研究了江苏苏北地区不同林龄(1代4年生林地、1代10年生林地)和连栽代次(1代4年生林地、2代4年生林地)的杨树人工林土壤及农田无林地土壤在20和30℃培养条件下氮素矿质化特性.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经4周... 采用好气培养间歇淋洗的方法,研究了江苏苏北地区不同林龄(1代4年生林地、1代10年生林地)和连栽代次(1代4年生林地、2代4年生林地)的杨树人工林土壤及农田无林地土壤在20和30℃培养条件下氮素矿质化特性.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经4周培养的矿化量为36.70~95.63 mg.kg-1,平均矿化速率约为1.31~3.42 mg.kg-1.d-1.林龄和连栽代次对杨树人工土壤的矿质化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对硝化作用的影响,而对氨化作用影响不明显.与1代4年生林地相比,1代10年生林地土壤矿化累积量和硝化累积量分别降低了11%~17%和13%~20%;而2代4年生林地土壤则分别降低了39%~43%和45%~49%,显示连栽代次对土壤矿质化作用的影响更加明显.各样地土壤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在培养的第1周最高,然后随培养周期迅速降低;而氨化速率则是在第2周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随林龄和连栽代次的增加,土壤矿化速率和硝化减小,尤其是培养第1周,而氨化速率差异不显著.各样地30℃培养条件下的土壤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明显高于20℃,表明培养温度对土壤矿质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连栽代次 土壤矿质化 间歇淋洗 林地土壤 氮矿质化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 硝化作用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造纸黑液木质素氮素释放规律 被引量:9
3
作者 朱兆华 廖宗文 王德汉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利用Stanford的间歇淋洗法研究了AOL作为控释氮肥的氮素矿化释放特性。结果发现,通气状况对AOL的氮素矿化与释放有较大的影响。在相同的时间里加砂处理比未加砂的氮素矿化量大,并且加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施入AOL后的土壤矿化势,表明改善... 利用Stanford的间歇淋洗法研究了AOL作为控释氮肥的氮素矿化释放特性。结果发现,通气状况对AOL的氮素矿化与释放有较大的影响。在相同的时间里加砂处理比未加砂的氮素矿化量大,并且加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施入AOL后的土壤矿化势,表明改善通气状况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强度和供氮潜力。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AOL所含的有机键合态氮在土壤中矿化释放的动力学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造纸 黑液 木质素 氮素释放规律 AOL 间歇淋洗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土壤矿化势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淹水培养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生秀 艾绍英 何华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在淹水条件下,采用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析的连续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试验表明,与间歇淋洗相比,连续培养条件下有机氮矿化过程较慢,矿化累积量较少,且达一定程度后明显降低。但该法在反映不同土壤矿化量高低、不... 在淹水条件下,采用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析的连续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试验表明,与间歇淋洗相比,连续培养条件下有机氮矿化过程较慢,矿化累积量较少,且达一定程度后明显降低。但该法在反映不同土壤矿化量高低、不同有机质矿化难易、不同土壤对加入有机物的矿化速率与间歇淋洗法有同样功效;两种培养方法32d的矿化量也有密切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矿化 连续淹水培养 间歇淋洗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5
作者 邢顺林 刘毅 李世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8,共8页
【目的】研究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壤,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分别在15,25,35和45℃条件下恒温培养210 d,测定培养期间... 【目的】研究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壤,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分别在15,25,35和45℃条件下恒温培养210 d,测定培养期间的有机氮矿化量。【结果】青藏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6-1.48mg/(kg.d),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2-1.02 mg/(kg.d);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而在45℃时,青藏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土壤;在15,25和35℃时,青藏高原土壤硝态氮净矿化累积量明显高于黄土高原土壤,而在45℃时,黄土高原土壤硝态氮净矿化累积量较高。青藏高原土壤矿质氮净矿化累积量在各温度条件下均明显高于黄土高原土壤,且在15℃时供试土壤矿质氮矿化累积量最少,在35℃时供试土壤矿质氮矿化累积量最多。【结论】青藏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较黄土高原土壤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土壤氮素矿化 温度 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