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血钾引起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尚武 陈绍良 +1 位作者 翟晓萍 杨成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5期379-418,共2页
低血钾引起左束支阻滞病例国内已有报道,而造成间歇性右束支阻滞者(RBBB)似未见刊,现报告2例如下: 例1 男性患者,67岁。既往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本次以消化性溃疡入院。检查:血压17.3~10.9kPa;心肺(一),心率63次/min,律齐,肝脾未触及,血... 低血钾引起左束支阻滞病例国内已有报道,而造成间歇性右束支阻滞者(RBBB)似未见刊,现报告2例如下: 例1 男性患者,67岁。既往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本次以消化性溃疡入院。检查:血压17.3~10.9kPa;心肺(一),心率63次/min,律齐,肝脾未触及,血电解质正常(血钾4.25mmol/L)。心电图同历次一样,均为左前分支阻滞(LAF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 国内已有报道 血电解质 消化溃疡 致心律失常 基础病因 心室肌复极 双氢克尿塞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敏全 周军 +3 位作者 朱燕 王瑾 戎鑫 张小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能Ⅰ级,均安置DDD型双腔永久起搏器。每例患者都分别在右室4个部位起搏,观察起搏QRS时限,以起搏时限最小部位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并随访观察心功能、胸部X线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8例患者均以右室近后间隔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此部位的起搏QRS时限均小于术前自身QRS时限(P<0.05),也均小于右室其他部位起搏时QRS时限,永久起搏部位测试参数均符合正常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8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提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伴有RBBB,需安置永久心室起搏治疗时,流入道与流出道结合部(近后间隔),是生理化程度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束支传导阻滞 起搏 心室 近后间隔 完全束支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 起搏部位 心室 临床研究 缓慢心律失常 QRS时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非那丁诱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美华 侯加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特非那丁 药物中毒 心律失常 束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同步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龚红武 徐登城 +1 位作者 孟素荣 农德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参比电极电位变化的规律。方法同步比较2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r和R′波变化,分析参比电极电位变化与心室激动方向的关系。结果头胸导联V1r波振幅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0.16±0.19)vs(0... 目的探讨心电图参比电极电位变化的规律。方法同步比较2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r和R′波变化,分析参比电极电位变化与心室激动方向的关系。结果头胸导联V1r波振幅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0.16±0.19)vs(0.11±0.13)mV,P<0.01],而其R′波振幅低于常规导联心电图[(0.25±0.21)vs(0.35±0.23)mV,P<0.01]。结论参比点电位变化与心室除极方向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头胸导联 常规导联 参比点 完全束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华 杨静 +5 位作者 李莉 刘晓坤 赵碧琼 田美荣 姜玉茹 尚小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2-302,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可导致心肌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病死率高。早期识别AMI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AMI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恢复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可导致心肌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病死率高。早期识别AMI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AMI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恢复心肌的再灌注。早期再灌注包括直接PCI及静脉溶栓治疗。本研究观察两种再灌注治疗对AMI合并新发RBBB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观察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两种方法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束支传导阻滞 再灌注治疗 临床观察 血流动力学变化 静脉溶栓治疗 早期识别 直接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运动同步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书丽 马秀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73-1976,共4页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内运动的同步性。方法对15例CRBBB近端阻滞、13例CRBBB远端传导阻滞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软...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内运动的同步性。方法对15例CRBBB近端阻滞、13例CRBBB远端传导阻滞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左心室、右心室整体及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16、12、6节段最小容积点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和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结果与对照组及CRBBB近端阻滞组相比,CRBBB远端阻滞组LVEDV、LVESV增大,而LVEF减小(P<0.05)。在评价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的各项指标中,CRBBB近端阻滞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BBB远端阻滞组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6-Dif%、Tmsv-16-Dif%、Tmsv-12-Dif%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直观、准确评价CRBBB远端阻滞患者左心室内运动同步性,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束支传导阻滞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年后消失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亮 刘国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心电图 临床分析 完全束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无创性评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电除极状态
8
作者 王静 李治安 +4 位作者 王新房 谢明星 刘俐 杨娅 吕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rightbundlebranchblock,简称CRBBB)除极的可靠性及精确性。方法应用DTI速度图,加速度图观察25例CRBBB患者的心室除极...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rightbundlebranchblock,简称CRBBB)除极的可靠性及精确性。方法应用DTI速度图,加速度图观察25例CRBBB患者的心室除极起源及顺序,并与25例正常者对照。结果①加速度图显示CRBBB患者的心室除极起源位于室间隔区,与正常者无显著差异(P>0.05);②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M型速度图显示CRBBB患者的左室除极与正常者无显著差异(P>0.05),室间隔除极较左室后壁明显提早(P<0.005);③心尖四腔切面脉冲频谱型速度图显示CRBBB患者的右室前壁基、中部除极较正常者明显延迟(P<0.0005)。结论本研究表明DTI显示的CRBBB心室除极状态与心电生理研究结果相一致。DTI可直观实时、准确无创地评估心电活动,是心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成像 束支传导阻滞 电除极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右侧显性旁路并间歇性右束支阻滞一例
9
作者 洪明 洪浪 +1 位作者 罗国庆 阮冬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旁路 间歇束支阻滞 诊断 A型预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性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1例
10
作者 张学志 张春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0-360,F002,共2页
关键词 间歇束支传导阻滞 呼吸 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图形 甲状腺不肿大 QRS波形 心电图诊断 临床资料 既往健康 心脏B超 心律 深吸气 3TC 无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伤性室间隔破裂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向量图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梁义才 田振典 刘艳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90-93,共4页
胸部突然遭受暴力挤压致心室间隔破裂穿孔,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临床上比较罕见,国内尚少报道。笔者就我院收治的该2例患者,结合心向量图等检查特点并复习文献报道如下。
关键词 室间隔破裂 向量图 心室间隔 心脏传导阻滞 破裂穿孔 顺钟向运行 心尖部 束支 收缩期震颤 文献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退行性病变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3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巨侠 许亚平 赵晓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9-,共1页
关键词 退行病变 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梗塞 心室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改变 冠心病病史 血管疾病 风湿心脏病 肺梗塞 营养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宁榕 吴素华 +1 位作者 陈国伟 马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5期317-318,322,共3页
目的 评价伴随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  2 94例 AMI分为RBBB组和非 RBBB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梗死部位、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水平、心功能状态、严重并发症及住院... 目的 评价伴随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  2 94例 AMI分为RBBB组和非 RBBB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梗死部位、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水平、心功能状态、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  RBBB组血清 CK、CK- MB平均峰值为 (2 2 82 .0± 6 74.3) u/ L、(2 5 2 .6±137.3) u/ L ,明显高于非 RBBB组的 (192 0 .4± 5 6 9.2 ) u/ L、(114.8± 5 6 .7) u/ L (P<0 .0 0 5和 P<0 .0 1)。 RBBB组killip平均级别为 2 .33± 0 .5 4级 ,非 RBBB组为 1.46± 0 .6 3级 (P<0 .0 5 ) ,RBBB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 (5 3.2± 9.6 m m )大于非 RBBB组 (4 5 .8± 8.2 m m,P<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 [(4 8.9± 7.6 ) %]小于非 RBBB组 [(6 7.0± 3.7) %,P<0 .0 1]。 RBBB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高于非 RBBB组 (分别为 70 .8%和 39.0 %,P<0 .0 1;43.8%和 14.6 %,P<0 .0 1)。结论  AMI并 RBBB患者梗死面积大 ,严重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 AMI RBBB 并发症 心电图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左主干闭塞并双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14
作者 罗晓亮 张峻 +3 位作者 吴元 乔树宾 杨跃进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313,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间断活动时胸痛8年,加重30天,再发4h于2011—06-20急诊入我院。患者8年前始出现活动时胸痛,位于心前区,巴掌大小,向后背部放射,休息2~3rain可缓解,未系统诊治。30天前无诱因出现胸部持续疼痛,伴微...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间断活动时胸痛8年,加重30天,再发4h于2011—06-20急诊入我院。患者8年前始出现活动时胸痛,位于心前区,巴掌大小,向后背部放射,休息2~3rain可缓解,未系统诊治。30天前无诱因出现胸部持续疼痛,伴微汗,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消心痛、倍他乐克、舒降之等,未予溶栓治疗)。出院后仍有胸痛间断发作,4h前再发持续胸痛,伴大汗、恶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左主干闭塞 间歇 持续胸痛 心肌梗死 临床资料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邵琦 鲁国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3-1834,共2页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45例,合并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例为观察组,其余无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3例为对照组...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45例,合并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例为观察组,其余无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和血肌钙蛋白I(TnI)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5%、59%,较对照组22%、8%均显著增加。TnI高峰浓度观察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71±31.7)ng/mLvs(4.9±19.3)ng/mL],冠脉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前降支病变,观察组多支病变发生率77%,显著高于对照组2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新发生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提示冠脉病变弥漫,心肌损伤面积大,并发症增加,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束支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光伟 韩晓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间歇完全束支传导阻滞 mol/L 心前区不适 健康体检 糖尿病史 心电图示 正常心电图 实验室检查 临床资料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伴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四例
17
作者 帕尔哈提 穆叶赛 +3 位作者 姜述斌 许力舒 吴忠东 武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7-467,共1页
关键词 心室双部位起搏 束支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 患者 激素释放电极 室流出道 起搏电极导线 左锁骨下静脉 固定电极导线 双腔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系器质性抑或单纯性鉴别价值的探讨
18
作者 陈范元 顾琴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6年第1期50-51,共2页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心电图的一种常见表现,它既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可存在于一些单纯RBBB而无其他心血管病者之中。鉴别RBBB是器质性抑或单纯性,对于及早发现心脏疾患有积极意义。我院于1993年6月~1994年11月采用频...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心电图的一种常见表现,它既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可存在于一些单纯RBBB而无其他心血管病者之中。鉴别RBBB是器质性抑或单纯性,对于及早发现心脏疾患有积极意义。我院于1993年6月~1994年11月采用频谱心电图(FCG)对RBBB者进行检查观察,探讨FCG对鉴别RBBB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BB 器质 单纯 频谱心电图 完全束支传导阻滞 鉴别价值 常见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冠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安石 徐诚实 岳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3-824,共2页
关键词 完全束支传导阻滞 冠心病患者 麻醉管理 冠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LBBB 器质心脏病 严重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镜像性右位心植入双腔起搏器一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戴研 华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器植入术 位心 双腔起搏器 镜像 反复晕厥 大小便失禁 意识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