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果园N_(2)O排放与NH_(3)挥发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边源
王琛
+4 位作者
倪玉雪
李记园
郭艳杰
吉艳芝
张丽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准确估算果园N_(2)O排放与NH_(3)挥发量,合理选用监测方法,试验以河北苹果园、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监测方法的探索,并分析采样方式、吸收液种类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区与非施肥区N_(2)O排...
为准确估算果园N_(2)O排放与NH_(3)挥发量,合理选用监测方法,试验以河北苹果园、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监测方法的探索,并分析采样方式、吸收液种类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区与非施肥区N_(2)O排放累积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滴灌管下不同位置N_(2)O排放差异很小。土壤N_(2)O排放速率在上午9:00前后测定的结果与日均排放速率差异最小。尺寸较大的方形静态箱对N_(2)O排放速率测定结果更准确,且变异系数更低;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采样间隔时间呈负相关。间歇式通气法与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进行NH_(3)挥发监测结果均较为准确;间歇式通气法使用H3BO3作为吸收液对NH_(3)挥发量较大的监测结果良好,但对挥发量较低的情况误差较大;采用H_(2)SO_(4)吸收液时与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一致性较好,在NH_(3)挥发速率较低时灵敏度较高。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在使用2.00 cm厚度海绵时变异系数最低,能较好反应真实NH_(3)挥发速率。此结果为提高果园土壤N_(2)O排放与NH_(3)挥发采样监测精确度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N_(2)O排放
NH_(3)挥发
静态箱—气相色谱
法
间歇式通气法
磷酸甘油—双海绵
通气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31
2
作者
王珏
巨晓棠
+2 位作者
张丽娟
张家铜
袁丽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试验采用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测定了冬小麦生长季氨挥发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施用氮肥后氨挥发速率升高,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1.12 kg/(hm^2·d)和0.66 kg/(hm^2·d),可见冬小...
试验采用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测定了冬小麦生长季氨挥发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施用氮肥后氨挥发速率升高,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1.12 kg/(hm^2·d)和0.66 kg/(hm^2·d),可见冬小麦基肥氨挥发损失高于追肥。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冬小麦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150,225,300 kg小区的累计挥发量分别为5.25,5.97,7.22,9.31,12.85 kg/hm^2;冬小麦生长季节来自氮肥的氨挥发为0.72,1.97,4.07,7.61 kg/hm^2,占施氮总量的1.0%,1.3%,1.8%,4.2%。当氮施用量超过150 kg/hm^2时,由于氨挥发增加将使农田氮损失显著提高,通过Elovich动力学方程(y=a+blnt)对时间和氨挥发量进行拟合。土壤0-10 cm NH4^+-N含量和氨挥发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温度是氨挥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氨挥发
间歇
式
密闭室
通气
法
原位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果园N_(2)O排放与NH_(3)挥发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边源
王琛
倪玉雪
李记园
郭艳杰
吉艳芝
张丽娟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农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城市森林健康技术创新中心
河北邢台市信都区农业农村局
出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6,共7页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26810D)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0106)。
文摘
为准确估算果园N_(2)O排放与NH_(3)挥发量,合理选用监测方法,试验以河北苹果园、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监测方法的探索,并分析采样方式、吸收液种类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区与非施肥区N_(2)O排放累积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滴灌管下不同位置N_(2)O排放差异很小。土壤N_(2)O排放速率在上午9:00前后测定的结果与日均排放速率差异最小。尺寸较大的方形静态箱对N_(2)O排放速率测定结果更准确,且变异系数更低;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采样间隔时间呈负相关。间歇式通气法与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进行NH_(3)挥发监测结果均较为准确;间歇式通气法使用H3BO3作为吸收液对NH_(3)挥发量较大的监测结果良好,但对挥发量较低的情况误差较大;采用H_(2)SO_(4)吸收液时与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一致性较好,在NH_(3)挥发速率较低时灵敏度较高。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在使用2.00 cm厚度海绵时变异系数最低,能较好反应真实NH_(3)挥发速率。此结果为提高果园土壤N_(2)O排放与NH_(3)挥发采样监测精确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果园
N_(2)O排放
NH_(3)挥发
静态箱—气相色谱
法
间歇式通气法
磷酸甘油—双海绵
通气
法
Keywords
orchard
N_(2)O emissions
NH3 volatilization
static chamber-gas chromatography
intermittent ventilation
glycerophosphate-double sponge method
分类号
S19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31
2
作者
王珏
巨晓棠
张丽娟
张家铜
袁丽金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11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8)资助
文摘
试验采用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测定了冬小麦生长季氨挥发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施用氮肥后氨挥发速率升高,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1.12 kg/(hm^2·d)和0.66 kg/(hm^2·d),可见冬小麦基肥氨挥发损失高于追肥。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冬小麦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150,225,300 kg小区的累计挥发量分别为5.25,5.97,7.22,9.31,12.85 kg/hm^2;冬小麦生长季节来自氮肥的氨挥发为0.72,1.97,4.07,7.61 kg/hm^2,占施氮总量的1.0%,1.3%,1.8%,4.2%。当氮施用量超过150 kg/hm^2时,由于氨挥发增加将使农田氮损失显著提高,通过Elovich动力学方程(y=a+blnt)对时间和氨挥发量进行拟合。土壤0-10 cm NH4^+-N含量和氨挥发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温度是氨挥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小麦
氨挥发
间歇
式
密闭室
通气
法
原位测定
Keywords
wheat
ammonia volatilization
continuous air flow enclosure method
in situ measurement technique
分类号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果园N_(2)O排放与NH_(3)挥发监测方法研究
边源
王琛
倪玉雪
李记园
郭艳杰
吉艳芝
张丽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珏
巨晓棠
张丽娟
张家铜
袁丽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