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升级工程实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程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6-139,共4页
针对湖南省郴州市某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工艺的污水厂出水水质严重不稳定,且运行维护费用高的问题,通过采用增加缺氧区的方法,将ICEAS工艺改造为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采用2点进泥优化污泥回流系统,并在各反应段增加... 针对湖南省郴州市某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工艺的污水厂出水水质严重不稳定,且运行维护费用高的问题,通过采用增加缺氧区的方法,将ICEAS工艺改造为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采用2点进泥优化污泥回流系统,并在各反应段增加水下设备。改造后运行结果显示,出水COD和NH_3-N、TN、TP、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4~24.3 mg/L和1.4~4.5、8.1~10.3、0.4~0.6、7.8~16.6 mg/L,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可为今后新增的深度处理设施及其平稳运行提供必要的进水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 升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农村废水及其效果的模拟预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佳峰 宋小燕 +2 位作者 郁强强 刘锐 陈吕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采用两种不同运行模式的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IASBR)处理农村废水,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235d,考察了5个工况下,缺氧/好氧循环次数、进水碳氮比(C/N,质量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总有机碳(TOC)、氨氮、TN、TP去除效果的影响。... 采用两种不同运行模式的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IASBR)处理农村废水,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235d,考察了5个工况下,缺氧/好氧循环次数、进水碳氮比(C/N,质量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总有机碳(TOC)、氨氮、TN、TP去除效果的影响。在进水C/N低时,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4的1~#IASBR的脱氮效率及稳定性明显比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2的2~#IASBR高,而脱碳和除磷效果无显著差异。氨氮去除方面,在进水C/N较低的工况1(C/N平均为2.3)、工况2(C/N平均为2.2)和工况4(C/N平均为2.0)下,1~#IASBR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明显比2~#IASBR更低,而在进水C/N相对较高时两者无显著差异。TN去除与氨氮去除有类似规律。构建以进水TOC、氨氮、TN、TP、C/N和HRT、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输入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对TOC、氨氮、TN、TP的去除率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以上4个输出参数在训练组中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结果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2.65%、5.27%、3.56%、34.56%,在测试组中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结果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2.74%、3.40%、5.13%、2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序批活性污泥 人工神经网络 反向传播算 农村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脱氮过程的参数优化
3
作者 高阳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1-391,共1页
生物脱氮被证明是1种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氮排放的方法.采用活性污泥模型1进行间歇性活性污泥过程的模拟,当总的循环时间和厌氧阶段达到足够的平衡时,预测90%的总氮能被去除.这种调控限制了电子的受体和供体水平,好氧段的氨态氮和厌氧... 生物脱氮被证明是1种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氮排放的方法.采用活性污泥模型1进行间歇性活性污泥过程的模拟,当总的循环时间和厌氧阶段达到足够的平衡时,预测90%的总氮能被去除.这种调控限制了电子的受体和供体水平,好氧段的氨态氮和厌氧段的硝态氮.特别是最大的氮去除率出现在2~3h的特定时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活性污泥 参数优化 间歇 污水处理厂 活性污泥过程 活性污泥模型 循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