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门静脉造影判断肝血管瘤血供来源 被引量:9
1
作者 谢春明 胡跃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174-177,共4页
探讨间接门静脉造影对判断肝血管瘤血供来源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证实的肝血管瘤患者,其中56例经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造影表现及对肿瘤供血情况,所有患者经动脉途径进行栓塞治疗,术后2~3个月CT、B超... 探讨间接门静脉造影对判断肝血管瘤血供来源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证实的肝血管瘤患者,其中56例经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造影表现及对肿瘤供血情况,所有患者经动脉途径进行栓塞治疗,术后2~3个月CT、B超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间接门静脉造影示门静脉显影清晰,未见异常扩张、畸形,且均未见向肿瘤供血;部分患者门静脉造影实质期瘤体呈低密度充盈缺损区,瘤体大者门静脉分支被推移。所有肝血管瘤都由肝动脉供血,栓塞术后随访有效率达84.6%。结论间接门静脉造影能在生理状态下对肝血管瘤患者门静脉进行观察,可为判断肝血管瘤血供来源及决定栓塞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间接门静脉造影 供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门静脉数字减影造影对肝癌血供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袁建华 陈方宏 +1 位作者 俞文强 刘子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有无门脉供血。材料与方法11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证实的肝癌,采用经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方法,观察肝癌有无门脉供血。结果116例肝癌中103例仅有肝动脉而无门静脉供血,只有13例有肝动... 目的研究肝癌有无门脉供血。材料与方法11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证实的肝癌,采用经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方法,观察肝癌有无门脉供血。结果116例肝癌中103例仅有肝动脉而无门静脉供血,只有13例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占11.2%)。门脉供血表现为环状或少量染色。97例原发性肝癌和19例转移性肝癌有门脉供血者分别有10例(占10.3%)和3例(占15.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接门静脉DSA以显示肝癌有无门脉供血,不受肝动脉血供的影响,符合血液动力学,其方法可靠。无论哪一类型肝癌均以肝动脉供血为主,门静脉仅参与少数肿瘤的部分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供 间接门静脉造影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性门静脉DSA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对肝功能状态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吴廷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5-82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肝门静脉DSA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TVDC)参数对肝功能状态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10月进行介入诊疗的肝癌(HCC)患者42例,其中男35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28~76岁),肿块平均10.38 cm(5.5~15.5 cm)。按肝功能C... 目的初步探讨肝门静脉DSA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TVDC)参数对肝功能状态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10月进行介入诊疗的肝癌(HCC)患者42例,其中男35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28~76岁),肿块平均10.38 cm(5.5~15.5 cm)。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A组(24例)、B组(11例)和C组(7例)。其中35例经脾动脉插管、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行间接性肝门静脉造影。利用DSA图像处理软件选定兴趣区(ROI),生成TVDC,取得并对比各参数值(PV、KmaxU、KmaxD、PT)。结果随肝功能分级增加,PV、KmaxU、KmaxD逐渐降低,PT逐渐增加,但三组间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的Kmax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及C组间的Kmax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肝门静脉DSA的TVDC参数可以反映肝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状态 时间-视频密度曲线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间接性肝门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路图在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中导引门静脉穿刺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诚 于长路 +3 位作者 贾科峰 高忠嵩 宋德钊 范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 比较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中三维路图和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引导门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连续121例接受TIPS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导引方式分为三维路图组(研究组,n=42)、常... 目的 比较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中三维路图和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引导门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连续121例接受TIPS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导引方式分为三维路图组(研究组,n=42)、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组(对照组,n=79)。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间技术/血流动力学成功率,门静脉穿刺次数、穿刺时间、X线透视剂量,成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图像质量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技术成功率和血流动力学成功率均为100%。两组门静脉穿刺针数、穿刺时间、透视剂量、穿刺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0.61、0.55、1.00)。研究组门静脉成像辐射剂量(63.1±23.3) Gy/cm2低于对照组(209.9±49.5) Gy/cm2(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研究组(tau-b=0.79,P<0.01)、对照组(tau-b=0.71,P<0.01)图像质量,均与门静脉穿刺导引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对照组图像质量与穿刺透视剂量呈负相关(tau-b=-0.2,P=0.02)。结论 三维路图和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均能成功导引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但三维路图导引辐射剂量更低,可有效减少患者所受射线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 三维路图 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 门静脉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楠 敖国昆 +3 位作者 王欣 朱建华 翟俊山 黄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联合介入治疗前后行MRA检查,检测门静脉系统解剖形态变化,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IPVG)和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结果MRA对...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联合介入治疗前后行MRA检查,检测门静脉系统解剖形态变化,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IPVG)和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结果MRA对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左静脉的显影质量与IPV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门静脉平均直径〔(1.23±0.06)cm和(1.22±0.05)c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05)。治疗前门静脉直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直径呈正相关(r=0.8019,P<0.01)。结论MRA能较好地显示门静脉系统解剖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磁共振血管造影 间接门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联合质子放射治疗晚期巨块型肝癌伴门脉癌栓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强 沈迪 马克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质子放射治疗 巨块型肝癌 肝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 门脉癌栓 介入 arterial 间接门静脉造影 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