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苏贤 黄翔 +3 位作者 褚俊杰 代聪 梁凯 赵娅舒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5,共8页
为了将蒸发冷却器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实现更大的降温温差和露点芯体尺寸的减小,提出了一种双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该冷却器采用双逆流式结构和高效湿通道材料。在双焓差试验室内,以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5.8℃工况为例,分析了该... 为了将蒸发冷却器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实现更大的降温温差和露点芯体尺寸的减小,提出了一种双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该冷却器采用双逆流式结构和高效湿通道材料。在双焓差试验室内,以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5.8℃工况为例,分析了该冷却器的冷却效率及制冷量等。结果表明,在中等湿度地区,二/一次风量比为0.9,采用喷15 s停60 s的喷淋方式时,冷却器湿球效率达到104%,露点效率达到79%,制冷量达到1.76 kW,COP最高为7.5,能够满足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室内送风温度26~28℃及能耗降低等指标要求。该研究可为住宅建筑用露点空调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筑 双逆流式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 湿通道材料 制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空调用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热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礼卿 陈奕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针对海上船舶空调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建立以海水为冷媒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regenerative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RIEC)传热传质数值模型。分析5个环境参数和2个结构参数对一次空气出口温度和湿球效率的影响,并与纯水RIEC进... 针对海上船舶空调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建立以海水为冷媒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regenerative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RIEC)传热传质数值模型。分析5个环境参数和2个结构参数对一次空气出口温度和湿球效率的影响,并与纯水RIE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几何和工作条件下,海水RIEC的冷却性能比纯水RIEC的略有下降,一次空气出口温度平均升高约0.28℃,湿球效率平均降低6.73%。因此,从热性能的角度来看,海水RIEC在船舶空调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RIEC) 海水 热性能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水平单管外对流传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鱼剑琳 金立文 +2 位作者 曹琦 王宜义 吴业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8-71,共4页
针对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水平单管外流动水膜与横掠空气之间对流传质的实验测定,获得了实验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管外水膜流动状况对传质系数有较大的影响.这说明以往根据Lewis关系式,用空气横掠光管时的对流换热系数... 针对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水平单管外流动水膜与横掠空气之间对流传质的实验测定,获得了实验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管外水膜流动状况对传质系数有较大的影响.这说明以往根据Lewis关系式,用空气横掠光管时的对流换热系数推算有流动水膜存在时的对流传质系数是不够准确的,计算结果相差70%~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传质 冷却器 间接蒸发冷却器 热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吸水性材料椭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翔 稽伏耀 +1 位作者 狄育慧 王玉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4,共7页
从吸水性材料、换热器结构及布水方式入手,设计了采用功能性纤维套、铝箔椭圆管和间歇性供水方式等强化换热措施的间接蒸发冷却器结构。功能性纤维套采用异形涤纶和Lanseal纤维混纺而成,大大加强了水膜导热和水膜表面的蒸发能力;间歇性... 从吸水性材料、换热器结构及布水方式入手,设计了采用功能性纤维套、铝箔椭圆管和间歇性供水方式等强化换热措施的间接蒸发冷却器结构。功能性纤维套采用异形涤纶和Lanseal纤维混纺而成,大大加强了水膜导热和水膜表面的蒸发能力;间歇性供水方式保证了管外纤维套凹坑及纤维凹槽不会被水膜堵塞,提供了足够的换热面积;使用铝箔椭圆管并对排列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换热性能达到最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和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有相近的换热效率E,但阻力明显小于板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包覆吸水性材料椭圆管 功能性纤维套 间歇性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传递过程的解析解及验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旭 陈君红 陈沛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1-465,共5页
根据换热器计算理论,结合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特点,将其抽象为管束内一次空气不混合,管束外二次空气和水膜横向混合的叉流换热器.计及二次空气和水膜的热湿交换,建立了描述换热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理论模型,利用实... 根据换热器计算理论,结合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特点,将其抽象为管束内一次空气不混合,管束外二次空气和水膜横向混合的叉流换热器.计及二次空气和水膜的热湿交换,建立了描述换热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理论模型,利用实验测出的边界条件对基本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了一次空气、水膜温度及二次空气焓在空间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用试验结果对理论计算值进行了验证,说明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 间接蒸发冷却器 传递过程 方程组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改进流程的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6
6
作者 郝航 黄翔 +5 位作者 盛晓文 白延斌 于优城 封涛 唐永戬 杨晓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69,共5页
将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一、二次空气侧流程串联,以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二次空气侧取代直接蒸发冷却段,根据这种思路将其应用到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结合焓湿图对其进行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所制作的试验样机下,结合具体试验数据及焓湿图,对其改... 将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一、二次空气侧流程串联,以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二次空气侧取代直接蒸发冷却段,根据这种思路将其应用到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结合焓湿图对其进行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所制作的试验样机下,结合具体试验数据及焓湿图,对其改进流程后的运行过程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来验证其可行性。得出与两级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相比,降温效果差距更大,因此对这样的机组进行产品开发实际可行性意义不大,现今所应用的管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改进流程 一次空气 二次空气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俊萍 黄翔 宣永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8-82,共5页
对露点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转换关系分析,并且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了冷却器进出口各部分大小,露点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效率和效比都比其它蒸发冷却器大的原因,并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 露点式 间接蒸发冷却器(火用)分析 (火用)效率 (火用)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水密度对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湿球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铁柱 黄翔 +2 位作者 魏敬茹 唐松标 胡家利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58,共5页
针对目前间接蒸发冷却器材料吸水性较差,只能采用连续布水方式使湿通道表面保持湿润。为此开发了一种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利用多孔陶瓷丰富的比表面积来增大水膜与工作空气的接触面积;利用其较好的吸水性快速蓄水,实现间接蒸发... 针对目前间接蒸发冷却器材料吸水性较差,只能采用连续布水方式使湿通道表面保持湿润。为此开发了一种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利用多孔陶瓷丰富的比表面积来增大水膜与工作空气的接触面积;利用其较好的吸水性快速蓄水,实现间接蒸发冷却器的间歇性淋水,缩短循环水泵运行时间。本文针对淋水密度对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湿球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孔陶瓷管完全湿润的情况下,淋水密度越小,湿球效率越高;淋水密度为8.8kg/(m·h),泵连续运行10 min,陶瓷管壁可完全侵透,水泵停止间隔100 min期间,冷却器的湿球效率最高,而且波动不大,相比传统连续布水方式,节约水泵能耗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间歇式布水 节能 间接蒸发冷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樊丽娟 黄翔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88,共4页
设计了一台换热管采用多孔陶瓷材料且换热管立式布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并且以该间接蒸发冷却器为基础搭建了实验台,并在实验台上对该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温降和效率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冷却器降温效果明显,蒸发冷... 设计了一台换热管采用多孔陶瓷材料且换热管立式布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并且以该间接蒸发冷却器为基础搭建了实验台,并在实验台上对该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温降和效率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冷却器降温效果明显,蒸发冷却效率较高。本文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进一步推广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空调 多孔陶瓷 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管式换热器 热质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蒸发冷却器热工计算数学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9
10
作者 屈元 黄翔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11期50-53,共4页
对几种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工计算数学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对比 ,并对其中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结果表明周孝清、陈沛霖提出的方法更适用于工程实践。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器 热工计算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同二次空气时转轮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铁柱 黄翔 罗绒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69,共5页
在夏季,对转轮式热回收型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样机中的转轮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中转轮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二次空气采用了2种情况:一种是直接采用室内排风;另一种是经过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降温后的室内排风。对其... 在夏季,对转轮式热回收型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样机中的转轮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中转轮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二次空气采用了2种情况:一种是直接采用室内排风;另一种是经过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降温后的室内排风。对其效率、制冷量、被处理空气的温降进行了试验研究;综合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第一种情况,转轮式热交换器在第二种情况下的制冷量和效率均有所增加;在测试的范围内温降最高可达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效率 制冷量 温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玉刚 黄翔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49-52,共4页
对包覆吸水性材料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传热传质性能,吸水性材料的保水量及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以及吸水性材料的补水时机。
关键词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吸水性材料 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与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常健佩 黄翔 +2 位作者 贾晨昱 杜冬阳 许晶晶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8-73,共6页
对比了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与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模型的差异,基于间接蒸发冷却器热质交换的能量方程,优化了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计算模型,测试了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冷却性能,测试高温工况的湿球效率为75%~83%;测试中等... 对比了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与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模型的差异,基于间接蒸发冷却器热质交换的能量方程,优化了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计算模型,测试了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冷却性能,测试高温工况的湿球效率为75%~83%;测试中等温度工况的湿球效率为78%~88%。并结合测试数据,预测了蒸发冷却复合机械制冷的空调机组在典型城市数据中心全年适用小时数,在敦煌,干模式运行5404 h(占全年运行小时数的61.7%),湿模式运行3182 h(占全年运行小时数的36.3%),混合模式运行174 h(占全年运行小时数的2%);在西安,干模式运行4469 h(占全年运行小时数的51%),湿模式运行2140 h(占全年运行小时数的24.4%),混合模式运行2151 h(占全年运行小时数的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传热系数 湿球效率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量比对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晗 吕建 +2 位作者 李勇刚 郭春梅 孟丹东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6-60,共5页
风量比是回风风量与新风风量的比值,是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调节新风风量和回风风量可以得到不同的风量比。在相同的风量比条件下,通过分别调节新风和回风风量试验对比分析两者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 风量比是回风风量与新风风量的比值,是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调节新风风量和回风风量可以得到不同的风量比。在相同的风量比条件下,通过分别调节新风和回风风量试验对比分析两者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和耗水量等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当风量比的范围为0.44~0.8时,风量比越小,调节回风风量可以得到更低的出口温度、更高的湿球效率、更低的换热量和更少的耗水量。调节回风风量使得风量比为0.44时,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和耗水量分别为25.95℃、55.61%、1.29 kW和0.64 g/s,分别比调节新风风量时低0.37℃、高3.15%、低0.89 kW和少0.48 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器 风量比 出口温度 湿球效率 换热量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布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洋帆 黄翔 +2 位作者 屈名勋 王颖 陈梦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9,共7页
针对目前数据中心用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不同布水方式存在布水不均的问题,利用搭建的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试验台,主要对上布水和下布水、间歇性和连续性等不同布水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喷淋水压、顺逆流喷淋、间歇... 针对目前数据中心用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不同布水方式存在布水不均的问题,利用搭建的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试验台,主要对上布水和下布水、间歇性和连续性等不同布水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喷淋水压、顺逆流喷淋、间歇性和连续性对均匀布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淋水密度随着喷淋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长幅度下降,且趋于平缓;当连续性与间歇性布水的湿球效率仅相差0.4%时,连续性布水的淋水密度却是间歇性布水的50倍;上部移动式间歇性布水相比于下部间歇性喷淋布水的湿球效率提高5.5%左右,逆流喷淋布水的效果优于顺流喷淋;上部移动式间歇性+下部间歇性喷淋布水相比于上部移动式间歇性布水的湿球效率提高1%~3%;相比于下部间歇性/连续性喷淋布水提高4%~9%。综上,建议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采用上部+下部间歇性喷淋布水的结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布水方式 间歇性布水 淋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用高分子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靳如意 黄翔 +1 位作者 王颖 代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3,共7页
为了研究喷淋水量和二次风量对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性能的影响,搭建了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焓差试验平台,在乌鲁木齐、西安、福州3种典型城市工况下对高分子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换热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换热效率随淋水密... 为了研究喷淋水量和二次风量对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性能的影响,搭建了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焓差试验平台,在乌鲁木齐、西安、福州3种典型城市工况下对高分子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换热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换热效率随淋水密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种工况下,机组的最佳淋水密度分别为25.28,16.85,14.04 kg/(m·h),此时的最佳换热效率分别为65%,59%,54.3%;在最佳淋水工况下,随着二/一次风量比的逐渐增大,乌鲁木齐工况的热交换效率和进出风温降始终呈上升趋势,西安、福州工况分别在风量比1.2,1.1后逐渐下降;3种工况下的最佳风量比分别为1.7,1.2,1.1,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分别可达65.1%,59%,55.2%;乌鲁木齐工况的最佳淋水密度和最佳二/一次风量比均高于西安、福州工况,蒸发冷却技术在干燥地区更能发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淋水密度 二/一次风量比 间接蒸发冷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风量对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凝区域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晗 吕建 +2 位作者 李勇刚 郭春梅 孟丹东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81,共7页
高温高湿地区,由于新风的相对湿度较大,干通道内板面上容易发生冷凝,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性能。本文通过可视化的试验装置观察新风风量对干通道内冷凝区域的影响,分析冷凝条件下新风风量对新风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冷凝量和耗水量... 高温高湿地区,由于新风的相对湿度较大,干通道内板面上容易发生冷凝,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性能。本文通过可视化的试验装置观察新风风量对干通道内冷凝区域的影响,分析冷凝条件下新风风量对新风出口温度、湿球效率、换热量、冷凝量和耗水量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新风风量可以减少冷凝区域,但当新风风量超过700 m3/h,新风风量对冷凝区域影响较小。减小新风风量可以减少换热,但也可以降低出口温度和耗水量,提高了湿球效率。当风量为500~900 m3/h时,新风出口温度最低为24.57℃,湿球效率最大为57.77%,耗水量最大为1.38 g/s。此外,新风风量对潜热换热量和冷凝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器 新风风量 高温高湿地区 可视化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用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沛 何叶从 +1 位作者 傅俊萍 刘珊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为解决地铁站冷却塔设置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旋转布水装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对其换热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较优布置方式下影响换热器换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布置方式下,... 为解决地铁站冷却塔设置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旋转布水装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对其换热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较优布置方式下影响换热器换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布置方式下,喷嘴与蒸发冷却器的间距、两组换热管束间距均存在最佳值,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优于单侧旋转布水;换热器平行气流布置且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为较优布置方式,此时,换热器换热量随喷水量、转速、空气速度、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以及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对其换热的影响从主到次顺序为:喷水量、空气温度、空气速度、喷水温度、转速、冷却水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器 换热性能 布置方式 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专用间接蒸发冷却器布水方式优化
19
作者 刘珊 何叶从 +2 位作者 傅俊萍 曹金洲 石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5,共5页
为了解决常规间接蒸发冷却器由于表面水膜均匀性、完整性差而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两侧旋转布水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3种布置方式下的换热性能实验,运用正交实验对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开孔正对气流方向时换... 为了解决常规间接蒸发冷却器由于表面水膜均匀性、完整性差而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两侧旋转布水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3种布置方式下的换热性能实验,运用正交实验对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开孔正对气流方向时换热器换热性能最佳,且旋转布水装置存在最佳转速76r/min,喷水量、空气流速、冷却水流量、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增大,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升高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少,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的改变对换热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由35℃上升到39℃时,换热量提高37.62%,单位面积换热量为1.14kW,该换热器可安装于地下车站排风坑道内,可有效地解决地铁站冷却塔安装位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器 地铁 布置方式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与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祥龙 韩玉 黄翔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探索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可行性、结构与性能,设计了4组不同结构尺寸的冷却器并测试其降温性能,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冷却器温降均在6℃以上、湿球效率均在56%以上;增加换热面积可优化降温性能,冷却器单位面积... 为探索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可行性、结构与性能,设计了4组不同结构尺寸的冷却器并测试其降温性能,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冷却器温降均在6℃以上、湿球效率均在56%以上;增加换热面积可优化降温性能,冷却器单位面积处理风量宜控制在100~200 m^(3)/h之间;增大迎风面积、采用叉排布置增大流程可延长冷却时间,提高温降;增大管径可减小二次空气侧阻力,换热管宜采用30~50 mm管径圆管;采用管内直接布水与溢水相结合,并采用“上粗下细”的异径圆管,可保证换热管内壁形成稳定的贴附水膜,降温效果稳定。所得结果对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推广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结构 冷却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