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柳晓泉 陈渊成 +2 位作者 郝琨 曹彦光 余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1-488,共8页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它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PK-PD模...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它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PK-PD模型可按药动学与药效学联结方式的不同分成4种基本类型。近年来,神经网络技术、最优设计理论推动了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特征的PK-PD模型的发展。本文最后重点介绍了PK-PD模型在新药研发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应用以及当前研究热点,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模型 物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对大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调节作用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任欣怡 陈渊成 +2 位作者 王琰 肖媛媛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5,5 m...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5,5 mg/kg 3个剂量的SalA对Met负荷引起的血浆中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升高有降低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文建立了基于SalA对Hcy调节作用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PK-PD)模型,较好的拟合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实验结果,并与丹参素(DSS)对Hcy调节作用的PK-PD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定量揭示了SalA对tHcy升高促进作用以及转硫途径消除作用与DSS的差异:SalA对于tHcy上升促进作用弱于DSS,但是对于tHcy转硫途径消除的作用强于D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同型半胱氨酸 -药效学结合模型 蛋氨酸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郝琨 陈渊成 +2 位作者 曹彦光 柳晓泉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2-427,共6页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mg/(kg.day)、8mg/(kg.day)组和...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mg/(kg.day)、8mg/(kg.day)组和对照组,连续45d灌胃给予替米沙坦。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血药浓度,同时在给药前和给药后第9,18,27,36,45天早上空腹情况下采血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作为定量药效的指标。药物的体内暴露程度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关系根据PK-PD结合模型估算。结果:胰岛素抵抗大鼠连续给予替米沙坦后,替米沙坦在体内无明显蓄积现象,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胰岛素抵抗大鼠长期连续给药后,大鼠胰岛素浓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血糖浓度变化不大,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给药后有显著性提高。替米沙坦4mg/(kg.day)组AUC50为2886.0ng.day/mL,8mg/(kg.day)组AUC50为3218.9ng.day/mL。结论: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AUC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胰岛素抵抗 -药效学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药动-药效模型参数的计算程序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渊成 曹彦光 +2 位作者 郝琨 柳晓泉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根据Dayneka等人提出的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设计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估算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的参数。方法:联合应用遗传算法和规划求解同时拟合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时间的数据,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果:以口... 目的:根据Dayneka等人提出的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设计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估算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的参数。方法:联合应用遗传算法和规划求解同时拟合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时间的数据,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果:以口服一房室模型为例,对华法林的间接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的曲线进行拟合,算得PK参数tmax(3.40±1.52)h,cmax(56.39±6.85)μg/mL,t1/2(20.14±5.66)h;PD参数Kin(0.1009±0.0193)h-1,Kout(0.0938±0.0174)h-1,IC50(3.732±1.336)mg/L。结论:该程序可用于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参数的求算,并同时描述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药动学-药效学模型 华法林 遗传算法 规划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在制定及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芳 刘亚娜 +5 位作者 吴香云 潘源虎 黄玲利 郝海红 谢书宇 王玉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114,共5页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暴发和药物残留增加,这不仅降低了畜牧业生产,而且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制定合理健全的药物剂量给药方案能够缓解抗菌药物使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模型能够对作用时间、...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暴发和药物残留增加,这不仅降低了畜牧业生产,而且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制定合理健全的药物剂量给药方案能够缓解抗菌药物使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模型能够对作用时间、药物浓度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拟合和定量分析,更加客观和科学地评价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和作用效果。它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的耐药性产生和新药物的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前人的研究,对PK-PD模型在兽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制定及优化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药效学模型 合理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防突变浓度的新型药动学-药效学-突变选择窗同步模型在临床用药上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廖雪玲 张炳旭 丁焕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9-203,共5页
文章综述了抗菌药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的发展,详细阐述新型药动物学/药效学模型在抑制细菌耐药突变上的作用,为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指导,并指出了临床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药效学模型 突变选择窗 合理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半体内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药动学-药效学同步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雨辉 杨东 +1 位作者 丁焕中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247,共5页
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联合的方法,研究氟苯尼考在猪半体内抗大肠杆菌的活性,为合理应用氟苯尼考治疗猪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氟苯尼考在MH肉汤及血清中对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5和8.75μg.mL-1。猪按20 mg.kg-1... 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联合的方法,研究氟苯尼考在猪半体内抗大肠杆菌的活性,为合理应用氟苯尼考治疗猪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氟苯尼考在MH肉汤及血清中对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5和8.75μg.mL-1。猪按20 mg.kg-1的剂量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药物吸收缓慢且不规则,血浆药物达峰时间为(3.60±1.52)h,峰浓度为(5.28±1.48)μg.mL-1。氟苯尼考在猪体内消除缓慢,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为(26.61±9.81)h,消除半衰期为(17.49±8.04)h。半效浓度参数(EC50)为(7.76±4.53)h。AUC0→24h/MIC为(7.69±1.48)h,Cmax/MIC为(0.60±0.17)。由于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较差和氟苯尼考肌内注射药动学特征的限制,应用氟苯尼考,按照常规方案治疗猪大肠杆菌病,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药效学同步关系 大肠杆菌 半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优化渔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8
作者 徐丽娟 李梦影 +1 位作者 王浩 吕利群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3年第4期83-90,共8页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modeling,PK/PD modeling)是用于研究药理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此模型是一个帮助开发者选择合理给药方案的科学工具,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本文就PK...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modeling,PK/PD modeling)是用于研究药理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此模型是一个帮助开发者选择合理给药方案的科学工具,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本文就PK/PD结合模型的基本理论、研究模型及其在优化抗菌药特别是渔用抗菌药给药方案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了科学制定渔用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结合模型 渔用抗菌 方案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在动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杖榴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5-27,共3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小等特性,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兽医临床和畜牧业生产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室自1989年以来先后对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二氟...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小等特性,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兽医临床和畜牧业生产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室自1989年以来先后对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二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单诺沙星等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体内外的抗菌作用或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现把试验结果综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氟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 沙拉沙星 恩诺沙星 药效学 氧氟沙星 金黄色葡萄球菌 疾病模型
全文增补中
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群体药动学-药效学
10
作者 芮建中 杨友春 王亦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3-13,共1页
用NONMEM程序分析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群体药动学-药效学,以快—慢速率相继静脉输注二室开放模型拟合60例患者的群体药动学参数,以效应室与中央室连接的三室模型,用参数法拟合26例患者的SigmoidEm... 用NONMEM程序分析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群体药动学-药效学,以快—慢速率相继静脉输注二室开放模型拟合60例患者的群体药动学参数,以效应室与中央室连接的三室模型,用参数法拟合26例患者的SigmoidEmax药效学模型的群体参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镁浓度(以给药前的基础值作调整),选择舒张压降低的百分率为药效指标。硫酸镁的群体药动学参数为:群体典型值K10(h-1),K12(h-1),K21(h-1)和Vc(L)分别等于1.62,20.8,2.70,27.0,其个体间变异QK10(%),QK12(%),QK21(%),QVC(%)分别等于25.70,14.13,24.33,34.04,浓度的残差变异QE(%)等于15.03。硫酸镁的群体药效学参数为:群体典型值Emax(%),Ce(50)(μg·ml-1),ν,Keo(h-1)分别等于28.73,28.39,4.22,0.43。其个体间变异QEmax(%),QCe(50)(%),Qv(%),QKeo(%)分别等于56.32,62.24,33.47,42.76。效应残差变异QE(%)等于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硫酸镁 群体 群体药效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弩药微乳多成分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赵婵 谢欢 +4 位作者 徐剑 刘耀 杨芳芳 陈迎龙 张永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6期804-812,共9页
目的建立弩药微乳多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杠柳毒苷、新绿原酸、香草酸、绿原酸)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阐明弩药微乳在KOA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及与药效消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的建立弩药微乳多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杠柳毒苷、新绿原酸、香草酸、绿原酸)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阐明弩药微乳在KOA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及与药效消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4%木瓜蛋白酶诱导建立KOA大鼠模型;经UPLC分析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大鼠关节液中的PK过程,建立PK模型;经ELISA分析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KOA大鼠MMP-3、MMP-13、TNF-α及IL^(-1)β含量,建立PD模型;应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拟合PK与PD数据得到PK-PD模型。结果PK结果显示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关节腔内吸收缓慢,在3~5 h内逐步达到峰值,其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杠柳毒苷、新绿原酸、香草酸及绿原酸的C_(max)分别为1.23、1.48、1.62、4.67、0.93、1.25、2.35μg·m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11))分别为2.58、4.04、3.54、12.15、2.51、2.41、4.11 h·μg·mL^(-1)。PD结果显示给药不同时间点后,MMP-3、IL^(-1)β、TNF-α、MMP-13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MMP-3下降不明显,仅在6 h有显著性差异;其余IL^(-1)β、TNF-α、MMP-13含量均下降明显(P<0.05,P<0.01),并出现药效滞后现象;PK-PD结合模型显示,弩药微乳多成分药物浓度与其药效数据能较好地拟合。结论建立的PK-PD结合模型可对给药后的药效变化进行预估,为弩药微乳治疗KOA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多成分 膝骨性关节炎 UPLC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归银方对左氧氟沙星大鼠半体内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PK/PD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婉乔 李颜伶 +5 位作者 吴珺 刘清泉 徐广 秦铭 吉莉 马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2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左氧氟沙星(LVFX)单用及LVFX联用芪归银方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探索芪归银方对LVFX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7周龄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单用组灌胃0.01 g/ml的LVFX,联用组灌胃1 g/ml生... 目的通过建立左氧氟沙星(LVFX)单用及LVFX联用芪归银方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探索芪归银方对LVFX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7周龄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单用组灌胃0.01 g/ml的LVFX,联用组灌胃1 g/ml生药浓度的芪归银方和0.01 g/ml的LVFX,空白组灌胃同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0、0.25、0.50、1.00、1.50、2.00、4.00、8.00、12.00和24.00 h眼眶取血,样品处理后进样,采用DAS 2.0软件计算PK参数,含药血清干预耐药PA测定抑菌率,建立半体内PK/PD模型。结果联用组平均滞留时间、达峰时间长于单用组,清除率高于单用组,曲线下面积和最大血药浓度低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血清抑菌率初始值大于单用组,到达最大抑菌率的时间长于单用组(P<0.05)。单用组及联用组半体内PK/PD模型为E=(63.80×C^(2.96))/(0.94+C^(2.96)),E=34.72+(57.88×C^(3.04))/(66.63+C^(3.04))。结论芪归银方可能通过影响大鼠LVFX血药浓度增强LVFX抗耐药PA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归银方 左氧氟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药效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