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 被引量:19
1
作者 余俊红 姚斐 +2 位作者 俞勇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测鳗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 (肌肉、鳃、肠、肾 )样品和养殖水体样品进行了鳗弧菌检测 ,结果显示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发病的感染花鲈 ,也可用于检测带菌状态或未发病的感染花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鳗弧菌 花鲈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在家兔大肠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翠珍 房海 《甘肃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4,8,共2页
家兔大肠杆菌病有腹泻或败血性感染等类型。败血性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症状和病变,而腹泻病例易与其它某些致腹泻病原感染相混淆或混合感染,如魏氏梭菌性下痢、沙门氏菌感染、泰泽氏病、肠球虫感染等。因此,确诊本病有赖于病原的分离与鉴... 家兔大肠杆菌病有腹泻或败血性感染等类型。败血性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症状和病变,而腹泻病例易与其它某些致腹泻病原感染相混淆或混合感染,如魏氏梭菌性下痢、沙门氏菌感染、泰泽氏病、肠球虫感染等。因此,确诊本病有赖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鉴于败血症病死兔实质脏器中能检出大肠杆菌,而腹泻型病例肠内容物(尤其是小肠段)大肠杆菌异常增殖,部分腹泻兔尚能在实质脏器中检出大肠杆菌。笔者用常规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对本病进行快速诊断,结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大肠杆菌病 诊断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23
3
作者 姚斐 寇运同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副溶血弧菌 VB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清海 张知良 +1 位作者 黄建芳 赵宝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滴度很低或几乎测不到抗体;二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可测到较高的 CAV抗体;三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的 CAV抗体滴度更高。另外,应用此方法调查了某禽场 3个批次鸡体内的 CAV抗体,其中 32日龄黄鸡和 1日龄乌骨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阴性,而 1日龄黄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检测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泡时间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结果的影响
5
作者 张锐 张铭明 徐建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5-836,共2页
目的探讨浸泡时间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标本90例,按1∶100为起始血清稀释度,分别在5、15、25 min 3种不同的浸泡时间检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6... 目的探讨浸泡时间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标本90例,按1∶100为起始血清稀释度,分别在5、15、25 min 3种不同的浸泡时间检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60例健康体检者标本在浸泡5 min的条件下出现4例阳性,其余均为阴性;90例SLE患者标本在浸泡25 min的条件下出现8例阴性,其余均为阳性,而且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浸泡时间为15 min对SLE诊断与浸泡25 min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浸泡5 min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检测过程中浸泡15min既有较高的灵敏度,又有较高的特异性,提高检测率的同时又避免了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泡时间 抗体 抗核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红斑狼疮 系统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徐熙鹏 张钊冠 +3 位作者 车媛媛 包金 单红丽 黄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体内自身免疫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20例HBV感染者作为HBV阳性组,其中HBV携带者,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各3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荧光法测120例HBV感染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核抗体(...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体内自身免疫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20例HBV感染者作为HBV阳性组,其中HBV携带者,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各3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荧光法测120例HBV感染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及抗平滑肌抗体(SM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采用散色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RF),采用印迹法测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肝肾微粒体抗体I型(LKM-1)、抗肝细胞浆抗体I型(LC-1)。结果 (1)HBV阳性组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48.3%,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χ2=30.375,P<0.05);(2)HBV携带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40%、56.7%、56.7%,组间比较χ2=3.337,P=0.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自身抗体以ANA、RF为主,ANA滴度以1∶100为主,荧光类型以"均质型"、"颗粒型"为主;(4)对ANA滴度≥1∶320者进行肝谱分析,肝硬化组有2例AMA-M2阳性,说明HBV感染有自身免疫肝病发生的可能;(5)自身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自身抗体在肝功能破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并由于自身抗体的存在造成肝功能进一步损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自身抗体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间充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廖志雄 沈建根 +1 位作者 来晓瑜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制备抗人间充质干细胞(hM SC s)的单克隆抗体,为鉴定、分选hM SC s奠定基础。方法:以多供体hM SC s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单克隆抗体在细胞及组织中... 目的:制备抗人间充质干细胞(hM SC s)的单克隆抗体,为鉴定、分选hM SC s奠定基础。方法:以多供体hM SC s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单克隆抗体在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建立了5个能分泌抗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该组单抗能与人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对所检测的人间充质和非间充质来源的组织和细胞均未见交叉反应,5个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ZUB1 1×106、ZUB4 1×105、ZUC 3 1×106、ZUE 12 1×105、ZUF10 1×105;表位分析:ZUB1、ZUE 12、ZUF10针对相同的表位,ZUC 3和ZUB4则分别针对不同的表位。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分离培养的hM SC s阳性表达率为ZUB1 87.39%、ZUB4 88.07%、ZUC 3 88.12%、ZUE 12 69.89%和ZUF10 83.67%。结论:5株杂交瘤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人间充质干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为深入研究hM SC s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细胞学 抗体 单克隆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肠道弧菌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慧 邓灯 +2 位作者 王忠 程顺峰 孙玉霞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23-226,共4页
采用灭活的鱼肠道弧菌作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建立了鱼肠道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est,IFAT)、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技术。IFAT结果显示阳性信号覆盖整个菌体,明亮,清晰,荧光信号呈... 采用灭活的鱼肠道弧菌作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建立了鱼肠道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est,IFAT)、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技术。IFAT结果显示阳性信号覆盖整个菌体,明亮,清晰,荧光信号呈长弧形且两端钝圆,与鱼肠道弧菌形状一致。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共10条蛋白带发生免疫反应,其中6条蛋白带结果较清晰,显示出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阴性对照组无条带。IFAT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说明所建立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检测出鱼肠道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肠道弧菌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